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483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docx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素材整理

高一新课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名句默写

《短歌行》

1.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曹操的《短歌行》中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是: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曹操的《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中的明月的句子是: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4.曹操的《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是: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5.曹操的《短歌行》中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的句子是: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6.曹操的《短歌行》中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的句子是: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7.曹操的《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曹操的《短歌行》中出自《管子·形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是: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9.曹操的《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是: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易错字:

譬、讌

《归园田居(其一)》

1.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

《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

是: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乡村景色静谧悠闲的句子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5.《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8.《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基调。

☆易错字:

羁、暧、樊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

《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使用与其他名山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大。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大。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人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5.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两句。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写登天姥山的所见所闻:

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山之夜景千岩万转,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的诗句是: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府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四句,写仙境的石门訇然打开,放眼望去,蔚蓝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筑成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光彩。

10.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和出行工具的诗句是:

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1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流露的诗句是: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易错字:

瀛、剡、渌、漾、屐、暝、殷、巅、澹、霹、雳、霓、鸾、悸

《登高》

1.《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孤独漂泊的诗句

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登高》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登高》中描写落叶萧索和江水长流,暗含对人生短暂、韶华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易错字:

《琵琶行》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曲虽罢,但却如余音绕梁,令人陶醉、沉浸其中。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仅用“浔阳江头夜送客”七个字,就点出与客人送别的地点、时间和人物又以“枫叶荻花秋瑟瑟”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琵琶女为了演奏出更好的音乐效果,采取了短暂的停顿的两句是: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的不同的听觉效果。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震撼效果。

1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两句从侧面写出琵琶女的演奏确实很有吸引力,以致于主人客人都驻足不愿离开。

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这两句通过诗人自述,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直接地写出了诗人欣赏完琵琶女的演奏以后的主观感受。

1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两句通过神态这个细节描写,夸张地写出了诗人第二次完整地听完琵琶女的演奏后的反应。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诗人的邀请下,琵琶女在讲述完自己的身世以后进行了第二次演奏,结果演奏声“凄凄不似向前声”,最后导致“满座重闻皆掩泣”。

1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这两句用设问的形式,通过自问自答,写出了诗人被贬所在地的偏僻与荒凉。

1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被贬的时间以及被贬后的生活所在地。

1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主人给客人送别时的设宴地点,“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则写出晚宴有酒无乐的尴尬,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1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的自述身世中,与“年少时受到众多富豪弟子追捧,收到无数礼物”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这两句通过琵琶女的自述,交代了琵琶女的户籍所在地,为下文与诗人产生感情共鸣作了铺垫。

2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这两句从侧面写出琵琶女年轻时确实是貌美艺高,让人佩服,遭人嫉妒。

☆易错字:

荻、霓、裳、乍、迸、篦、呕、哑、嘲、哳

《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赤壁雄起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涛涛的江流。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两句可以推测出,作者可能也知道此“赤壁”并非历史上发生赤壁之战的赤壁,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怀。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面对壮美的河山,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由衷地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赞叹。

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分别从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角度刻画了周瑜担任三军统帅时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形象。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对自己当下的性格、年龄、事业与人生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的两句是: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采用通感和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

10.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易错字:

垒、瑾、纶、橹、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历史人物刘裕叱咤风云,驰疆场语句中充满了

词人对其无限的仰慕与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刘裕是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颂的英雄,当初他“曾住”的地方却是是: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与刘禹锡《乌衣》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意境有几分相似。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孙权的典故抒发了镇江这个军事据点江山依旧但却英雄不再的感慨的句子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对镇江京口北固亭景物的细节描写,抒发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的几句是: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赢得仓皇北顾”的后果,词人在对孙权和刘裕进行赞扬的同时也对刘义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6.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当年北魏拓跋焘南侵后建的行宫如今竟然有普通老百姓把它当作社日祭祀之地的两句是: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流露出作者对人们忘却了战败受辱历史的心疼与无奈之情。

7.辛弃疾的《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回到南方后,对这几十年来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8.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年老却依然希望能为国立功的八字成语是: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与曹操《龟虽寿》里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

