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正反馈结构实现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二.docx
《利用正反馈结构实现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正反馈结构实现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用正反馈结构实现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二
一、实验原理(含实验原理介绍):
正反馈双二次型有源RC网络的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有源器件为运算放大器,它的开环增益为A。
无源RC网络是一个四端网络,它的1端接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2端接输入信号Vi,3端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4端为公共接地端。
电阻r1和r2组成分压电路。
这种结构之所以称为正反馈结构,是因为在这种结构中,作为反馈电路的RC网络有一个端钮接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一个端钮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构成正反馈。
需要注意的是,输出电压Vo的一部分也经过由电阻r1和r2组成的分压器反馈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端,这是为了保证使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状态。
从这种意义上讲,该电路虽然称为正反馈有源RC网络,但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反馈的结构。
Sallen-Key带通滤波器的电路如图:
其实现带通的原理为:
1、当信号的频率非常低时,信号无法通过电容C1与C2,虽然可以通过R1与R2传输,但是不能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信号,所以得到的信号非常弱。
2、当信号的频率非常高时,信号可以通过C1与C2,但是通过C1的信号通入大地,造成了信号的流逝,也使得通过放大器放大的信号减弱。
3、当信号的频率不太高也不太低时,即满足一定的通带频率时,使得通过C1流逝的信号不是太多,通过C2的信号不是太少,这样通过放大器放大的信号就会不太弱,所以检测到的信号出现一个明显的通带。
二、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正反馈结构的原理与带通滤波器的实现原理。
2、用ORCAD仿真软件实现原件参数的仿真,得到带通形式的幅频特性良好的参数。
3、分析带通滤波器各个原件对于通带的影响情况,得到相应的结论。
三、实验过程(包括理论计算,软件仿真等步骤):
1、了解带通滤波器的原理,然后对应相应的电路图得到其转移函数:
设由Ra、Rb组成同相放大器的增益为K。
K=1+Ra/Rb。
对电路列写节点方程:
电路的转移函数为:
2、将上式与标准的二阶低通函数比较,可求得设计方程为:
取C1=C2=C,则各元件的设计方程为:
3、指定其中的四个未知数。
即:
C1=C2=1nF、R1=R2=R3=R、
其余元件的值可按下面的公式求出,即:
R=R1=R2=R3=
/wp
k=1+Ra/Rb=4-/Q
仿真电路图如图所示:
4、分别改变各元件的参数,进行扫频仿真,得到其与通频带的关系。
仿真电路图如图所示:
四、实验结果分析(仿真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
1、先得到实验过程3的幅频图像与通带截止频率的图像如图:
幅频图像:
3dB的截止频率即通带图像为:
其通带即3dB的坐标频率为:
所得到的通带频率较大,多于13K。
但是可以根据所要得到的通带截止频率改变相应的参数,得到更好的幅频特性。
2、改变相应元件的参数,并分析其与通带的关系。
①首先改变R1的值:
a:
把R1的值进行如下变化(逐渐超过141K变大),Start:
R1=100K,End:
R1=1000K,Increace:
R1=200K。
进行扫频仿真得到相应的仿真图像如图:
其3dB的截止频率图像为:
由3dB的截止频率图像可以看出只有在R1=100K时,其才有3dB的通带,而且通带变得更宽了,可知R1不能取得太大。
b:
把R1的值再进行如下变化:
Start:
R1=10K,End:
R1=100K,Increace:
R1=20K。
进行扫频仿真得到相应的仿真图像如图:
其3dB的截止频率图像为:
由图形可知在R1=90K时其通带最好,R1的值越小,其通带就会变得越宽。
与R1=141K相比其通带也变得宽了。
②改变R2的值:
把其进行与R1相同的变化,得到的小于141K与大于141K的3dB截止频率的图像分别为:
可知,R2也是在接近100K时的通频带最好。
③改变R3的值:
对于R3也进行如同R2的变化一样,得到的3dB的截止频率图像为:
可知R3的值越大对于其下限截止频率而言其值就会减小的越快,
有图像可知R3的值越小其通频带就会越小,可以通过改变R3的值来改变下限截止频率的大小。
④改变C1的值:
由图像可知C1的值越大其通频带就会越小,且改变C1的值是改变的其上限截止频率。
⑤改变C2的值:
由图像可知C2的值越小其通频带就会越小,且改变C2的值是改变的其下限截止频率。
⑥a:
改变Ra的值:
Start:
Ra=100K,End:
Ra=1000K,Increace:
Ra=200K
由图像可知改变Ra的值也会改变通带,而且也会改变增益,因改变了Ra的值,就是改变了Ra与Rb的比值。
可知Ra=100K,即Ra与Rb的比值为1。
此时的通带最小,效果最好。
b:
改变Ra的值:
Start:
Ra=10K,End:
Ra=100K,Increace:
Ra=20K。
得到的通带图像为:
⑦a:
改变Rb的值:
Start:
Rb=100K,End:
Rb=1000K,Increace:
Rb=200K。
Rb取得值为100K的效果最好。
b:
改变Rb的值:
Start:
Rb=10K,End:
Rb=100K,Increace:
Rb=20K。
得到的通带图像为:
由图像可知改变Rb的值也会改变通带,而且也会改变增益,因改变了Rb的值,就是改变了Ra与Rb的比值。
可知Rb=100K,即Ra与Rb的比值为1。
此时的通带最小,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所得到的最好的结合方式得到的3dB截止频率通带频率图像为:
其通带频率坐标为:
可知此时的通带比较小,得到了很好的通带幅频特性。
实验结论:
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为改变R1与R2只是改变对其中某些信号的阻挡能力,对通带的影响不是太大,由于是正反馈,由R2返回的部分信号重新加入到输入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增益。
而改变C1与C2的值,则会改变经过C1遗漏的信号的量,同时也会改变经过C2然后通过放大器放大的信号的量也相应的增加。
而改变Ra与Rb的值,则是只改变了Q的值,相应的改变了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