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105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2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位置及范围

1.2工程设计

1.3工程地质

1.4工程施工条件

1.5工程工期

1.6施工注意事项

第二章工程编制说明

2.1编制依据

2.2编制原则

2.3使用本工程技术规范

第三章施工准备

3.1施工准备

3.2与相关单位的协调

第四章施工总体安排部署

4.1施工组织管理

4.2工程施工总体安排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

5.1工程测量

5.2道路工程施工

5.3桥梁工程施工

5.4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第六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

6.1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6.2工地实验体系

6.3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及进场计划

第七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7.1劳动力计划安排

7.2劳务分包情况表

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8.1技术质量目标

8.2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第九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9.1项目经理部安全保证体系

9.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9.3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第十章工期进度保证措施

10.1缩短施工准备期,尽早形成正常施工能力

10.2建立高效的施工组织机构和有效的管理制度

10.3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施工进度

10.4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以提高施工进度

10.5加强物资储备,保证物资供应

第十一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1.1文明施工的具体组织措施

11.2减少扰民及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2.1布置原则

12.2施工现场布置准备

12.3施工现场布置

附图

施工网络图及施工进度计划图

施工平面图

施工图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位置及范围

新全大道是贯穿蔡甸东区的联系道,串连了常福新城经济发展区、文岭产业园区、南湖南区、知音文化度假区、兴隆工业园等,是蔡甸东区经济发展走廊的主干道,对沟通蔡甸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大汉阳经济一体化,改善蔡甸区的投资环境,提升蔡甸区对外招商引资的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1.1.1路线走向

路线起点为老汉沙公路K18而100的刘湾,向南经刘湾东、直线斜穿马鞍山余家大湾垭口,避开马鞍山北的高压铁塔和山南的汉阳九中,经知音度假村东,避开了中国移动通信基站,经武汉纺织疗养院西,在新公路南湖老桥位跨南湖,后面避开了小集镇和西湾湖,只有小型村民居住点受影响;经丁湾东、徐湾、许家大湾、西湾湖边,穿过文岭小学,经喻庙咀东跨南湾湖接上规划的全力三路,路线终止。

此后通过全力三路接上G328。

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10+503.773,路线全长约10.504公里。

本工程分六个标段,我公司拟投标段为第六标段,桩号为K9+330~K10+503.773,包括南湾湖的特大桥。

1.1.2工程概况

路线测设总里程11.5534KM,设计里程10.504KM,路基宽度为50米,具体组成为中间带0.5米双黄线,机动车道2×3×3.75米,两侧中缘带0.5米,分隔带2×3.75,非机动车道2×4.25米,人行道2×5米,(人行道外规划25米宽绿化带不在本次设计范围)。

整个工程共分为六个标段进行组织施工,我公司拟投标段为第六标段:

南湾湖大桥合同段,施工桩号为K9+470~K3+503.773。

主要施工内容为K9+470~K10+220段穿过南湾湖的桥梁和桥梁两头的接线道路。

1.2工程设计

1.2.1设计标准

本路段按一级公路兼顾城市主干线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60KM/h。

桥涵设计荷载:

汽车一超20级,挂车-120。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1/300,路基、大、中、小桥和涵洞1/100。

路基宽度50M,路面六车道宽度24M,非机动车道2W4,25M。

1.2.2道路设计

a.平面设计说明

路线起点为老汉沙公路K18+100的刘湾,经刘湾村、直线斜马山余大湾,嵫的高压塔和山南的汉阳九中,经知音度假村东,需拆知音度假村部分围墙,避开了中国移动通信基站,经武汉纺织疗养院西,在老桥位跨南湖,后面避开了小集镇和西湾湖,只有小型村民居住点受影响;经丁湾东,徐湾、许家大湾西,穿小湾咀后折向南方面,设400米半径平曲线,走西湾湖边穿过国道。

