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080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docx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征求意见稿

中国气象局发布

××××-××-××实施

××××-××-××发布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

TheStandardDataFormatofAtmosphericCompositionWatch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

200511)

QX/T××××—××××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ICS

N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文件2

1前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气象局就在联合国下属机构联合国开发署(UNDP)、联合环境署(UNEP)及世界气象组织(WMO)等的支持下,利用援助的仪器设备和技术,陆续建立了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监测站。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WMO的援助下,中国气象局于1994年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瓦里关山建成了我国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基准站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开展了包括温室气体、臭氧总量、地面臭氧、气溶胶、降水化学、辐射等多种大气成分及相关特性的长期监测工作。

2005年,中国气象局又在我国14个重点、关键和典型地区进一步建立了以全球和区域大气本底站为骨干的大气成分观测网络,着眼于大气成分变化及其引发的大气化学过程和物理特性变化,为我国的气候预测、预估以及区域大气污染预报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环境外交谈判等的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随着大气成分观测业务的不断开展,以温室气体、气溶胶特性、反应性气体、臭氧总量和廓线、辐射、干湿沉降等为主的大气成分观测数据库建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为统一和规范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方便数据管理及交换,便于用户快速、高效地获取和积累信息,同时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在总结以往本底站观测数据格式经验的基础上,参照相关标准,针对大气成分观测的特点,起草了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格式编制。

本标准由提出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晓春、周凌晞、孙俊英、张小曳。

本规范属首次发布。

 

大气成分观测标准数据格式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成分观测标准数据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全球大气本底站、区域大气本底站、大气成分观测站以及其他进行大气成分及相关要素观测的台站进行大气成分观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传输及资料编目、信息交换服务等。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酸雨观测规范

沙尘暴天气观测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数据data

是由人工或观测仪器设备直接或间接获取的关于观测要素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等的信息。

3.2数据集database

相关数据的集合。

在本标准中,可以相对独立形成数字产品的数据即可为一个数据集。

3.3时区timezone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制定标准时间制度,以时区为单位。

地球每24小时旋转360°,每小时为15°。

全球按经线划分24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基准,东经7.5°至西经7.5°为零时区,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为1个时区,东、西各划12个时区。

在每一时区内一律使用它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为该区的标准时,每越过一时区的界限,时间便相差一小时。

3.4世界时UTC

世界时是以地球自转运动为标准的时间计量系统。

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所在地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包括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又称零子午线。

在本初子午线上测得的时间是格林尼治地方时间。

通常所说的格林尼治时间,是指由格林尼治平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即世界时。

3.5北京时Beijingtime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早8小时,即:

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

3.6文件file

文件是具有标识符(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标识符是用来标识文件的。

不同的系统对标识符的规定有所不同。

文件的确切定义有两种说法:

文件是具有标识符的相关字符流的集合;文件是具有标识符的相关记录的集合。

3.7数据文件datafile

数据文件是具有标识符(文件名)的一组相关数据信息的集合。

3.8文本文件textfile

文本文件是包含用户可读信息的文件。

这些文件以ASCII码方式存储,可显示和打印。

3.9ASCII码asciicode

ASCII码(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是使用最广泛的编码,它采用7个位表示128个符号。

英文字母按A-Z,ASCII码依次增大1。

14 数据文件

4.1文件名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

pflag_productidentifier_oflag_originator_YYYYMMddhhmmss_ftype_Item_Ptype[_Element].txt

其中,pflag_productidentifier_oflag_originator_YYYYMMddhhmmss_ftype_Item_Ptype为强制段;[_Element]为扩展段,各段的具体说明如下。

(1)pflag字段允许的取值

pflag字段值

含义

Z

国内生产的各种探测资料和产品

(2)productidentifier字段允许的取值

productidentifier字段用以标识文件中数据的实际类型,其允许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类别名称

productidentifier字段值

说明

大气成分及相关资料

CAWN

指全球大气本底基准观测站、区域大气本底监测站、大气成分观测站、酸雨观测站等获得的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大气臭氧及辐射、干/湿沉降等反映大气成分物理、化学特性的观测资料

(3)Oflag字段允许的取值

Oflag字段是一个字符,用来指示后面的originator字段如何进行解码,其允许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oflag字段值

