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9882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科普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科普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科普知识.docx

《化学科普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科普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科普知识.docx

化学科普知识

食品方面

1、收藏保存金属铸币做法正确的是?

D

A、不宜将原封整盒金属币上的那层保护油或者包装去掉

B、存放环境干燥或者是酸碱性平衡

C、存放金属币的环境温度不能太高

D、不同材质的金属币,存放在一起

2、下列不属于天然甜味剂的是?

C

A、葡萄糖

B、麦芽糖

C、糖精

D、蔗糖

请从食品化学角度解释

3、二氧化硫对花青素具漂白作用大量水洗后颜色可部分恢复原因是什么?

4、牛奶含大量蛋白质却不沉淀为什么?

5、为什么冷冻速度快化冻速度慢?

(从水结冰和融化角度解释)

答案:

3二氧化硫对花青素具漂白作用,是通过二氧化硫跟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与花青素的发色基团中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或白色物质所致。

由于生成的无色或白色物质是不稳定的,容易分解重新生成原来的有色物质,故在大量水洗后颜色可部分恢复。

4蛋白质牛奶含大量蛋白质却不沉淀。

是因为这里面的蛋白质微粒在1--100nm之间,蛋白质属于胶体,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

故不产生沉淀。

5冷冻速度快化冻速度慢,是因为冷冻前物质处于液体状态,而化冻前物质处于固体状态,前者微粒间距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易于能量传递,而固体中微粒间距小,作用力大,改变状态时只能从表面开始,故冷冻速度快而化冻速度慢。

6、下面不是食品添加剂的是?

D

A、柠檬酸

B、苯甲酸钠

C、碳酸氢三钠

D、硫酸

7、人造黄油的方法:

往植物性油脂里通入氢气就能使液体油脂变成固体油脂

8、晒太阳可将体内的麦角甾醇转化为维生素D,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合成VD。

9、肉类制品如火腿肠中加入亚硝酸钠可以让肉制品保持新鲜肉的色泽。

10、简述黑巧克力不能和牛奶一起吃的原因。

巧克力甜香的味道、润滑的口感深为人们所倾心。

特别是吃黑巧克力还可有益心脏健康。

因为黑巧克力中含有可以提高血液中预防心脏病作用的抗氧化剂。

因为巧克力主要在服食后的4个小时内发挥其有益作用。

而牛奶会妨碍黑巧克力、水果以及绿色蔬菜这些食物中有益于心脏的物质的吸收。

所以吃黑巧克力时最好别同时喝牛奶。

11、下面不属于食品中的有毒的化学性污染的是?

D

A、重金属(汞、铬、砷、铅、镉)

B、农药污染(酚和氰、多元芳烃、有机氯化物和部分有机氮化物)

C、食品添加剂

D、食用色素

医药方面

1、俗话说:

“良药苦口”,有什么根据?

许多中药中含有某些味道很苦的有效成分,如黄连含黄连碱,麻黄含麻黄碱等,因此才有“良药苦口”的俗语。

2、不慎打碎体温计,如何处理?

体温计里装的一般是水银,不慎打碎体温计,水银外漏,洒落的水银就会散布到地面上,空气中,引起环境污染,继而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体温计打碎后,应妥善处理洒落的水银,可先用吸管吸取颗粒较大的水银,后在剩余水银的细粒上撒些硫磺粉末,水银和硫磺反应生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减少了危害。

3、为什么不能用茶水服药?

服药通常是用温开水送服的,为何不能用茶水呢?

茶水中含鞣酸,它会和药物中的多种成分发生作用,从而使药效降低以至失效,如贫血病人服用铁剂会同鞣酸反应生成难以被人体吸收的鞣酸铁。

4、为什么抗菌素类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

抗菌素药类大部分是胺类化合物,人空腹服用后药物易被胃中胃酸分解,既降低药效,又对胃壁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

而饭后服用药物,由于胃酸被食物冲淡,药物就不会被胃酸分解,因此抗菌素药物一般在饭后服用。

5、医疗上包扎伤口为什么常涂抹氯化铁溶液?

因为三价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使蛋白质迅速聚沉,具有止血作用。

6、下列不属于医药中的有机化学是?

