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234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

《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docx

行政管理论文行政文化研究

 

摘要

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首先论述了行政文化构成并依次叙述了它们的含义能使人们大概了解一下行政文化的组成。

重点论述了古代行政思想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能够使现社会出现的一些腐败官僚主义的官员们深刻反省和修正自身的错误,严于律己,勇于承当道德责任,做先进文化的示范者,真正做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这才能为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极其重要的带头作用并通过本文叙述采取些什么措施来完善行政文化。

关键词:

行政文化行政精神民为邦本仁政

 

行政文化研究

一、行政文化的含义

要研究行政文化,首先要弄清楚行政文化的含义。

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

行政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受到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体系、法律意识、价值观念以及一般的社会道德伦理和心理的影响、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些文化现象。

行政文化与其他文化现象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行政文化的构成

(一)行政思想

行政思想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想性的一种奋斗目标,是行政主体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

根据内容,行政理想可分为政治思想、行政道德理想、行政职业理想和行政生活理想。

(二)行政价值

行政价值是指人们对行政价值观,行政价值关系、行政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价标准和行为定势。

行政价值由行政主体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行为定势等构成,其实际就是行政主体需要和利益的内化。

形态的价值在一个团体或机构中占主要地位时,这种价值观就成为该团体或组织的价值观念,在团体或行政机构的价值观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观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在明处,而不是隐而不露。

(三)行政道德

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指政府行政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曾记得刚步入大学时经常听到过这么一句话:

大学里学不到多少知识的,大学关键是学怎么做人,学会了怎么做人才能更好的做事,但我本人不太赞成这个观点,做人不光是在大学里学的是从小到大每天都要学习,光在大学里短短几年是没法锻炼好的,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所以毕竟还是学校以学习为主。

(四)行政精神

行政精神:

翻开中国的历史,反映古代政府管理实践的行政精神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扬光大的,毛主席说过: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他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

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在忠诚于国家无私奉献精神上呈现了许多让人无比敬佩的英雄,例如:

岳飞,文天祥,观天培。

还有许许多多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记忆最深刻的是从飞。

所以行政精神也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古代行政思想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民为邦本”和“仁政”的行政价值观

如今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它内在地包括了民主和效率两个相互依存的价值取向,这与传统行政文化的某些民主性思想有相通之处,而这些在现代社会仍具价值的思想对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有着促进的作用。

反观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以人为本、民本治国的思想源远流长。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他在《管子·霸业》中说: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尚书》中说: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君为民立”“吏为民役”“得其心,斯得其民矣”的民本价值观,也包括爱民、利民、保民、富民等实现民本思想的措施和手段,还包括察民情、顺民意、安定民生、体恤民疾和取信于民的方式和目的。

古代“民本”思想与共产党的宗旨有相通之处: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此目的,必须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需要。

当前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本”思想有助于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在《礼记·哀公问》中,孟子要求为政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古代“仁政”思想同霸政思想相对立,是一种“以德行仁者王”的王道行政学说,它以“德治”为基础,是一种将行政问题道德化的学说。

其主要内容包括治民以“恒产”、薄税赋、轻刑罚、救济穷人、保护工商等,这种思想至今仍有超时代、超阶级的价值。

对政府机构改革而言,要实现民主和效率的改革目标,就必须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同时又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惠顾在社会竞争中的最不利者”。

所以,古代“仁政”思想对促进政府机构改革仍具有积极意义。

(二)“和而不同”的行政协调观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提倡“和”的。

但这个“和”不是牺牲掉多样性,而是在包容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的统一。

西周末年,郑国的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到了春秋末期,齐国思想家晏婴更进一步指出和与同的差异,认为从日常生活到国家大事,都是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意见“相成”“相济”,形成和的局面,方能生存发展。

如果拒斥不同,追求一律,只能一事无成。

与晏婴同时代的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更把“和”“同”思想提炼为道德箴言,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的要旨可归结为三个层次:

社会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人和认识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在统一的前提下使整个局面达到和谐。

