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840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

《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设计与制造.docx

机械设计与制造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忻州通用机械有限公司等进行了购通用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全面提升我院的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为国家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产业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省把高端制造业作为重点产业,机械制造与数控加工发展势头看好。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我省的传统产业,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从矿山建筑、环保机械制造到锻造业的发展,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多,这方面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将继续呈现有增无减态势。

加快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建设,培养机械设计与制造高端技能型人才,无疑会对山西省高端制造业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专业现有基础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从2005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学生193人,主要合作企业有忻州通用机械设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华利、定襄双环锻造有限公司、原平大鹏机械制造公司、松下压缩机厂等。

我校实训基地有机械制图实训室1个(拥有40套制图设备);机械设计基础实训室1个(拥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综合陈列柜NFA3-30型5个);液压与气动实训室1个(拥有YY-18型液压传动系统实验台一套);检测技术实训室1个;共享的PLC实训室1个;实训车间1个(建筑面积0.95万平方米,有虎钳50台,普通车床6台,普通铣床2台,数控车床3台,电焊机10台)。

并将原平大鹏机械制造公司引进我校,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有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等设备85台套。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山西省、忻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求设置专业,根据专业建设、发展要求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形成适合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培养能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的“大师”级教师,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建设生产性教学工厂,不断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充分利用生产性教学工厂,创建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到2015年,本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将达500人,并具备100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各类社会培训的能力,带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发展,形成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专业建设内容

1.专业与产业对接,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结合山西省、忻州市振兴七大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见,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控编程能力,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熟练操作通用机械设备和数控加工设备的能力,并且具有机械设备维护调试和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根据专业建设要求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按照职业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实践要求,引企入校,把企业生产过程引入课堂,做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车间有课堂,课堂有生产,

保证学生毕业时拿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

3.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层出不穷,我们既要教会学生生产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4.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搞好对口升学招生工作,分别制定既适合于中职毕业学生又满足高中毕业学生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5.强化实践育人,实施适岗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我校提供场地和管理,原平大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双方联合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实训车间,组织学生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了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可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

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当地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6.转变培养方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

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7.建设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培养具备条件,具有高级职称、硕士以上学位,双师素质;或者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参与过技术改革,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动态,对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有较深入的研究,能够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特色、优势明显,并取得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建设措施及目标,从本专业教师中选拔1名副高职称、双师素质教师和1名中级以上职称、具有2年以上大型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工作经历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每年安排1人次到中德学院或企业研修2个月,1人次到国内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并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外出学习交流、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等。

(2)骨干教师培养具备条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学士以上学位,高级职业资格或具有一年以上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或者具有硕士学位、高级职业资格,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动态,对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有较深入的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过硬。

建设措施及目标,2012、2013年分别引进机械制造设计、数控加工专业骨干教师各1名;从现任教师中选拔具有双师素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4名进行重点培养,使“双师型”骨干教师达到10人。

安排2人到中德学院或企业研修1个月,安排2人到国内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或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2个月。

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教学研究、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学术交流,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具备条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能承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

建设措施及目标,技能培训和业务培养并重,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每年选派2人到国内培训机构参加培训,5人次到生产性实训车间,轮流参加各个岗位的生产实践,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用两年的时间,使全部专业课教师都具有2个月以上企业顶岗实践经历。

(4)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课教师

任职条件,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任职资格,或在大型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研发工作5年以上的能工巧匠,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革新及设备操作能力,能进行教学及指导实训工作等。

建设措施及目标,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能工巧匠指导专业建设,并给学生代课。

每年从合作企业聘请技术专家5人作兼课教师,承担《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实习指导,人年均授课60课时以上,使专兼职教师比达到2:

1

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状态,产学结合教育状态等几方面,在充分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企业,校内专家进行定期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教学质量、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等。

成立行业、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设置课程,打破学科框框,基础课以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各门课程的定位、目标、质量标准、内容、边界、接口要明确,课程结构要优化,实践教学时数占教学活动总时数的比例要恰当。