D

A、生物碱类

B、环酮类

C、挥发油

D、核苷酸类

7、下列哪种药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A

A、扑热息痛

B、吲哚美辛

C、布洛芬

D、萘普生

8、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B

A、中枢兴奋

B、消炎镇痛

C、降血脂

D、抗病毒

10、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氨苄青霉素

B、甲氧苄啶

C、氯霉素

D、利多卡因

 

家居方面

1、不是家具选购的技巧有?

D

A、闻气味

B、看颜色

C、问价格

D、看表观

2、不是除室内新装修油漆味的技巧的是?

D

A、在通风房放适量有食醋的凉水

B、种新鲜植物

C、在房间里放几个菠萝

D、每天扫地

3、家里的床单上被指甲草染红了一小片请问有什么去除颜色的好方法?

指甲草是凤仙花类的植物染色剂。

汰渍碱性很高,所以会与染色剂反映成黑色.

加点还原性的东西就可以了,可以用醋或苹果汁.

4、家用涂料中均有甲醛,请简单介绍你所知道的甲醛的危害:

 长期低剂量接触:

降低肌体免疫功能,引起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呼吸道长期刺激,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肺功能下降。

医生检查时无炎症的表现,胸部透视也没有异常,打针吃药也没有效果,不治自愈,而脱离环境后症状自动消失。

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长期接触会引发妊娠综合症,造成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等。

5、在家具使用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新买的家具不要急于放进居室,有条件最好放在空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再用。

新装修的家庭购买新家具,最好不要急于入住,让家具里的有害气体尽快释放。

  

(2)人造板制作的衣柜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服装放在里面。

因为甲醛是一种过敏源,当从纤维上游离到皮肤的甲醛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使人产生变态反应皮炎,多分布在人体的胸、背、肩、肘弯、大腿及脚部等。

夏天放在衣柜里的被子也要注意,里面会吸附大量甲醛,一定要充分凉晒后再用。

  (3)布艺沙发不但要注意面料,内填充物更有讲究,填充材料用料要实在,弹性均匀,无论压、靠、挤,释放压力后能迅速回弹,而且没有污染物质。

  (4)在室内和家具内采取一些有效的净化措施及材料,可以降低家具释放出的有害气体。

6、下列不属于室内常见的污染物的是?

C

A、氡

B、氨

C、硫

D、苯

7、不能防止建筑装修的化学污染的是?

A、树立绿色环保的装修理念,倡导简洁质朴的装修方式

B、禁用化学材料

C、选择合格的环保材料

D、运用科学手段

服装方面

1服装材料有:

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异形纤维、复合纤维等。

其中,

天然纤维又包括植物纤维(如棉、麻等)和动物纤维(如羊毛、兔毛、丝等)。

而其它的纤维都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而制得的。

2、纺织品的服用要求

柔弹性、耐磨性、精致性;缩水性、熨烫性、洗涤性、染色性和保暧性。

3不是服装燃料的用途的是?

A、染色

B、着色

C、画画

D、涂色

4、洗涤羊毛衣和其它的毛织品时,最好用中性的合成洗涤剂;而洗涤棉

织物时,在弱碱性溶液中的洗涤效果比在中性溶液中的要好,故可选用弱

碱性的合成洗涤剂。

5、服装材料的鉴别

服装材料的鉴别有感官法、化学法和溶解法。

6、下列属于新型的化学纤维的是?

A、异形纤维

B、合成纤维

C、粘胶纤维

D、人造纤维

7、下列不是服装中的有害物质的是?

A、纤维整理剂

B、杀菌剂

C、干洗剂

D、纤维成分

军事方面

1、化学武器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俗称“毒魔”

2、下列不属于化学毒剂的是?

A、神经性毒剂

B、糜烂性毒剂

C、控能性毒剂

D、窒息性毒剂

3、军事武器:

黑火药,烟幕弹,密写墨水,照明灯,燃烧弹,催泪弹,氢气球

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

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

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

源。

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

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

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

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

色彩。

俗话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示天气将要转雨。

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

死海不死

在亚洲西部,离地中海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内陆湖,叫做死海,死海里没有一条鱼,它的名字由此而来。

为什么没有鱼呢?