从微观说,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从中观说,这是为政之道;从宏观说,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所谓“和而不同”,即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之意。

这对于今天我们通过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善政水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或执行,如能运用“和而不同”的思想,经过专家论证、人大常委会审议等法定程序,或让广大社会成员参与决策,就能集思广益,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行性,防止决策的重大失误,降低决策成本和社会成本。

其次,在改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调整地方政府内部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和而不同”思想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职能配置的基本原则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加以合理安排、明确规范,避免职能配置趋于“同构化”以及中央高度集权。

同时,在规范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加强政府间的协调和统一。

二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趋向综合、宜粗不宜细”的总体原则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重新调整政府部门间的职能结构,做到职责明确、分工科学,同时注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三)以德治国的行政伦理观

当前政府机构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离不开行政伦理建设。

我国传统行政思想中有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行政伦理思想。

如孔子在《论语》中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即认为道德教化在政治中的作用,决非刑罚所能达到的。

孔子要求统治者必须有表率的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能不正?

”孟子也说:

“行仁政、正君心、修德性。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在继承传统治国之策基础上的升华,将其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他指出: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所谓以德治国,一是治国者要有德,二是治国者要以德教化天下。

普天之下,从上到下,从官到民,皆为有德之士,这是以德治国的最终目的。

“官德”是以德治国的首要问题。

因此,具有德治思想传统的中国历来重视行政伦理即官德的建设。

历史上规范官员行为的官箴要求官员要贯穿“自律”精神,坚持“公”字为重。

官箴属于行政法的范畴,但又有浓厚的习惯法色彩。

官箴、官箴的重要表现形式——戒石铭,作为行政伦理的载体将世世代代的行政主体连接起来,成为规范行政行为的道德准则。

官箴、戒石铭的价值原则,是把朝廷所代表的“公家”(国家利益)置于无可动摇的最高地位,要求各级官吏正确处理“国”与“家”的关系,公正行事,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

但当官员发生“角色冲突”时,各级官吏的“组织人格”,在官箴、戒石铭的警示之下,变道德义务为行政责任,避免出现“公、私”倒置,“权利与义务”错位,这就是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意义之所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价值观

行政价值观,是人们对行政主体、行政客体、行政主客体关系和行政实践的评价和看法,是对行政行为有指导性影响的心理因素。

新加坡和中国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行政价值具有相同之处。

同时,由于历史发展状况与所处国际环境的不同,两国的行政价值观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行政价值观是由系统的行政文化决定的。

行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行政系统的价值观念,以及由此价值观念所影响或决定的行政组织及其成员所普遍具有和遵循的行为模式。

同时,行政价值观作为一种行政范畴的社会意识,有其自己的独立性和发展趋势。

新加坡和中国在行政价值观方面的相同之处在于:

坚持公平原则。

无论是在局部执政时期,还是在全面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解决公平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愈加迫切,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公平这一行政价值观出发,适时地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重要思想,成为中国政府运行的指导思想和根本要求。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分配制度方面,更加注重二次分配的公平;在财税方面,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民、农业的补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并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遏制收入差距加大的趋势;在教育方面,全面取消城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所有适龄儿童能够平等地享受公共教育资源。

民主革命时期,针对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兴亡“周期律”,毛泽东认为实行“民主”也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就可以跳出“周期律”。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廉洁勤政的行政价值观,并取得了辉煌的执政成就。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一些行业领域的贪腐之风开始侵入党内,侵蚀着党的肌体。

因此,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行政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突出地体现为人民性和核心价值观。

首先,人民性是指政府必须服务于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

政府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最早提出了“人民性”的行政价值体现。

其次是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种崇高的行政理想必然要求行政行为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实现体系和价值实现标准,具体表现为一个执政党、一种执政理念。

即是说,中国的行政价值观是一维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行政价值观的推行更多地依靠政治理想的激励以及行政行为的法律约束。

受制于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中国常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等政治理想推行行政价值观。

当然,中国政府也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努力从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两方面约束行政行为,推行行政价值观。

