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3674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docx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考试复习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固体废物:

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却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至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危险固体废物:

危险固体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废物名录或国家规定的危险危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主要特征有:

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浸出毒性、易燃易爆性。

(放射性废物在管理方法和处置技术等方面与其他废物有明显差异,许多国家不将其包含在危险废物内。

Ps我国也是。

清洁生产:

通过改变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换产品等来减少或避免固体废物的产生

“3R”原则:

通过对固体废物实施减少产生(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策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3C”原则:

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

“3化”原则:

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全过程管理:

严格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手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每个环节作为污染源进行控制。

生活垃圾:

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或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是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石油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排出的固体废物。

(主要包括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排水污泥等)

1、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固体废物处理:

是指通过不同的物化或生化技术,将固废转化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另一种形体结构。

固体废物处置:

指对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属不能再利用的固废采取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解决固废最终的归宿的手段,故也称为最终处理技术。

2、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按按化学性质:

有机固体废物、无机固体废物按污染特性:

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

按来源:

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其他固体废物

按形态:

固态、半固态、容器中的液态或气态;

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危害?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危害:

(1)对土壤的影响:

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动植物及部分微生物生长,造成重金属等污染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

(2)对大气的影响:

散发出有毒有害的恶臭气体,或粉尘,破坏大气结构,影响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呼吸道功能;

(3)对水环境的影响:

有害废物造成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无害废物导致水利工程设施效益减少或废弃。

控制:

(1)减少固体废物排放量

(2)防止固体废物污染

4、固体废弃物产生的原因?

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原料和能源输入,产品、废弃物输出。

5、我国关于固体废物防治的法律和标准有哪些?

《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法》、《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城镇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储存及清运

1、垃圾的清除:

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运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转运到垃圾转运站,又谁就近直接送到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2、城市垃圾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贮存、清运、转运

3、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原则:

谁污染谁治理

4、垃圾的收集方式:

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定期和不定期

5、固体废物收集的原则和一般要求

固体废物收集总的原则是:

收集方法应尽量有利于固体废物的后续处理,同时兼顾收集方法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固体废物的收集应该满足以下几种要求:

①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分开收集;

②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收集;

③泥状废物和固态废物分开收集;

④污泥应该进行脱水处理后再收集;

⑤根据处理处置方法的相关要求,采取具体的相应的收集措施;

⑥需要包装或盛放的废物,应根据运输要求以及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设备和容器,并且附以确切明显的标记。

6清运操作方法:

移动容器操作(搬运式和交换式)和固定容器操作

7垃圾收集系统可分解为哪些单元时间过程:

将收集系统分解为四个单元过程,即装载(集装)时间、运输时间、卸车时间和非收集时间(其它用时)。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方法有:

压实、破碎、分选和脱水

一、

1、压实:

又称压缩,指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凝聚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的表观体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1)目的:

1、可增大容重、减少固体废物体积,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生,减低运输成本;2、可制取高度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2)原理:

固废是颗粒与其间空隙组成的集合体,加压时,空隙体积减小,各颗粒相互挤压、变形和破碎,达到重新组合,从而表观体积减小,容重增加

(3)对象:

压缩性能大而复原性小的物质

(4)不适合对象:

很密实的固体或焦油污泥等半固体废物

2、压实程度度量指标:

(1)空隙比:

e=Vv/Vs=空隙体积/颗粒体积

(2)空隙率:

ε=Vv/Vm=空隙体积/表观体积

(3)湿密度:

ρw=mm/Vm=总质量/表观体积

(4)干密度:

ρd=ms/Vm=固体质量/表观体积

(5)体积减小百分比:

R=(Vi–Vf)/Vi=(压实前-压实后)/压实前

(6)压缩比:

r=Vf/Vi=压实后/压实前

(7)压缩倍数:

n=Vi/Vf=压实前/压实后

3、压实设备:

固定式(废物较少)、移动式(废物大量)

二、

1、破碎:

是指利用人力或机械等外力的作用,破坏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和分子间作用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破碎成小块的过程。

磨碎是指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

磨碎:

是指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

湿式破碎:

是由从废纸中回收纸浆为目的发展起来的。

是利用特制的破碎机将投入机内的含纸垃圾和大量水流一起剧烈搅拌和破碎成为浆液的过程,从而可以回收垃圾中的纸纤维。

影响破碎效果的指标:

硬度、韧性、解理、结构缺陷

2、固体废物破碎的方法:

(1)、按所用外力消耗的形式:

机械能破碎和非机械能破碎两种

(2)、按是否用水:

干式、湿式、半湿式破碎

3、固体废物破碎机类型:

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剪式破碎机、锟式破碎机、球磨机

4、固废破碎方法选择依据:

废物的强度和硬度,对脆硬性废物、柔韧性废物怎样选择破碎方法?

