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509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

《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 15页.docx

最新热点新闻导语范例推荐word版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热点新闻导语范例

篇一:

16种常见导语的写法

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必定多种多样,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

而文章的写法有千万种,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只能管中窥豹,以见一斑。

本文更不例外,仅以导语的几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式,探讨中国大陆新闻报纸文本(区别于美国新闻文本、香港新闻文本、台湾新闻文本与其他华语传媒新闻文本)模式的写法。

以期抛砖引玉,向各界新闻前辈学习。

有一说一式

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

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

“三次,好!

成交!

”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又:

“?

社区让我们低保户?

自愿?

捐款,可谁敢不捐呢?

?

一位残疾人无奈地对记者说。

”又:

“女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母亲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又:

“古人有云,?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历史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活着时默默无闻,死后一鸣惊人。

文章写作要点:

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直击日期式

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

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用途:

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例:

“201X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文章写作要点:

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宜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宜评论。

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观察家认为”、“异史氏曰”;(《南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在引用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其语言风格全盘操控自己。

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穿其他稿件。

变形煽情式

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以煽情。

用途:

全民面子工程类文章,如奥运,姚明,刘翔,中国人质事件。

例:

“201X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又:

“201X年10月9日,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被绑架。

在接下来的6天里,他们的生死安危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

文章写作要点:

这种文章需要写得毫不脸红。

可以使用排比句式,可以让那些热血沸腾,文风酸软,癖好煽情的人来操刀。

但一定要用于没有丝毫争议的单纯话题。

如“希望工程”就不可。

活学活用式

以原文截取一部分,加进自己的叙述中,然后接直击日期式导语。

用途:

逐渐“破冰”的国内政治生活或曰政治科学话题,如人权,私产等。

例:

“当?

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

写进宪法之后,201X年10月,十届人大对物权法草案再次进行了审议。

文章写作要点:

此类题材的文章,应多用前瞻性口吻。

要用人文关怀冲淡些许的“官”味,多半要重视发挥人大、政协等“橡皮图章”的作用。

最多更少式

用判断句式,先下一个定义,给某种事物以一个名分地位,再接事实叙述。

句中可使用些夸张的文学笔法。

定义中,“最”多,“更”少,有时也加个“之一”的尾巴。

用途:

多用于文化、娱乐、生活领域。

例:

“《猫》,无疑是百老汇舞台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201X年3月28日的上海,《猫》首次在中国演出时大受欢迎。

文章写作要点:

谨防夸张过分,不要充溢过多的激情、感叹号或溢美之词,变成一种软文。

那样做的害处是文章看起来很天真或是很媚俗化。

低俗炒作,是娱乐新闻很容易犯的毛病。

文章应从多个角度披露娱乐现象背后的影子、背景、支持物的真相,引发读者反思。

刻意炒作式

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感觉意外的本质,需要特别挖掘细节或知识。

一般都是媒体“先入为主”,即先掌握了细节或知识本身,再去刻意地套新闻事实。

往往有特别的效果。

用途:

特定目的,如媒体的自我炒作或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历史性事件。

例:

“32个版,《北京青年报》对单个人物的纪念特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的?

大手笔?

”又:

“当北海市浦头县渔民张国强一口咽下这块没见过的贝肉时,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口吃下的竟是10万元人民币!

文章写作要点:

只要掌握了特定的细节或知识,往里一套即可。

这种写法的实质是:

用知识起到冲击力的作用,可谓“曲径通幽”。

但切记不要起冲击力很强的标题,让人读过标题就知道了内容。

民谚开路式

用时下流行的俗话、俚语开头,引人入胜,彰显媒体的民间扎根意识。

但后面一定要接点评。

用途:

可以适当开玩笑的公众性问题。

如非典、电荒、盗版等。

例:

“?

我不让你点烤鸭,你喊:

?

我非点!

我非点!

?

结果救护车把你接走了!

?