路线全长10.50KM,设1处平曲线,半径400米,不设绶和曲线超高,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的14%.路线增长系数1.01。

b.纵断面设计说明

纵坡设计按业主要求,考虑将来经济开发场地平整和需要,结合市规划院意见。

纵坡设计主要控制点是南湾特大桥、南湖桥、和西湾湖汉路段路基,两座桥均没有通航要求,都按最高洪水位控制,南湖大桥周围渡假村较多,考虑了正常水位时游艇通过的净空要求。

全线最大纵破1%一处,最小凸竖曲线半径20000米一处,最小凹竖曲线半径均2500米一处,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的42.4%,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1.05次,最短坡长590M/1处。

c.路线平、纵面线形及其组合设计

本路线形及其组合设计主要注意于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及驾驶视觉的连续性。

平面线形设计中采用了较高的指标,并注意了曲线以及直线之间的搭配得当,线形均衡;纵面线形设计兼顾安全美观与经济合理的,设计时采用合适的标准。

路段纵坡均比较平缓最短坡长控制不小于500M。

路线设计中,考虑了平线形的配合,将平纵横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考虑。

线形设计依照平面均衡,纵面平缓,配合得当的原则进行。

d.结构设计

路基横断面宽度为50米,具体组成为是间带0.5米双黄线,机动车道2×3×3.75米,两侧路缘带各0.5米,分隔带2×3.75,非机动道2×4.25米,人行道2×5米(人行道外规划25宽绿化带不在本次设计范围)。

特大桥净宽30米,,在特大、大桥和隧道两各设置130米长渐变段。

车行道结构面层为25CM水泥混凝土,基层为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20CM水泥稳定碎石,垫层为20CM毛渣。

人行道面层为5CM水泥混凝土彩色步砖2CM水泥砂浆座浆,基层为15CM水泥稳定石屑。

水泥混凝土面层:

设计弯拉强度5.0MPa,宜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集料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碎石)或19.0MM(卵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5。

e.路基设计

路基填筑高度主要受原沿线桥梁构造物及河流洪水位,低洼地区内渍水位,不良地质地段路基稳定性及水路段临界填土高度等条件控制,路基高度按1/100洪水频率控制。

按业主要求,考虑将来经济开发时场平整的需要,结合市规划意见确定了全线主要控制点标高后进行设计。

路基边坡是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基底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全线部分地段为填土路堤,填土高度一般在5米以下,填料主要为挖方段或取土场的原状土,填方边坡率一般采用1:

1.5,设置1.0米宽护坡道。

路基排水系统有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以及天然河沟等组成,路堤填土高度≥4M路段脚外设置60×60CM梯形浆砌片石排水沟,0.5M<填土高度≤4M路段坡脚外设置60×60CM梯形土质排水沟;路堤填土高度≤0.5M和挖方路堑的土肩外缘设置60×60CM梯形浆砌片石边沟;路基排水原则上不与农田灌溉干扰。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道路面排水由路拱自然漫流至三角边沟,经雨水井汇集,进入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与市政纵向排水管连通排出。

近期如果市政纵向排水管没有实施,路表水通过横向排水管排至路基排水沟或边沟。

路基边坡防护:

一般路堤边坡,填土高度4M以下采用植草防护,填土高度4M以上采作用浆砌片石方格骨架植草防护。

浸水路堤边坡,设计水位加0.5米安全高度以下采用浆砌片石防护,上部植草,桥头10M填方边坡采用浆砌片石防护。

1.2.3桥梁设计

南湾湖大桥工程为25孔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桥面净宽30米,设计全部采用预制T梁,桥跨为25×30m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全桥总长757.58米。

在桥梁的上部结构中,30mT梁采用C50后张预应力砼预制,T梁的预应力钢绞线采用ASTM416-87a标准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Ryb=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0.75Ryb,锚具采用OVM15型系列锚具,预应力预埋管道采用Ф77mm~Ф97mm金属波纹管,最大起吊重量68吨。

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C40现浇钢筋混凝土+8cm厚C30防水钢筋混凝土;桥墩支座为四氟板式和普通板式橡胶支座;栏杆为型钢镂空栏杆,伸缩缝采用SF-120型。

