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96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

《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磐石一中月考题.docx

磐石一中月考题

1.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中占的比例为1/16

2.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4种

B.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是图中的①②

D.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下列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B.①③④⑤上进行的反应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④常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D.①与③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4.下图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的操作和叙述:

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  )移动;图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图中所标记的那一个叶绿体实际所处的位置是位于(  )角,(  )时针方向流动。

(  )

A.右、右下、逆     B.右、右下、顺

C.左、左下、逆D.左、左下、顺

5.某动物体细胞中有三对染色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囊胚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已知下图中有两个细胞处于该动物囊胚期的同一分裂时期,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图像有差异。

你认为他们是(  )

A.①④B.③④

C.①②D.②③

6.在下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利用大肠杆菌产生人类胰岛素

③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⑤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A.①④B.②④

C.④⑤D.②③

解析:

①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②为基因工程,③用NaOH浸入的方法,④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⑤用的是类比法。

所以相同的是①和④。

答案:

A

7.下图所示的是高中生物的有关实验,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显示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b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B.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择图乙中细胞①

C.图丙显示的是高倍镜下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移动方向,而实际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D.图丁可以反映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大小之间的关系

解析:

A项中d色素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B项中应选择乙图中的③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有丝分裂过程;C项中视野中黑藻细胞的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际移动方向相同。

答案:

D

8.某同学研究甲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具体操作如下: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a、b、c,将a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铅箔。

用a、b、c三瓶从待测水体深度取水,测定瓶中水内氧容量。

将a瓶、b瓶密封再沉入待测水体深度,经24小时取出,测两瓶氧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则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情况是(  )

A.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vmol/瓶

B.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mol/瓶

C.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vmol/瓶

D.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vmol/瓶

解析:

分析可知:

a黑暗状态,瓶中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b透明,瓶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C为空白对照。

故A项有氧呼吸的耗氧量为w-vmol/瓶;B项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mol/瓶。

答案:

D

9.下面分别是在一次运动会中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所含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运动员所需的大约氧气量(表2),根据上表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表1

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乳酸浓度(mg·cm-3)

5

5

5

40

70

100

80

60

40

35

25

23

20

赛事(跑步m)

最高速度(km/h)

赛事中吸收的氧气(L)

赛事中需要的氧气(L)

100

37

0.5

10

1500

25

18

36

10000

21.5

132

150

表2

注:

氧债是指赛事后需吸收的额外氧气量,用以补充赛事中缺乏的氧气

A.从表1推测,该运动员运动时间是15分到25分

B.从表1推测,该运动员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C.从表2推测,运动员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18L

D.从表2推测,运动员运动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量会减少

解析:

从表1推测运动员的运动时间为25min左右;从表1中看出开始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后来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表2中可知运动员在运动时吸收大量的O2产生代谢而不排出体外,所以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应增加。

答案:

C

10.随机选取杂合子黄色圆粒豌豆(Yy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花粉若干粒,均用15N标记所有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每个DNA的两条链均被标记),以这些花粉作为亲代,将其培养在不含15N且适宜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先后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占染色体总数比及第二次分裂完成时含yR非等位基因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理论比分别是(  )

A.

B.

C.

D.1、

解析:

YyRr产生花粉的过程为减数分裂,理论上产生yR花粉的概率是

;将花粉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为有丝分裂过程,由于亲代DNA的两条链均被15N标记,经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DNA分子上一条链被15N标记,在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被标记的DNA分子占

答案:

B

11.下图是某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的比例关系,此时该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

A.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移向两极

D.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并缢裂

解析:

该题的图中说明DNA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说明细胞中一定存在姐妹染色体单体;A项可以是有丝分裂中期,B项为减Ⅰ后期,D项是减Ⅰ末期,若为C项,DNA就应等于染色体数。

答案:

C

12.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A.曲线1B.曲线2

C.曲线3D.曲线4

解析:

温度增加一倍,变为2a时,活性要比a时的高。

所以温度变为2a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但不改变平衡点,所以应选2。

答案:

B

13.下图表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②可以在细菌体内完成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②和④过程不能发生于同一细胞中

D.病毒能完成②的过程

解析:

②是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好氧性细菌可发生该过程;③是硝化细菌进行的化能合成作用,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②和④可发生在同一生物体中,如植物细胞中;病毒不能单独表现出生命活性。

答案:

A

14.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B.“测交试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

受精卵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解析:

孟德尔在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两条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问题(如为什么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是3∶1?

