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62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 附解析.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附解析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模拟试题B卷附解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业务水平

B.工作态度

C.工作成绩

D.工作年限

2、某校实施了“师徒制”,经验丰富的吴老师对新入职的蒋老师进行帮助时,要做到()。

A.尊重同行,等蒋老师请教时才进行指导

B.主动指导,和蒋老师商讨并确定教学方案

C.推门听课,发现不妥之处及时在课堂上纠正

D.充分信任,让蒋老师独自搜索并积累教学经验

3、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阿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张的目标导向处于()。

A、惩罚服从取向

B、相对功利职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社会契约取向

4、某中学非法招生获利80多万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可以对该校采取的措施是()。

A.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民事责任

B.责令其退回所招学生并退还所收费用

C.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D.没收其非法所得的财物

5、时间计量包括时间间隔和时刻两方面,前者指物质运动经历的时段,后者指物质运动的某一瞬间。

下列选项中,时刻的表述是()。

A.百米赛跑世界记录在10秒内

B.通常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C.从甲地步行到乙地需要2小时

D.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

6、下列对《资治通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结了许多治国经验供封建统治者借鉴

B.书中按年月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420多年的历史

C.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D.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

“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

“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

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景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8、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9、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0、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司马光

11、“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A.社会性

B.历史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12、发挥人的创造性离不开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注重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间的差别。

它要求对公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和批评态度,富于挑战性地对待传统和习惯的思维模式。

正如李四光所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根据上文,下列对“求异思维”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已知的矛盾进行揭示

B.是富有怀疑和批评态度的思维模式

C.是李四光所用过的思维方式

D.是一种传统的习惯思维方式

13、为防止学生受到网络伤害,班主任李老师要求班上所有学生将手机上交接受检查,以便及时了解情况。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

A.合法,班主任对学生有管教权

B.合法,班主任对学生有监护权

C.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D.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14、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目的

D.学习内容

15、一直受学生喜欢的韩老师每次板书后,习惯性的将剩余的粉笔头“潇洒地”投降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只要一投中就会引起学生啧啧称赞,此举被很多学生模仿,现已成为学生们课后常玩的一个游戏--“旋风粉笔”。

这表明韩老师要注重()。

A.加强职业归属感

B.道德心里优化

C.增强职业安全感

D.道德行为内化

16、在中国农历中,每月的第一天叫做()。

A.朔日

B.望日

C.既望

D.晦日

17、某初级中学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品谋取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下列处理此事的方式不正确的是()。

A.给予通报批评

B.没收违法所得

C.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D.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

18、下列选项中的概念关系,与“土豆”和“马铃薯”一致的是()。

A.坦克一一战车

B.录音机一一录音笔

C.萝卜一一青萝卜

D.番茄一一西红柿

19、定性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

B.“事物有多少”

C.“事物为什么”

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0、课的类型是指根据()划分课的种类。

A.教学规律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任务

21、某教师《思想品德——学会拒绝》的课堂处理如下:

在上课前一周,利用闲谈时问,不经意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

”“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苦恼过吗?

”该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老师进而问“为了抵制诱惑.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

”同学们静了下来。

从他们的眼神里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布置预习,你最能成功抵制的诱惑是什么?

你是怎样抵制诱惑的?

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按最难抵制的诱惑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组讨论出抵制本组最难抵制诱惑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介绍,最后教师点出教学主题“学会拒绝”。

这说明这位教师()。

A.善于启发诱导

B.善于因材施教

C.以学生为中心

D.重视学生品德发展

22、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景,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逬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23、新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A.1986年

B.1982年

C.2006年

D.1990年

24、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博客辅助教师来发布信息的功能?

()

A.教师利用博客发表与学科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等的评价建议,通过回复这些评价建议,共同探讨使自身不断完善

B.教师发布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访问该博客,实现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

C.教师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

D.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种类或用途,将博客中收集的多种形式教学资源分类存放,也可以根据日志内容不同,将博客中书写的日志分类存放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26、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27、某中学化学老师宋某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学生李某因借用坐在实验桌对面的同学的的钢笔,碰倒了酒精灯,酒精溅在本组同学韩某的手上并燃烧,致使韩某手部皮肤被灼伤。

在这起事故中,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学校和宋某

B.宋某和李某的监护人

C.学校和李某的监护人

D.李某的监护人和韩某的监护人

28、下列选项中,由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是()。

A.天文望远镜

B.互联网

C.电子计算机

D.电话

29、蒋老师的亲戚开办了一家培训公司,希望蒋老师推荐自己班上的学生参加辅导班,或者提供班上学生的联系方式。

面对这种情况,蒋老师应该()。

A.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坚决拒绝亲戚的请求,并说明自己的的理由

C.提供学生的联系方式,目时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

D.仅提供学生的联系方式,不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何老师班上的小龙,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还欺负同学。

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何老师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向他父母告状。

到小龙家时。

何老师惊奇地发现他正在做家务。

见到何老师,小龙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后跑回房里。

同小龙父母交谈后,何老师了解到小龙家庭贫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但这孩子在家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

于是,何老师把本来告状的话收了回来。

第二天,何老师在班上表扬小龙懂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家能做家务,希望同学们能像小龙学习。

接下来。

老师安排他负责班级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予以表扬。

没过多久,小龙在课堂上认真多了,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还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何老师的教育行为。

 

2、某初三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他邻座学习,班主任教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

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

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

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

幸福是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有灵魂的教育”不仅要将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人,而且应教他们追求幸福,将他们培育成幸福之人。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D

2、B

3、C

4、答案:

B。

5、D

6、C

7、D

8、B

9、D

10、A

11、D【解析】“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12、B

13、答案:

C。

14、A【解析】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学习动机,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15、答案:

D

16、A

17、D

18、D

19、A

20、D【解析l教学任务不同.课的类型就不同。

21、A

22、A

23、C

24、C

25、D

26、A【解析】校园文化是学校创立的为保证各种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文化形态。

27、C

28、D

29、B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何老师开始向家长告状的做法是不太合理的,但是后来的做法是遵循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是值得学习的。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

材料中何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以后,收回了向家长告状的话,在第二天表扬了小龙,并在之后让他负责卫生,及时表扬他,体现了何老师对小龙的关爱。

促进了小龙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

材料中教师从小龙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他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很快小龙学习和品德都有了提高,这充分体现了何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小龙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总的来看,在何老师从最开始对小龙批评教育到要去向家长告状,最后在见到家长后改变初衷,并在之后对小龙进行以表扬为主的教育这样一个过程中,其中关键是教师要关爱学生。

只有在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做法进行最佳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应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平等、恰当地沟通。

而不是采取向家长告状这样的形式。

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开除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因为身体状况需要休学,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案例中某初三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退”的方式,来侵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另外,今后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也不符合“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五条)、“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十五条)、以及使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条)等法律规定。

关于材料中学生,有课堂自律差且干扰其他学生的行为,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出校门,更不能随意劝退、开除学生。

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转送入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