桥梁位于南湾湖内,湖内水深达4米以上,在桩号K0+560、K9+770、K9+860、K9+950、K10+010、K10+040处地质属于溶洞区,施工时要先钻孔严格核对地质资料,如发现地质不符,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再进行下部施工。

1.3工程地质

1.3.1自然、地理

本项目路基所处地貌单元为长江中游冲湖积平原间夹湖积洼地和剥蚀残丘,地势垅岗相间,路线局部起伏较大,地表植被发育,湖泊、鱼塘星罗棋布,地面标高一般约为17.00~40.00M,仅马鞍山高达809余米,对路线布设有影响。

1.3.2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该线路走廊带所在区多被第四系沉积层覆盖,下伏基岩为泥盆系风化石英砂岩(D)、志留系风化泥质砂岩和风化白云质灰岩(S)。

本次钻孔仅部分钻孔揭露基岩,但未发现明显不良断袭破碎带迹象。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区域构造线形迹主要以近东西向的褶被为主,伴随有北北东断袭。

但本区域现代构造运动呈现缓慢下降的性质,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带。

根据《湖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该路段所在区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1.3.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岩土条件评价

根据勘探结果,该路段场地土类型多为中硬场地土,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

沿路线第①层分布很不均匀,且较薄,力学性质不稳定;②-1属淤泥或淤泥质软土,厚度变化较大,含水量较高,力学强度低,压缩性较高,对路堤基础稳定不利,均不宜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

②-2属软~可塑状粘性土,工程力学强度较好,可选作一般路基基础持力层。

③-1或以下层,工程力学强度较高,适宜考虑选作为高填土路堤或构造物基础持力层。

(2)路基方案

根据场地岩土条件,路基土层总体呈上软下硬的趋势,仅有个别软土分布地段,对局部存在薄层软土路段采用粗粒土换填或片石垫层处理。

其它无软土路段,一般清除表层浮土之后,可直接作为天然路基。

(3)料场材料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沿线土场适宜作路基的材料很丰实;主要为更新统硬塑状粘性土,局部含碎石。

其中粘性土的C、φ值均较高,液限指数一般较低,属较好的路基填料。

此类土广泛分布于沿线的垅岗地带。

沿线石场适宜作路基的材料也很丰富,石料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岩石多呈强~弱风化,岩质致密、坚硬,岩层呈薄至中厚层状发育,属良好的路基填料。

此类石料广泛分布于沿线的剥蚀残丘区,一般上部覆盖层较薄,部分基岩直接出露。

沿线土场和石场在路线两侧均有分布,交通便利,易于开采和运输。

1.3.4地震基本烈度及抗震措施

沿路线所在地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对桥梁等构造物仅考虑简易设防。

1.3.5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该线路优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含水层的孔隙性,地下水类型主要有:

上部滞水、孔隙潜水及裂隙水。

上部滞水赋存于低洼地带表层填土和粘性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不连续,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水量一般较小,对施工影响不大,但对路基沉降周期有一定影响。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地下砂砾石土层中,具弱承压性,主要受侧向迳流补给。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风化基岩层中,水量与基岩裂隙连通性、灰岩层的溶蚀程度、周边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环境有关。

根据区域水质调查资料和取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一般对混凝土无侵蚀性,但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该路线穿越地带各路线走向沿线水网发育、鱼塘众多,与路线有关的常年水系主要为南湖、西湾湖、南湾湖等,路线走廊带内湖泊互相联通。

勘探期间湖、鱼塘一般水深约为1.50~4.50M。

根据蔡甸区水务局提供的资料,路线经过的南湖、西湾湖和南湾湖均属东湖水系,起排水位20.5米(吴淞高程),历史最高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皮四海22.52米(吴淞高程)。

1.3.6气象

沿线属华中地区亚热带气候,主要具大陆气候特色,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时间长,光、温、水配合协调。

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一般年平均气温18℃左右,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5℃左右,极端最抵气温-18.1℃,最热月份为7月底,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41.3℃,全年无霜期约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500小时以上。

