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docx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
近几年,大资管行业的跨界竞争日益白热化,为更好地应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外部变化,中国银行业在业务结构、创新动力、风险控制等方面持续进行着调整,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探索中不断转型,目前已在业务模式、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中国银行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发展
截至2014年6月,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12万亿元,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
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各行发展的重点业务之一和利润增长点。
通过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服务好零售端财富管理,带动批发业务和同业业务,践行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服务理念。
各行资产配置转向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全面发展。
一级市场主要包括并购基金、资产证券化、债权直融工具、夹层基金等PE类投资。
一级半市场主要包括定增基金。
二级市场主要投资量化对冲、MOM、FOF等。
在战略定位方面,逾八成(80.5%)的银行家认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战略定位是推动业务转型与利润增长,也有超过半数的银行家(55.2%)认为资产管理业务战略定位是拓展其他业务的重要通道。
在重点发展的资产管理业务类型方面,接近七成(69.5%)的银行家认为应当重点发展理财产品投资管理业务,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资产管理投资顾问业务(19.1%)和受托投资业务(9.5%)。
在未来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的重点方面,调查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托管最受银行家重视,占比超过半数(52.5%),这与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的迅猛扩张密不可分。
作为托管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传统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46.8%)依然是各行托管业务发展的重点。
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年金和信托资产托管规
模扩张的潜力巨大,因而受到银行家的普遍关注,分别有46.5%和46.3%的银行家选择了这两项。
对于理财产品资金投向,过半数(67.4%)的银行认为境内拆放、回购、同业存放、债券等标准化金融产品是理财产品资金主要的投向领域,而将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作为重点配置的银行只占到37.1%。
2013年末银监会推出了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发行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回归代客理财本源,同时摆脱了对通道业务的依赖。
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后,银行与投资者将更清晰的划分风险收益关系,有助于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怪圈。
在这一背景下,逾半数的银行家认为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将会提升银行代客理财的产品创新能力(53.2%),48.2%和30.5%的银行家分别认为这些创新将逐步替代银行理财业务的现有模式,推动银行理财向综合资产管理转型与行内事业部分类管理的改革步伐。
在同业业务方面,过去几年,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2009年初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规模由6.21万亿增至21.47万亿元,增长246%;同业负债
规模由5.32万亿增至17.87万亿元,增长236%。
与此同时,同业业务种类不断创新,在传统拆借业务的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同业投融资模式。
在2014年公司金融发展重点的调查中,与2013年相比,银行家对票据贴现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从第11位大幅跃升到第4位,这反映出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更加注重同业业务往来。
在同业业务发展重点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同业业务的发展方向仍然以传统的票据业务(59.6%)和同业拆借(58.7%)为主,有37.3%的银行家将“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作为发展重点,19.3%的银行家选择“通道业务”,同时分别有15.3%和10.1%的银行家选择“委托定向投资”、“收益互换类业务”等创新形式的同业业务。
与2013年调查数据相比,传统同业业务的比重下降,通道业务的重视程度日趋上升,同业业务的模式加速创新,产品日益多样化。
投资银行业务也越来越受到银行家的重视。
在投资配置方面,逐渐的转向股权类、标准化金融工具方向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结构性融资和债券承销分别成为银行家优先发展的三类投行业务,占比分别为44.7%、44.2%和42.9%。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以及直接融资创新工具的深入推广,各类投资银行业务逐步成为传统信贷业务之外的银行业重要收入来源,成为中国银行业业务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方向。
投资银行的产品设计决定了财富管理可以投向哪些产品。
在投向债券和非标资产的同时,银行家们未来希望扩充投资标的,开展一些跨界业务,加强与PE、VC、私募、信托等另类投资的合作,增加股权投资类资产配置。
2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优势与不足
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浪潮迭起,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然而银行家认为,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也有其自身的不足,逾半数银行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与投资领域受限(50.5%),其次,认为劣势在于相关监管政策稳定性不足的占35.1%。
同时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资产托管行业,而资产管理新政也对资产托管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对发展资产托管业务面临困难的调查中,多数银行家认为同业竞争日益激烈、专业化人才缺乏、市场需求创新日益丰富对资产托管业务提出更高要求,占比分别达到37.8%、37.3%、35.6%;而产品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等也是发展资产托管业务所面临的主要困难(32.1%)。
此外,有35.9%的银行家选择“本行尚未开展资产托管业务”,反映出资产托管市场的竞争主体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3银行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最主要的内部问题
信用风险是银行理财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银行家对此基本达成共识。
有56.8%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业务主要风险来自于基础资产或交易对手违约形成的信用风险,同时,认为主要风险是期限错配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的银行家比例也超过了半数(55.4%)。
近些年来,监管机构推动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市场化监管改革举措,使资产管理行业的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资产管理行业的综合化经营令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银行家总体上认可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产生的正面影响。
逾半数银行家认为外部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可以倒逼银行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步伐(60.4%),有49.1%的银行家认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可以为银行带来托管、代销等业务机会。
4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政策
2014年监管层发出第127号文和140号文对同业业务进行规范,由此对同业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样银监会的“35号文”也对资产配置产生了深远影响,直接导致了总资产的调整。
各行目前严格控制非标资产规模,使其符合不超过总资产4%的约束。
而且随着总资产的增长,非标占总资产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未来必将通过向标准化方向努力,将非标资产调整出去。
同时各行抓紧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对风险隔离的组织进行了构架调整,从内部出发严格加强了对资管业务的管理。
银监会也在推动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发行试点,资管计划和债融工具能够直接支持实体经济,去除掉了很多通道。
传统银行理财需要通过各种资管通道做投资,拉大了企业融资链条和成本,并且增加了链条上一些环节的风险。
银行资管计划使理财可以直接投资,解决了银行理财作为直接投资主体的地位问题,降低了理财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本。
此外资管计划和债融工具推动了理财产品从固定预期收益率形态逐步向波动净值形态转变。
通过相对完善的信息披露,使得投资者清楚了解资管计划的投资标的净值波动,在“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原则下,更加清晰地界定投资的权益和投资风险,有利于资管业务朝着更加健康透明的方向发展。
对于未来资产管理的监管的改革,银行家普遍认为应当加强监管的方面是管理运作模式(49.8%)、信息(风险)披露情况(48.6%)、机构准入牌照和分类管理(44.6%),这反映出银行家认为在资产管理市场动态不断发展变化的格局下,当前银行业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运作模式并不成熟,亟待改进,而信息(风险)披露机制同样并不健全,同时机构准入和分类的管理也有进一步改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