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654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

《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第2章 24 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docx

高中数学第2章24曲线与方程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讲义

2.4 曲线与方程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重点、易混点)

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境资料找规律,学会分析、判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强化“形”与“数”的统一以及掌握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4.掌握求轨迹方程建立坐标系的一般方法,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

5.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重点、难点)

6.初步学会通过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

1.通过曲线与方程概念学习,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2.借助数形结合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提升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3.通过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培养直观想象素养.

4.借助由曲线求它的方程,提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形结合思想非常重视,他曾经说过数缺形来少直观,形缺数则难入微,可见,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一般地,一条曲线可以看成动点依某种条件运动的轨迹,所以曲线的方程又常称为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

一个二元方程总可以通过移项写成F(x,y)=0的形式,其中F(x,y)是关于x,y的解析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C与方程F(x,y)=0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①曲线C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

②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那么,方程F(x,y)=0叫做曲线的方程;曲线C叫做方程的曲线.

思考1:

如果曲线与方程仅满足“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举例说明.

[提示] 如果曲线与方程仅满足“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有可能扩大曲线的边界.如方程y=

表示的曲线是半圆,而非整圆.

思考2:

如果曲线C的方程是F(x,y)=0,那么点P(x0,y0)在曲线C上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提示] 若点P在曲线C上,则F(x0,y0)=0;若F(x0,y0)=0,则点P在曲线C上,所以点P(x0,y0)在曲线C上的充要条件是F(x0,y0)=0.

2.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

曲线C1:

F(x,y)=0和曲线C2:

G(x,y)=0的交点坐标为方程组

的实数解.

3.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

(1)由曲线求它的方程.

(2)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4.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

5.利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对称性及画法

(1)由已知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对称性

设曲线C的方程为:

f(x,y)=0,一般有如下规律:

①如果以-y代替y,方程保持不变,那么曲线关于x轴对称;

②如果以-x代替x,方程保持不变,那么曲线关于y轴对称;

③如果同时以-x代替x,以-y代替y,方程保持不变,那么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另外,易证如果曲线具有上述三种对称性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还具有另一种对称性.例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事实上,设点P(x,y)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x,-y)必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2(-x,y)必在曲线上.因为P(x,y),P2(-x,y)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

(2)根据曲线的方程画曲线

①对于这类问题,往往要把方程进行同解变形.注意方程的附加条件和x,y的取值范围,有时要把它看作y=f(x)的函数关系,利用作函数图像的方法画出图形.

②对于变形过程一定要注意其等价性,否则作出的曲线与方程不符.

③注意方程隐含的对称性特征,并充分予以运用,从而减少描点量.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则方程f(x,y)=0,即为曲线C的方程.(  )

(2)方程x+y-2=0是以A(2,0),B(0,2)为端点的线段的方程.

(  )

(3)在求曲线方程时,对于同一条曲线,坐标系的建立不同,所得的曲线方程也不一样.(  )

(4)求轨迹方程就是求轨迹.(  )

[答案] 

(1)× 

(2)× (3)√ (4)×

[提示] 

(1)× 曲线的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2)× 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一定在线段AB上,如M(-4,6)就不在线段AB上.

(3)√ 对于曲线上同一点,由于坐标系不同,该点的坐标就不一样,因此方程也不一样.

(4)× 求轨迹方程得出方程即可,求轨迹还要指出方程的曲线是什么图形.

2.点P(a+1,a+4)在曲线y=x2+5x+3上,则a的值为(  )

A.1或-5       B.-1或-5

C.-2或3D.2或-3

B [由点P(a+1,a+4)在曲线y=x2+5x+3上,得a+4=(a+1)2+5(a+1)+3,即a2+6a+5=0得a=-1或a=-5.]

3.方程xy2-x2y=2x所表示的曲线(  )

A.关于x轴对称    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D.关于直线x-y=0对称

C [将(-x,-y)代入xy2-x2y=2x方程不变,故选C.]

4.平面上有三点A(-2,y),B

,C(x,y)若

,则动点C的轨迹方程为.

y2=8x(x≠0) [

,由

得2x-

=0,即y2=8x(x≠0).]

曲线与方程关系的应用

【例1】 已知方程x2+(y-1)2=10.

(1)判断点P(1,-2),Q(

,3)是否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

(2)若点M

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求m的值.

[解] 

(1)∵12+(-2-1)2=10,

)2+(3-1)2=6≠10,

∴点P(1,-2)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

点Q(

,3)不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

(2)∵点M

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x=

,y=-m适合上述方程,

+(-m-1)2=10,解得m=2或m=-

∴m的值为2或-

1.判断点是否在某个方程表示的曲线上,就是检验该点的坐标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适合方程.若适合方程,就说明点在曲线上;若不适合,就说明点不在曲线上.