对于脆硬性的废物直接采用劈碎、冲击挤压破碎,对于柔韧性废物宜采用剪切、冲击破碎和磨碎。

5、破碎产物的特性表征:

粒径及分布,破碎比及破碎段

破碎比:

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极限破碎比、真实破碎比)

6、常见的破碎机及适用破碎对象(P55-56)

鳄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剪式破碎机、琨式破碎机和粉磨机

鳄式破碎机:

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和化学工业部门、适用于坚硬和中坚硬废物的破碎。

锤式破碎机:

主要用于破碎中等硬度且腐蚀性弱、体积较大的固体废物,还可以用于破碎含水分及油质的有机物、纤维结构物质、弹性和韧性较强的木块、石棉水泥废料,以及回收石棉纤维和金属切屑

冲击式破碎机:

适用于破碎中等硬度、软质、脆性、韧性及纤维状等多种固体废物。

剪式破碎机:

适用于处理松散状态的大型废物,剪切后的物料尺寸(即粒度)可达30mm;也适用于切碎强度较小的可燃性废物。

琨式破碎机:

可用于脆性或黏性较大的废物,也可用于堆肥物料的破碎。

粉磨机:

三、

1、固体废物分选:

将固体废物中可中可回收利用的废物或不利于后续工艺要求的废物组分采用适当技

术分离出来的过程。

2、主要分选技术及原理人工分选、机械分选

(1)人工分选:

(2)机械分选:

筛分(干式、湿式):

A筛分的原理:

(1)筛分是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颗粒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筛面上,完成粗细粒物料分离的过程

(2)该分离过程分为物料分层和细粒透筛,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目的

(3)必须使物料与筛面有适当的相对运动,使物料层处于松散状态,从而分层,也可使堵在筛孔的颗粒脱离筛孔,以便细粒透过

(4)粒度小于筛孔的3/4的颗粒为易筛粒;大于3/4的为难筛里

B筛分效率:

(1)E=m1β/mα=筛下细颗粒质量/入筛总细颗粒质量

(2)E=β(α-θ)/α(β-θ)

β—筛下细颗粒质量分数

α—入筛细颗粒质量分数

θ—筛上细颗粒质量分数

C筛分影响因素:

(1)筛分物料性质的影响:

1、粒度和形状,球形和多面体比片状和针状易透过;2、含水率与含泥量,

(2)筛分设备性能的影响:

1、棒条筛面、钢板冲孔筛面、钢丝编制筛网,效率依次增加;2、固定筛、转筒筛、摇动筛、振动筛,效率一次增加

(3)筛分操作条件的影响:

应均匀给料,铺成一薄层,及时清理和维修筛面,设备振动合适

重力分选:

等降比

A重介质分选:

1、原理:

ρ1<ρ介质<ρ2。

ρ1物质上浮、ρ2物质下沉

2、重悬浮液:

在水中添加高密度的固体颗粒而构成固液两相分散体系,其密度随固

体颗粒的种类和含量而改变

3、重介质特点:

密度高、粘度低、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无腐蚀性、易回收

4、加重质要求:

化学稳定性好、密度高、不易产生泥化、便于制备和再生、能均匀

分散在水中

B跳汰分选:

1、原理:

在垂直脉冲介质中颗粒群反复交替地膨胀收缩,按密度分选,创面在浮起时,轻颗粒加速快,运动到床面物上面,在压紧时,重颗粒加速快,沉到床面物下层

2、适用于混合金属的分离与回收

C风力分选:

1、原理:

以空气为介质,使轻物料从重物料中分离。

两个过程:

分离出具有低密度、空气阻力大的轻质部分和具有高密度、空气阻力小的重质部分;进一步将轻质颗粒从气流中分离

2、等降颗粒:

在同一介质中,密度、粒度和形状不同的颗粒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具有相同沉降速度,这样的相应颗粒即为等降颗粒

磁力分选

电力分选

其他分选方法(摩擦与弹跳分选、光电分选)

3、分选效果评价:

回收率、品味(纯度)

四、

1、固体废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及脱水方法

存在形式:

间隙水、毛细管结合水、表面吸附水和内部水。

脱水方法:

浓缩脱水和机械脱水。

P83

2、主要脱水设备及适用范围。

真空过滤机(适于各种污泥的脱水)、板框压滤机(适于各种污泥的脱水)、滚压带式压滤机(不适于黏性较大的污泥脱水)、离心过滤机(不适于含沙量高的污泥)、造粒脱水机(适于含硫污泥的脱水)。

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

一、

1、浮选:

是根据不同物质被水润湿程度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离的过程。

浮选是在水介质中进行的。

P91

(正浮选:

将有用物质浮入泡沫产物,无用物质留在料浆中p93反浮选:

将无用物质浮入泡沫产物,有用物质留在料浆中)

2、浮选的原理及药剂原理:

在固体废物与水调成的料浆中,加入浮选药剂,扩大不同组分可浮性的差异,并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欲选物质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沫层,然后刮出回收;不浮的颗粒仍留在料浆内,通过适当处理后废弃药剂:

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

3、浮选的工艺过程包括调浆、调药、调泡三个程序

调浆:

调节浮选前料浆浓度。

浮选密度较大颗粒,用较浓料浆;浮选密度较小颗粒,用较稀料浆。

调药:

调整浮选过程药剂。

包括提高药效、合理添加、混合用药、料浆中药剂浓度调节与控制。

调泡:

调节浮选气泡的过程

二、

1溶液浸出:

是用适当的溶剂与废物作用使物料中有关的组分有选择性地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

P95浸出方法包括:

酸浸、碱浸、盐浸、水浸

2影响浸出过程主要因素

物料粒度及其特性、浸出温度、浸出压力、搅拌速度、其它因素的影响

三、

1、稳定化:

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过程。

包括化学稳定化&物理稳定化两种技术。

固化:

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处理技术。

2、危险废物稳定化和固化的目的

目的:

是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少他在贮存或填埋处置过程中污染环境的潜在危险。

3、重金属离子稳定化技术?

化学方法:

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溶出法、化学沉淀法等

物理化学方法:

吸附和离子交换法(P109)

4、常见的废物固化方法有哪些?

根据固化基材及固化过程的不同,常用的固化处理方法有:

水泥固化、石灰固化、沥青固化、塑性材料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自胶结固化、玻璃固化、陶瓷固化等(p115)

根据固化对象的不同,常用的固化处理方法有:

无机废物固化法和有机废物包封法.(p116)

5、稳定化/固化处理效果指标:

浸出速率、增容比、抗压强度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1、基本概念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以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为对象,通过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使之转化为水、二氧化碳或甲烷等物质的过程。

堆肥化:

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由人工培养的工程菌等,在一定的人工条件下,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种生物代谢过程。

堆肥:

堆肥化的产物叫堆肥。

厌氧消化:

称厌氧发酵,指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有机物转变为CH4和CO2的过程。

微生物浸出:

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或代谢产物将废物中的目的元素转变为易溶状态,并得以分离的过程。

2、堆肥方式

根据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把固体堆肥分为好氧堆肥化和厌氧堆肥化。

前者是在通风条件下,有游离氧存在时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

后者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发酵造肥,特点是空气与堆肥相隔绝,温度低,工艺简单,但是堆制周期长,气味浓烈,产品分解不够完全稳定。

3、好氧堆肥的原理: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4、好氧堆肥过程四阶段,物质、温度、微生物相变化?

潜伏阶段:

微生物适应新环境

中温增长阶段:

嗜温性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分解最易分解的可溶性物质,淀粉、糖类增多,温度↗45℃

高温阶段:

嗜热性微生物、细菌;残留可溶性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温度↗45~70℃

熟化阶段:

嗜温性微生物、多为难分解物质,温度↘

5、影响好氧堆肥的因素,通风操作具有哪些作用?

