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300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docx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考核体系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绩效考核办法(试行)

专业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龙头,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为更好地发挥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我院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形成更多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特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侧重对目前的专业建设状况的考查,注重对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力度以及专业建设成果的评价。

按照“重在改革、重在发展、重在办出特色、重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性原则,使考核体系能正确地体现专业教学改革及其发展的方向,注重考核项目、要素的导向性。

采用“等级评定法”。

考核体系中的每个项目都采用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

二、考核指标体系(见附件1)与考核等级标准(见附件2)

三、考核实施方法

1.对已有毕业生的专业进行考核,每年一轮。

考核工作按学年进行。

对专业建设绩效考核的成绩作为对专业负责人考核的重要依据。

2.学院成立考评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等级标准对各二级指标进行评等。

3.评价等级共分A、B、C、D级,折算分值分别为A=95;B=82;C=67;D=30。

4.学校将以专业为单位根据考核等级发放专业经费的10%,对考核优秀的专业增加专业经费10%。

考核不合格的专业,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并由考评小组进行再次考评,仍不合格者,将停止该专业招生

四、考核结论及其标准

1.本考核指标体系由8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加上专业建设重点突破项目构成。

每个二级指标给出A级和C级标准,满足A级全部内涵要点的为A等,满足C级全部内涵要点的为C等,介于A等和C等之间的为B等,低于C等的为D等。

2.所有22个二级指标的分数加上加分项目构成考核的总分。

3.评价结论分为四种: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优秀:

总分≥90,且D=0、C≤3;良好:

75≤总分<90,且D=0;合格:

60≤总分<75;不合格:

总分<60

五、有关说明

考核时,专业负责人需向考评小组提交自评报告和自评分,且表内各项目要求提供原始材料。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1.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10

1.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0.02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0.03

1.3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机制与途径

0.02

1.4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技与培训工作

0.03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10

2.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0.04

2.2课程体系构建

0.06

3.课程改革与建设25

3.1教学内容改革

0.1

3.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0.08

3.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0.07

4.实践教学15

4.1实践教学管理

0.04

4.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0.03

4.3顶岗实习

0.05

4.4双证书获取

0.03

5.专业教学团队10

5.1教学团队建设

0.03

5.2教学团队结构

0.02

5.3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0.05

6.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15

6.1教研活动

0.05

6.2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0.05

6.3学风建设

0.05

7.招生就业成效15

7.1招生情况

0.05

7.2就业率与专业满足度

0.05

7.3毕业生就业质量与社会声誉

0.05

8.专业建设重点突破项目

加分项目

≤20分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讨论稿)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内涵与等级标准

支撑材料

A级(优秀)

C级(合格)

1.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

1.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1.专业设置与定位准确,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生源情况好。

2.每年进行一次区域或行业发展趋势、专门人才需求预测、职业工作要求、课程设置适应性的全面调查分析。

1.专业设置与定位准确,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生源较好。

2.进行区域或行业发展趋势、专门人才需求预测、职业工资要求、课程设置适应性的调查分析。

①近三年本专业的社会、行业背景调查分析,课程设置适应性分析。

②本地区、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包括人才数量和质量规格)的现状调查及预测分析。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并对专业(群)建设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专业上报数据平台填报完整、正确;分析报告对改进工作有帮助,形成了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1.有专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明确,任务分解落实,初见成效;

2.专业上报数据平台填报不完整、有差错;对存在问题有初步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有改进效果。

①专业发展建设规划;

②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计划

③专业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专业基本状况在全省范围内从纵向、横向两个纬度对比分析,并提出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与措施。

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相关材料。

1.3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机制与途径

1.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产学合作教育计划及措施得力,每年召开2次专业指导委员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

2.至少与1家行业协会密切合作,有实质性合作的企业数≥10家;

1.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有产学合作教育计划,实施效果尚可,每年召开1次专业指导委员会议,并发挥一定作用;

2.与行业协会有合作,有实质性合作的企业数:

≥5家

①专业关于产学合作教育的文件

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览表和工作情况资料;

③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及开展订单教育等合作情况。

④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的资料与图片

数据平台记录

1.4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技与培训工作

1.为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工科类10万元,文科类5万元

2.积极为社会和企业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年培训人次不少于专业在校生人数。

1.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根据社会和企业需要,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年培训人次不少于在校生人数的1/3

①教师承担、参与行业企业课题一览表及技术报告、成果鉴定报告等资料;

②培训时间、内容、地点、合作单位、培训计划和培训人员名册(有合作单位的应加盖公章)。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具有专业特点的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方案经过毕业生咨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审批手续齐全。

1.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相对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缺乏毕业生课程适应性意见咨询与调查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

①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说明;

②实践专家访谈会资料;

③典型工作任务调研报告;

③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和审批材料;

实施的教学资料(开课任务书、授课计划、开课调整说明等)

2.2课程体系构建

1.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开发课程体系,使之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50%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2.内容系统,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建立了突出企业背景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知行统一、教化和养成并重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内部各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

3.公共课改革同时重视工具性作用、能力培养作用及文化修养和素质培养作用;