一条手机短信,彰显了人们在非典病魔逼来时的调侃心态。

文章写作要点:

激愤式、破坏式、色情化民谣不能用,唯一可用的只有调侃式的。

但也要慎用。

有些问题是“不宜接触”的,如河南人妖魔化、维吾尔族小偷、爱滋村等过分敏感和残酷的社会问题。

拿这些问题开玩笑会显得媒体很没有社会责任感。

轻重对比式

用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对比之下让人眼前一亮或是触发深思的细节放在一起做导语。

用途:

多用于能用两个新闻点产生强烈对比效果的新闻事实。

例:

“一个花十几元买来的柯达彩色胶卷,逼得市委副书记下跪认错。

又:

“一场下了几个小时的暴雨,引起了国家总理的关注。

文章写作要点:

对细节的轻重取舍,是考验记者观察力和文笔功夫的重要途径。

不要为了追求对比效果而硬拉甚至编造不相干的两个新闻点。

殿议巷谈式

用冷静的审视者身份,重新解读某些已被媒体炒得市井皆知的新热名词。

用途:

已成为公众新闻热点,但争议颇多,不宜炒作和渲染的领域。

如宝马案、G7革命和国家审计署报告等。

例:

“从201X年6月开始,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被冠以“风暴”之名。

文章写作要点:

这类话题往往在事件表面下是难以移动的真相,公众也许都心知肚明。

过度倾向光明和激情的一面,会让文章本身幼稚;而剑走“野”锋,又有愤青李承鹏之疑。

因此,只能竭力中庸。

《新京报》有云:

要汲取党报的理性、负责任精神与都市报的灵活快速优点。

公报私仇式

用讥诮和裁决的口气,对某些失去国家权力庇护、成为众矢之的的人和事物进行解构。

用途:

那些国家竭力显示自己要与之脱开干系的灰色领域。

如暴力拆迁、医药暴利、土地协议出让等。

例:

“通过协议出让获得土地,一直是开发商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从9月份起,这条路被堵死了,所有开发商都要通过招标?

真刀真枪?

拿地了。

文章写作要点:

千万不要把打击对象误解为落马的贪官。

牢记:

只讥大款,不骂高干。

赵本山的《卖拐》,在地方台播出时,台词“头大脖粗,不是高干,就是伙夫”;到央视播出时被改为“不是大款,就是伙夫”。

这并不是胆怯,而是另有避讳。

对“死老虎”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很容易使一份媒体失去理性形象,成为小报。

追溯历史式

用些煽情的文学语言,透出历史的厚重。

用途:

多用于历史追溯类、文化艺术生活类文章。

例:

“对于老沈阳人而言,那家的白肉血肠跟中街的马家烧麦一样,都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

这种记忆是奇香彻骨的。

文章写作要点:

千万不要拘泥于文物古迹的现在模样,应该尽量关注历史进程中风物的变迁、人脉的兴旺,争取挖掘些让人愕然良久或是回味无穷的历史真相(如果用野史的话应

说明),塑造出一个人文关怀的历史群像。

记者的文笔要灵动,选材要广泛,头脑要开阔,切忌死板的资料照抄堆砌。

不要煽情,多用冷静的口吻渲染淡淡的忧思,就像叶广芩的小说。

历史老人不喜欢吵闹,我们应该懂得他的脾气。

一切喧嚣,一切辉煌,最后都将归于寂静。

电影预告式

用别出心裁的文学语言和排比式的句子架构对某种事物进行特定角度的形容,最后予以说明。

彷佛《银屏导视》中对下周电影的预告。

用途:

民间生活领域的几乎一切社会话题。

例:

“一个瘫痪在床自学多种外语的姑娘。

一个几代青年心中的奋斗

楷模。

一个鼓舞了十亿人的文化偶像。

这就是她——张海迪。

文章写作要点:

这种文章的体裁是很广泛的,广泛得已没有什么特别要说。

电影场景式

一开始就用排比的句式交代新闻要素,如时间地点,甚至天气。

仿佛电影剧本在事先设定场景。

用途:

本用于需要渲染某种“特别”气氛的稿件,例:

“大年初五。

迎春灯会。

密虹公园彩虹桥。

天空繁星密布。

这些美好的字眼,谁也不会把它们和惨剧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是无法否认的现实。

”随着《南方周末》文本模式的流通,这种写法渐渐用于越来越多的稿件尤其是特稿。

文章写作要点:

这种写法,似乎记者就在现场实时采访,容易给读者一种身在其中的真实感觉。

这是其优点。

但使用过分就容易给人以虚假感,不太适用于都市新闻。

深度新闻尚可,但最好也只限于描写一个记者亲眼目睹发生的场景。

国人反思式

用煽情的语言不遗余力地鼓动和号召,看似平等却隐含着一道坚固的玻璃天花板。

有些李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和白居易“自问是何人”的意味。

用途:

都市报的民工题材、三农题材。

例:

“他们用自己的血汗撑起所有城市的繁荣基础,却遭遇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

他们就是千千万万农民工兄弟。

文章写作要点:

通过媒体以农民工口吻自诩,为农民工代言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农民工。

无庸讳言,这就是我国的现实国情。

此类文章尽量多煽情,多用前瞻性口吻,尽量不让读者有所察觉。

真相很让人尴尬。

以俗代雅式

用通俗易懂的概念,解释高深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话题。

用途:

可用于知识性要闻稿件。

例:

用一年有多少个“蓝天”来衡量城市环境的好坏,对老百姓来说,显然远比公布一大

堆只有专家才能看懂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文章写作要点:

有时候,导语需要承担标题所起不到的作用。

如果标题和导语一脉相承,互相抢“倒金字塔第一层”的地位,抢着让人一目了然的话,更多的就强调了视觉冲击力,难以给读者留下“这是一张负责、科学的主流大报”印象。

对涵盖些知识性的稿件,大可不必“一根肠子通到底”。

导语可以通俗易懂些,但标题最好雅致一点。

终审判决式

用深恶痛绝的口气,一连串各方面的综述,配以比较夸张的形容词,最终一个“这就是”,彻底判定一种事物的高度和性质。

用途:

需要打击且不用担心舆论反扑的社会负面事物,如传销。

例:

“利用法律的漏洞,请唐国强这样的明星做铺天盖地的广告,聘请一批没有行医许可的所谓?

专家?

,给患者开出成本低廉而售价惊人的中药,这就是北京新兴医院的暴利模式。

文章写作要点:

这种导语一开始就确定了批评报道的基调,打击力度过狠,脸谱化倾向严重。

优点是简明,高效,省事;缺点是造成僵化,否定事物的变化,对对立双方都会造成心理压力。

慎用。

篇二:

如何写好消息导语

如何写好消息导语

□袁烜(《桥梁建设报》编辑)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拟出好的标题对文章的整体质量和传播效果至关重要;同样,对于消息来说,导语作为一篇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前一两段话,它就是消息的灵魂和“脸面”,囊括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所以导语写好了,这篇消息也就成功了一半。

而许多刚入门的通讯员写消息时,往往对导语的概念认识不深,在写导语时,要么没有提炼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重要的内容往往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要么写成“流水账”式的“散文体”,把握不到导语的写作要领。

针对这些问题,通讯员应当对导语多下功夫,把导语写好,用最精炼的语言传达最重要的新闻信息。

除了要交代清楚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几个要素外,通讯员也可借鉴导语的几大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最适合的导语模式,以达到应有的新闻传播效果。

一、“开门见山”式导语。

导语作为消息的开头部分,应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注意,那么通讯员可以直接“一语道破”消息的新闻内容,直接开门见山,用最简练的话传达最重要的信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种模式的导语往往是消息写作中最常见的。

例如《桥梁建设报》7月1日二版消息《黄冈长江大桥北引桥开始架梁》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6月27日11时36分,一片重达777吨32米箱梁稳稳落在黄冈桥江北引桥0号台和1号墩支座上,这标志着大桥江北引桥首孔铁路箱梁架设成功。

”一句简练的话将新闻事实开门见山地介绍给读者。

又如,同样是7月1日《桥梁建设报》二版的消息《吉图珲铁路大川隧道开工》的导语更是干脆利落:

“日前,吉图珲铁路JHSKII标项目部举行大川隧道开工仪工。

”导语精简干练,同样起到了传播效果。

二、充满悬念的导语

所谓“悬念式”导语即以提问、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导语增加吸引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让其带着疑问在消息中寻找答案。

这种类型的导语往往通过“卖关子”吊起读者胃口,大大激发其阅读新闻的兴趣。

如《武汉晨报》201X年7月18日新闻《怪!

