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装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524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尘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除尘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除尘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除尘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除尘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除尘装备.docx

《除尘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尘装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尘装备.docx

除尘装备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一节机械式除尘器

一重力沉降室—最简单的除尘器

1.定义:

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尘装置

2.结构及工作原理:

结构:

原理:

含尘气体由断面较小的风管进入重力沉降室后,由于流动截面积扩大,使气流速度大大降低,气流为层流,较重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3.层流式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计算

假设:

①通过重力沉降室断面的水平气流的速度V分布式均匀的,呈层流状态;

②入口断面上粉尘分布均匀,即每个颗粒以自己的末端沉降速度沉降,互不影响;

③在水平方向上尘粒和气流速度相等为v0,在垂直方向上,以末端沉降速度沉降us沉降,忽略流体浮力,只受重力和流体阻力的作用。

假定:

①沉降室内气流为活塞流,流速为vo,流动状态为层流:

同一截面的粒子不混合;

②气流进入沉降室时,颗粒均匀分布气流中;

③粒子速度:

v水平=vo,粒子与气流具有相同速度;

V垂直=us,只受FG,FD,忽略FB;

设沉降室的长、宽、高分别为L、W、H,处理烟气量为Q(m3/s)

(1)气流在沉降室内的停留时间t;

(2)在t时间内粒子的沉降距离为:

(3)该粒子的分级除尘效率及总效率

a若hC

分级除尘效率:

总效率:

b若hC≥H,

对于stokes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的dmin=?

代入上式,可求出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径dmin

注:

上式是在理想状况下得到的,实际中常出现反混现象,工程上常用分级效率公式的一半作为实际分级效率,即

,这样理论和实践更接近。

说明:

1.若没有特殊说明,都可以采用斯托克斯沉降公式。

2.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一般为0.3~2.0m/s。

3.Dmin越小,说明该重力沉降室的除尘效率越高。

4.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降低沉降室内气流速度Vo↓→Q↓

②增加沉降室长度L↑

③降低沉降室高度H↓,增加斜板来减少H(Vo不变),但隔板数(层数)n不大于3

注意:

层距≥25mm,不应处理高浓度含尘气体;

若处理高温烟气,应防止隔板变形,隔板间设置清扫刷或用水冲洗;

5.分级除尘效率正比于粒径的平方,故沉降室对小颗粒的粉尘去除效果较差,适宜于捕集密度大、颗粒粗的粉尘,一般dp>50μm。

ni∝us∝dp2

6.重力沉降室的优点:

结构简单,施工容易(砖砌或钢板焊制)

投资少,造价低

压力损失小(一般为50~100Pa)

维修管理容易

缺点:

体积大,占地面积大

效率低

仅作为高效除尘器的预除尘装置,除去较大和较重的粒子;第一级除尘

二惯性除尘器

1除

1.尘机理:

为提高除尘效率,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挡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或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

 

2.结构形式

冲击式(惯性碰撞式)-气流冲击挡板捕集较粗粒子

反转式(气流折转式)-改变气流流动方向捕集较细粒子

 

 

冲击式惯性除尘器(a单级型b多级型)

 

反转式惯性除尘器(a弯管型b百叶窗型c多层隔板型)

说明:

①气流速度越高,气流流动方向转变角度越大,转变次数越多,净化效率越高,阻力损失越大;

②一般适于净化密度和粒径较大的金属或矿物性粉尘,η高;

③对于粘结性和纤维性粉尘,易堵塞,不宜采用;

④压力损失100~1000Pa;

⑤与重力沉降室相比,除尘效率明显改善,适于捕集10~20µm以上的粗颗粒,一般只用于多级除尘中的一级除尘。

三旋风除尘器

刚开始仅用来分离粗颗粒物料,后来逐渐用于气体净化,目前已有了捕集分离数微米细尘的高效除尘器,应用广泛,目前仍是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净化的主要除尘设备之一。

1.除尘原理:

利用旋转的含尘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2.结构形式及工作过程

结构:

普通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

工作过程:

含尘气体由除尘器进气口沿切线进入后,沿外壁自上向下做旋转运动。

向下的旋转气流称外涡旋,外涡旋到达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向上旋转,最后从排气管排出。

向上旋转的气流称为内涡旋。

内外涡旋的旋转方向是一致的。

在外涡旋中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边壁移动,到达边壁的粉尘在下旋气流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主体气流:

外涡旋

内涡旋

局部涡流:

上涡流:

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旋转时,一部分气流带着细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转向下,最后从排出管排出

下涡流:

外涡旋在运动到锥体底部向上折转时产生的局部涡流,下涡流一直会延伸到灰斗,将灰斗中的细尘搅起被向上气流带走。

另外,在外涡旋,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

在内涡旋,存在离心的径向运动。

局部涡流的存在降低了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3.旋风除尘器的速度

气流运动包括:

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

(1)切向速度:

沿着筒体切向,决定颗粒的离心力的大小VT

 

外涡旋的切向速度分布:

反比于旋转半径的n次方

此处n≤1,称为涡流指数

D——除尘器内径,T——气体温度

内涡旋的切向速度正比于半径

切向速度R↓,外涡旋VT↑,

R↑,内涡旋VT↑;

在内外涡旋交界圆柱面上,切向速度达最大;

圆柱面直径do=(0.6~1.0)de,de——排气管直径。

(2)径向速度:

Vr

外涡旋向内,内涡旋向外,实际外涡旋的径向速度沿除尘器高度分布不同,上部断面大,下部断面小;

假设内外涡旋的交界面是圆柱面,外涡旋均匀通过该柱面进入内涡旋,那么认为气流通过此圆柱面时的平均速度就是外涡旋气流的平均径向速度Vr。

Q—处理气体量

r0,h0—分别为交界圆柱面的半径和高度,m

(3)轴向速度

外涡旋的轴向速度向下,由上到下逐渐变小

内涡旋的轴向速度向上,由下到上逐渐变大,在排出管底部达到最大值

4.除尘器内的压力分布

压力分布见下图:

全压和静压在径向变化非常显著,由外壁向轴心逐渐降低,轴心处为负值。

——气体密度,kg/m3;△P——进口与出口气流全压之差,pa;

v1——入口气速,m/s;ξ——局部阻力系数;

说明:

1)相对尺寸对压力损失影响较大,除尘器结构型式相同时,几何相似放大或缩小,压力损失基本不变

2)含尘浓度增高,压力降明显下降

3)操作运行中可以接受的压力损失一般低于2kPa

5.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①分割直径dc:

是确定除尘效率的基础

在交界面上,离心力FC,向心运动气流作用于尘粒上的阻力FD

•若FC>FD,颗粒移向外壁,粉尘被捕集,去除;

•若FC

•当FC=FD时,有50%的可能进入外涡旋,既除尘效率ηi为50%

对于球形Stokes粒子

Vr——径向速度,VTO——交界面处气流的切向速度,m/s;

分割粒径

dc↓,η↑

②分级效率ηi:

雷思一利希特模式计算其它粒子的分级效率

6.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

(1)二次效应-被捕集粒子的重新进入气流

•在较小粒径区间内,理应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较大尘粒撞向壁面而脱离气流获得捕集,实际效率高于理论效率

•在较大粒径区间,粒子被反弹回气流或沉积的尘粒被重新吹起,实际效率低于理论效率

•通过环状雾化器将水喷淋在旋风除尘器内壁上,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效应

•临界入口速度

(2)比例尺寸

•在相同的切向速度下,筒体直径愈小,离心力愈大,除尘效率愈高;筒体直径过小,粒子容易逃逸,效率下降。

•锥体适当加长,对提高除尘效率有利

•排出管直径愈少分割直径愈小,即除尘效率愈高;直径太小,压力降增加,一般取排出管直径de=(0.4~0.65)D。

•特征长度(naturallength)-亚历山大公式

•旋风除尘器排出管以下部分的长度应当接近或等于l,筒体和锥体的总高度以不大于五倍的筒体直径为宜。

(3)烟尘的物理性质

•气体的密度和粘度、尘粒的大小和比重、烟气含尘浓度

 

