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兼并的财务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收购UC为例.docx
《收购兼并的财务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收购UC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购兼并的财务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收购UC为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收购兼并的财务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收购UC为例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余慧
学号
013120103
专业班级
会计学一班
指导教师
魏永宏
职称
教授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毕业论文题目
收购兼并的财务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收购UC为例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主要内容:
本文了解收购兼并的目的及方式,通过以阿里巴巴收购兼并UC为例,全面分析阿里巴巴在收购兼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收购前对被购方的信息收集,收购时对被购方的发展定位,收购后对管理层的整合。
通过案例的分析了解收购兼并带来的财务问题,这些财务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总体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要求:
论文撰写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通顺。
撰写论文前应首先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对相关理论著作要很好的把握,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深度。
根据开题报告和老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提纲进行修改,确定大纲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
撰写论文结束后要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反复的修改论文,并按照要求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论文进度安排进行论文的写作。
论文的格式、字数等撰写方面的要求参照《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毕业论文主要参考资料:
[1]张洁梅.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0
[2]谢学军.企业并购中的知识转移与知识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10
[3]韩鹰东.战略驱动型企业并购研究[D].辽宁大学.2011
[4]李铁瑛.中国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5]李金田.李红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
[6]向志军.浅谈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
[7]叶敏霞.不同经济性质企业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
[8]张建儒.王璐.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及协同效应评价[J].财会通讯.2015(02)
[9]韩鹰东.战略驱动型企业并购研究[D].辽宁大学.2011
[10]Morrissey,Mick,Churman,Neil[J].ControlEngineering,2013,pp.n/aProQuest
[11]王萍.胡东旭.企业并购“时间就是敌人”[N].企业家日报.2013-05-20(021)
[12]李欣.卧龙控股并购ATB协同效应显现[N].证券时报.2012-04-28(A03)
[13]徐洁云.优酷土豆未了局:
1+1能否大于2[N].第一财经日报.2012-05-31(C01)
[14]查贵勇.优酷土豆合并的协同效应分析[N].国际商报.2012-09-03(A03)
[15]毋立化.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N].财会信报.2011-06-13(C05)
毕业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工作:
1.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
2.与实习相关的选题要注意在实习过程中观察收集相关的数据;要做实证方面的论文要多方面搜集相关的地区及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
3.认真撰写开题报告,并对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4.认真撰写论文,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5.论文定稿之后,按照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
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序号
毕业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安排
备注
1
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
2015-10-15至2015-10-31
2
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
2015-11-1至2015-11-20
3
实习期间进行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
2015-11-21至2015-11-30
4
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
2015-12-1至2016-1-15
5
指导教师阅改论文。
2016-1-16至2016-1-31
6
修改论文,完成第2稿,并交指导教师。
2016-2-1至2016-2-29
7
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完成中期检查表。
2016-3-1至2016-3-15
8
修改论文,完成第3稿,并交指导教师。
2016-3-16至2016-4-10
9
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
2016-4-11至2016-4-30
10
专家评阅。
2016-5-1至2016-5-10
11
毕业论文答辩。
2016-5-11至2016-5-24
12
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
2016-5-25至2016-5-31
课题信息:
课题性质:
设计□论文√
课题来源:
教学√科研□生产□其它□
发出任务书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学生签名: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余慧
学号
013120103
专业班级
会计学一班
指导教师
魏永宏
职称
教授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课题性质