4.选修课分方向培养,为学校开设了公选课,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扩大就业机会。

1.能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专业30%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2.基本落实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线,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结构较合理,能打破学科体系束缚,抓课程整合;

3.已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缺乏对公共课的系统要求

5.开设了选修课,功能不清晰。

①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有关原始材料及实践专家访谈会工作情况等;

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情况

公共课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情况

开设选修课一览表(含课程名称、限选或任选、学生选修的班次与人数)。

开设全校性公选课情况

3.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教学内容改革

1.改革力度大,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任务的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目标(标准)明确具体,课程内容体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能够紧贴产业领域的最新变化;

2.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选取课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专业承担课程全部通过合格验收,5门精品课程年检合格,鼓励开设“双语”课程。

1.改革有一定力度,课程目标(标准)基本明确,教学内容能基本体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2.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本专业承担课程80%通过合格验收,开发并实施3门工学结合课程。

①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情况;

②专业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③课程标准;

④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学生工作页、项目任务书等

课程学习资源网站

课程试点总结资料

学生课程学习成果

3.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注重“以学为生中心”,因材施教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或情境教学方法的教师≧80%;

2.由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课程比例≧80%;

3.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必修课程有80%以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好;

4.考试模式改革力度大,积极推行教考分离、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灵活、恰当,并将行业企业评价纳入考核机制。

1.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化和情境教学方法的教师≧40%;

2.由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课程比例≧50%;

3.采用了现代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效果。

必修课程有50%以上使用多媒体教学;

4.考试模式改革有一定力度,探索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

①一体化教室建设情况;

②工学结合的情境教学设计的典型课程资料;

③教师承担工学结合课程,并考核合格

课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与数字教学资源

试题库建设情况

课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及课程考核标准(纯理论、理论+实践、纯实践),纯理论教考分离情况。

3.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1.有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且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60%;

2.能与企(行)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学习指南、学习情境实施指导书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3.网络教学资源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共享性、交互性,有利于师生、学生之间互动和沟通交流;

4.专业网络课程使用方便、利用率高、更新快,占全部课程之比≥40%。

1有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水平较高的高职高专教材,且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30%;

2.有一定数量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教材或讲义;

3.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共享性、交互性,有利于师生、学生之间互动和沟通交流;

4专业网络课程占全部课程之比≥20%。

①教材选用、编写出版及获奖情况;

②校内教材/工作页、企业案例、学习指南、指导书等编印情况;

③典型多媒体助学课件;

④课程网站建设情况(参照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高职]标准)

4.实践教学

4.1实践教学管理

1.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

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工作规范、质量评价、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导向鲜明,效果明显。

2.暑期实践纳入培养方案,加强对认识实习、暑期实践与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有专任教师、辅导员定期检查和兼职教师指导。

1.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训、实习教学文件基本齐全,并得到落实。

2.暑期实践纳入培养方案,加强对认识实习、暑期实践与顶岗实习的组织过程管理,有专任教师指导,辅导员管理;

①实践教学体系说明

②实践教学计划(或方案);

③实践课程标准;

④实训实习相关教学文件

实训室开放记录

校外实习指导记录

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4.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与企(行)业紧密结合,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先进,运行状态良好,使用效果好;

2.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校内实训教学的70%以上,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3.建有“厂中校,有5个以上产学合作项目,有1个以上产学合重点项目,实训基地管理规范

1.初步建立了具有模拟(仿真)条件和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规范,运行良好;

2.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校内实训教学的40%以上;

3.有3个紧密型实习基地,能够开展工作,管理基本到位。

①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实境仿真、数字仿真)建设及运行情况。

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利用情况(一览表、协议书,数据平台)。

③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人员名单(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或工种、职称或工种等级、所在单位、指导内容)。

④专业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名称、训练内容、方法、学时数、开设学期)及训练效果。

4.3顶岗实习

1.加强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源于真实项目的实践内容占80%以上;毕业设计(专题)质量好

2.顶岗实习覆盖率高,过程指导及时,效果好;岗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1.加强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源于真实项目的实践内容达40%;毕业设计(专题)质量一般

2.顶岗实习覆盖率高,过程指导一般,效果一般;岗位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①学生顶岗实习统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岗位、企业指导教师、学院指导教师、保险、录用等)。

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③学生顶岗实习相关记录,信息有效率,学生在岗率、实习报告样本、实习满意度等调查资料;

④学生毕业环节的成果资料(含毕业设计、论文等)

4.4双证书获取

1.强化过程(形成性)测试,突出鉴定性测试;学生全部参加鉴定,高级职业技能证获得率≧70%(如本专业无对应的高级职业技能证,可按中级计算),通过强化校内外的职业技能、能力测试的龙头作用,促进了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

2.专业积极参与各级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好。

1.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有效保障,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较好的训练。

2.重视职业技能、能力测试,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专业,多数学生参加鉴定考试,高级职业技能证获得率≧50%。

①建立的与本专业相匹配的职业技能测试题库。

②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职业技能鉴定统计表(含占毕业生人数比例)及佐证材料(包括职业资格证书样本或样本复印件