μ↑,dc↑,η↓

 

p↑,η↑

 

1N↑,η↑,△p↓

1N↑,△p↓

(4)操作变量

•提高烟气入口流速,旋风除尘器分割直径变小,除尘器性能改善,Q↑→vi↑,dc↓,η↑,但不能太大,以免引起二级反应

•入口流速过大,已沉积的粒子有可能再次被吹起,重新卷入气流中,除尘效率下降

5.结构形式

(1)按进气方式分

切向进入式

轴向进入式

(2)按气流组织分

回流式

直流式

平旋式

旋流式

(3)多管旋风除尘器

由多个相同构造形状和尺寸的小型旋风除尘器(又叫旋风子)组合在一个壳体内并联使用的除尘器组,常见的多管除尘器有回流式和直流式两种.

6.旋风除尘器的设计

(1)选择除尘器的型式:

根据含尘浓度、粒度分布、密度等烟气特征,及除尘要求、允许的阻力和制造条件等因素

(2)根据允许的压力降确定进口气速,或取为12~25m/s

(3)确定入口截面A,入口宽度b和高度h

(4)确定各部分几何尺寸

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见P177

x——除尘器,T——筒式;L——离心,P——旁路式

 

第二节电除尘器

一定义

利用静电力将气体中的悬浮粒子(粉尘或液滴)分离出来的一种除尘装置

二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工作原理:

含尘气体在通过非均匀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粒子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粒子沉积在集尘极上,粒子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除尘装置。

2.特点:

①与其他除尘器的根本区别在于:

分离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整个气流上,所以具有分离粒子耗能小,气流阻力也小的特点,作用在粒子上的静电力相对较大,所以即使对亚微米级的粒子,电除尘器也能有效地去除。

②具有耗能小、气流阻力小(一般为200~500Pa)的特点

③处理烟气量大,可达105~106m3/h

④能耗低,大约0.2~0.4kWh/1000m3

⑤对细粉尘有很高的捕集效率,可高于99%

⑥可在高温或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

 

三电除尘器的除尘过程

需四个步骤:

电晕放电和气体电离;粉尘荷电;荷电粒子的运动和捕集;清灰。

若粒子荷电和捕集是在同一区内完成的,称单区电除尘器,用于工艺尾气和烟气净化;

若粒子荷电和捕集是在不同区内完成的,称双区电除尘器,通风空气的净化

以管式电除尘器为例:

1.电晕放电

集尘极负电晕线(极)

 

高浓度离子区(1014~1015个/m3)

电晕放电过程:

a金属丝放出的电子迅速向正极移动,与气体分子撞击使之离子化

b气体分子离子化的过程又产生大量电子-雪崩过程

c远离金属丝,电场强度降低,气体离子化过程结束,电子被气体分子捕获

d气体离子化区域-电晕区

e自由电子和气体负离子是粒子荷电的电荷来源

(1)起始电晕电压-开始产生电晕电流所施加的电压

管式电除尘器电场强度:

 

V——电压;r——距电晕线中心的距离;

a——电晕线半径;b——管式电除尘器半径;

起始电晕电压与烟气性质和电极形状、几何尺寸等因素有关,起始电晕所需要电场强度(皮克经验公式)

一空气的相对密度,

T,P分别为操作温度和压力

m-导线光滑修正系数,无因次,0.5

在r=a时(电晕电极表面上),起始电晕电压

若a↓,即电晕线半径减小,则Vc↓,∴选择细的金属导线

(2)击穿电压

a电晕区范围逐渐扩大致使极间空气全部电离-电场击穿;相应的电压-击穿电压

b在相同电压下通常负电晕电极产生较高的电晕电流,且击穿电压也高得多

c工业气体净化倾向于采用稳定性强,操作电压和电流高的负电晕极;

d空气调节系统采用正电晕极,好处在于其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的量低

负电晕电极:

相同电压下,有较高的电晕电流,较高的击穿电压;

正电晕电极:

相同电压下,有较低的电晕电流,较低的击穿电压。

(3)影响电晕特性的因素

电极的形状、电极间距离;

气体组成、压力、温度;