含义

I

后面的originator字段按目前台站区站号5位码(IIiii)进行解码

(4)Origniator字段允许的取值

Origniator为目前台站区站号的5位编码(IIiii)。

(5)yyyyMMddhhmmss字段允许的取值

yyyyMMddhhmmss字段:

是一个固定长度的日期时间字段,为文件生成的时间(北京时,BJT),其中:

yyyy为年,4位;MM为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mm表示为分钟,2位;ss为秒,2位。

(6)Ftype字段允许的取值

Ftype字段用于描述文件的属性,其允许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ftype字段值

含义

B

业务通知

O

观测资料

P

加工产品、反演资料、预报产品、服务产品

C

测站站点信息

R

各种统计信息(SI)、系统评测报告、质量管理(QMI)、报表信息(RI)、系统运行状态信息(SRSI)

L

系统运行LOG文件

注:

当Ftype字段值选取L时,代表观测项目的值班记录文件,考虑到观测站值班记录的记录和存取方式、内容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及值班记录文件的大小等,值班记录文件以年为单位较为适宜,因此,将yyyyMMddhhmmss字段替换为yyyy0000000000。

(7)Item字段允许的取值

Item字段用于描述观测项目的种类,其允许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简码

大气成分及相关资料内容名称

标识符

说明

01

温室气体资料

GHG

包括CO2、CH4、N2O、SF6、氯氟烃等温室气体

02

气溶胶资料

AER

包括TSP、PM10、PM2.5等质量浓度、吸收特性、散射特性、凝结核、云凝结核、光学厚度、化学成分、激光雷达等;

03

反应性气体资料

REG

包括SO2、CO、NO、NO2、Nox等

04

大气臭氧资料

OZO

包括臭氧柱总量及廓线、臭氧探空、地面臭氧资料等

05

大气辐射资料

RAD

包括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向上/向下长波辐射资料等;

06

干湿沉降

DEP

包括干沉降、湿沉降、化学成分等;

07

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

 ISP

包括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如氡、氪、铅、铍、C-14等资料

08

挥发性有机物

VOC

包括各类挥发性有机物资料

0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

多环芳烃、苯并芘、多氯联苯、六氯代苯、氯丹、六氯环已烷、六氯化苯

10

气象要素

MET

包括温、压、湿、风、云、能、天等气象要素及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等资料

(7)Ptype字段允许的取值

Ptyp字段用以描述观测资料的在线属性,其允许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Ptype字段值

含义

FLD

在线观测数据

LAB

非在线观测数据或实验室分析数据

(8)Element字段允许的取值

Element字段为扩展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用以表示观测要素的种类,其允许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简码

大气成分及相关资料内容名称

标识符

说明

00

多要素

MUL

资料中包含两个以上的要素

01

二氧化碳

CO2

 

02

甲烷

CH4

 

03

氧化亚氮

N2O

 

04

氯氟烃(CFC-11)

CFC11

 

05

氯氟烃(CFC-12)

CFC12

 

06

氯氟烃(CFC-13)

CFC13

 

07

六氟化硫

SF6

 

08

氧氮比

O2N2

 

09

氢气

H2

 

10

稳定同位素(δ13C)

C13

 

11

稳定同位素(δ18O)

O18

 

12

稳定同位素(δD)

D2H

 

13

TSP

TSP

 

14

PM10

PM10

 

15

PM1

PM1

 

16

PM2.5

PM25

 

17

气溶胶数浓度谱

NSD

 

18

PM10/PM2.5/PM1

PMMUL

 

19

气溶胶粒径分级

PSD

 

20

气溶胶质量浓度分级

MSD

 

21

吸收特性

AAP

 

22

散射特性

ASP

 

23

凝结核

CN

 

24

云凝结核

CCN

 

25

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

 

26

云光学厚度

COD

 

27

大气浑浊度

ATB

 

28

能见度

VIS

 

29

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资料

LRD

 

30

元素成分

ECM

 

31

元素碳

EC

 

32

有机碳

OC

 

33

SO2

SO2

 

34

O3

O3

 

35

CO

CO

 

36

NO

NOX

 

37

NO2

 

38

NOx

 

39

NOy

NOY

 

40

臭氧柱总量

TOZ

 