多年平均降雨量1248.5MM,3~9月份为雨季,其雨量占全年的65%以上。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初为干旱季节,降雨量小于蒸发量。

多年平均风速在2~3M/S之间,最大风速27.9M/S,冬天受寒淹影响,多西北风,夏季台风偶有波及,春季多南风,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4工程施工条件

a)石料

本路段路面、基层及人工构造物所用石料来自蔡甸区侏山,这些地方供应的石料供量充足,材质好,强度高,规格品种齐全,各地均有道路运至工地,平均距离15公里左右。

b)砂料

主要来源于汉江蔡甸码关和长江沌口码头,其砂质优良,规格齐全,砂或砂砾可通过现有公路运至工地,平均距离16公里左右。

c)路基填料

沿线土湖丰富,路基填挖方数量基本平衡、附近岗地取土,土质也满足工程要求。

采用符合规范、质量要求的黄石、鄂州等地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公路运输就近从武汉运至工地。

d)钢材、沥青、木材:

钢材、沥青均在武汉购买,木材可就近购买。

e)工程用水、电

本路段施工队伍饮用水采取打井解决,施工用水可采用河、渠水,水质须满足有关规定,施工用电以地方电为主,自发电为辅。

1.5工程工期

本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工期为4月1日~10月30日,总工期为7个月。

1.6施工注意事项

行车道24米宽路基(含按1:

1.5放坡的部分)应清除表土(耕植土、软土、淤泥等),并经压实后再填土。

行车道24米宽路基(含按1:

1.5放坡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只清除淤泥及附着物,压实后填土。

自然横坡度陡于1:

1.5斜坡挖宽度不小于1.0M向内倾斜2%~4%的水平台阶后填土。

基层、底基层混合料应集中拌合,全层压实厚度20CM应层压实。

基层、底基层铺筑完成后必须进行养生和交通管制。

洒水养生时必须注意控制水量,严禁有泡水现象产生。

施工时应注意上、下两层必须连续施工。

防护工程施工前先进行边坡清理,清除的土方可用于分隔带内回填及美化绿化用土。

路基土方施工应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填长至路床顶面的最后一层土压实厚度应大于8CM。

行车道21米宽路基(含按1:

1.5放坡的部分)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执行,应经常检测路基土的含水量、压实度,保证路基填料均匀压实。

行车道24米宽路基(含按1:

1.5放坡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压实度按轻型压实标准执行。

第二章工程编制说明

2.1编制依据

《武汉市蔡甸区新全大道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

《武汉市蔡甸区新全大道桥梁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武汉市蔡甸区新全大道桥梁工程招标答疑》

我公司进一步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招标文件规定的适用于本工程的各种施工规范;

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从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经验。

2.2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2)在施工组织中体现环保意识,并有较周密的环保措施。

(3)施工工艺与施工规范、设计要求及招标文件要求相符,并力求完善。

(4)施工任务划分合理,施工进度安排符合实际情况。

(5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6)针对本工程的地质情况和气候特征,优选施工方案。

2.3适用本工程技术规范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0);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TJ59-99);

本工程中将严格按照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第三章施工准备与协调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施工准备工作必须快速完成,在签定合同后,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管理部门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开始现场办公、组织施工队伍立即开始施工准备、临时工程及施工协调工作。

3.1施工准备

现场准备分为前期准备、技术准备、和原材料、机械设备准备:

3.1.1前期准备工作

(1)临时水、电源接入在开工前完成。

(2)现场办公、生活材料等设施搭建与前期施工同步进行,按先办公、后生活陆续具备条件,全部工作应于正式开工前完成;

(3)交接桩、复核、测设首级测量控制网在交桩后2天内完成。

测量加密控制网的测设应随工程进展陆续进行,为结构施工创造条件。

3.1.2技术准备

(1)组织参加工程的有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核对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并积极协助建设、监理单位组织各项设计交底工作。

(2)编制完善补充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分部、分项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及时报送监理审批。