不同气体对电子的亲合力、迁移率不同;

气体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影响电子平均自由程和加速电子及能产生碰撞电离所需要的电压;

气流中要捕集的粉尘的浓度、粒度、比电阻以及在电晕极和集尘极上的沉积;

2.粒子荷电:

自由电子、离子与颗粒碰撞,附在粒子上完成的

荷电的两种机理:

a电场荷电或碰撞荷电-气体离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与粒子碰撞而使粒子荷电

b扩散荷电-气体离子做不规则热运动,与粉尘粒子碰撞,使其荷电

粒子的主要荷电过程取决于粒径

dp>0.5μm的微粒,以电场荷电为主

dp<0.15μm的微粒,以扩散荷电为主

0.15μm

(1)电场荷电

a粒子获得的饱和电荷:

粒子上的累积电荷会产生排斥电场,电荷越多,电场越强,会阻止其它离子接近荷电粒子

(库仑)

式中:

ε0——真空介电常数,ε0=8.85×10-12库仑2/牛顿·米2;

ε——粉尘的相对介电常数,无因次;大多数尘粒,1<ε<100

dp——尘粒直径,m;

E0——两电极间的平均场强,V/m。

b影响电场荷电的因素

粉尘:

粒径dp和介电常数ε

电晕极:

电场强度E0和离子密度N0

c一般粒子的荷电时间仅为0.1s,相当于气流在除尘器内流动10~20cm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可以认为粒子进入除尘器后立刻达到了饱和电荷

(2)扩散荷电

a与电场荷电过程相反,不存在扩散荷电的最大极限值(根据分子运动理论,不存在离子动能上限)

b荷电量取决于离子热运动的动能、粒子大小和荷电时间

c处于中间范围(0.15~0.5μm)的粒子,需同时考虑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

扩散荷电理论方程:

扩散荷电量

 

t——发生扩散荷电的时间

(3)异常荷电现象

a沉积在集尘极表面的高比电阻粒子导致在低电压下发生火花放电或在集尘极发生反电晕现象,破坏正常电晕过程

b气流中微小粒子的浓度高时,荷电尘粒所形成的电晕电流不大,可是所形成的空间电荷却很大,严重抑制着电晕电流的产生

c当含尘量大到某一数值时,电晕现象消失,尘粒在电场中根本得不到电荷,电晕电流几乎减小到零,失去除尘作用,即电晕闭塞

3.荷电粒子的运动和捕集

颗粒荷电后,很快地(t<10-3s)颗粒的FE=FD,电晕外区的荷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其运动速度称为驱进速度ω。

(1)驱进速度

在电场中粉尘的运动主要受静电力和流体阻力支配。

静电力

阻力按斯托克斯公式计算:

静电力和流体阻力平衡得:

(2)捕集效率一德意希公式

假定:

•除尘器中气流为湍流状态

•在垂直于集尘表面的任一横断面上粒子浓度和气流分布是均匀的

•粒子进入除尘器后立即完成了荷电过程

•忽略电风、气流分布不均匀、被捕集粒子重新进入气流等影响

电风(离子在运动是对粉尘粒子的干扰)

理论分级效率为:

A——电除尘器集尘板总面积,m2;

Q——处理风量,m3/s;

ωi——驱进速度,m/s;

管式:

板式:

提高η途径:

①A↑,②Q↓,③ωi↑,④增加C荷电及电场强度

(3)有效驱进速度

a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意希方程理论上才是成立的;

b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ω应取某种形式的平均驱进速度;

c有效驱进速度-实际中常常根据在一定的除尘器结构型式和运行条件下测得的总捕集效率值,代入德意希方程式中反算出的相应驱进速度值,以ωe表示,ωe=0.02~0.2m/s

4.被捕集粉尘的清除:

维持电除尘器高效运行

•电晕极和集尘极上都会有粉尘沉积,粉尘层厚度从几个mm~几个cm之间

•粉尘沉积在电晕极上会影响电晕电流的大小和均匀性,一般方法采取振打清灰方式清除

•从集尘极清除已沉积的粉尘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粉尘重新进入气流,影响荷电粒子的驱进速度