2.已知点在某曲线上,可将点的坐标代入曲线的方程,从而可研究有关参数的值或范围问题.

1.若曲线y2=xy+2x+k通过点(a,-a)(a∈R),则k的取值范围是.

 [由曲线y2=xy+2x+k通过点(a,-a),

所以(-a)2=a×(-a)+2×a+k,

即k=2a2-2a=2

所以k≥-

.]

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例2】 已知曲线C的方程是x4+y2=1.关于曲线C的几何性质,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曲线C关于原点对称;

②曲线C关于直线y=x对称;

③曲线C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大于π.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思路探究]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x,y),(-x,-y),是否都在曲线上,可判断①;分析关于直线y=x对称的两个点(x,y),点(y,x),是否都在曲线上,可判断②;求出曲线C所围成的区域面积,可判断③.

①③ [将方程中的x换成-x,y换成-y方程不变,所以曲线C关于原点对称,故①正确;

将方程中的x换成y,y换成x,方程变为y4+x2=1与原方程不同,故②错误;

在曲线C上任取一点M(x0,y0),x

+y

=1,∵|x0|≤1,

∴x

≤x

∴x

+y

≥x

+y

=1,即点M在圆x2+y2=1外,

故③正确.

故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①③.]

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曲线的组成和范围,即看一下所求的曲线是由哪一些基本的曲线组成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方程求得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大致范围;

(2)研究曲线与坐标轴是否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因为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是确定曲线位置的关键点;

(3)研究曲线的对称性(关于x轴、y轴、原点);

(4)研究曲线的变化趋势,即y随x的增大或减小的变化情况;

(5)根据方程画出曲线的大致形状,在画曲线时,可充分利用曲线的对称性,通过列表、描点的方法先画出曲线在一个象限的图像,然后根据对称性画出整条曲线.

2.画出方程y=

的曲线.

[解] ∵y=

=||x|-1|,易知x∈R,y≥0.

用-x代替x,得||-x|-1|=||x|-1|=y,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

当x≥0时,y=|x-1|=

分段画出该方程的图像,即为y轴右侧的图像,再根据对称性,便可以得到方程y=

的图像,如图所示.

直接法求曲线方程

【例3】 一个动点到直线x=8的距离是它到点A(2,0)的距离的2倍,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思路探究] 利用动点到直线x=8的距离是它到点A(2,0)的距离的2倍列等式,化简即可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 设动点P(x,y),

由题意,|x-8|=2

两边平方可得:

x2-16x+64=4x2-16x+16+4y2.

整理得:

=1.

所以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1.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2种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就是设出动点的坐标(x,y),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x,y之间的关系并化简.主要有以下两类常见题型.

(1)题目给出等量关系,求轨迹方程.可直接代入即可得出方程.

(2)题中未明确给出等量关系,求轨迹方程.可利用已知条件寻找等量关系,得出方程.

提醒:

求出曲线的方程后要注意验证方程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3.如图,线段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于点O,|AB|=2a(a>0),|CD|=2b(b>0),动点P满足|PA|·|PB|=|PC|·|PD|,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 以O为坐标原点,直线AB,CD分别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略),则A(-a,0),B(a,0),C(0,-b),D(0,b),设P(x,y)是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由题意知,|PA|·|PB|=|PC|·|PD|,

·

·

化简得x2-y2=

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

代入法求曲线方程

[探究问题]

1.当所求动点P的运动很明显地依赖于一已知曲线上的动点Q的运动时,怎样求P点的轨迹?

提示:

设所求动点P的坐标为(x,y),再设与P相关的已知点坐标为Q(x0,y0),找出P、Q之间的坐标关系,并表示为x0=f(x),y0=f(y),根据点Q的运动规律得出关于x0,y0的关系式,把x0=f(x),y0=f(y)代入关系式中,即得所求轨迹方程.

2.求得曲线方程后,如何避免出现“增解”或“漏解”?

[提示] 在化简的过程中,注意运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尽量避免“漏解”或“增解”.

【例4】 已知动点M在曲线x2+y2=1上移动,M和定点B(3,0)连线的中点为P,求P点的轨迹方程.

[思路探究] 所求动点与已知曲线上动点相关,可通过条件确定两动点的坐标间的关系求得.

[解] 设P(x,y),M(x0,y0),∵P为MB的中点.

又∵M在曲线x2+y2=1上,∴(2x-3)2+4y2=1,

∴P点的轨迹方程为(2x-3)2+4y2=1.

1.(变换条件)本例中把条件“M和定点B(3,0)连线的中点为P”改为“

=2

”,求P点的轨迹方程.