 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政府难以投入充足的财力、物力保障行政价值观的实践。

现阶段中国政府更关注一些基本问题,比如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事实上,如果从实现行政理想的角度看,中国只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行政价值观的实践。

在中国实践行政价值观,应该坚持行政法制与行政伦理相结合,特别是加强对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修养教育。

在坚持基层法制不断完善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基层公务员在行政人格方面存在欠缺,只有在“法治”以外加强行政伦理制度的建设,才能使基层政府更好地实践行政价值观,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事实上,行政伦理制度也是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起自己的行政伦理制度,才能建立自己的行政文化,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价值观。

坚持行政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原则。

古今中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行政价值观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

这就要求在行政价值观建设中,既要正确对待古今中外的行政价值观遗产,也要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

在当代,中国应该坚持的行政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有很多,这些原则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愈发显示出正确性,例如廉洁原则、公正原则。

不管是明代酷刑对腐败的惩罚、新加坡的鞭刑,还是中国共产党对腐败的深恶痛绝,都体现出行政价值观的这些基本原则。

此外,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行政价值观,学习借鉴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新加坡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总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对待传统的儒家文化,坚持那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行政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中国政府在行政价值观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我们有必要完善和创新我国的行政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符合行政发展趋势的行政核心价值体系。

五、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

行政道德即行政职业道德,是指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其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具有行政工作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我国古代称它为“官德”。

受国家行政工作职业的特殊地位、利益、权利、义务等影响,行政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一定的强制性和高层次的示范性。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公共行政研究中,行政道德的问题是人们普遍思考的问题,这是由于公共行政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把人们引向了公共行政道德化的思考。

行政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履行行政职能、职权,体现行政公平、公正、公开;正确处理上下级和干部群众的关系,体现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勤政、廉政,体现廉洁高效的政府行为。

换言之,行政道德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以公正的方式协调好职业与事业、人与事、人与人、事与事的关系。

任何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不能有损民众的利益,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以权谋私。

这些都是与行政道德相违背的,必须加以革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治理行政道德失范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在论及制度的优劣性问题时,邓小平同志曾经说: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因此,治理行政腐败与行政道德失范的根本出路就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的行为。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进行监督和制约,克服市场天然存在的一些“固疾”,如盲目性、无政府性、无计划性、非公平竞争及行业垄断等,保证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

进行行政体制改革,首先就是转变政府的职能,使之从经济政府转向秩序政府。

政府不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保证市场正常运转;其次是要确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即承认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切实把政府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克服过去那种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法不分、政商不分、政社不分的状态,使政府在它应该发挥作用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

如此,才能规范政府的行为,减少“权力真空”,杜绝漏洞,从根本上、制度上防止行政腐败的发生。

2.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行政,以法治德。

世界上许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香港等都将行政道德法律化,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惩罚性来维护行政道德的纯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应当学习、借鉴其中的一些做法,结合我国当前行政腐败和行政道德失范的现实,有针对性地制定《行政道德法》,以法为教,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

同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主要限于各级人大、纪委、政协等,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社会舆论和普通公民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建立起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才能及早发现并制止权力滥用现象。

另外,还要严肃党纪、政纪和法治,依法严惩一切行政腐败行为,使监督收到实效,保证《行政道德法》切实得到维护。

3.对行政主体进行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

虽然腐败不是由贫而是由贪引起的,我们也并不赞成“高薪养廉”说,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给予行政主体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将其工资收入提高到社会中等偏高的水平并与通货膨胀率挂钩还是应该的。

要想遏制行政腐败和行政道德失范现象,使行政主体不以权谋私,就要求行政主体除工资收入和法定津贴外,不能再有其他的收入,而这种要求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高收入队伍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实际上很难做到。

即使我们依靠其他手段能维持行政主体的廉洁,但低收入也难以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行政部门来。

而那些虽然廉洁但低素质的行政人员同样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不受人民欢迎的。

所以,加强对行政主体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也是解决行政腐败的有效途径之一。

4.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的道德主体自律性,是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关键。