影响因素:

供氧量、含水率、温度和有机物含量、颗粒度、C/N和C/P比,PH

作用:

提供充足的氧气;是堆层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掉,达到调节堆温和堆内水分含量的双重目的,可避免后期堆肥温度过高。

6厌氧消化的三个阶段

厌氧消化分三个阶段:

(1)水解(液化)阶段微生物的孢外酶,如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将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纤维素、淀粉等多糖分解成单糖和二糖进而形成丙酮酸,蛋白质转化为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也就是说,将固体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的分子量较小的物质。

(2)产酸阶段上一阶段的液化产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在胞内酶的作用下迅速转化为低分子化合物,如低级脂肪酸、醇、中性化和物等,其中以有机酸尤其是乙酸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达到80%左右。

(3)产甲烷阶段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完成。

它们利用一碳化和物(二氧化碳、甲醇、甲酸、甲基胺和一氧化碳)、一酸和氢气产生甲烷。

在这一阶段,前面所产生的低分子物质几乎有90%可以转化为家湾,其余10%则被甲烷菌作为自身的养料进行新陈代谢。

上述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互依赖。

发酵初期以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主,兼有第三阶段反应。

发酵后期,三个阶段的反映同时发生,在一定的动态平衡下,才能够维持正常地产气。

第六章固体废物的热处理

1、热解—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或绝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固体残渣的过程。

气化—是指固体燃料在一定温度、压强和O2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不完全氧化的热化学反应过程。

热值—生活垃圾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生活垃圾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以kJ/kg(或kcal/kg)计。

低位热值和高位热值:

热值中包含烟气中的潜热为高位热值;

焚烧---将固体废弃物进行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处理过程

2、三要素:

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引燃火源

3、焚烧炉烟气的气态污染物种类很多,但以SOx、COx、NOx、HCl、HF、二噁英类(PCDDs)物质为主。

二噁英的产生途径及控制措施?

产生途径:

1是在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微量PCDDS物质或其前驱体物质,当焚烧不完全时这些物质会进入焚烧烟气;2是在垃圾焚烧过程中,一些PCDDS物质的驱体物质等可能生成PCDDs物质,在焚烧不完全时进入烟气;3可能的途径就是炉外生成PCDDs物质。

措施:

严格控制焚烧炉燃烧室温度和固体废物、烟气的停留时间,以避免或减少PCDDs物质的炉外生成;对烟气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微量PCDDs物质,如利用活性炭或多孔性吸附剂等净化去除PCDDs物质。

烟气中的SOx、NOx、HCl的净化方式?

主要通过吸附、吸收、氧化还原等技术途径净化

烟气脱硫技术?

干法、半干法、湿法工艺

烟气除尘技术?

旋风/静电除尘、湿式洗涤、半干湿/干式洗涤、布袋过滤、活性炭吸附

4、焚烧技术:

层状燃烧技术、流化燃烧技术、旋转燃烧技术及特点

5、机械炉排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回转式焚烧炉的特点170

机械炉排焚烧炉:

工艺先进、技术可靠、焚烧效率和热回收效率高、对垃圾适应性强。

炉排材质要求高、设备造价昂贵、一次性投资大

流化床焚烧炉:

固废焚烧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宽、污染物排放少、热强度高、适合燃烧低热值物料。

回转式焚烧炉:

对固废适应性广、故障少、可连续运行,占地面积大、热效率低、成本高

6、焚烧过程的影响因素焚烧炉类型、固体废物性质、物料停留时间、焚烧温度、供氧量、物料的混合程度等。

其中停留时间、温度、湍流度和空气过剩系数就是人们常说的“3T+3E”,他们既是影响固体废物焚烧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是反映焚烧炉工况的重要技术指标。

7、热解与焚烧相比具有的优点p175

a、可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以燃料气、燃料油和炭黑为主的储存性能源;b、由于是无氧或缺氧分解,排气量少,因此,采用热解工艺有利于减轻对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c、废物中的硫、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大部分被固定在炭黑中;

d、由于保持还原条件。

Cr3+不会转化为Cr3+;e、NOx的产生量少;

8、典型固体废物热解处理?

