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1108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

《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诵读与鉴赏.docx

古诗词诵读与鉴赏

目录

1、无题

2、嫦娥

3、饮湖上初晴后雨

4、夏日绝句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山房春事二首唐

7、赋新月

8、峨眉山月歌

9、寒雀

10、浪淘沙

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2、西江月

13、清平乐·村居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采桑子

16、苏幕遮

17、渔家傲

18、望江南

19、八声甘州

20短歌行

 

1、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诗]: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

(1)无题:

在李商隐的诗集中有一些标题为《无题》的诗篇,并非作于一时一地,所咏也非一事一物,取材料为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寄意深远的政治诗,也有情意缠绵的爱情诗,还有感叹身世的抒情诗,难以一概而论。

在这些诗中,诗人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便明言,就冠以“无题”二字。

同时,诗中多用比兴手法寄托情志,显得迷离恍惚,因而解释纷纭。

从诗看,这首诗是爱情诗,也可能有所寄托,在本诗之后还有七绝:

“闻道阊门萼绿化,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可与本诗参看。

(2)星辰:

就是星星,因为“辰”也是日、月、星的总称。

(3)画楼;绘有采画的楼阁。

西畔:

西边。

桂堂:

用香木建筑的厅堂,这里是形容厅堂的华贵芳美。

这两句说,昨夜在满天星星,晚风吹拂的时候,在画楼西边,桂堂东面,我们曾有过短暂的相遇。

(4)彩凤:

羽毛色彩鲜明的凤凰。

翼:

翅膀。

(5)灵犀(xi西):

古人认为犀牛是灵异这兽,旧说犀牛角有一白线,直通大脑中,所以称为“灵犀”。

这里是比喻双方心心相印,彼此心领神会。

这两句说,我们虽然没有采凤的双翼,自由地在一起欢聚,但我们的内心却是相通的。

(6)送钓:

古代的一种游戏,又叫藏钓。

据周处《风士记》:

“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钓之戏。

分为二曹(队),以校胜负。

……一钓藏在数手中,曹人当射(猜)知所在。

(7)分曹:

犹分组。

射覆:

也是古代的一种游戏,以巾帕或器皿下放置东西令人猜,叫射覆。

蜡烟:

就是蜡烛。

这两句是写宴会上喧闹欢快的情况。

(8)嗟(jia阶):

感叹词。

余:

我。

鼓:

指夜晚报更次的更鼓。

应官:

指去官署应卯上班。

(9)走马:

骑马奔驰。

兰台:

指秘书省,掌图书秘籍。

唐高宗龙朔时称秘书省为兰台。

这时诗人任秘书省正字。

类:

类似。

转蓬:

即飞蓬,随风飘转,这两句说,酒宴未散,自己所属意的人,不能接近,听到鼓声之声,不由得急忙去官署应卯,这种奔波的生涯,好象随风飘荡的飞蓬一样。

[赏析]

全诗是追忆情事。

首联写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又来到“画楼西畔桂堂东”,看到风景如昨,星辰春风依旧,但佳人已不可复见,幸福的情景已不能再现,故惆怅惘然,感伤不已。

以下六句语意连贯,均是昨夜在此地此时所发生的事,要统一把握,不可分裂。

颔联总写情人一见钟情而又不能互通款曲的复杂细微的心理感受。

比喻贴切而新奇。

“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发生,组成一个蕴含丰富的意象。

相爱的双方相见而不能相合,该是何等的痛苦,但身未接而心灵却契合相通,内心中又是莫大的欣慰。

因有希望而又追求不到,心灵相通而身遭阻隔,便令人产生继续执着追求的热望,这种情感富典型性,也极富感染力,故这一联成为咏爱情的名句而千古传唱。

颈联是对这种情感的深化表现和具体化描写。

“隔座送钩”、“分曹射覆”,座位不在一起,游戏又不在一组,身被阻隔而无法接近,即“身无彩凤双飞翼”也。

“春酒暖”、“蜡烟红”是抒写心理感受,与情人在一起宴饮嬉戏,故觉酒也热,灯也亮,心情极为畅快,对方的神情亦如此,即“心有灵犀一点通”也。

宴会上融洽欢乐的气氛烘托出一对恋人心灵深处的无比喜悦。

尾联叹息被迫分别的憾恨。

作者把爱情爱阻的遗憾现身世飘蓬的慨叹结合起来,拓展了诗的内容,深化了诗的意蕴,使这首爱情诗也有了自伤身世的意味。

这当中诗人把不能与钟情者遇合的沮丧和沉于下僚的失意之情失织在一起,表现得深沉凄婉。

"