(3)按照监理工作程序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文件、资料,为开工做好准备。

(4)分级、分层、分阶段向管理人员,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与技术交底。

3.1.3人员、设备物资供应和进场

(1)施工队伍调遣

签定合同后,项目经理及项目部主要成员到位到岗,并按工程需要组建施工组织机构,及时组织施工队伍进场,尽快展开工作面,同时做好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和执行有关制度,对参加工程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按照工程进度安排,各专业工种人员应提前落实,保证按时到位。

(2)设备及物资准备

①市场调查:

进场前,根据设计图纸详细统计所需物资的种类和各种物资的数量,进行所在地的市场调查,掌握各种材料的货源、供应量、价格以及供应商的信誉等信息,其次对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的各个供应商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试验,根据以上结构择优确定各种物资的进货来源。

②编制物资进场计划: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的安排,合理确定各种物资的进场时间和工地存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材料进场计划,并据此修建材料库。

③物资进场:

根据确定的进货渠道和物资进场计划,合理组织资料和运输机械,保证各种物资按计划进入施工现场。

(3)机械设备及进场

按照施组设计中的机械配备和施工进度情况安排组织机械调配,制定出机械运输方案,保证各种施工机械有序按时进场,确保各项工程按时开工。

3.2与相关单位的协调

3.2.1与业主单位的协调

为保证施工进早展开,进场后积极与业主单位相关部门联系,主要就占地、用电、用水等问题逐一落实。

施工全过程应与业主保持经常性联系,积极征询采纳业主有关质量、进度、变更、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意见,确保施工文明有序,令业主达到最大程度的满意。

3.2.2与设计单位的协调

(1)中标后,协助驻场监理、甲方代表,及时同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开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

(2)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驻场监理汇报,并向设计人员征求意见,经设计人员同意,办理设计变更后方可进行施工。

严格按施工设计图纸施未经设计同意工,不得随意更改设计。

(3)积极邀请设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关键部位的技术方案讨论审定会,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把设计思想贯穿进实际施工工程中,经理部及时与设计院驻场代表联系,解决施工中产生的变更设计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2.3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1)充分配合监理工程师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合同、信息管理职能,做好基础工作。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经甲方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质量管理。

在班组自检和安质部专检的基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

(3)贯彻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

所有进场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等均要求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进场报验单,请监理工程师共同把关,审核生产单位的资质、信益等是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

(4)部位或分项检查工序的质量、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使监理工程师能顺利展开工作。

(5)积极配合试验监理工程师完成对各项试验项目的有见证送检。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安排

4.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施工操作规程实施,坚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争创国内一流工程质量水平,让业主满意是我们施工的原则和具体目标。

4.1.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为优质、高速、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将组织具有丰富的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成立精干高效的“武汉市蔡甸区新全大道桥梁工程项目经理部”,对本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管理,组织指挥及内外协调。

项目部下设工程技术部、工程安保部、计划财务部、物资设备部、试验室及综合办公室,各部门将由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担任,配备质量工程师、材料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测量工程师和计划工程师,在项目经理班子的统一组织指挥下科学合理地组织工程施工,同时抓人员培训、抓质量、抓计划进度,充分发挥工程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快速、优质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具体见本合同段工程组织管理机构框图。

4.1.2项目经理部设置管理机构职责

(一)项目经理部职责

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我公司履行与业主签定的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负责组织指挥本合同段工程的施工和对外联络、协调工作,按期优质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本合同段工程按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二)项目经理职责

a.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管理。

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b.履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任务。

c.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d.对进入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e.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

f.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与企业管理层、劳务作业层、各协作单位、发包人、分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等的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g.按“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处理项目经理部与国家、企业、分包单位以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分配。

h.进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

i.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结算资料和分析总结,接受审计。

j.处理项目经理部的善后工作。

k.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申报。

(三)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a.正确贯彻国家及市的各项政策和法令,执行业主和上级制定的有关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进度、安全的规范和规定。

b.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负责本项目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依据相关的规范制定单项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c.督促检查进场物资和设备的质量,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工序控制和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d.组织推广和应用“四新技术”,编写有关的成果报告,组织竣工文件的编制及验收交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