村边来了无主牛群》,导语就是采用提问方式设置悬念的:

“7月15日凌晨3点多,蔡甸街田湾村村民老余,听见附近庄稼地里有动静,打开手电筒一照,是一群黄牛在吃庄稼。

经清点有14头黄牛。

牛被盗还是丢失?

村支书胡家宝赶紧报警。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样的新闻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在文章开头就牢牢地吸引了读者眼球,让读者继续读下文寻找答案。

201X年7月18日《湖北日报》刊发了一篇消息《“市场之手”能否买平安》,导语这样写道:

千百年来,农村一旦出现盗抢、意外死亡等案件时,除了公安部门介入外,损失大多自担,因此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

新洲区将“市场之手”引导进了治安管理,试点“治安保险”。

人们想知道的是,“市场之手”能否买平安?

读到此,读者会想:

新洲区如何引入“市场之手”?

而“治安保险”能否弥补百姓在经济上的损失。

带着这些不解,读者只有“老老实实”地被作者引入其设置的悬念情境中。

三、“先声夺人”的导语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有的消息用人物的话语作为导语开头,“先声夺人”,让导语“热闹”起来,既能引出主题又能引起读者注意。

201X年6月13日在《武汉晚报》刊发的《买食品和医药股票最能防通胀》的消息导语写道:

“储蓄是不能防通胀的,投资债券防通胀也很差,黄金、房产能抵御通胀,但都不如股票,不过股票必须选对。

”昨日,国内著名的巴菲特研究者、上海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刘建位,在武汉天地商务讲座上说,股神能赚钱,最大的窍门就是投资的股票与“嘴巴”相关。

短短一句话,就把读者引入正题,也带出了讲座的核心主旨。

又如《桥梁建设报》201X年6月10日三版刊发的一篇消息的导语也是通过人物的话语引入新闻事实:

6月2日上午,准备回家参与三夏农忙的姚中意从郑焦城际项目部出纳张文彬手中接过了自己的工资,看着手中的工资,姚师傅嘴里说:

“这下可以放心回去收麦子了!

”。

在看这篇消息时,一句朴实的话语让导语更鲜活,更生动。

四、引入背景的导语

在导语中引入背景,可使其更“丰满”,更有料。

《武汉晚报》201X年6月13日《本报记者探访网络水军背后“操盘手”》中的导语写道:

从娱乐绯闻到网络曝光,形形色色夺人眼球的网络视频和触目惊心的网曝事件,它们的背后都有着网络营销公司的身影。

连续一周,记者探访江城多家网络营销公司,追索出一些“新闻”事件背后“操盘手”。

在导语中,记者引入了网上热点事件被人为操控的背景,如此便突出了新闻调查的意义,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同样,201X年6月1日《湖北日报》刊登的消息《武汉首个世界级中央文化区揭开面纱》的导语:

全球唯一能同时看4D、5D、6D的电影主题公园,世界第一水秀“红灯笼”剧场,两座6星级酒店,60多个国际品牌同时入驻?

?

昨日,武汉首个世界级的中央文化区规划设计揭开面纱。

作者将中央文化区规划设计相关的背景内容作为开头,电影主题公园、“红灯笼”剧场等背景内容让消息导语的内容更具体丰富,使读者对中央文化区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

五、有镜头的导语

在写导语中,许多有心的作者都会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一些特定的镜头引入正题,引人入胜的导语让消息顿时“活”了起来。

如《桥梁建设报》7月1日一版的消息《渝利韩家沱桥主桥合龙》的导语这样写道:

6月26日上午,即将合龙的渝利铁路韩家沱长江特大桥上彩旗飘扬、红旗招展。

晨雾中的大桥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长江之上。

“韩家沱长江特大桥主桥钢梁合龙开始!