41

UMKEHR臭氧廓线

UMK

 

42

臭氧探空

VOZ

 

43

臭氧激光雷达

OLD

 

44

总辐射

SRD

45

散射辐射

46

直接辐射

47

红外辐射

48

紫外辐射

49

紫外A辐射

50

紫外B辐射

51

反射辐射

52

净辐射

53

向上长波辐射

54

向下长波辐射

55

太阳分光光谱观测

SPC

56

干沉降

DDS

57

湿沉降

WDS

58

pH值

PH

59

电导率

CDT

60

化学成分

PCM

61

甲酸

ION

62

乙酸

63

硫酸根

64

硝酸根

65

氯离子

66

氢离子

67

钙离子

68

镁离子

69

钠离子

70

铵离子

71

钾离子

72

氡-222

Rn222

73

氪-85

Kr85

74

铅-210

Pb210

75

铍-7

Be7

7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

77

过氧乙酰硝酸酯

78

多环芳烃

79

苯并芘

80

多氯联苯

81

六氯代苯

82

氯丹

83

六氯环已烷

84

六氯化苯

85

MTL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气温

MET

94

降水

95

96

气压

97

相对湿度

98

云(包括云量、云状、云高等)

99

能见度

100

地温

101

天气现象

102

10米气象要素梯度

MET10

103

80米气象要素梯度

MET80

104

n米气象要素梯度

METnn

105

气象要素梯度

 

106

天空成像

SKYI

 

4.2文件结构

数据文件采用ASCII文本格式,由台站参数段、观测设备参数段、观测数据段、质量控制段和附加信息段五个部分构成。

4.2.1台站参数段

台站参数是文件的第1段记录,由17组数据构成,排列顺序为台站参数开始标识、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风向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站类别、质量控制指标码、年份、月份、日、时、分、秒等,其中时间以世界时为准。

各组数据间隔符为1位空格,各组数据单独占用1行,。

(1)台站参数段开始标识:

以“[Station]”作为台站参数开始标识,单独占用1行。

(2)区站号(IIiii):

由5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区号,后3位为站号。

(3)纬度(QQQQQ):

由4位数字加1位字母组成,前4位为纬度,其中1-2位为度,3-4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

最后一位“S”、“N”分别表示南、北纬。

(4)经度(LLLLLL):

由5位数字加1位字母组成,前5位为经度,其中1-3位为度,4-5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

最后一位“E”、“W”分别表示东、西径。

(5)观测场拔海高度(H1H1H1H1H1H1):

由6位数字组成,第1位为拔海高度参数,实测为“0”,约测为“1”。

后5位为拔海高度,单位为“0.1m”,位数不足,高位补“0”。

若测站位于海平面以下,第2位录入“-”号。

(6)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H2H2H2H2H2H2):

由6位数字组成,第1位为拔海高度参数,实测为“0”,约测为“1”。

后5位为拔海高度,单位为“0.1m”,位数不足,高位补“0”。

若测站位于海平面以下,第2位录入“-”号。

(7)风向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H3H3H3):

由3位数字组成,单位为“0.1m”,位数不足,高位补“0”。

(8)观测平台距地高度(H4H4H4):

由3位数字组成,单位为“0.1m”,位数不足,高位补“0”。

(9)观测站类别(Gx):

“G”为测站类别标识符(保留字),用大写字母表示。

X=1为全球本底站,x=2为区域本底站,x=3为大气成分站,x=4为进行大气成分观测的其他观测站。

(10)时区(STT):

由1位字母加2位数字组成,第1位为“+”或“-”号;后2位为时区数字,位数不足,高位补“0”。

(11)质量控制指示码(C):

C=0表示文件无质量控制部分;C=1表示文件有质量控制部分。

(12)年份(YYYY):

文件建立的年份,由4位数据组成。

(13)月份(MM):

文件建立的月份,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14)日(DD):

文件建立的日期,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缺省为“00”。

(15)时(HH):

文件建立的小时,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缺省为“00”。

(16)分(mm):

文件建立的分钟,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缺省为“00”。

(17)秒(ss):