在湿式电除尘器中,用水冲洗集尘极板

在干式电除尘器中,一般用机械撞击或电极振动产生的振动力清灰

•现代的电除尘器大都采用电磁振打或锤式振打清灰。

振打系统要求既能产生高强度的振打力,又能调节振打强度和频率

•常用的振打器有电磁型和挠臂锤型

四电除尘器结构

1.除尘器类型

双区电除尘器-通风空气的净化和某些轻工业部门管式:

处理Q小

单区电除尘器-控制各种工艺尾气和燃烧烟气污染板式:

处理Q大

•管式电除尘器用于气体流量小,含雾滴气体,或需要用水洗刷电极的场合

•板式电除尘器为工业上应用的主要型式,气体处理量一般为25~50m3/s以上

2.电晕电极

常用的有直径3mm左右的圆形线、星形线及锯齿线、芒刺线等

电晕线的一般要求:

起晕电压低、电晕电流大、机械强度高、能维持准确的极距、易清灰等

电晕线固定方式:

•重锤悬吊式

•管框绷线式

3.集尘极

集尘极结构对粉尘的二次扬起,及除尘器金属消耗量(约占总耗量的40%~50%)有很大影响,性能良好的集尘极应满足下述基本要求

•振打时粉尘的二次扬起少

•单位集尘面积消耗金属量低

•极板高度较大时,应有一定的刚性,不易变形

•振打时易于清灰,造价低

4.高压供电设备

5.气流分布板

 

五粉尘比电阻:

最适宜电除尘器工作的比电阻范围为:

104~5×1010Ω·cm

•通常所需要的粉尘的最小导电率是10-10(Ω/cm)-1

•高比电阻粉尘-导电率低于大约10-10(Ω/cm)-1,即电阻率大于1010Ω/cm的粉尘

•影响粉尘层比电阻除粒子温度和组成之外,还包括粒子大小和形状,粉尘层厚度和压缩程度,施加于粉尘层的电场强度等

•在评价电除尘器的操作性能时应根据现场测得的粉尘比电阻数据

注意:

1.高比电阻粉尘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

•高比电阻粉尘会干扰电场条件,导致除尘效率下降

•低于1010Ω/cm时,比电阻几乎对除尘器操作和性能没有影响

•比电阻介于1010~1011Ω/cm之间时,火花率增加,操作电压降低

•高于1011Ω/cm时,产生明显反电晕

2.克服高比电阻影响的方法

•保持电极表面尽可能清洁

•采用较好的供电系统

•烟气调质

•增加烟气湿度,或向烟气中加入SO3、NH3,及Na2CO3等化合物,使粒子导电性增加。

最常用的化学调质剂是SO3

•改变烟气温度:

升高(>623K)或降低(<403K)

•向烟气中喷水,同时增加烟气湿度和降低温度

•发展新型电除尘器

六电除尘器的选择和设计

1.比集尘表面积的确定

根据运行和设计经验,确定有效驱进速度ωe按德意希方程求得比集尘表面积A/Q

2.长高比的确定

集尘板有效长度与高度之比,直接影响振打清灰时二次扬尘的多少

要求除尘效率大于99%时,除尘器的长高比至少要1.0~1.5。

3.气流速度的确定

通常由处理烟气量和电除尘器过气断面积,计算烟气的平均流速

平均流速高于某一临界速度时,作用在粒子上的空气动力学阻力会迅速增加,粉尘的重新进入量亦迅速增加

4.气体的含尘浓度

如果气体含尘浓度很高,电场内尘粒的空间电荷很高,易发生电晕闭塞

应对措施-提高工作电压,采用放电强烈的芒剌型电晕极,电除尘器前增设预净化设备等

若含尘浓度

1N>30g/m3:

①宜加设预处理装置;

②或提高工作电压;

③或采用放电强烈的芒刺型电晕极

第三节湿式除尘器

一湿式除尘器及特点

1.定义:

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它作用捕集尘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

可以有效地除去直径为0.1~20μm的液态或固态粒子,亦能脱除气态污染物

高能和低能湿式除尘器:

低能湿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为0.2~1.5kPa,对10μm以上粉尘的净化效率可达90%~95%

高能湿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为2.5~9.0kPa,净化效率可达99.5%以上

2.特点:

优点:

①在耗用相同能耗时,比干式机械除尘器高。

高能耗湿式除尘器清除0.1m以下粉尘粒子,仍有很高效率;

②可与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相比,而且还可适用于它们不能胜任的条件,如能够处理高温,高湿气流,高比电阻粉尘,及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

③在去除粉尘粒子的同时,还可去除气体中的水蒸气及某些气态污染物。

既起除尘作用,又起到冷却、净化的作用。

缺点:

①排出的污水污泥需要处理,澄清的洗涤水应重复回用

②净化含有腐蚀性的气态污染物时,洗涤水具有一定程度的腐蚀性,因此要特别注意设备和管道腐蚀问题

③不适用于净化含有憎水性和水硬性粉尘的气体

④寒冷地区使用湿式除尘器,容易结冻,应采取防冻措施

3.分类:

根据湿式除尘器的净化机理,大致分为

重力喷雾洗涤器

旋风洗涤器

自激喷雾洗涤器

板式洗涤器

填料洗涤器

文丘里洗涤器

机械诱导喷雾洗涤器

二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

1.惯性碰撞参数与除尘效率

简化模型:

含尘气体与液滴相遇,在液滴前xd处开始绕过液滴流动,惯性较大的尘粒继续保持原来的直线运动。

尘粒从脱离流线到惯性运动结束时所移动的直线距离为粒子的停止距离xs,若xs大于xd;尘粒和液滴就会发生碰撞

惯性碰撞参数NI:

停止距离xs与液滴直径dD的比值

对斯托克斯粒子

 

up:

粒子运动速度

uD:

液滴运动速度

dD:

液滴直径

除尘效率:

NI值越大,粒子惯性越大,则ηII越高

2.接触功率与除尘效率

接触功率:

输送气体和雾化、喷淋液体所需的功率

a根据接触功率理论得到的经验公式,能够较好地关联湿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和除尘效率之间的关系

b接触功率理论:

假定洗涤器除尘效率仅是系统总能耗的函数,与洗涤器除尘机理无关

c总能耗Et:

气流通过洗涤器时的能量损失EG+雾化喷淋液体过程中的能量消耗EL

 

ΔPG:

气体压力损失,Pa,即气体通过洗涤器的压力损失;

PL:

液体入口压力,Pa

QL,QG:

液体和气体流量,m3/s

除尘效率

 

Nt——传质单元数,(Nt与总能量消耗Et之间在双对数坐标系内为一直线),Nt=αEtβ

3.分割粒径与除尘效率

分割粒径法:

基于分割粒径能全面表示从气流中分离粒子的难易程度和洗涤器的性能dc↓,η↑

多数惯性分离装置的分级通过率可以表示为

Ae、Be——常数;

da——空气动力学直径;

三喷雾塔洗涤器

1、结构及工作原理:

立式逆喷式重力喷雾除尘器

含尘气体向上运动,液滴由喷嘴喷出向下运动,由于粉尘颗粒和液滴之间的惯性碰撞、拦截等作用,使较大的粒子被液滴捕集,夹带了粒子的液滴因重力作用而沉于塔底。

塔顶安装的除雾器以除去十分细小的液滴。

2、除尘效率

假定:

a所有液滴具有相同直径

b液滴进入洗涤器后立刻以终末速度沉降

c液滴在断面上分布均匀、无聚结现象

立式逆流喷雾塔靠惯性碰撞捕集粉尘的效率可以用下式预估:

 

ut一液滴的终末沉降速度,m/s

VG-空塔断面气速,m/s

z-气液接触的总塔高度,m

-单个液滴的碰撞效率,

3、压力损失△P(见P207)

4、特点:

a喷雾塔结构简单、压力损失小,除尘效率低,操作稳定,经常与高效洗涤器联用捕集粒径较大的粉尘,适于净化10μm以上的粉尘,不适于吸收,脱除气态污染物。

b严格控制喷雾的过程,保证液滴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