),为了解释问题,提出了4个假设(即假说),按照自己的假说,F1(Dd)产生配子为D∶d=1∶1,D、d配子随机结合,则F2中DD∶Dd∶dd=1∶2∶1,性状为3∶1。

这是演绎推理,最后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是正确的。

答案:

A

15.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能量数值最大的是②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部分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

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④,③代表的物质是H2O,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和④的场所是线粒体。

答案:

D

16.下图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示意图。

对这一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直接病因是患者肝细胞膜上的脂质受体有缺失

B.患者肝细胞中胆固醇水平很高

C.该病可能会引发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D.该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解析:

由图可看出该病出现的原因是患者肝细胞表面无脂质受体,致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升高引起,B项肝细胞中胆固醇水平高不对。

答案:

B

17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

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

D.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解析:

本代谢图解中未涉及基因控制性状的直接途径。

故A选项不正确。

答案:

A。

18.科研人员测得一多肽链片段为“—甲硫氨酸—脯氨酸—苏

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其密码子分别为:

甲硫氨酸(AUG)、脯氨酸(CCU、CCC、CCA)、苏氨酸(ACU、ACC、ACA)、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

控制该多肽链合成的相应DNA片段为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解旋酶作用于②处,使氢键断裂形成核糖核苷酸单链

B.基因突变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因为DNA解旋形成单链结构不稳定

C.若该DNA片段最右侧碱基对被替换,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D.一般来说基因插入三个碱基对要比插入一个碱基对更能影响蛋白质的结构

解析:

DNA解旋形成的单链应该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由于细胞分裂间期,DNA解旋形成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一般来说基因的编码区插入三个碱基对会使mRNA的密码子增加一个,对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也增加一个。

如果插入一个碱基对,对应mRNA中插入一个碱基,此后的密码子都要发生改变,则蛋白质中对应的氨基酸可能都要改变。

答案:

ABD

19从下图a~h所示的细胞图中,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正确答案为(  )

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

B.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g、e图

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

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f、c图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染色体组数目的识别。

其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根据图形判断染色体组数有如下规律:

在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e,每种染色体含有4个,所以是四个染色体组。

在细胞内,含有同音字母有几个,就是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d图中,同音字母仅有一个,所以该图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由此,我们可知:

a、b图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h图含有二个染色体组;e、f图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g图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

C。

20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

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

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D.“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解析:

这对正常夫妇均有患病的弟弟,家庭其他成员不患病,则该夫妇双方的父母都是表现型正常的携带者,该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可能为1/3AA或2/3Aa,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2/3×2/3×1/4=1/9。

答案:

C。

21·链霉素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上的S12蛋白质结合,从而阻止了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

现有一种细菌,其S12蛋白质上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导致S12不能与链霉素结合。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内S1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

B.S12蛋白质变化的原因是因为细胞内tRNA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链霉素是抗此种细胞的特效药

D.S12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是链霉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22.下图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2和4是同源染色体

B.此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C.1和3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D.该细胞分裂可能产生三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下图中①~④所示的物质或结构,彻底水解后产物种类最多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3.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C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

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下图所示:

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1/64B.8/64C.9/64D.27/64

24.(2009·南通模拟)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

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  )

A.5种,1∶4∶6∶4∶1B

.3种,1∶2∶1

C.4种,9∶3∶3∶1D.3种,3∶1

25.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持续的显微观察法

26.下图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①经a、b形成③和④属于细胞增殖

B.⑤与⑥细胞核DNA相同,RNA种类不同

C.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对人体有积极的意义

D.c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

27.对“癌细胞是单克隆的”这句话的理解最合理的是()

A.癌细胞可应用于单克隆抗体制备

B.癌细胞刺激了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C.癌细胞只能用单克隆抗体来治疗

D.癌细胞起源于某个细胞的失控增殖

28.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人类“iPS细胞”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iPS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iPS细胞有细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一般不具细胞周期

C.iPS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说明“iPS细胞”在分裂时很容易发生突变

D.iPS细胞可分化成人体多种组织细胞,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特定基因

29.通过显微技术破坏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

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预测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A.细胞停止分裂保持原状B.产生多核细胞