[解] 设P(x,y),M(x0,y0),

=(x-x0,y-y0),

=(3-x,-y),

=2

又∵M在曲线x2+y2=1上,

∴(3x-6)2+9y2=1,

∴点P的轨迹方程为(3x-6)2+9y2=1.

2.(变换条件)本例中把条件“M和定点B(3,0)连线的中点为P”改为“一动点P和定点B(3,0)连线的中点为M”,试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 设P(x,y),M(x0,y0),∵M为PB的中点.

又∵M在曲线x2+y2=1上,

=1,即(x+3)2+y2=4,

∴P点轨迹方程为(x+3)2+y2=4.

代入法求解曲线方程的步骤

(1)设动点P(x,y),相关动点M(x0,y0);

(2)利用条件求出两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3)代入相关动点的轨迹方程;

(4)化简、整理,得所求轨迹方程.

其步骤可总结为“一设、二找、三代、四整理”.

1.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2.点(x0,y0)在曲线C上的充要条件是点(x0,y0)适合曲线C的方程.

坐标系建立的不同,同一曲线的方程也不相同.

3.一般地,求哪个点的轨迹方程,就设哪个点的坐标是(x,y),而不要设成(x1,y1)或(x′,y′)等.

4.方程化简到什么程度,课本上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指将方程f(x,y)=0化成x,y的整式.如果化简过程破坏了同解性,就需要剔除不属于轨迹上的点,找回属于轨迹而遗漏的点.求轨迹时需要说明所表示的是什么曲线,求轨迹方程则不必说明.

5.“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求轨迹方程只要求出方程即可;而求轨迹则应先求出轨迹方程,再说明轨迹的形状.

1.下列四个图形中,图形下面的方程是图形中曲线的方程的是(  )

A    B    C   D

D [对于A,点(0,-1)满足方程,但不在曲线上,排除A;对于B,点(1,-1)满足方程,但不在曲线上,排除B;对于C,曲线上第三象限的点,由于x<0,y<0,不满足方程,排除C.]

2.若M(1,2)在曲线x2+ay2=2上,则a的值为(  )

A.

    B.4

C.

D.3

A [因为M(1,2)在曲线x2+ay2=2上,代入曲线方程可得a=

.]

3.方程(x2-4)2+(y2-4)2=0表示的图形是.

4个点 [由方程得

表示4个点.]

4.曲线y=

和y=-x+

公共点的个数为.

1 [由

得-x+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

x-1)2=0,所以x=

,y=

,故公共点只有一个

.]

5.已知点A(1,0),直线l:

y=2x-4,点R是直线l上的一点,

,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 由

知,R、A、P三点共线,且A为RP的中点,设P(x,y),R(x1,y1),由

,得(1-x1,-y1)=(x-1,y),

即x1=2-x,y1=-y,代入直线y=2x-4中,得y=2x.

即点P的轨迹方程为y=2x.

 

高考数学:

试卷答题攻略

 

  一、“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

2.先熟后生。

3.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

4.先小后大。

先做信息量少、运算量小的题目,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

5.先点后面。

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

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

  二、一慢一快,相得益彰,规范书写,确保准确,力争对全。

  审题要慢,解答要快。

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步步准确。

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对了。

  三、面对难题,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化抽象为具体。

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

将疑难的问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一步的分数。

2.跳步解答。

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

  四、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受阻时,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理综求准求稳求规范

  第一:

认真审题。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

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

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可能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

  第二:

先易后难。

试卷到手后,迅速浏览一遍所有试题,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科学的答题顺序,尽量减少答题过程中的学科转换次数。

高考试题的组卷原则是同类题尽量按由易到难排列,建议大家由前向后顺序答题,遇难题千万不要纠缠。

  第三:

选择题求稳定。

做选择题时要心态平和,速度不能太快。

生物、化学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不要选多个答案;对于没有把握的题,先确定该题所考查的内容,联想平时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选择;若还不能作出正确选择,也应猜测一个答案,不要空题。

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确定一个答案后,就不要再猜其他答案,否则一个正确,一个错误,结果还是零分。

选择题做完后,建议大家立即涂卡,以免留下后患。

  第四:

客观题求规范。

①用学科专业术语表达。

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有各自的学科语言,要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规范的表达方式来组织答案,不能用自造的词语来组织答案。

②叙述过程中思路要清晰,逻辑关系要严密,表述要准确,努力达到言简意赅,切中要点和关键。

③既要规范书写又要做到文笔流畅,不写病句和错别字,特别是专业名词和概念。

④遇到难题,先放下,等做完容易的题后,再解决,尽量回忆本题所考知识与我们平时所学哪部分知识相近、平时老师是怎样处理这类问题的。

⑤尽量不要空题,不会做的,按步骤尽量去解答,努力抓分。

记住:

关键时候“滥竽”也是可以“充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