 

2、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

1、深:

暗。

2、长河:

银河。

3、碧海青天:

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4、夜夜心:

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评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

然而各家看法不一。

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

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

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

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

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

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

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引自"超纯斋诗词"翻译、评析:

刘建勋

中国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中,恐怕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且又家喻户晓。

中国文学作品里,也有很多文人以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做为写作题材,其中尤以李商隐的〈嫦娥〉诗最具代表性。

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的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二十多岁便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抱负,但一生之中却被政治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感伤忧郁的性格。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牛、李两派排挤倾轧最激烈的时候,他原依牛派的令狐绹考取进士,后与李派王茂元的女儿结婚,婚后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夫人死了,他非常感伤。

政治上的冲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诗呈现忧愁悲伤的情调。

这首诗是以嫦娥奔月的故事为题材,衬托诗人身心两方面的寂寞孤单。

云母是一种很珍贵的矿石,切割成薄片便成半透明的晶体,可以透光,古人拿来做镜屏,或屏风上的装饰品。

屏风是古人陈设于室内,用以挡风或遮蔽的用具。

这首诗中的屏风用云母装饰,可见很精美细致,「烛影深」是指屏风后面透出来的烛光,诗人用「深」字形容烛光映在屏风上的烛影,让人觉得屏风后面的屋子很幽深。

屋子的主人,在幽深的屋内,望向窗外,只见「长河渐落晓星沉」。

长河指银河,又叫天河,是由大量恒星构成的星系,在晴天的夜空,呈银白色带状。

晓星即晨星,诗人在屋子里望见窗外天空中长河逐渐疏落,晨星也逐渐稀微了,他必定是整晚没有睡觉。

什么事使他长夜无眠,一个人坐在幽深的屋子看长河渐落,看晓星西沉呢?

想必是孤独寂寞的心情没有办法排解吧!

所以当他望向夜空的时候,很自然便会联想到月中的嫦娥,诗人便一厢情愿的写到「嫦娥应悔偷灵」,也许暗中也透露自己对以失落感情的悔恨,写来深情感人。

3、饮湖上初晴后雨

(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词释义

  湖:

杭州西湖。

  潋滟:

水波游动的样子。

  方好:

才显得美丽。

  空濛:

烟雨茫茫的样子。

  亦:

也。

  奇:

指景色奇妙。

  欲:

想要。

  西子:

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中国传说中的绝代美女。

  淡妆浓抹:

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

古诗今译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名句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

这是其中最为人所传颂称绝的一首。

作者先写实,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然天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

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山,把西湖山水的独特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切生动。

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

4、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这两句说:

(一个人要奋发有为,)活着应当是人中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2]思:

追思,怀念。

项羽:

即楚霸王。

秦朝末年他率领民众起义,曾摧毁秦朝主力军。

秦亡后他和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在乌江自刎。

[3]江东:

指江南沿海一带。

项羽原是跟随叔父项梁在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起义的。

自刎前表示没颜面再见江东父老。

这两句说:

到今天我们特别怀念项羽,因为他死得悲壮,不肯回江东,屈辱偷生。

【简析】:

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

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

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作者背景]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

早期词风清丽婉约。

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名句赏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宝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kuì)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读来句有余味,篇有余意,使人与之共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1、闻:

听说。

王昌龄(698~757?