文件建立的秒,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缺省为“00”。

4.2.2观测设备参数段

观测设备参数是文件的第2段记录,主要用于记录观测仪器设备的固定或相对固定的信息、参数值等,如仪器名称、观测方式、仪器型号、仪器序列号、精度、灵敏度等。

由于大气成分观测仪设备的种类不同,相关的观测设备参数亦不同,故此段内各组数据的排列顺序为推荐顺序,但第1条标识数据为强制使用,各组数据均单独占用1行。

(1)观测设备参数段开始标识:

以“[Instrument]”作为观测设备参数段开始的标识。

(2)观测仪器名称[InstrumentName]:

由若干字母或数字构成,最长不超过256个字符。

(3)观测方式[Mode]:

由1位数字构成,用“0”表示人工或手动测量方式,用“1”表示自动测量方式。

(4)观测仪器型号[Model]:

由若干字母或数字构成,最长不超过256个字符。

(5)观测仪器序列号[SN]:

由若干字母或数字构成,最长不超过256个字符。

(6)观测仪器精度[Precision]:

由若干数字或字母构成,最长不超过256个字符。

(7)观测仪器灵敏度[Sensitivity]:

由若干数字或字母构成,最长不超过256个字符。

(8)观测仪器设定参数值1[InsPar1]:

由若干数字或字母构成,最长不超过256个字符。

(9)观测仪器设定参数值2[InsPar2]:

由若干数字或字母构成,最长不超过256个字符。

(10)观测仪器设定参数值3[InsPar3]:

由若干数字或字母构成,最长不超过256个字符。

(11)………………………………………………………………………………………………

(12)………………………………………………………………………………………………

(13)………………………………………………………………………………………………

(14)观测仪器设定参数值n[InsParn]:

由若干数字或字母构成,最长不超过256个字符。

4.2.3观测数据段

观测数据段以观测数据段开始标识为第1行,以后各行为按时间顺序以行排列的观测数据,数据行中,辅助测量变量是指用于辅助测量和分析的变量信息,格式如下:

第1行:

观测数据段开始标识:

以“[Data]”为观测数据段开始标识。

第2行:

为观测数据行,观测数据以时间顺序排列。

第1列:

年份(YYYY):

数据的观测年份,由4位数据组成。

第2列:

月份(MM):

数据的观测月份,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第3列:

日(DD):

数据的观测日期,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缺省为“00”。

第4列:

时(HH):

数据的观测小时,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缺省为“00”。

第5列:

分(mm):

数据的观测分钟,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缺省为“00”。

第6列:

秒(ss):

数据的观测秒,由2位数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缺省为“00”。

第7列:

辅助测量变量1,由数字或字母构成;

第8列:

辅助测量变量2,由数字或字母构成;

第9列:

辅助测量变量3,由数字或字母构成;

………………………………………………………

第n+6列:

辅助测量变量n,由数字或字母构成;

第n+7列:

观测要素1,由数字或字母构成;

第n+8列:

观测要素2,由数字或字母构成;

第n+9列:

观测要素3,由数字或字母构成;

………………………………………………………

第n+6+m列:

观测要素m,由数字或字母构成;

第n+m+7列:

质量控制标志1,由2位字母构成,为第一级质量控制标志;

第n+m+8列:

质量控制标志2,由2位字母构成,为第二级质量控制标志;

第n+m+9列:

质量控制标志3,由若干字母构成,为数据质量备注信息;;

4.5质量控制信息段

以[QC]为质量控制信息段开始标识,包括OP和PI两部分。

(1)OP信息:

第1行,以[OP]为开始标识;

第2行,包括OP1之姓名及单位,各项之间用空格分隔;

第3行,包括OP2之姓名及单位,各项之间用空格分隔;

………………………………………………………………

第n行,包括OPn之姓名及单位,各项之间用空格分隔;

(2)PI信息:

第1行,以[PI]为开始标识;

第2行,包括PI之姓名及单位,各项之间用空格分隔;

第3行,包括PI2之姓名及单位,各项之间用空格分隔;

………………………………………………………………

第n行,包括PIn之姓名及单位,各项之间用空格分隔;

4.6附加信息段

以[AddInfo]为附加信息段开始标识,包括人员信息、观测、采样、测量、环境保告书、备注、值班记录等信息。

第1行:

[AddInfo]

第2行:

[Operator]

第3行:

Operator1Operator2Operator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