C.正常分裂D.不能形成纺锤体

30.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④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1.将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长为5cm的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依次是30min和4h后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图4-C-1所示。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条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b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逐渐复原

C.c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D.d条马铃薯细胞浸泡液浓度增加

 

32.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之前必须先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这种结合的速率会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快慢。

图4-C-6中a、b、c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不同细胞的葡萄糖的结合速率曲线。

那么,在葡萄糖浓度低的情况下,这三种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快慢的程度是()

A.甲细胞的吸收最快、乙细胞次之

B.乙细胞的吸收最快、丙细胞次之

C.丙细胞的吸收最快、甲细胞次之

D.三种细胞的吸收速率相似

33.苏丹红可作为生物组织染色剂,用它对大豆子叶染色,镜检,哪种成分或结构可被染色:

A.多糖 B.蛋白质C.油滴D.核酸

46.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

A.子细胞形成时      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C.染色体出现时      D.染色体消失时

34.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不正常的基因

B.和抑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周期

C.原癌基因被激活导致细胞癌变

D.可被内外因子激活的正常基因

35.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A.DNA的自我复制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D.细胞质分裂方式

36.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

把等量的上清液和沉淀物及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然后向三支试管分别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则乙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A.葡萄糖B.CO2和H2OC.酒精和CO2D.乳酸

37.如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C18O2和H2O,则反应物中氧的情况为:

A.只有C6H12O6和H2O含18OB.只有C6H12O6和O2含18O

C.只有C6H12O618O含18OD.只有O2中含18O

38.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O2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有关知识。

光照下叶绿体是通过光反应产生ATP,不需要O2;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需要丙酮酸和O2。

39.由于化肥的使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大量的N、P进入河水和湖泊,导致河水和湖泊出现“水华”现象。

与“水华”形成有关的生物有很多,下列生物中与“水华”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大肠杆菌  B.蓝藻  

C.变形虫  D.芦苇

答案:

B

解析:

产生水华的生物应是自养生物。

40.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葡萄糖进入肌细胞需要载体协助,该载体分布于细胞膜上;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多种形式,借助于受体蛋白仅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线粒体内膜上不可能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核膜上的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通道,但不会让它们自由进出细胞核。

2、简答题

41.(10分)(2010·济宁质检)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

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

.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

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    ,装置乙作对照。

?

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    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

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

甲、乙两装置D中放入 。

?

把装置甲、乙放在 。

?

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

呼吸作用强度

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1.5cm

乙装置

右移0.5cm

测定植物净

光合作用强度

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4.5cm

乙装置

右移0.5cm

?

.实验分析:

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

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    g/h;白天光照15h,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

(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解析:

Ⅰ.要测光合作用强度必须先测呼吸作用强度,在测呼吸作用强度时一定要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使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用NaOH溶液除去玻璃钟罩内的CO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一定量O2,释放等量CO2,而CO2被NaOH溶液吸收,根据玻璃钟罩内氧气体积的减少量即可测呼吸作用强度。

净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要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

充足的光照、一定浓度的CO2(由NaHCO3溶液提供),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一定量CO2,释放等量O2,而CO2由NaHCO3溶液提供,因此,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只受O2释放量的影响,而不受CO2气体减少量的影响。

Ⅱ.对照装置乙中红墨水滴右移是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影响的结果,实验装置甲同样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O2量等于玻璃钟罩内氧气体积的改变量,即1.5+0.5=2(g/半小时);根据净光合作用的测定值是4.5-0.5=4(g/半小时),白天光照15小时的净光合作用量是(4×2)×15=120(g),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15小时光合作用实际量减去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量,等同于15小时的净光合作用量减去9小时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即8×15-4×9=84(g)。

答案:

?

.

(1)?

NaOH溶液 ?

遮光 

(2)NaHCO3溶液,装置乙作对照 ?

光照充足、温度相同的环境中 (3)左 右

?

.4 84

42.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

下图一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组成,下表显示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请据图表分析回答:

基因

B

b

V

v

R

r

E

性状

灰身

黑身

长翅

残翅

细眼

粗眼

红眼

(1)摩尔根的果蝇实验验证了萨顿提出的________的假说。

(2)如果进行果蝇的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