):

唐代诗人。

左迁:

古人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迁。

龙标:

今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

遥:

远远地。

2、子规:

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

   3、五溪:

今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

   4、与:

给。

   5、风:

一作“君”。

夜郎:

今湖南沅陵。

[解说]

   在杨花落尽、杜鹃啼鸣的时候,诗人惊闻自己的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湖南龙

标。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心,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

寂寞的朋友。

李白是非常重视友情的,他的诗中有许多歌唱友情的名篇佳作。

友情与诗情的结合,使得两种情感都具有了悠长而深厚的意蕴。

当诗人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也十分忧愁,他写了这首诗,从远方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首句写景。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飘落,子规啼叫。

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接下来便直叙其事:

“闻道龙标过五溪。

”“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后两句抒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这是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6、山房春事二首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翻译]

庭院里的树木不知人们都已走光了,春天到来时,仍旧开着和旧时一般美丽的花。

[赏析]

借庭树的不知人去尽,依旧开放旧时花,来写人去楼空,风景虽依旧,人事却已全非的感伤哀痛。

七绝《山房春事二首》之二是一首吊古之作,以梁园昔日的繁盛,对比今日的萧条冷落。

这两句是慨叹人事变迁,虽景物依然,但凄凉、荒寂——庭院的花木,不知人已走完,春日到来依旧开出鲜艳的花;纵使园内繁花似锦,可惜已无人欣赏了。

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今日梁园颓败,深可惋惜,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

以乐景写哀情,感情极为沉痛,出语却极含蓄,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7、赋新月

(唐)缪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作者简介]

缪氏子,意思是一个姓缪的孩子,唐朝开元(713-741)时人。

据说,他从小聪慧能文,7岁就以神童召试,作了上面的这首诗,很得唐玄宗的赞赏。

生平不详。

[注释]

1、赋新月:

描写、歌咏新月。

赋,铺写,歌咏。

新月,阴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即初月。

2、未上弦:

阴历每月初八左右,月亮西半明,东半暗,恰似半圆的弓弦,称上弦。

上弦,是说新月还没有还没有到半圆。

3、碧宵:

蓝天。

4、蛾眉:

原形容美人的眉毛,细长而弯曲,这里指新月,月亮弯如蛾眉。

5、三五团圆:

指阴历十五晚上最圆的月亮。

[诗意]

这首诗的小作者借咏新月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

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会团圆完满,光照天下。

诗的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年纪小,长大了可要做光照天下的大事业。

 

8、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①峨眉山:

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发:

出发。

清溪:

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

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④君:

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

顺流而下。

渝州:

今重庆一带。

[解说]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旅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题记:

峨眉山的险峻和山月的皎洁是深深的留在了诗人的心中,古人有“见叶落知天下秋”之语。

不想最妙的还在诗人这,半轮峨眉山月就映天下秋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也可见一斑了。

有月即有影,想起了诗人的妙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无论怎样,月亮和影子将会伴着诗人行天下。

如今又夜发清溪,船行三峡了。

唯一遗憾就是没有见到昔日的友人,只得先到渝州了。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四川青莲乡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离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他即于此出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安徽当涂。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李太白全集》,古诗、绝律独步中国古今。

 

9、寒雀

(宋)杨万里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

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注释]

1、寒雀:

当天的麻雀。

2、晚晴:

傍晚的阳光。

鸟儿一般在天晚时互相喧叫。

3、特地:

特意。

4、作团:

这里指小鸟成群地闹成一团。

5、:

喧杀我小鸟的叫声吵极了。

[诗意]

在冬天的傍晚,许多麻雀飞到庭院,聚集在梅树梢上,在傍晚的阳光下快乐地交谈着。

这成群的鸟儿闹成一团,唧唧喳喳,喧闹的叫声,吵极了,忽然一下似乎受到什么惊吓,飞散开去,院子里一下子寂静无声。

一个“喧”字,一个“寂”字,逼真地写出了雀群忽来忽散的不同情景。

【按】

描绘雨雪初晴后,鸟声特别喧噪。

与白居易“鸟临窗语报天晴”、陆游“双鹊飞来噪午晴”同意。

 

10、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词释义

  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

波浪淘洗。

  簸:

掀翻。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丑奴儿:

即《采桑子》。

四十四字,平韵。

∙博山:

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层楼:

高楼。

∙强说愁:

无愁而勉强说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多少事,欲说还休。

评解: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

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

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12、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简析】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

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

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

quot;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

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

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

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

首句写远望之所见:

"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

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

第二句?

quot;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

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

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

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

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简析】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

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

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

?

quot;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

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

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

"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①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②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①寄奴:

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②佛狸:

魏太武帝小名。

【简析】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杰作,写得沉痛悲壮,语言精炼深刻,虽然用典很多,但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15、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简析】

  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不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忆在平滑的春波上移支。

16、苏幕遮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