城市垃圾的热解、废塑料的热解、污泥的热解、废橡胶的高温热解、农林废弃物的热解、

第七章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污泥分类、成分及主要性质P241分类:

按来源分为:

给水污泥、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按分离过程分沉淀污泥(包括初沉污泥、混凝沉淀污泥、化学沉淀污泥)、生物处理污泥(包括腐殖污泥、剩余活性污泥);按成分及性质分有机污泥、无机污泥;亲水性污泥和疏水性污泥。

按不同处理阶段分生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泥、脱水干化污泥、干燥污泥、污泥焚烧灰等。

成分及主要性质:

①有机物含量高(固体量的60%~80%),颗粒较细,密度较小,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亲水性物质;②含有植物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及腐殖质等,营养素主要包括氮、磷(P2O5)、钾(K2O);③污泥C/N适宜消化;部分是能被消化分解的,分解产物主要是水、甲烷和二氧化碳;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分解的,如纤维素、乙烯类、橡胶制品及其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等;

④具有燃料价值,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可以燃烧;

⑤污水中混有医院排水及某些工业废水(如屠宰场废水),所以污泥中常含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卵;

⑥由于工业污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污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

污泥中各种水溶性重金属以Cd、Cu、Pb为高,酸溶性以Cd居首,其顺序为Cd>Cu>Pb>Hg。

2、污泥综合利用途径P242农田林地利用:

生产复合肥、生产堆肥、调理剂、膨胀剂;回收能源:

生产沼气、焚烧回收热量、低温热解;建材利用:

污泥制砖生产水泥、制生化纤维板、生产陶粒

3、石化三泥是指石化行业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节和隔油单元所产生的池底或罐底的油泥和浮选单元所产生的浮渣以及生化处理单元所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

4、污泥浓缩的方法有哪些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三种p242

第八章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

1、概念

固体废物的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以保证有害物质现在和将来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

包括管理处置、回收处置、排放处置和永久性隔离处置。

卫生填埋—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并将垃圾压实减容至最小,填埋占地面积也最小。

在每天操作结束或每隔一定时间用土覆盖,使整个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污染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毒害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的废物。

凡《名录》中所列废物类别高于鉴别标准的属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范围;低于鉴别标准的,不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管理。

相容性—某种危险废物同其他危险废物或填埋场中其他物质接触时不产生气体、热量、有害物质,不会燃烧或爆炸,不发生其他可能对填埋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反应和变化。

放射性固体废物—指任何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其沾污、其比活度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废物。

废物渗滤液---是指废物在填埋或堆放过程中因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或废物中的游离水、降水、径流及地下水入渗而淋滤废物形成的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安全填埋—指对危险废物在安全填埋场进行的填埋处置。

2、终态固体废弃物可分为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

3、填埋场的类型及特点类型:

按结构分:

衰竭型填埋场、封闭型填埋场;

按填埋地形分:

山谷型、坑洼型、平原型;

按废物降解机理:

好氧型填埋场、准好氧型、厌氧型填埋场。

4、废物渗滤液的来源、性质、特点及影响渗滤液产量的因素

废物渗滤液的来源:

废物渗滤液是指废物在填埋或堆放过程中因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或废物中的游离水、降水、径流及地下水入渗而淋滤废物形成的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大量资料表明,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入渗是废物渗滤液产生的主要原因。

性质:

1)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尤以5年内的“年轻”填埋场的渗滤液为最;2)氨氮含量较高,在“中老年”填埋场渗滤液中尤为突出;

3)磷含量普遍偏低,尤其是溶解性的磷酸盐含量更低;4)金属离子含量较高,其含量与所填埋的废物组分及时间密切相关;

5)溶解性固体含量较高,在填埋初期(0.5~2.5年)呈上升趋势,直至达到峰值,然后随填埋时间增加逐年下降直至最终稳定;

6)色度高,以淡茶色、暗褐色或黑色为主,具较浓的腐败臭味;7)水质历时变化大,废物填埋初期,其渗滤液的pH值较低,而COD、BOD5、TOC、SS、硬度、金属离子含量较高;而后期,上述组分浓度则明显下降。

影响因素:

渗滤液的水质取决于废物组分、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填埋时间及填埋方式。

5、防渗:

按铺设时间不同可分为场区防渗和终场防渗。

场区防渗可分为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

防渗材料:

天然防渗:

粘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