[6]行政人员的道德主体自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认识上的自觉。

即行政人员对行政伦理规范的遵循,并不是对外在要求的盲目信奉和被迫执行,而是建立在对道德必然性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自觉。

(2)情感上的自愿。

自愿的情感在行政伦理良性运行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政人员把按自己所选择的道德价值目标去行动视作一种乐趣——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行政伦理能与道德认识一起融合成坚定的道德信念,成为其道德行为的动力。

(3)行为上的自主和自择。

这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把一般性的伦理规范转化为具体指令的自主性。

例如,一个领导者如何把比较抽象一般的道德规范,贯彻于各种各样的具体行为中,这就取决于该道德主体的自主性;二是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伦理规范中做出选择的自择性,即在复杂的道德生活中,公务员能够根据主客体的价值关系,正确判定道德规范的等级,勇于选取最值得选取的道德价值,遵循最值得遵循的伦理准则。

5.提高行政人员自身的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行政人员自身的素质才是解决行政腐败的根本。

不论是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还是进行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都只是解决了“不能贪,不敢贪、不需要贪”的问题,都是从外部、他律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而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行政主体自身的素质,才能真正解决“不想贪”的问题,才是从根源上杜绝行政失范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

“越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越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最根本的道德原则深入到人的内心,才能使行政主体经受住各种考验,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任何利诱和挑战面前都不丧失理性、人格,维护行政道德的纯洁性,也才能从根源上彻底消除行政腐败和行政道德失范现象。

六、现代行政现象与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和形成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

现代行政精神则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

(一)现代行政现象

1、行政职能扩展

西方国家的行政机关在相当长时间里,遵循宪法规定的限度和秩序,其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受立法的严格控制,由此形成“无法律即无行政”的法治行政原理。

行政被看作仅仅是国家官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寻求行政效率提高的活动。

与这种理论相一致,西方国家政府的职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被限定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财产不受侵犯等方面。

自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至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节奏明显加快,给西方国家带来了日渐增多、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对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并有效解决问题的力量。

在这种条件下,具有较强机动性、灵活性、伸缩性的国家行政机关,顺理成章地要被推向国家的主导权。

西方国家认为,“法律有限、人事无穷”,纯粹的法治行政已不再适应变化的需要。

因此,依法行政不应是一切行政行为均须依照法律条款,而是必须符合法律原则。

也就是说,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条件下,国家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采取行政行为的自主权力。

上述行政观念的变化,使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而且承担起了扶助各行各业均衡发展,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

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展和行政权力的扩大造成了“行政国家”的兴起,行政国家的兴起则造就了一个“大政府”。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行政职能的扩展和行政权力的强化导致了行政国家的出现,而行政国家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强了政府行政活动。

以行政权力的扩张和强化为基础的行政活动的加强则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行政现象。

(1)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

(2)行政决策迟缓,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3)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造成了所谓“专业人员国家”的现象。

(4)官僚化倾向滋长,导致了“程式化”行政现象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淡薄,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

对不良行政现象的描述:

以“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为典型。

3、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这主要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所形成的某些行政现象:

(1)重视社会目的。

从积极意义上说,重视社会目的、为国民利益服务是现代宪政国家政府的天经地义的职守,从消极意义上说,轻视社会目的、不为或不能为国民利益服务的政府,则会为国民所不容、被国民所抛弃。

(2)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政府为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不断和大量吸收、采取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方法的行政现象。

(3)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从科学管理理论开始,经过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激荡、管理科学的充实、系统论——权变观的发展,当代行政管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多彩、分支学科众多、研究领域独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为民服务、依法行政、高效管理、适应发展成为其中心观念。

(二)、现代行政精神

1、主动进取。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出现,要求政府经常地审时度势,不断地提出对策,进而有效地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因此,只有那些锐意进取的政府,才有可能获得国民的支持,进而获得国家和民族的竞争优势。

2、追求卓越。

主要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这种精神直接表现政府的工作动机、工作意愿、工作状态。

追求卓越涉及两种相互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