③本专业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及获奖情况统计表、证书(市级以上奖复印件)。

5.专业教学团队

5.1教学团队建设

1.制订了符合时代特点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措施得力,实施效果好;

2.能根据专业实际创新性地开展教师社会实践工作,过程管理到位,实施效果好;

3.教师访学、访问工程师、培训与参加学术会议人次达到30%

4兼职教师聘用规范,发挥作用好,重视对兼职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及教学能力的培训。

1.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并能基本落实;

2.专业缺乏具体组织与要求,教师社会实践效果一般。

3.教师参加访学、培训与学术会议人次达到10%

4.有兼职教师,作用一般。

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及管理文件;

②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为行业企业服务及获得职业资格情况;

③教师访学、访问工程师、培训、参加学术会议情况一览表;

④兼职教师的聘用文件及管理制度;

兼职教师发挥作用成果等支撑材料详实

5.2教学团队结构

1.专有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人数≥30%,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60%;

2.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的比例≥85%;由高级技术职称教师担任主讲的主干课程比例≥80%;

3.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聘请的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0%以上

4.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兼职教师比例≥30%。

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人数≥20%;4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30%;

2.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的比例≥60%;由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讲的主干课程≥50%;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10%

①专任教师的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结构及“双师”素质比例、主讲课程。

②兼职教师基本情况及其承担教学任务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单位、工作岗位、担任课程等,160课时核算为一个兼职教师);

5.3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1.师风师德建设有措施,效果好,随机调查本专业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90%。

2.完成额定科研工作量教师的比例≥60%;

3.3年内取得校级以上教学建设项目、教学、科研成果奖不少于5项,

1.师风师德建设有措施,有成效,随机调查本专业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70%。

2.完成额定科研工作量教师的比例≥45%;

3.3年内取得校级以上教学项目、教学、科研成果奖1项;

①学生评教记录。

②教师可养工作量完成情况;

教学、科研项目获奖情况。

6.教研活动与教学管理

6.1教研活动

1.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教改计划,积极组织与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每学期≥8次,质量高,效果好,记录完整。

1.有教研教改计划,积极组织集体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6次,记录较完整。

①教研室活动记录资料。

②组本专业教师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情况及佐证材料;

6.2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1.教学运行(备课、试讲、听课、实习、考核等)、教学监控、设备管理等制度健全,有专人负责,执行情况好。

2.各教学环节建立了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管理制度健全,且执行良好,强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教学运行(备课、试讲、听课、实习、考试等)、教学监控、设备管理等制度基本健全,有专人负责,执行情况一般。

2.专业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并能执行。

①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相关材料(如质量标准、监控制度及运行情况与总结);

②教学管理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的情况。

6.3学风建设

1.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学习氛围好;外语考级通过率达到80%。

2.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措施具体,学生参与面广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评价好。

1.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学生出勤率、迟到率、听课率都控制在正常状态;外语考级通过率达到70%

2.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有学生参与,效果一般。

学风建设方案与活动情况;根据学生到课率、听课率及专项检查结果进行教学状态评价

②教师指导学生科技研发或社团、兴趣小组情况。

7.招生就业成效

7.1招生情况

1.重视生源组织与招生宣传,专业网站具有特色,体现了服务学生导向,招生投档分数中位线排名前20%

2.招生计划完成率>90%,新生报到率95%;

3.为学生继续学习搭建平台,成教自考参考率达到70%,合格率达到35%。

1.重视生源组织与招生宣传,专业网站具有特色,体现了服务学生导向,招生投档分数中位线排名后20%

3.招生计划完成率>90%,新生报到率90%;

3.为学生继续学习搭建平台,成教自考参考率达到50%,合格率达到20%。

招生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

②成教自考参考率、合格率统计

专业网站建设情况

7.2专业满足度

1.根据第三方调查,就业竞争力、核心课程满足度、专业相关度三个主要指标达到示范平均水平或在学校排名前25%。

2.有校级以上经费支持教学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情况好

1.就业竞争力、课程满足度、专业相关度三个主要指标在学校排名后50%。

2.

①建立毕业生数据库情况;第三方调查资料,样本不足按C等计算;

②学校检查实行打分制,每个项目按满分30分计,未完成一个主要任务点扣5分,项目得分=(5分×项目平均得分)÷30。

7.3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1.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对口率达到80%,合作企业有学生就业;

2.根据第三方调查,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与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4项指标达到示范平均水平或在学校排名前25%。

1.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对口率达到60%,合作企业无学生就业;

2.根据第三方调查,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与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4项指标达到示范平均水平或在学校排名后50%。

①以状态数据采集为准。

②依据麦可思调查报告

依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数据

8.专业建设重点突破项目

8.1专业建设重点突破项目

专业建设重点突破项目为加分项,加分范围为:

0—20分,由学校组织专家组审定。

专业建设重点突破项目为加分项,项目突出前瞻性和适用性,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为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而开展的自建项目,要求目标明确,效果明显,特色而突出。

项目可由3部分组成:

主体任务,特色项目部分,理论与成果总结。

有专业提出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评审与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