设计□论文√
课题来源
科研□教学√生产□其它□
毕业论文题目
收购兼并的财务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并购UC为例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企业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收益,实现多元化经营。
企业的收购兼并也是理财的方式之一,但其中却蕴藏着较高的风险,尤其是其中的财务问题不容小觑。
而互联网企业的收购兼并更是企业资源高度整合的具体措施,对如何降低企业收购兼并财务成本,并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规避收购兼并带来的财务风险等问题,针对收购兼并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研究企业收购兼并前对资金链的管理,财务杠杆系数的控制,收购的财务成本预算,以及收购兼并后技术整合的发展,制约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问题,适时作出合理对策。
(2)现实意义:
目前就企业收购兼并状况出现的收购举措过于草率,没有结合企业资金链条进行充分预算,合理分配资源。
收购兼并的跨度过大,导致企业技术管理难度加大,整合衔接不完善。
成功的收购兼并案例需要从全方位做好财务准备及兼并后的管理层的整合。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事件研究法
运用事件研究法,国外学术界对于并购中目标公司的绩效已基本形成一致的看法,即收益为正且具有统计的显著性。
Dodd(1980)对71次成功并购和80次不成功并购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并购成功与否,并购方案的公布都会给目标公司的股东带来0.13的超常收益率,并且这些超常收益率是并购方案带来的直接结果,与并购前公司的表现是否出色无关。
Healy,Palepu和Ruback(1992)通过研究l978-1984年间美国最大的50次并购案例指出,目标公司在事件发生前五天和后五天的累积超常收益率为显著的0.456。
Bruner(2002)对1971-2001年间130篇经典研究文献做了全面汇总分析,发现成熟市场上并购重组过程中目标公司股东收益要远远高于收购公司股东收益。
具体来讲:
目标公司股票价格显著上涨,一般有10%-30% 股票超额收益率(也即并购事件带来的溢价)。
2、会计研究法
国外学术界通过会计研究法对并购绩效的评价尚未达成一致。
Healy,Palepu和Ruback(1992)研究了l979-1984年美国最大的五十起并购案后企业的业绩变化,以样本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作为分析指标,研究发现行业调整后的公司资产回报率明显提高。
Dickersoneta1.(1997)使用1948-1977年2900多个公司至少十年以上的时序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
其中约30%的公司数据跨度为30年,其结果表明并购导致公司业绩下降。
(2)国内研究现状:
1、事件研究法
国外学术界关于并购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的实证研究非常多,而我国国内对于并购绩效评价进行系统实证分析的则相对较少。
陈信元和张田余(1999)以l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有并购活动的全部公司为样本,检验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论是在并购公告前10天至公告日后20天内,并购公司的累积反常收益尽管有上升趋势,但统计检验结果与0没有显著差异。
余光和杨荣(2000)研究深、沪两地1993-1995年的一些并购事件后得出,目标公司股东可以在并购事件中获得正的累积异常收益,而公司股东则难以在并购中获利。
李善民和陈玉罡(2002)研究发现:
并购能给收购公司的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影响不显著。
张新(2003)的研究则表明并购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而公司股东却难以在并购中获利甚至对收购公司股东产生了负面影响。
2、会计研究法
在我国国内,由于对股市有效性的争议,大多数学者采用了更适合我国并购绩效评价的会计研究法。
其中,一部分不学者认为并购绩效有显著提高:
原红旗和吴星宇(1998)以1997 年并购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比较了公司并购前后的四个会计指标,发现并购当年样本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投资收益占总利润的比重较并购前一年有所上升,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则有所下降。
孙铮和王跃堂(1999)对同一样本的研究结论是:
样本公司的业绩有显著提高,但并购前后的业绩变化与并购各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无关。
还有一部分学者指出样本公司的并购绩效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万朝龄(2000)运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增长率考察了1996-1999年五类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研究发现全体样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并购当年或并购后的次年出现正向变化,但随后出现下降趋势。
冯根福和吴林江(2001)以1995-1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201起并购事件为样本,以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净利润/总资产、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为指标,分析和检验其并购绩效,得出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从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不相一致;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
李善民等(2004)认为收购企业绩效逐年下降,目标企业绩效有所上升,整体而言并购绩效显著下降;绩效改善的收购企业在并购前相对于所并购的目标企业在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而绩效改善的目标企业在并购前却仅在税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王诗才和牛永花(2006)以2001年深市发生并购重组的9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9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共5 年的绩效分别进行评估,对年度间的绩效变化进行Wilcoxon检验表明,收购兼并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并购当年显著改善;股权转让类上市公司绩效总体呈下滑趋势;资产剥离类在并购当年未改善公司绩效;收购公司的绩效比目标公司好;其他类型的并购重组并未使上市公司绩效发生显著性变化。
三、研究内容
1前言
2收购兼并的目的及方式
3阿里巴巴收购兼并UC存在的财务问题
3.1收购兼并前的战略决策
3.2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评估
3.3收购兼并的支付方式
3.4收购兼并的融资风险
3.5管理层的有效整合
4阿里巴巴收购UC的财务分析
4.1被购企业的价值评定
4.2收购方是否善意收购
4.3现金收购的不利因素
4.4融资风险
4.5收购兼并的整合衔接
5收购兼并的财务问题的主要对策
5.1完善收购信息