因为死海的水太咸了,每百千克海水中含盐二十千克以上。

死海海水的密度太大了,比人体的密度大得多(人体的密度在1000kg/m3左右),所以人的身体只要有一半多浸没在水面之下,所受到的浮力就等于人受到的重力。

人在死海里游泳时,可以躺在水面上看报纸,要想沉入水中可就要费好大的气力,潜入水中还会被海水托出水面。

死海的海水中矿物质很丰富,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和湿疹。

是世界上著名的游泳风景点和疗养地之一。

人靠什么走路

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走。

一个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

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

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

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请你试一个动作:

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

把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

如果抬起来的脚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

这说明,身体向前移动了。

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

或者说,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

如果这种外力比较小,走路就会遇到困难,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们就不敢迈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双脚。

现在,请你回答,后脚蹬了一下地。

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那是人体给了地面一个向后的力,与此同时,地面也给了人体一个向前的力。

正是这个力把人体向前推了一下。

脚蹬地面,这是作用力;地面给人体一个向前的力,这是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力表现为摩擦力。

在一般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相等,因此,我们走路并不觉得困难。

可是,人在冰面上走,冰面过于光滑,给人的摩擦力要小得多。

这样,如果你仍然像在地面上走路那样使劲,向后蹬的力与摩擦力不平衡,后脚要向后滑,人就会跌跤。

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

手推车,使用方便,既可以推又可以拉。

推和拉的用力方向跟水平线的夹角一样,是推车省力还是拉车省力?

省力不省力,主要看车轮受到的阻力有多大。

因为克服了阻力,车子才能前进。

在地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车轮对地面的压力越大,阻力越大,阻力大就费劲。

反过来,压力小,阻力小,省力。

推车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下方,它产生两个效果:

一个分力向前,用来克服阻力,使车匀速前进;另一个分力竖真向下,加大了车对地面的压力,使阻力加大。

拉车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上方,也产生两个分力;一个向前用来克服阻力;另一个竖直向上,减小了车对地面的压力,使阻力减小。

因此,拉车的时候,需要克服的阻力小,也就省力一些。

挑重担的人走路为什么像小跑步

人在步行的时候,是左右脚交替着向前的,如果说得正确些,人的步行可以认为是一个接替一个跌倒动作。

人在站立不动的时候,从人体重心引下的垂直线,总是在两脚形成的面积里,这叫做处于站立时的平衡状态。

人在起步向前的时候,总是身体先向前倾,使从人体重心引下的垂直线越出底面,形成向前倾跌的趋势,接着立刻把后脚跨向前来维持新的平衡。

所以我们说,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就是作一次一次的向前倾跌。

这种倾跌趋势,跟人体的重量和跨出步子的大小是有关的。

向前倾跌的趋势越厉害,迈出的那只脚,在着地时与地面冲击得越重,这样不但人要感到吃力,步子也不容易跨稳。

挑着重担走路,等于人体的重量突然增加了许多,向前移步时的倾跌趋势就很厉害。

缩小跨出的步子,可以适当减小这种倾倒趋势;迅速迈出后脚,可以防止真的跌倒。

因此挑重担的人,走路的步子总是又小又急,这就成了小跑步了。

还有,挑重担时步子短促,可以使速度均匀,这样担子也可以匀速地跟着人向前移动。

如果步子又大又慢,担子就产生摆而不好挑了。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一个空着,一个灌满了水,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个瓶子容易破?

一般说重的瓶子容易破。

可是,当瓶子灌满水后,瓶子里的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减少瓶子的形变,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

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于形变引起的。

空瓶子落地,地对瓶子产生一个压力,瓶子从外向里形变,终于破裂。

瓶子装满水,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从而减少了形变,使得瓶子不易破裂。

瓶子里装满水,再拧紧瓶盖,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我们吸汽水是"吸"上来的吗?

我们用吸管吸汽水,总以为是嘴把汽水吸上来的。

其实不是,用嘴吸,只吸走了吸管中的空气,至于汽水嘛,那是大气把它压到嘴里去的。

原来,吸管中的空气被吸走后,管里面的汽水受到空气的压强变小,而瓶子里(吸管外)的汽水受到的压强是大气压强,这两个压强是不相等的,大气压强较大,就会把汽水压到嘴里去了。

如果汽水瓶口盖一个塞紧了的软木塞,木塞中插着一根玻璃管,那末,你从玻璃管里吸汽水,至多能吸上一两口,就再也吸不到瓶里的汽水了。

这个道理也简单,因为瓶外的大气无法进入汽水瓶,大气也就无法把汽水压到嘴里去了。

不拔掉瓶塞,还能喝到汽水吗?