各门理论与实践课程都有规范的教学标准,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符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方向。

重视考试方法,建立与职业技能及工作岗位相适应的情境教学体系,学生在校能进行与岗位对应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训练。

积极改进和改革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办法,突出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核。

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重视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

四、改革举措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建设

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模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尽可能吸收经过中等职教育的学生来我校就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动态管理,紧跟企业岗位能力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

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到2012年12月,将机《械制造工艺学》建成专业核心课程;到2013年12月,将《机械制图》、《金属材料》、《机械设计基础》3门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教材建设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易教、易学、符合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固化到教材中,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

到2012年9月,出版《机械制图》教材1部,到2013年9月,出版《液压与气动》、《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材2部。

3.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标准研制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改革教学体系,将考取中(高)级

CAD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机加工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数控中(高)级操作工和见习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到现行的课程体系。

该专业开设的课程可分为三个模块,职业基础模块(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工业学、力学、公差与配合);职业技能模块(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设备、机械CAD/CAM、数控编程与操作、机械制造工艺学);职业拓展模块(机床电器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数控编程实训、数控仿真实训)。

加大课程内容改革力度,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液压与气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4门课程按够用为度调整课时,为“1.5+0.5+0.5+0.5”人才培养模式(一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去企业适岗实习,接着再进行半年在校学习,之后再去企业进行半年顶岗实习)的运行提供条件。

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研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到2013年9月,制订《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液压与气动》、《机械设

计基础》、《数控机床及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及相关专业群共计

30门课程的标准。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积极推行学做一体、情境教学法等人才培养模式。

对《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等课程进行学做一体化教学,结合开发和自制教学模型、教具等项目,让学生全程参与项目方案确定、图纸设计、工艺编制等活动,提升综合知识应用水平。

——增加技能证书的种类,提高所获证书的质量。

在原有数控车工、二维CAD等四个证书的基础上引入见习工程师、SolidworksPro/E设计工程师、Cimatron等资格证书的考试,使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达95%以上,“双证书”获取率在95%以上,技能证书获取与专业符合度保持在10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95%以上,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转变培养方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1.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加强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与良性运行能力,主动与企业、市场联系,开发生产性实训课程,逐步使校内生产性实训课时比例超过40%。

加强实训教学模块体系化建设,建立由金工实训、CAD实训和普通机加工实训组成的岗位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体系;由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数控编程实训、CAD/CAM实训组成的专业技能实训模块体系和由数控仿真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习组成的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模块体系,使技能训练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操作性强、效率高。

组织企业专家和教师对每个实训模块进行再研究、再开发。

在征求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依据行业标准编写实验、实训课程的指导讲义及考评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车间、数控加工教学,探索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

2.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培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与定襄双环、原平大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发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建立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在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数量的基础上,拓展实习基地的功能,规范实习管理,注重实习实效。

并通过技术革新、培训职工、教师下厂锻炼等活动,请机械行业专家培训教师,指导教学工作,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

3.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利用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服务;为社会开展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构建社会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运行管理机制。

形成数控车工、铣工、焊工、钳工和电工等5个工种200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能力。

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订单式”培养学生人数从2010年的60人提高到2012年的100人左右。

4.以生产性教学工厂为依托,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生产性实习比例。

充分利用引进的企业——“校中厂”和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直接参与产品设计、生产等过程,使生产性实训占实践课时80%以上。

使引进的教学工厂可同时接纳50名学生参与实习,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100名学生进行适岗实习或顶岗实习。

5.继续开展“1.5+0.5+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即学生一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去企业适岗实习,接着再进行半年在校学习,之后再去企业进行半年顶岗实习。

学生实训实习期间,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将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带到工厂,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制订实训课程内容和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授课效率。

同时,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完成毕业设计。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副高职称4人(占36.4%);硕士学位教师4人(占36.4%,含博士1人),双师素质教师7人(占63.6%),具有中级以上技能证书教师8人(占72.7%),具有多年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3人(占27.3%);近三年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2人(占18.2%);聘请兼职教师3人,专兼职教师比3.6:

1。

紧密围绕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建设一支有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的大师、有较高设备操作技能的技师、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学者以及能够熟练讲授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能手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

到2013年使本专业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比例达到50%。

7.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监控机制、实训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现场组织、生产、安全、设备等的管理。

加强实训场所的职场氛围建设,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实训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实训教师不少于5名。

加强对外聘、兼职教师的培训,并建立外聘及兼职教师资源库,实现动态管理。

五、绩效考核指标

1.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六、建设进度安排及经费预算

本专业中央财政预算共计200.00万元,其中用于实习实训条件

改善费100.00万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10.00万元,课程与

教学资源建设36.00万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14.00

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13.00万元,师资队伍与服

务能力建设27.00万元。

(一)2011年央财使用分项目预算1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74.00万元,非设备购置费26.00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如下:

2011年专业建设经费预算明细表

建设内容

投入资金(万元)

验收要点

建设经费主要用途与预算说明

备注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74.00

1.设备清单

2.财务账簿登记、发票

3.设备运行、管理情况

1.1060立式数控加工中心

24.00力兀;

2.$500X1000数控车床3台27.90万元;

3.CMM-202金相显微镜1

台,2.10万兀;

4.Hp3005制图用计算机50台20.00万兀。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10.00

1.调研、考察报告;

2.专业教学标准汇编;

3.实施方案

1.调研、考察费6.00万兀;

2.专业教学标准汇编3.00

力兀;

3.制订实施方案及修订

1.00万元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4.00

1.开发适应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的教材。

1.编写《工程材料及加工工艺》教材4.00万元;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2.00

1.专业教师培训方案及实施办法;

2.行业、校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代课记录。

1.在国家及培训基地和对口企业培训5名专业教师

10.00力兀;

2.引进行业、企业2名技

术人员授课2.00万元。

合计

100.00

(二)2012年央财使用分项目预算1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

26.00万元,非设备购置费74.00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如下:

2012年专业建设经费预算明细表

建设内容

投入资金

(万兀)

验收要点

建设经费主要用途与预算

说明

备注

1.设备清单

1.C6140普通车床3台

2.财务账簿登记、发

15.00力兀;

2.MZ-630埋弧焊机1台

实训实习条件

26.00

3.00万元;

3.PUD20-290超声波探伤

改善

3.设备运行、管理情

仪1台3.50万兀;

4.SG.123-HRS洛氏硬度机

一台4.50万兀。

1.专业教师培训方

1.在国家及培训基地和对口

案及实施办法;

企业培训5名专业教师

师资队伍与服务

15.00

2.行业、校企业技术

10.00万元;

能力建设

人员、能工巧匠代

2.引进5名行业、企业技术

课记录。

人员授课5.00万元。

1.开发适应学生实

1.编写《机械制图》、《液压

际和教学要求的教

与气动》、《机械制造工艺》

材。

教材12.00万元;

课程与教学资源

32.00

2.开发的CAI课件;

2.开发机械设计基础、液压

建设

3.建立与课程对应

与气动两门课程的CAI课

的试题库及自主学

件10.00万元;

习的网络课程

3.建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

4.外出考察报告

学试题库和自主学习的网

络课程5.00万元。

4.课程建设考察5.00万元。

1.校企合作协议;

1.探索校企合作有效机制建

2.为企业、行业培训

立2.00万兀;

校企合作制度与

员工、合作完成项

2.为企业、行业培训员工

管理运行机制建

13.00

5.00万元;

目的有关文件、记

录;

3.校企合作完成2项省级科

3.科研立项文件。

研项目6.00万元。

1.开发、应用软件;

1.CAXA教学管理软件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应

2.虚拟加工工艺研

6.00万兀;

用与数字校园建

2.虚拟加工工艺考察研究

14.00

2.00万元;

3.教学、管理数字化建设

6.00万元。

合计

100.00

2011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