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555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docx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实物货币:

(P51)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所谓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金属铸币:

(P51)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等。

3、信用货币:

(P52)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

4、银行券:

(P53)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5、存款货币:

(P53)存款货币是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

6、电子货币:

(P53)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7、足值货币:

(P52)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8、不足值货币:

(P52)信用货币是不足什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9、计价单位:

(P54)各种商品和劳务进入交换前必须对其进行标价,否则交换难以进行。

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10、交易媒介:

(P55)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

11、货币制度:

(P56)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12、货币单位:

(P56)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13、无限法偿:

(P57)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均不得拒绝接收。

14、有限法偿:

(P57)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相对,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15、主币:

(P57)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指用法律规定的金属币材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货币。

16、辅币:

(P57)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多由贱金属铸造,是一种不足值货币。

17、特里芬难题:

(P63)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

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18、区域货币一体化:

(P63)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二、简答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P50)

答:

货币产生后,有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对货币的起源进行解说。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根据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价值表现形式经历的几个阶段依次是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货币形式。

除了从商品交换的历史演进中探索货币的起源外,一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P54)

答:

从币材演变的角度看,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交换更加使得、安全和快速。

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

货币的职能

3、简述货币的职能(P54)

答:

不同的学者对货币的职能有不同的概述,但他们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五个方面,西方学者则通常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三个方面:

交易的媒介、计算的单位和价值的贮藏,其计算单位与马克思的价值尺度相对应,交易媒介与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相对应,价值贮藏与货币贮藏相对应,世界货币实质上是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其相应职能,因此被省略。

我国的黄达教授也将货币的职能归纳为三个方面: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购买和支付手段、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李健教授则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两个方面:

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P55)

答: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5、简述“自由铸造”的含义及意义(P58)

答:

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由造币厂代为铸造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熔化,还原为金属条块。

国家造币厂在替公民铸造货币时只收取很少的费用,甚至不收费。

经造币厂铸造货币保证了流通中金属铸币的质量。

“自由铸造”的意义体现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如果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

6、劣币驱逐良币现象(P59)

答: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7、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区别(P59)

答:

金块本位制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在金块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国内只限流通银行券、纸币、辅币等价值符号。

2.在金块本位制下,有限制的金块兑换代替了自由的金币兑换。

3.在金块本位制下,买入金块制代替了自由铸造制,国家按一定价格购买黄金,由中央银行或政府集中储存。

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不同之处在地,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8、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P61)

答:

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请向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问题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9、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P62)

答: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的建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为世界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汇率条件。

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其对会员国提供的各种贷款缓解了会员国国际收支的困难,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1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其崩溃的原因。

(P62)

答: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美国在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因而其盛衰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

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这个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逐步削弱,并最终走向终结。

与此同时,“双挂钩”的规定蕴含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

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这又要求美元大量向境外输出。

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

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

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国外汇收支出现大量逆差,黄金储备外流,以致到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以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国际市场上出现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货币,并用美元向美国挤兑黄金的现象,美元危机不断。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的货币也不再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从而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3年2月,国际金融市场又一次爆发美元危机,掀起抛售美元、抢购德国马克、日元和黄金的风潮,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

1974年4月1日,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11.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P63)

答:

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

一是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二是黄金非货币化。

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四是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第二章信用

一、名词解释

1、道德范畴的信用:

(P66)道德范畴的信用是指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

2、经济范畴的信用:

(P67)经济范畴中的信用则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3、直接融资:

(P69)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

4、间接融资:

(P69)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倾向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

5、信用风险:

(P71)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6、商业信用:

(P7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7、商业票据:

(P73)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8、商业本票:

(P74)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式票据,通常是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债务证书。

9、商业汇票:

(P74)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商业的卖方对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标示买方于规定日期支付货款。

10、银行信用:

(P76)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

11、国家信用:

(P77)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

12、中央政府债券:

(P78)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13、地方政府债券:

(P78)地方政府债券指某一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

14、消费信用:

(P79)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15、消费信贷:

(P80)消费信贷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二、简答

1、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的关系(P67)

答:

道德范畴中的信用与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

如果没有基本的诚信概念,没有借贷双方当事人之间基本的信任,经济运行中就不会有任何借贷行为的发生。

市场经济中,没有人愿意将货币或商品出借给一个缺乏诚信的个人;同样,一个缺乏诚信的企业会被所有的贷方所摒弃。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诚信不欺是人类从事任何活动都应该遵守的基本首先规范,但这种道德规范仅受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约束,却不受成文契约的制约,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借贷活动以产权明晰为基础,以法律条文为保障,借贷合同具有法律效应,贷方与借方的权利与都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2、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P68)

答:

宏观经济学中,为了对一国的国民经济进行统计和分析,通常会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五个部门,即个人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

各部门内部及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往来交易构成一国的国民经济运行。

在一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中,五个部门之间有着复杂的信用关系。

个人部门:

个人是指任何有货币收入的自然人。

当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几乎在任何国家,个人部门都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非金融企业部门:

企业部门既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同时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

但从整体视角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通常大于其对货币资金的供给,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政府部门: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通常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

国外部门: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因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收支。

如果在这个时期内,一国来自其他国家的所有收入少于该国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则称为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则称为国际收支顺差。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其盈余部分的外汇资金就成为国际间货币借贷的主要供给来源;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其赤字部分的外汇资金需要从其他国家借入。

金融部门:

在信用关系中,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用媒介。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P70)

答:

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1)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

(2)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3)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4)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借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

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

(2)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其要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因而资金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本金的收回和收益率的高低,其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1)灵活便利。

(2)分散投资、安全性高。

(3)具有规模经济。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MM2`2)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用中介,要从其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这相应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

4、简述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P71)

答: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动员闲置资金,提高经济增长。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消极作用:

信用风险。

如果对信用利用不当,信用规模过度扩张,也会产生信用风险的集聚,进而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5、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P73)

答:

商业信用的作用为:

沟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生产和流通的顺畅进行。

在强调商业信用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首先,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着局限性。

商业信用是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发生的信用,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因而,其规模会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而且生产企业也不可能超出所售商品量向对方提供商业信用,这决定了商业信用的规模上的界限。

其次,商业信用存在方向上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通常是由上游下游企业,如原材料企业向加工企业提供,生产企业向销售企业提供,批发企业向零售企业提供,一般很能逆向提供,而在那些相互之间没有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则更不容易发生商业信用。

再次,商业信用存在着期限上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较短,会受到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通常只能用来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

6、简述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和票据行为(P73)

答:

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包括:

(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

(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

(3)是一种无因票证。

(4)可以转让流通。

商业票据行为:

(1)票据签发。

(2)票据背书。

(3)票据贴现。

(4)票据抵押。

7、简述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P76)

答:

银行信用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银行信用的货币资金来源于谁都中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其积聚为巨额的可贷资金,又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贷放给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银行在其中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

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而货币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可以与其他任何商品相交换,因此银行信用可以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

第三,银行信用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量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多样化需求。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8、简述国家信用的作用(P77)

答: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

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因此,国家信用是一种国家负债指以国家为一方所取得或提供的信用。

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

国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取得的信用,它形成国家的内债。

国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外居民、企业、团体和政府取得的信用。

就国内信用来说,它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不敷支出、出现赤字时发生的,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

9、简述消费信用的形式与作用(P79)

答: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

消费信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从积极方面来说:

第一,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第二,消费信用的发展主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时消费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

第三,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一、名词解释

1、货币的时间价值:

(P85)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2、收益资本化:

(P86)利息转化主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3、现值:

(P88)现值,指资金折算至基准年的数值,也称折现值、也称在用价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4、终值:

(P88)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个金额通常被称作终值。

5、到期收益率:

(P88)到期收益率通常被称作为利率的代表,被认为是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

6、基准利率:

(P89)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7、无风险利率:

(P89)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仅反映市场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不包含对任何风险因素的补偿。

8、名义利率:

(P90)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9、实际利率:

(P90)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10、固定利率:

(P90)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善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

11、浮动利率:

(P90)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会根据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二、简答

1、简述基准利率的作用(P89)

答: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

基准利率首先要是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有广泛的市场参与性,能够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其次他要是一个传导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关联度强,影响大,最后它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便于控制。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与联系(P90)

答: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有的区别:

名义利率并不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实收益,还与货币的购买力有关。

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投资者所得的货币购买力会贬值,因此投资者所获得的真实收益必须剔出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就是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3、经济学家为什么将到期收益率作为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P88)

答:

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今天的1元我要比1元钱具有更高的价值,具体上来说,n年后才能得以的1元钱,只值今天的1/(1+r)n元。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价值相等的利率,其计算是基于最基本的货币时间价值原理,所以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指标对利率进行了最精确的描述。

4、在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中,哪些属于市场利率,哪些属于官定利率(P90)

答:

市场利率是指在某一时点,金融市场上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行业利率是指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调整以下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优惠贷款利率、罚息利率、同业存款利率、利率浮动幅度、其他。

金融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确定以下利率:

浮动利率、内部资金往来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允许确定的其他等量利率。

可见在我国,目前以官定利率为主,尤其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利率范围有限,主要是在同业拆借等领域。

目前,我国没有行业利率。

5、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的一般原理(P91)

答:

马克思提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

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