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3589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5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

《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docx

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

模拟试题

环评工程师考试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由两个题型组成,一是单项选择题,90道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二是不定项选择题,30道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该门成绩为90分以上即为通过。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行业标准与综合性标准执行上的优先顺序为(A)。

A.行业优先

B.综合性优先

C.按标准的严格性

D.按颁布先后

解析:

此题是对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关系的掌握。

“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

2.下列属于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D)。

A.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C.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

D.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解析:

此题考的是大家对于教材新修订的环境保护部标准的掌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

”B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AC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3.以下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为三类的是(A)。

A.土壤环境

B.地下水环境

C.地表水环境

D.声环境

解析:

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均为五类。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C)。

A.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C.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

D.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报告书编制

解析:

选项A是旧的总纲中的内容,而D中的报告书编制说法不全面。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哪些项目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D)

A.所有建设项目

B.已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

C.污染型项目

D.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

解析:

详见“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B)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A.可能影响程度

B.可能影响范围

C.排污特征

D.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

解析:

详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的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

”。

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项目建在风景名胜区,Pmax=8.0%,大气工作等级为(B)。

A.一

B.二

C.三

D.四

解析:

按Pmax=8.0%,工作等级应该是三级,

表1评价工作等级

 

工作等级的调整:

“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因此综合考虑B为正确选项。

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B)。

A.26km为半径的圆

B.25km为半径的圆

C.周长50km矩形区域

D.边长52km矩形区域

解析: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B)。

A.一期

B.二期

C.三期

D.四期

解析:

教材42页,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简体。

1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条件说法正确的是(D)

A.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夹角小于45°

B.监测点周围应有18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C.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30米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

D.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米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解析:

这是对监测点位置周边的环境条件的考虑。

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夹角小于30°;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米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④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米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最后还应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

1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B)时浓度值。

A.02,04,07,12,14,16,18,20

B.02,05,08,11,14,17,20,23

C.01,04,07,09,12,14,16,20

D.02,06,08,12,14,18,20,24

解析:

导则原文中的内容“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5,08,11,14,17,20,23时8个小时浓度值(也即中间间隔两个小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

1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调查,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A)次的距地面1500m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1

B.2

C.3

D.4

1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B)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A.30km

B.50km

C.80km

D.100km

1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一般有(D)。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十个步骤是:

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确定计算点、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确定气象条件、确定地形数据、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选择预测模式、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B),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

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

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

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解析:

详见“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和预测范围确定的原则”,“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位于评价范围的中心区域。

”。

16.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C)m。

A.30

B.40

C.50

D.100

E.150

解析:

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50m。

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依据中包括(A)。

(09真题)

A.污水排放量

B.清洁生产水平的先进性

C.污水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D.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

解析:

判据为①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②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③受纳水域的规模④水质要求。

1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污水排放量7500m3/d,以下表述正确的是(B)。

(09真题)

A.河流规模愈大,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大

B.河流规模愈大,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小

C.污水水质愈复杂,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大

D.污水水质愈复杂,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小

解析:

地表水现状监测调查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污水排放量和河流规模的大小。

当河流规模一定时,排放量愈大,调查的河段愈长。

综合比较选B。

1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河流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水文年的(C)。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和平水期

解析:

2011年考题。

“一般情况下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

2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环境点源调查的原则应以(B)为主。

A.类比调查

B.搜集现有资料

C.现场测试

D.现场调查

解析:

点污染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

21.某大型木材加工厂设有原木贮木场,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贮木场面源调查内容可不包括(C)。

(09年真题)

A.贮木场原木堆放面积

B.贮木场原木堆放形式

C.贮木场原木运输方式

D.贮木场的地面铺装程度

解析:

非点污染源调查内容中的“非点污染源概况调查”。

此题考的是对于非点污染源概况的调查内容,其中对于这道题而言,原木是原料,应该调查的内容有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

所以不包括C。

22.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中型河流,现状调查范围为排污口上游lkm至下游4km,河流水深10m,河宽30m。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流水质取样点的布设数量至少为(C)个。

A.3

B.6

C.12

D.18

解析:

首先考虑断面,至少应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及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污水排入处)设取样断面,因此是三个断面。

①小河:

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②大、中河:

河宽小于50m者,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据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③特大河:

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

其次考虑垂线设置,考虑河流规划及河宽,因为是中河,河宽小于50m,所以每个断面设两条垂线

再次考虑点的布设,根据水深为10m>5m.因此在水面下0.5m及距河底0.5m处各设一个点。

综上可知最少点位应该是12个。

2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公式

中的ch是指(C)。

A.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B.水质参数的地表水的水质标准

C.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D.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mg/L)

2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的是(D)。

(2011年考试真题)

A.断面宽深比为10

B.断面宽深比为10,弯曲系数为1.5

C.断面宽深比为8,弯曲系数为1.8

D.断面宽深比为25,弯曲系数为1.2

解析:

根据

(1)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2)大、中河流,预测河段弯曲较大(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其它简化为平直河流。

2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D)模式。

A.一维

B.二维

C.三维

D.二维或三维

解析:

详见“模型选用原则”,“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二维或三维模式;在水质分布均匀的水域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选用零维或一维模式。

