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3384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docx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产生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乙烯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茎的向光性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2.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3.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

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一定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4.下图为胚芽鞘的嫁接实验,则胚芽鞘Y发生的情况将是:

A.向左弯曲B

.向右弯曲C.向下弯曲D.不弯曲

5.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A.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脱落酸浓度较高,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生长受抑制

6.某学生在实验室中将培养在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B和D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如下图所示。

一周后,下列蚕豆幼苗最不可能发生弯曲的是: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8.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B.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9.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A.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10.下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发挥生理作用与其浓度密切相关,P点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

B.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C.乙图中茎的背地生长、根的向地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11.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不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1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形态学的上端(顶端)

13.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三个图表示的最可能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

共生、捕食D.共生、竞争、捕食

14.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出生率可

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1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6.下图是种群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J”型增长曲线反映的是种群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

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下的增长

B.“S”型

增长曲线可以用Nt=N0λ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

C.K值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两种曲线的变化都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17.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

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18.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

19.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20.下图表示施用IAA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lO-4moh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21.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预实验处理及结果。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枝条

甲组

乙组

丙组

2,4-D溶液

10-9mol/L

10-5mol/L

0

生根数量(条)

43

8

22

A.各组选取的枝条数量、处理时间等均应相同

B.甲组的2,4-D溶液浓度是促进根的最适浓度

C.乙组2,4-D溶液浓度较高,具有抑制作用

D.丙组加入与甲、乙组溶液等体积的蒸馏水,起对照作用

22.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

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将兴奋传递到E;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兴奋不一定能传递到E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D兴奋

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

存在

23.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其中④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但不能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D.虽然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但②③不具有拮抗作用

24.下图中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幼年时若切除Y,则Z的重量减小,丙的分泌量减少

B.X和Y之间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相联系

C.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

25.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与散热过程平衡的结果,下图表示人体内热平衡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产热部位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B.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散热

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大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6.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B.人体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D.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27.图中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丙图是乙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B

B.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

C.丙图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丙图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8.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⑨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

C.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一种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⑨反应,因为⑤过程可迅速完成

29.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30.腺苷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对患者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是:

取出患者的白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转入正常ADA基因,再将这些白细胞注入患者体内,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能正常生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ADA基因替换了患者的缺陷基因

B.正常ADA基因通过控制ADA的合成来影响免疫功能

C.白细胞需在体外培养成具无限增殖能力后再注射入患者体内

D.ADA基因缺陷症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1.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能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既存在于体液免疫,也存在于细胞免疫

32.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

该曲线图表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33.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含量最少的成分是蛋白质

B.溶液浓度越大,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液浓度越小,渗透压越低

C.正常人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

D.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3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对图中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行细胞免疫

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丙可能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内环境

D.信息分子可通过靶细胞上的

受体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

35.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淋巴

B.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体液免疫

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转运RNA

D.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间隙

36.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二卷(主观题):

37.下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综合图1和2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___。

(2)综合图2和3可以证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胚芽鞘_________。

(3)结合图2和4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_______,而发生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

(4)综合图6和7可以证明胚芽鞘________能够产生某种向下运输的物质,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5)经科学家努力,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鉴定出了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6)科学家分别对棉花的根、芽、茎施用不同浓度生长素,并观察根、芽、茎在各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如图:

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说明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为根_______芽_______茎。

(横线上填“>”“<”“=”);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38.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

表示促进作用;—:

表示抑制作用)。

项目

种子

发芽

顶端

优势

果实

生长

器官

脱落

插条

生根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在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同植物组织中,生长素除了极性运输,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

(4)某科研人员利用番茄植株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某一浓度NAA(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

实验步骤:

(请补充完善)

第一步:

选取生长状况相同且长势良好的番茄若干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

甲组喷洒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喷洒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

将两组番茄放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测量并计算每组番茄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设计遵循了______________原则(至少答出两点)。

39.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并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

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1)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

在对该地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常用_____________方法。

(2)小组成员发现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结构,其意义是__________。

(3)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

(4)在人类多的地区,大鼠种群出生率下降,长期来看其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__________。

(5)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

(6)该种群蚜虫刚进入某森林(食物和空间充裕,没有天敌)后的一段时间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与___________的数学模型相似。

(7)在“S”种群增长的相关曲线,请分析K/2以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___________.

40.Ⅰ.下图是生长素与其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和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

(2)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

(3)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

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z范围应为。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___状态下。

Ⅱ.下图示为用胚芽鞘所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甲、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后,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

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

运输方向是。

(2)如果将A用阿米妥(一种呼吸抑制剂)处理后,甲和乙实验现象相同,推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可能是。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1.A2.B3.D4.D5.A6.A7.C8.D9.A10.C11.C12.A13.B14.B15.B16.B17.B

18.C19.C20.C21.B22.A23.B24.C25.C26.D27.D28.A29.C30.B31.C32.C

33.A34.D35.D36.A

37.

(1)向光性

(2)尖端(3)尖端尖端下部

(4)尖端主动运输(5)吲哚乙酸(6)>>f

38【答案】

(1)吲哚乙酸(IAA);色氨酸

(2)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3)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

(4)适量(等量)的某一浓度的NAA溶液;平均株高(植株高度的平均值)

(5)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

39.

(1)初生演替取样器取样法

(2)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自然资源的能力

(3)抽样检测法(4)衰退型(5)80偏大(6)“J”型增长

(7)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增长缓慢

40.Ⅰ、

(1)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f<y<2f(3)0<z<f(4)大于h

(或E点右侧浓度)Ⅱ、

(1)向左弯曲生长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2)主动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