”9时26分,随着成都铁路局副局长周东伟的高声宣布,自动电焊机在最后一块桥面板合龙口迅速完成焊接施工,至此,由我四公司负责施工的韩家沱长江特大桥主桥钢梁顺利实现精确合龙。

全体大桥建设者用两年半的努力,为中国共产党9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文中导语镜头感十足,再现了现场的情景,有画面,有声音,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第1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作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导语也同样精彩:

“看到了,我们看到了!

”晨曦初现的草原上传来惊喜的欢呼声:

“神舟回来了!

”开头的导语再现了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人们欢呼的画面,现场感强,瞬间吸引了读者眼球。

总之,导语如同消息的“脸面”,通讯员在写导语时,可根据消息本身的内容和特点为导语量身定做各式各样的“衣服”,把导语做活,用各种精彩的导语让消息的“脸面”更精神,更漂亮。

篇三:

最新新闻学实习报告精选范例

最新新闻学实习报告精选范例

这是一篇最新新闻学实习报告精选范例,文章从实习目的、实习收获、实习内容等角度进行阐述,体现了实习生对本专业工作的热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我的实习目的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

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

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

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

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

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会畅通。

二、我的实习内容

据我所知,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

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

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

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写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

“文怕修

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

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

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我的实习单位是《滁州市广播电视报》。

广播电视报是周报,一个星期出一次报纸,周期较长,而且时效性也不强,所以,广电报并没有专业的记者。

我们的实习指导老师全都是编辑,如果有新闻,也可以充当记者。

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张银川。

三、我的实习收获

从9月16日到12月25日,我在××广播电视报社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期内,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

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

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第一次进入广电报社,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

报社并不大,照排室、编辑部、会议室等。

前面说了,广电报没有自己的专职记者,所以编辑部五个编辑成了指导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主要实习内容就是报纸编辑。

我的老师是×××。

×老师外表很儒雅,为人很谦和,教给了我很多书本上没有学过的知识。

因为我们有五个人,编辑部有没有多余的办公桌,会议室就成了我们的阵地。

一天又一天,我们坐在会议室里,除了打扫卫生端茶倒水,基本上就是看报纸、校对;校对、看报纸;看报纸、校对„„有时也会去照排室,跟着美编学习版面的编辑,在此期间,我们学会了用方正飞腾软件编辑报纸,学会了如何扫描文件等等。

9月27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大日子,因为那天,我终于盼来了传说中的外出采访,张老师终于要带我出去采访了!

市中心血站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一次无偿献血,市交广爱心车队集体献血。

到了地点,才发现,书上学的什么如何提问啊、如何挖掘新闻热点啊,全都是浮云,根本一点都用不上,理论只能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还好,我一直是跟在张老师后面,看老师是如何提问,如何拍照。

回去以后,张老师让我写一篇短消息,几百字就可以了。

谁知,写了四百多字,竟然还被删掉一半,在报纸上就拇指大的一片呀。

而且27号的稿子,拖到10月1号才发。

看来广电报的时效性确实——很差。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终于变成铅字了,这也是一件挺让人高兴的事。

×老师是法治版的编辑,很少到外面跑新闻,我经常是跟着钟成玉老师去采访。

钟老师经常说,做一名打大记者,文字一定要大气,文章要写出大记者的风范。

在钟老师身边,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

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

我曾采访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滁州市市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抗美援朝的文艺兵、社会福利院、副市长等等,在采

访后写了很多的新闻稿件,《一个志愿军了老兵的烽火记忆》、《战地黄花在朝鲜战场怒放》、《情牵朝霞暖

爱系夕阳红》等。

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写法。

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识”、“才”、“学”,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当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

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总有一些感触潜移默化。

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进步感到骄傲。

最后,感谢带我实习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做新闻,也带给我愉快的实习生活。

四.我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习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

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

在采访中,还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够。

在今后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五.我对实习工作的一点意见

实习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个实践者走出去,到第一线上。

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远,只有走出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到现场采访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2.尽可能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

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所报道的是老百姓犯罪关心的问题,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中去,才能写出更加有特色的作

品,才能扩大记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使报道更有特色。

3.在采访,写作,编辑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教会实习者使用先进的仪器,教会记者如何把握事件的闪光点。

记者是一个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