☆易错字:

榭、胥

《声声慢》

1.词中起句用七组十四个叠字,委婉细致地描写出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之后凄苦的生活精神状态,这14个字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年老体弱身体很难调养,尤其害怕天气忽冷忽暖,变化无常。

有关的句子是: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年老体弱,借酒难御寒;忧愁万种,借酒不得消。

《声声慢》中,词人如此表达: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其实,并非酒淡,身苦愁重。

4.词人南渡以后,生活跌至谷底。

绝望的人不愿再忆当年快乐事,却往往触旧物思往昔,让人倍增愁情。

词中有关场景描写是: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词中作者对花自怜,看到簇簇菊花枯萎凋落,悲叹年迈的自己无人爱怜,不由黯然神伤。

有关的句子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6.词中把最惹伤情的季节、时辰、树木和天气融合在一个画面里,寄托自己难言的悲愁,有关的句子是: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悲伤至极,无以言表。

《声声慢》中这样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易错字:

凄、惨、戚

《静女》

1.在《静女》中,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男主人公在赴约时因见不到女主人公而十分焦急的句子是:

搔首踟蹰。

2.在《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相约在城头见面,结果女主人公却“爱而不见”从中可见她调皮可爱的一面。

3.《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亳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静女其姝”和“静女其娈”。

4.在《静女》中,对于女主人公赠送的礼物,男主人公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内涵,如对于“有炜”的彤管,男主人公“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对于“洵美且异”的荑草,男主人公认为“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易错字:

姝、俟、隅、踟、蹰、娈、荑

《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3.《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是: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4.《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5.《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黯然神伤的句子是: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易错字:

《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小楼昨夜又东风”也是勾起故国之思的景象;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以“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两句写花开月圆的美好日子已经结束,将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抚今追昔的感情。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写他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5.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李煜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表现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痛,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6.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比喻表达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无限哀愁。

☆易错字:

《鹊桥仙(纤云弄巧)》

1.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句子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过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的句子是: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纤云弄巧”引出会织彩云的织女,“飞星传恨”引出急切想见到自己心爱的妻子的牛郎,“银汉迢迢暗度”写七月七日夜,他们从天帝强划的迢迢银河两边双双暗度。

☆易错字:

《劝学》

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印证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的道理。

4.荀子的《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5.荀子的《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一结论,说的是君子之所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6.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揭示这样一个道理:

空想不如学习。

7.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举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这两个事例来打比方,目的是为了说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一做人的道理。

8.荀子的《劝学》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两句从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9.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10.荀子在《劝学》写到,“骐骥”是一种很善跑的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相反的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通过正反对比说明坚持的重要性。

11.荀子的《劝学》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两句从反面揭示了江海之大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道理,通过此例论证积累的重要性。

12.古人在举例论证的时候往往比较喜欢把“山”与“水”并列使用,荀子的《劝学》一文也不例外,作者为了论证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一例作了补充。

☆易错字:

輮、跂、舆、骐、骥、螯、鳝

《师说》

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观点相背的两句是: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的的两句是: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感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阐述了择师的标准,除了对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外,更重要的是: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韩愈的《师说》中,先后通过一个被动句和一个状语后置句写出李氏子蟠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的句子是:

不拘于时,学于余。

10.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造成如今“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除了“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还能虚心拜师求学”外,还包括如今的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1.韩愈的《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结果是: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4.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说明了自己择师的标准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这一类人,还包括“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易错字:

《赤壁赋》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两句是: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其中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是: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6.苏轼的《赤壁赋》中,连用四个比喻写出箫声的哀怨与悲切的语句是: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7.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苏轼的《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平静,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9.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1.苏轼的《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江水的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夸张和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江面的广阔的句子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5.苏轼的《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

☆易错字:

戌、壑、嫠、愀、缪、舳、舻、旌、酾、槊、麋、匏、樽、蜉、蝣、骤、酌

《登泰山记》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姚鼐《登泰山记》中“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

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8.《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9.《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11.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2.姚鼐《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13.姚鼐《登泰山记》中用“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描写日出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