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181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docx

9上第9课生命与力量

第9课力量与生命

——外国雕塑艺术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

本课以“顽石中的生命,力量之美,思想的表达,传递精神内涵,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五个小标题,对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当代的外国雕塑作品,做了学习方向的指引。

欣赏雕塑艺术应从雕塑的本质意识把握,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和象征意识。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即体检意识。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做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欣赏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外国的雕塑艺术。

以设疑探究的欣赏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18、19、20世纪外国的雕塑艺术。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18、19、20世纪外国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外国各个历史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了解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点。

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雕塑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领悟雕塑家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精神内涵。

创造目标:

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对作品新的认识。

发挥想象力,尝试创造雕塑的多种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8、19世纪的雕塑,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雕塑。

教学难点:

理解雕塑作品所蕴涵的时代文化精神和雕塑家所表达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外国雕塑相关的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拍摄些学校雕塑或城市雕塑的高品质图片。

学生准备:

1.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2.拍摄身边雕塑的高品质图片。

四、外国雕塑艺术的赏析方法和要点

1.观察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

2.赏析作品,掌握作品的艺术语言和本质特征。

3.思考探讨,领悟作品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与方法

■顽石中的生命

示例作品《维伦多夫的维纳斯》

1.基本信息:

它于1909年发现于奥地利的维伦多夫,故被称作“维伦多夫的维纳斯”,采用石灰石雕成,是西方史前时代最形象、最著名也最精彩的女性雕像。

高11厘米,宽5厘米。

2.艺术语言:

雕刻手法单纯、简洁,写实与抽象并重,却具有极强烈的表现力。

整个维纳斯的处理全集中在与生育相关的部位,着力突出那种丰乳肥臀的壮硕感,从而使她成为一种繁殖力的象征,一个值得崇拜的偶像。

3.时代文化精神:

对于史前人来讲,种族的繁衍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体现他们的这种观念和理想,史前人没有受什么规范的约束,只是把那些能造成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本质特征和形态组合成一个完整结实的团块,使这个小小的雕塑形象具有了厚重感。

每个细部几乎都是由基本的几何形(圆形或圆柱形)构成的,它们融入整体,显得那么浑然天成、生动有力,真可以说把雕塑艺术的一些最基本因素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体的感受与追求,以与之适应的形式,突出地体现出来。

4.教法建议:

社会学式鉴赏,使学生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现状,从而深刻理解作品,它的艺术造型将生命之源融入一块石头中。

示例作品: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1.基本信息:

希腊时期,大理石,高204厘米,亚历山德罗斯。

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被发现,现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2.艺术语言:

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

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种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

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

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庄严崇高而端庄,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

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

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

雕像没有追求纤小细腻,而是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手法,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

3.时代文化精神:

整尊雕像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发现某种统一而独特的美。

这种美不再是希腊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现的“感官美”,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

4.教法建议:

感悟式欣赏。

通过观察,领悟作品独特的美,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

■力量之美

示例作品:

《掷铁饼者》

1.基本信息:

大理石雕复制品,原作为青铜,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希腊雕刻家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年。

2.艺术语言:

这座雕像的构图把复杂、矛盾的动作归结成鲜明生动、富有说服力的姿态,这种姿态给予人一种集中、全神贯注的感觉。

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动态美。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

张开的双肩和扁担似的手臂很对称,同时掷铁饼者两只手臂的线条和他拖在后边的左大腿的线条联合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其轮廓如同一只拉开的弓,腿和手臂联成一个图案,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也体现了一种肯定和稳固性。

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

他的大腿和躯干在上边形成了两个彼此相等的对角线。

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整个艺术形象健美而动人。

米隆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的雕塑树立了榜样。

3.时代文化精神:

掷铁饼者雕像被公认为体育运动和健美体魄的象征,表现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动态美。

这件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表明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4.教法建议:

设疑探究,让学生掌握雕塑家精湛的雕塑技艺,雕塑家在一个固定姿态的空间上表现着时间性,雕塑家以敏锐的观察抓住了掷铁饼者最用力的一瞬间动作,尽管在形体上是紧张的,但是整个雕像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感觉。

示例作品:

《拉奥孔》

1.基本信息:

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1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

《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2.艺术语言:

雕塑家在作品的构图上有着精心的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型,其中人物拉奥孔的形体较大,其他人物较小,两条扭动的巨蟒成为把三者连在一起的纽带,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构图。

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显示了当时的艺术家们非凡的构图想象力。

作品中人物刻画得非常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

这是一组忠实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是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

3.时代文化精神:

《拉奥孔》在表现爱国者与神的悲剧性冲突上的鲜明,在人体解剖上的精通,在构图上的纯熟与完整,都无愧于一座群雕名作。

但由于作品过于强调人物极度痛苦的外在形态,缺少更深刻的心理刻划,所以并非是艺术上极臻之作。

《拉奥孔》鲜明又突出地显示了希腊时代雕塑的激情特征,从而成为该时代的典型代表作品。

4.教法建议:

设疑探究群雕的构图,领悟作品的悲剧色彩和力量之美。

■思想的表达

示例作品:

《摩西像》

1.基本信息:

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3~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2.艺术语言:

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像,头威严地竖立着一对犄角,奕奕有神的目光,曲着的右腿,宛如要举足站起的模样。

牙齿咬紧着,像要吞噬什么东西。

眼睛又大又美,直望着,射出火焰似的光。

头发很短,胡须如浪花般直垂下来,长得要用手去支拂。

臂与手像是老人的,血管突得很显明,但他的手长长的,巨大的双膝似乎与身体其他各部不相调和,它们占据全身面积的四分之一。

他的衣服如在米氏其他作品中一样,纯粹是一种假想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写实,而是适应造型上衬托的需要。

因为这些衣褶,腿部的力量更加显著。

3.时代文化精神: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翡冷翠派艺术的特色,亦是罗马雕刻的作风,即明白与简洁。

4.教法建议:

社会学式鉴赏。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知识,了解米开朗基罗这位伟大雕塑家和他作品的艺术特点。

示例作品:

《伏尔泰坐像》

1.基本信息: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还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

乌东(1741~1828年)在乌东众多的杰作中,比较著名的一件就是《伏尔泰坐像》。

这座雕像创作于1778~1780年,现藏于法国法布博物馆。

2.艺术语言:

伏尔泰被表现为身穿古代宽敞的长袍,身躯前倾,面带嘲讽微笑的形象。

宽松的长袍几乎遮盖了年逾八旬伏尔泰的孱弱身躯,其流畅概括的衣纹又显示出稳重的造型感,使人物产生一种庄严高尚的气质。

这位思想家虽年岁已高,但颜容仍然焕发着锐气逼人的智慧和魄力,特别是眼部的雕刻,妙不可言地表现了眼睛的透明晶亮和由此流露出的人物内心的无穷奥秘。

伏尔泰的面庞瘦削,但是他敏锐的大眼睛传递出内心的激情,他的嘴角流露着一种嘲讽的微笑。

在这件雕塑面前,人们似乎可以感到伏尔泰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变化和活动着,在他的脸上焕发着永远清新的智慧。

3.时代文化精神:

当时伏尔泰已是84岁高龄,且刚结束长期被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不久。

所以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瘦弱的身躯。

但是,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目光,人们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斗士的聪明才智。

他身穿古罗马式长袍,既自然地掩盖了老年人形体上的缺陷,又使雕像具有雄浑、庄严的风格。

他头上的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加强了这位杰出思想家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

4.教法建议:

比较欣赏,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进行比较,重点让学生知道,文艺复兴的雕塑作品极力颂扬人的智慧和人的价值,而乌东的这件作品运用古典主义艺术的技法,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把人物的性格、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赋予雕像以生命和精神。

示例作品:

《思想者》

1.基本信息:

奥古斯特·罗丹创作于1880~1900年,青铜,198×129.5×134厘米,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

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多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

后来《思想者》被独立出来,放大了3倍。

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

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2.艺术语言:

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

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

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

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了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了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3.时代文化精神: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了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了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4.教法建议:

通过探讨、交流,使学生认识罗丹,了解罗丹的美学理想,掌握罗丹雕塑艺术的特点。

■传递精神内涵

示例作品:

《河流》

1.基本信息:

铅制品,阿里斯蒂德·马约尔创作于1939~1943年,128×163厘米,巴黎图伊勒里公园。

2.艺术语言:

《河流》的主题是通过一个丰满健壮、线条圆润的女人人体来表现的。

她侧卧着,双腿一前一后自然弯曲着,右手微微向上,脖子与头几乎成一条直线向下垂着,神情欢乐而陶醉。

她乳房丰满、腹部结实、大腿粗壮、头发浓密,完全不是那种苗条纤弱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似有着无限繁衍能力的大地之母的形象,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充满了健康的美感。

作者并没有十分细腻地刻画肌肉的纹路,而是用大弧度转折的体面,加上自然光线的照射,显示肌肉富有弹性的力量,整个人体线条粗犷而流畅。

3.时代文化精神:

马约尔的这类作品有很多,它们充分展示了裸体所具有的无限魅力,人体被赋予了如此丰富和广阔的含义,象征了人的精神世界和充满了生命的活的自然。

这件雕塑作品被放置在户外,人们在欣赏它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雕塑融于自然之中,并充分展开联想,挖掘出作品更深层次的美。

《河流》还有两个姐妹篇——《山岳》和《大气》,它们构成了自然三部曲,堪称是马约尔的象征主义代表作。

4.教法建议:

感悟探究,感受马约尔作品的独特,了解作品的象征性和时代特征。

■多样的表现形式

示例作品:

《国王夫妇像》

1.基本信息:

亨利·摩尔(1898~1986年),英国雕塑家。

摩尔以他的大型铸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而闻名。

摩尔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抽象变形手法,他要表达的永远是一种对生命的温和亲情。

他是把孔洞技术运用得最成功、最完美的雕塑家。

对环境雕塑的成功实践确立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2.艺术语言:

作品是亨利·摩尔受英格兰威廉爵士的委托而创作的,并且被他天才地指定放在苏格兰贫瘠的丘陵地带的一片旷野之中。

这对童话般统治者的形象与悠久的英国历史以及童话式的传统观念联系在一起。

他们仿佛从遥远的古代一直端坐到今天,庄严而亲切,静静地伴随着荒原,永远如斯,唤起了人们无限充满诗意的联想。

自然环境的衬托更增加了这尊雕塑意味无穷的历史感与神秘感,这仿佛是向人类原始文明的呼唤,也朦胧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迷惘与失落。

3.时代文化精神:

亨利·摩尔1952年所作的《国王夫妇像》是扁平造型的代表,简练的平片形产生了起伏的立体空间。

4.教法建议:

感悟探究,了解摩尔和他的作品,摩尔把原始艺术对人的生命的热烈追求和表现形式的率真质朴,与现代艺术反对模仿、摒弃再现以及追求形式本身的独立价值观念结合起来,走上了一条既保持西方传统艺术精神,又具有现代审美品格的艺术之路。

示例作品:

《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

1.基本信息:

青铜像,波丘尼创作于1913年,高110.5厘米,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年)是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未来主义画派的核心人物。

2.艺术语言:

以自由变换的曲线和块面,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步行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运动感,显示了机器文明时代的一种特征。

3.时代文化精神:

在雕塑中使用更为广泛的材料——玻璃、木材、硬卡纸板、钢铁、水泥、马鬃、皮革、布料、镜子、电灯等,这种非传统物质在后来的达达主义和构成主义中变为现实。

4.教法建议:

波丘尼的雕塑显示了机器文明时代的一种特征。

以此告诉学生,雕塑作品的内容和题材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雕塑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

参考案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映教师拍摄的校园雕塑,引出课题。

二、新授

(一)欣赏感悟

最早被人类从顽石中解放出来的“生命体”是距今三万多年的雕塑作品。

多媒体放映《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1.讲解(基本信息)

2.分析(艺术特点)

3.思考交流

(1)用心比较,想一想两个雕塑带给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2)《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反应了什么样的时代文化精神?

(3)《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反应了什么样的时代文化精神?

(二)发展探究

多媒体放映《掷铁饼者》。

1.讲解(基本信息)

2.思考交流

(1)这座雕像的重心稳定吗?

雕塑家是怎样解决重心稳定问题的?

(2)雕塑家是怎样在作品中表现力量之美的?

(3)分析这件作品的艺术特色。

多媒体放映《拉奥孔》。

1.讲解(基本信息)

2.思考交流

(1)分组讨论雕塑家是怎样安排群雕的构图的。

(2)根据收集的资料讲讲希腊雕塑的特点。

(三)深入研究

多媒体放映《摩西像》。

1.讲解(基本信息)

2.思考交流

(1)根据收集的资料讲讲摩西在圣经故事里是怎样一个人物。

(2)作品通过怎样的塑造来表现摩西的智慧和情绪的?

(3)雕塑家表现了摩西身体内蕴含的强大生命力,是从作品的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分组讨论并交流。

(4)交流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

多媒体放映《垂死的奴隶》和《被缚的奴隶》。

分组,根据收集的资料探讨这组雕像的艺术特色,写成文字并交流。

(四)课堂拓展

比较《摩西像》和《伏尔泰坐像》,这两座雕像在表达思想和精神内涵上有何不同?

(五)课堂反馈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六)课后作业

选择书中你最欣赏的一件雕塑作品,写100字左右的小赏析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放映雕塑创作的视频片段,引出课题。

二、新授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放映《思想者》。

1.讲解(基本信息)

2.分析(艺术特色)

3.思考交流

罗丹是怎样通过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深刻的思想的?