5.2善意的接管
5.3减少现金的购买
5.4解决融资风险
5.5重视并购整合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四、研究方案
1、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
2、通过观察法得出企业收购兼并的各类财务问题,运用个案法、文献资料法对企业收购兼并进行具体研究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案例所表现出收购兼并各类财务问题的,并作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五、进度安排
1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
2015-10-15至2015-10-31
2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
2015-11-1至2015-11-20
3实习期间进行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
2015-11-21至2015-11-30
4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2015-12-1至2016-1-15
5指导教师阅改论文。
2016-1-16至2016-1-31
6修改论文,完成第2稿,并交指导教师。
2016-2-1至2016-2-29
7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完成中期检查表。
2016-3-1至2016-3-15
8修改论文,完成第3稿,并交指导教师。
2016-3-16至2016-4-10
9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
2016-4-11至2016-4-30
10专家评阅。
2016-5-1至2016-5-10
11毕业论文答辩。
2016-5-11至2016-5-24
12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
2016-5-25至2016-5-31
六、预期结果
通过撰写这篇预期论文能让我们更充分的了解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的目的,以及其需承担的财务风险。
而财务问题是整个收购兼并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企业资金链条的完整是后续发展的源源动力,企业收购兼并是把双刃剑,企业收购兼并前、兼并中、兼并后的一系列问题的恰当处理方能使企业收购兼并达到利益最大化,然而企业收购兼并不仅是资源技术的整合更是企业管理层面的又一次改革。
七、参考文献
[1]张洁梅.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0
[2]谢学军.企业并购中的知识转移与知识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10
[3]韩鹰东.战略驱动型企业并购研究[D].辽宁大学.2011
[4]李铁瑛.中国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5]李金田.李红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
[6]向志军.浅谈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
[7]叶敏霞.不同经济性质企业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
[8]张建儒.王璐.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及协同效应评价[J].财会通讯.2015(02)
[9]韩鹰东.战略驱动型企业并购研究[D].辽宁大学.2011
[10]Morrissey,Mick,Churman,Neil[J].ControlEngineering,2013,pp.n/aProQuest
[11]王萍.胡东旭.企业并购“时间就是敌人”[N].企业家日报.2013-05-20(021)
[12]李欣.卧龙控股并购ATB协同效应显现[N].证券时报.2012-04-28(A03)
[13]徐洁云.优酷土豆未了局:
1+1能否大于2[N].第一财经日报.2012-05-31(C01)
[14]查贵勇.优酷土豆合并的协同效应分析[N].国际商报.2012-09-03(A03)
[15]毋立化.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N].财会信报.2011-06-13(C05)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审查结果:
同意□不同意□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系别:
经济系
专 业:
会计学
姓名:
余慧
学号:
013120103
2016年4月30日
吴永林在《企业并购动因和目的析论》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
宏观来看:
(一)企业并购是我国产业重组的需要
(二)企业并购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三)企业并购是我国市场组织的需要(四)企业并购是我国科技进步的需要。
微观上看,企业并购也有其内在的动机因素导致企业的并购冲动:
(一)壮大企业
(二)获得技术(三)强化竞争(四)优势互补。
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全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促使理论工作者开始探讨企业并购这一产权交易高级形式的作用和做法而企业也正在进行着通过购来发展壮大的崭新尝试。
我国企业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以及代理问题的存在,除了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外,管理者和政府亦是推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的主要原因。
吴静在《我国企业并购动因分析》一文中提到除了企业发展需求动因外,政府绩效动因在企业并购动机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壳”资源(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对企业是一种可以用来低成本再融资的工具,对地方政府是政绩工程的重要评价指标)分配,以及政府为提高政绩推行体制改革。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并购行为更加频繁,并购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并购的环境日趋复杂,并购的风险也日益加剧。
无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还是从企业自身与社会环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并购的动因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它们之间有横纵交叉的错综关系。
张建华在《企业并购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把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分为以下十种:
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体质风险,法律风险,委托—代理关系失控风险,产业风险,反并购风险,投机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
胥朝阳在《企业并购风险的因素识别与模糊度量》中将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并购风险的度量,把企业并购的风险划分为以下十种:
并购战略,法律环境,政府角色,产权市场,体质因素,信息对称性,资产评估,并购价格,融资与支付方式,企业文化。
王太顺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途径》则提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并购估价不准确,并购支付方式不恰当,并购融资不合理,并购整合效率低等原因所引起的。
上述对企业并购的观点虽有所差异,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强调了企业自身融资方式、支付方式、及并购目的,信息的对称性,政府的政策等因素。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把企业并购的风险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营运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
王太顺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途径》中提出应该谨慎选择并购目标企业、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选择合适的并购支付方式、做好融资安排,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企业并购有很多风险因素,杨明君在《企业并购的信息风险及其防范》中对信息风险的防范做了探讨,提出了签订保密协议,信息披露及保证,信息审查评鉴重点,涉及债务风险防范技巧得建议。
此外,针对财务风险,规范的体制保证,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精心策划、慎重选择并购目标和并购方式,与银行等融资机构的合作,卓越的并购整合工作等也能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目前比较通用两种方法是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
以下文献对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做了探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并购行为更加频繁,并购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并购的环境日趋复杂,并购的风险也日益加剧。
马亚雄在《企业并购风险分析》一书中对财务风险的流动性风险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在马轲维茨方差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后悔值指标作为财务风险的评估指标,对财务风险的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和控制做了有益的探索。
学者廖哲韬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控制和防范措施,在借鉴国内外并购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建议。
并购财务活动风险论把融资风险作为并购财务风险其中之一,认为企业并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一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汤谷良指出,并购的财务风险指交易前的价值评估风险、出资风险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艾志群认为,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源自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王敏认为,并购财务风险是指由被并购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及并购的企业在资金融通、经营状况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
关于企业并购风险产生的原因方面,张水英认为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并购动机不明智(包括为实现规模经济、低成本扩张及多元化经营而盲目并购),对目标企业不甚了解以及政府干预过度等原因;黄速建、令狐谙认为,除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边界模糊,政策法规不健全等环境因素外,企业缺乏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并购思维,过多地关注短期财务利益,缺乏有效的并购整合措施,是并购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王小华、史美华指出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有:
外部环境带来的财务风险、并购动机导致的风险、并购企业不尽职调查所带来的信息风险、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带来的财务风险、并购方式带来的财务风险以及并购整合中的财务风险。
黄乘政《企业并购整合及风险剖析》中指出企业并购整合是一个过程,他认为:
企业并购整合包括“整”和“合”两个过程,“整”即整顿、整理,“合”即组合、合成。
无论是“整”还是“合”,都是一个动态的对原有现状的“修复”过程。
经济学视角下的整合,即对已有经营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保证资源得到最理想的利用。
企业并购整合是指对通过兼并或收购活动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公司组成要素进行重新调整,使其融为一体的系统过程。
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吉鹏在《企业整合,谁去谁留》一文中也提出了人员整合的三点措施:
1、裁掉重叠人员等四类人员2、挽留关键人员3、做好评估。
王宪亮也指出并购整合要分别从经营策略,文化,财务,人力资源、资产债务等方面入手,全面进行并购的整合。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强调知识整合是企业整合的关键。
他认为:
知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在当前的学术界和实践界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知识整合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知识整合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美国企业变革资源创始人弗格森在其《并购整合绩效分析》中也提到:
现代企业的并购买并不是两个经济实体的简单组合,而涉及文化的融合等诸多无形因素,是各种资源和内部关系的重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并购整合呢?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在国内,翰威特大中华区企业转型和并购咨询首席顾问王宪亮《公司并购方面的研究问题及探讨》中曾指出:
在并购交易完成后的6至12个月之内,很可能会出现以下现象:
被并购企业管理层及雇员的承诺和奉献精神下降,被并购企业的生产力降低,对不同文化、管理及领导风格的忽视造成冲突增加,关键管理人员和员工逐渐流失,客户基础及市场份额遭到破坏,不仅如此,大约三分之一的被并购企业在5年之内又被出售。
实际上,以上这些现象不是个别的、偶然的。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并购领域存在着70/70现象,即当今世界70%的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的并购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