虽然吸不上来,但能不能吹上来?

对着玻璃管向瓶子里吹气是个办法。

吹气,增加瓶内的气体,增加了瓶内气体的压强。

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大以后,就会把汽水从玻璃管里压出来,这时,只要嘴不离开玻璃管,就能喝到汽水。

往瓶里吹气越多,压强增加得越多,就可以顺利地喝到汽水。

喝掉一些汽水以后,瓶内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强降低,就喝不到汽水了。

再吹气,又能继续喝到汽水。

什么是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不同于一般的水力发电站。

一般的水力发电站是只安装发电机,将高水位的水一次使用后弃之东流。

抽水蓄能电站安装有抽水—发电两用机组,又有抽水,又能发电。

在白天和前半夜,水库放水,高水位的水通过两用机组,此时两用机组作为发电机,将高水位的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向电网输送。

解决用电高峰时电力不足;到后半夜,电网处于用电低谷,电网中不能储存电能,这时将两用机组作为抽水机(两用机组可作反向旋转),利用电网中多余的电能,将低水位的水抽向高水位,并注入高水位的水库中,这样,在用电低谷时把电网中多余的电能转化为水的机械能储存在水库中。

到用电高峰,水库放水,又将水的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向电网输送。

水库中的水多次使用,与两机组一起,完成能量的多次转化。

高水位水库储存了大量低水位的水,相当于储存电网中多余的电能,解决了电能不能储存的问题。

由于用电高峰和低谷的电价不同,高峰电价高,低谷电价低,这样使抽水蓄电站的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了。

纳米走近我们生活

1.纳米是什么随着科学家的一次次努力,"纳米"这个几年前对我们十分生疏的字眼,眼下却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90年代起,各国科学家纷纷投入一场"纳米战";在0.10至100纳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2.中国人贡献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居于国际科技前沿。

1998年,清华大学范守善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把氮化镓制成一堆纳米晶体。

同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金刚石纳米粉,被国际刊物誉为:

"稻草变黄金--从四氯化碳制成多刚石。

"1999年,北京大学教授薛增泉领导的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将单壁纳米管组装竖立在金属表面,并组装出世界上最细且性能最良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用探针。

中科院成会明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合成出高质量的碳纳米材料,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储氢纳米碳管研究"领域最令人信服的结果。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解思深领导的研究组研制出世界上最细的碳纳米管--直径0.5纳米,已十分接近碳纳米管的理论极限值0.4纳米。

这个研究小组,还成功地合成出世界上最长的纳米碳管,创造了"3毫米的世界之最"在主题为"纳米"的争夺战中,中国人频频露脸,尤其在碳纳米管合成以及高密度信息存储等领域,中国实力不容小觑。

3.纳米走近我们的衣、食、住、行科学界的努力,使"纳米"不再是冷冰冰的科学词语,它走出实验室,渗透中国百姓的衣、食、住、行。

居室环境日益讲究环保。

传统的涂料耐洗刷性差,时间不长,墙壁就会变得斑驳陆离。

现在有了加入纳米技术的新型油漆,不但耐洗刷性提高了十多倍,而且有机挥发物极低,无毒无害无异味,有效解决了建筑密封性增强所带来的有害气体不能尽快排出的问题。

人体长期受电磁波、紫外线照射,会导致各种发病率增多或影响正常发育。

现在,加入纳米技术的高效防辐射服装--高科技电脑工作装和孕妇装问世了。

科技人员将纳米大小的抗辐射物质掺入到纤维中,制成了可阻隔95%以上紫外线或电磁波辐射的"纳米服装",而且不挥发、不溶水,持久保持防辐射能力。

同样,化纤布料制成的衣服因摩擦易产生静电,在生产时加入少量的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摆脱烦人的静电现象。

白色污染也遭遇到"纳米"的有力挑战。

科学家将可降解的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研制的设备粉碎至"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

用这种新型原料,可生产出100%降解的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各种包装袋等类似产品。

农用地膜经4至5年的大量实验表明:

70到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塑料则变成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专家评价说,这是彻底解决白色污染的实质性突破。

从电视广播、书刊报章、互联网络,我们一点点认识了"纳米","纳米"也悄悄改变着我们。

人能耐受多高的温度

英国有两位物理学曾做过以下试验:

他们钻进了烤面包的炉子,而这时炉内干燥空气的温度竟达160℃,两人却安全地在炉内呆了几个小时。

这可不是神话,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这两位科学家在炉内站在垫板上,不直接接触炉底,也不碰炉壁,实际上他们处在干燥的空气之中,在干燥的空气里,人能用出汗的办法调节体温,汗水蒸发时,从紧贴人体的那层空气吸热,人体周围这层空气的温度就降低了。

因此,人就能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中生活。

同样是盛夏酷暑,我们往往会有这种感觉,空气干燥,即使气温高,也觉"热得爽快";而空气潮湿的话,由于蒸发比较困难,就感到又闷又热,十分难受了。

室内温、湿度多少为佳

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但是,人体自身的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环境专家把从体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定为11℃,对"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定为32℃。

而空气相对湿度上限不宜超过80%,下限值不宜低于30%。

环境专家通过大量群体实验后提出最适宜于人的室内温、湿度是:

冬天温度18~25℃,湿度30%~80%;夏天温度23~28℃,湿度30~60%(风速在0.1米/秒~0.7米/秒)。

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

在装有空调的居室内,室温为19~24℃,湿度为40~50%时最为舒适。

脑力劳动者,最合适的室温为18℃,湿度为40%~60%。

此时,人的精神状态极佳,工作效率高,考虑问题敏捷,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车中的光学知识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

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

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

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

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

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

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计时手段的变迁

古代人用漏壶、日晷等器具来计时。

漏壶是用铜制成,分为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

受水壶里立箭,箭上划分100个刻度,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度数,用以表示时间。

日晷是利用太阳影子的移动规律来测定时间的装置。

古代日晷的晷面是石制的,有刻度,倾斜地固定在石柱上。

晷针的铁的,安在晷面中心,与晷面垂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移动,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显然这种计时方法比较粗略。

300多年以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城里的一痤教堂里,发现吊灯在空中摆具有等时性,后来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制成了摆钟。

用摆钟计时每天误差在几秒至几分钟。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利用石英晶体的振荡来代替普通钟摆的运动制成了石英钟,它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每天的误差小于万分之一秒。

现在,美、法、德、英、瑞士等国正全力以赴研制高精度原子钟。

原子钟主要依据原子能够以不受温度和压力影响的固定频率振荡的原理制作成的,是目前人类最精确的时间测量手段。

新的超高精度原子钟误差可望达到10亿年不超过1秒。

从不倒翁搬不倒说起

书桌上放着一个不倒翁,浑圆的身体,一张笑咪的脸,书读累了,你会去逗它一下,把它推倒了,可它马上又笑嘻嘻地站起来,好倔强的脾气。

不倒翁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物理知识,就是物体怎样才能平衡。

放在地上的凳子,摆在桌面上的台灯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物理学上就叫做平衡,但是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同样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一本书竖在桌子上,轻轻地用手一推,啪地一声便倒在桌子上,而不倒翁推倒了却一下又能站起来。

这就是说,平衡里也有不同:

一件东西立在那儿,轻轻地推一下,它晃了几晃又重新立稳,这种平衡叫稳定平衡;如果轻轻地一碰就倒,叫做不稳定平衡,不倒翁是稳定平衡,立在桌面上的书本、铅笔等是不稳定平衡。

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于它肚子底下的那个大泥坨,使不倒翁和桌子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支持面,泥坨还使它的重心降得很低,所以特别稳定,倒了还能自己再站起来,站立在桌面上的书则不同,它的支持面非常狭窄,重心又很高,所以一碰就倒,因此,看一个物体稳定和不稳定有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支持物体的面积的大小,还有一个条件是物体重心的高低。

走钢丝的杂技节目很惊险,是由于观众总害怕演员摔下来。

杂技演员始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情况下,演员必须不断小心地调整自己身体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顺利地通过钢丝。

有一种看上去更加惊险的摩托车走钢丝,摩托车不仅在钢丝上行驶,而且车身的下面还挂着一个沉重的车厢,坐在车厢的演员还做出多种高难度动作,看上支使人觉得更加惊险,其实这个节目倒十分安全,因为挂在下面的车厢使整体的重心下降到钢丝绳的下面,反而成为一种十分稳定的平衡。

悬挂是一种最稳定的平衡。

过去汽车大赛的时候,由于赛车车速太快,常常发生车翻人亡的悲惨事故,如今设计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