(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

多媒体放映《巴尔扎克》。

1.讲解(基本信息)

2.分析(艺术特色)

3.思考交流

(1)这座雕像与前面欣赏的雕像有何不同?

(2)《巴尔扎克》体现了罗丹怎样的美学理想?

(不在于对人物外在形象的逼真描绘,而在于表现这位用笔征服世界的文坛巨匠的灵魂、精神、性格和气质。

(二)发展探究

多媒体放映《张弓的赫拉克勒斯》。

1.讲解:

铜像,埃米尔·安托万·布德尔创作于1909年,250×240厘米,现收藏于巴黎奥尔赛博物馆。

2.分析:

在两块巨石上,赫拉克勒斯叉开双脚顶在上面,脚趾因为用力而弯曲,全身肌肉隆起,尤其是手臂和脖子。

他颧骨突兀,眼睛圆睁,神情严肃而威严。

他一手握弓一手拉弦,整个身体向后用力坐,弓被拉得弯曲,形成一道优美的弧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他无与伦比的力量。

巨大的弯弓和舒展的四肢,形成简洁、富于动感的构图。

可以说,这就是一座纯粹而富有力量的纪念碑。

3.思考交流

(1)根据收集的资料讲讲赫拉克勒斯是神话故事中怎样的一个人物。

(2)这件作品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古典主义雕塑作品中的英雄一样吗?

有何特点?

(这件作品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并不像古典主义雕塑作品中的英雄那样健美标致,而是像一个纯粹的劳动者,一个实实在在生活中的人,没有经过任何美化加工。

这种浓重的现实感使得这件作品更具感染力。

(3)雕塑家通过这件作品,表达了怎样的美学理想?

(布德尔经常以希腊神话作为创作题材,但他不像学院派那样,竭力再现古代雕塑的完美人体造型,而是创作出一个现实的英雄,使他具有现实生活中人的精神和力量,还有人的缺点。

多媒体放映《河流》。

1.讲解(基本信息)

2.分析(艺术特色)

3.思考交流

(1)这件作品为什么叫《河流》,雕塑家刻画的形象与河流有何联系?

(2)雕塑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马约尔的其他作品。

(三)深入研究

多媒体放映《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

1.讲解(基本信息)

2.思考交流

(1)观察《国王夫妇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用语言准确描述(“王”的头部是冠、胡须和颜面的综合体,象征着原始王权和一种动物性的“潘神”似的气质的混合。

“王”的姿态比起“后”显得较为从容和自信,而“后”则更为端庄,而且带点帝后的感觉。

作者想以此说明人类的温良和原始皇权观念之间的对比关系。

(2)分组讨论这两件作品的艺术特点。

(3)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亨利·摩尔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多媒体放映《高速》《衣夹》。

思考交流

(1)这两件作品是装饰性城市雕塑,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2)分组讨论城市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相协调,它与城市、建筑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3)向同学介绍你身边的优秀城市雕塑。

(四)课堂拓展

多媒体放映《马》《吻》,分组讨论西方雕塑的发展趋势。

(五)课堂评价(略)

(六)课后作业:

争做小小雕塑家

1.除了书中提到的材料,你觉得雕塑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

2.大胆发挥你的想象,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件雕塑,写出设计思路,具体放置的地点,运用的材料,画出设计草图。

 

附注:

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从三万年前《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到古希腊时期《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摩西像》到现代雕塑《国王夫妇像》,简洁直观地反映了外国雕塑发展演变的过程。

艺术是时代精神的体现,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展现了每个时代雕塑家们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对生命的不同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外国雕塑发展演变的过程,感受外国雕塑艺术的魅力;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外国雕塑作品进行评论并表达内心感受。

2.在感受“古希腊雕塑——走进罗丹——对话亨利摩尔”的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设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展开教学。

3.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雕塑作品中凝聚的力量和生命以及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充分体验“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并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法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外国雕塑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外国雕塑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家和代表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体验蕴藏在雕塑作品中的生命与力量之美。

教学难点:

体验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在造型、比例、形式等方面的不同美感,同时体验外国雕塑艺术从写实到写意再发展到抽象和多元表达的创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受不同风格的维纳斯

PPT展示图片《维伦多夫的维纳斯》。

师:

画面中你看到一个什么形象?

(学生描述所看到艺术作品的形象。

师:

看到这件作品,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

这样的一件艺术作品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生命之泉》、《母亲》等等。

PPT展示作品的名称、国家和年代;简要介绍维伦多夫。

师:

很多同学或许会感到疑惑,这怎么可能是维纳斯呢?

她和我们心目中美的女神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PPT展示《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谁能说说为什么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会创造出完全不同风格的美神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