”。

2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时,(A)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

A.水域功能

B.工程性质

C.评价标准

D.环境现状

解析:

详见“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的基本资料。

2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为(B)。

A.I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解析:

详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建设项目分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1)I类:

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Ⅱ类:

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3)III类:

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

2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Ⅱ类建设项目拟建在某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内,污水排放量为1000m3/d,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半径小于100m,该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A)。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不能确定

解析:

详见“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属于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中的“敏感”。

从分级表中可知,只要是敏感,工作等级就是一级。

2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一级评价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应采用(A)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

A.数值法

B.数值法或解析法

C.时序分析法

D.趋势外推

解析:

详见“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评价技术要求”,“一级评价要求”。

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预测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3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I类建设项目一级评价,现场调查与评价范围为(D)km2。

A.≥20

B.≤20

C.>30

D.≥50

解析:

3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位上,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D)。

A.倍频带声压级

B.昼夜等效声级

C.A声功率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3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应将(A)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

B.工程预测的运行近期时段

C.工程预测的运行中期时段

D.工程预测的运行远期时段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噪声的影响特点,可按施工期和运行期分别开展声环境影响评价。

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将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将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一般分为运行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3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8~l2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A)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解析:

噪声级增高量超过5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

3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固定声源评价,一定要绘制等声级线图,是(A)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三级

解析:

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3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现状调查需收集评价范围内(B)地理地形图。

A.1:

2000—100000

B.1:

2000~50000

C.1:

5000—100000

D.1:

500—5000

3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的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的确定依据是(B)。

(09真题)

A.评价范围

B.评价等级

C.评价标准

D.评价目的

解析: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

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需采用的具体方法。

3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内容不包括(A)。

A.影响噪声传播的建筑和地形分布情况

B.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

C.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调查结果

D.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结果

3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D)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声源。

A.很多

B.1倍

C.3倍

D.2倍

3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工厂内有4种机器,声压级分别是84dB、82dB、86dB、89dB,它们同时运行时的声压级是(B)dB。

A.94

B.92

C.95

D.98

解析:

此题是一个噪声级的相加的问题。

用公式法计算。

结果为92dB。

40.某拟建公路长100km,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耕地、建设用地,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B)。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解析:

从题干可知,影响的区域为一般区域。

一般区域的长度以100km为分界线,≥100km为二级,其余长度都为三级。

4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A)级的生态现状调查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和二级

解析:

详见“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现状调查的要求”,“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4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当成图面积≥l00km2时,一级生态影响评价的成图比例尺应(D)。

A.≥1:

25万

B.≥1:

5万

C.≥1:

50万

D.≥1:

10万

解析:

详见“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要求”。

43.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下可不列入“环境影响评价重点”的是(B)。

A.确定该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

B.该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环境影响分析论证

C.该开发区集中供热方案的环境可行性论证

D.识别该开发区区域开发活动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解析:

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环境问题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识别;二是计算环境容量与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三是环保方案论证;四是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其中B选项应该是开发区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和综合论证。

4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不包括(B)。

(09年考试真题)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C.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D.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解析: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1)开发区规划简介;

(2)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4)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5)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6)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45.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进行单项指标(三级指标)分级评分,单项指标评分可分为(C)。

A.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B.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

C.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D.很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46.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符合开发区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是(A)。

A.总量控制因子应包括COD、TN、TP

B.总量控制因子的确定应考虑当地降水量

C.根据开发区技术经济条件确定水环境允许排放总量

D.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制定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解析:

水的总量控制因子主要有:

COD、氨氮、TN、TP等。

其中B不是总量控制因子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C应该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

47.以下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是(D)。

A.县级水利发展规划

B.电力集团发展规划

C.造纸厂发展规划

D.国家能源发展规划

解析:

A是编制的机关不对,BC是不属于一地三域十个项目。

48.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时机是(C)。

(09年真题)

A.城市总体规划公示之后

B.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期间

C.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初期

D.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后期

解析:

“早期介入的原则”

49.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分析的基本内容不包括(B)。

(09年真题)

A.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B.规划环境目标的确定

C.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D.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解析:

规划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

规划描述、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以及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范围

50.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确定环境保护减缓措施时应遵循的优先顺序是(B)。

(09年真题)

A.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重建措施、修复补救措施

B.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C.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D.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重建措施、修复补救措施

5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A)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A.生产、使用、贮运

B.生产

C.生产、使用

D.生产、贮运

52.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如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源属非重大危险源,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B)。

A.三级

B.二级

C.一级

D.一级或二级

解析:

详见工作等级的划分。

位于敏感地区均为一级;非重大危险源均为二级;重大危险源除“一般毒性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物质均为一级。

53.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工作阶段划分正确的是(C)。

A.初步调查、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三个阶段

B.初步调查、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四个阶段

C.准备、初步调查、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五个阶段

D.确定项目来源、准备、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五个阶段

54.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时段划分为(C)。

A.施工期、运行期两个时段

B.施工期、试运行期两个时段

C.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三个时段

D.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运行期四个时段

解析:

验收调查时段一般分为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三个时段。

55.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