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104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docx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届高三最后一考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

在黑格尔

的美学体系中,形象具有多义性。

一般认为,文学形象能够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______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______其中的美好和丑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A.五花八门领会判定

B.包罗万象领会

判别

B.五花八门感受判别

D.包罗万象感受

判定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巾帼不让须眉

D.

情人眼里出西施

3.某文学社从他们喜爱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

《底层心声》《贩夫风景》《打工一族》《夜里戴草帽的人们》

第二组:

《黄山观感》《巨木之死》《像山那样思考》《敬畏自然》

第三组:

《贝多芬百年祭》《最后的晚餐》《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一代通儒顾炎武》

A.别样人生自然风光艺人琐忆

B.人间万象自然风光名人印记

C.别样人生感悟自然名人印记

D.人间万象感悟自然艺人琐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诗歌被称为语言的经济,就更应该,

,,

,隐括最丰富的意义。

使意到而言不到

以少量的语言

让微情妙旨

言尽而意不尽

寄之于笔墨蹊径之外

A.B.

C.

D.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顾允成,字季时。

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

对策中有曰:

陛下以郑妃勤于奉侍,册为皇贵妃,廷臣不胜私忧过计。

请立东宫,进封王恭妃,非报罢则峻逐。

或不幸贵妃弄威福,其戚属左右窃而张之,内外害可胜言!

顷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

恐居正之专,尚与陛下二。

此属之专,遂与陛下一。

二则易间,一难图也。

执政骇且恚,置末第。

会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疏诋都御史海瑞,允成不胜愤。

偕同年生彭遵古、诸寿贤抗疏劾之。

略言:

寰妒贤丑正,不复知人间羞耽事。

臣等自幼读书,即知慕瑞,以为当代伟人。

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

因劾其欺罔七罪。

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齿。

而政府庇之,但拟旨谯让。

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让,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愆,且令九卿约束办事进士,毋妄言时政。

久之,南京御史陈邦科请录用允成等,不许。

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

允成历任南康、保定。

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

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

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举行之明诏。

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

而元辅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

臣等实喜且慰。

不意陛下出禁中密札,竟付锡爵私邸,而三王并封之议遂成,即次辅赵志皋、张位亦不预闻。

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元子封王,祖宗以来未有此礼,锡爵安得专之,而陛下安得创之!

当是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疏先入。

帝震怒,戍极边。

维京同官涂杰、王学曾继之,斥为民。

及是谏者益众,帝知不可尽斥,但报遵旨行。

已而竟寝。

未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

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及锡爵。

纳陛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

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

皆乞假归,不复出。

(选自《明史》,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政骇且恚恚:

愤怒B.谓寰已切让让:

责备

C.还家省愆愆:

耽误

D.已而竟寝寝:

停止

6.下列对原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

B.东宫:

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以借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C.博士:

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此后博士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乃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

D.吏部: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5分)

(2)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

皆乞假归,不复出。

(5分)

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顾允成的为政特点。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9~10题。

《浣溪沙》

唐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唐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写作此诗时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襄水,古属楚国。

9.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5分)

10.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6)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7)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杀棋

王建华

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而为,各得其所。

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像一尊蜡像。

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

桌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

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歪歪斜斜地写着:

五块钱一局。

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悻悻地离去。

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

城内清楚底细的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

我跟你杀一局。

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老头儿伸出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

小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

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斜睨了那小子一眼:

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面小眼珠滴溜溜,闪烁地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土而出的草芽。

小子飞快地上马、出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腾地压到河界上。

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你是学生伢?

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

咋不去念书?

老头儿又问。

杀棋就杀棋。

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

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

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话。

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匹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掎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

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只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

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

他也试图输过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人上他的棋摊。

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

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了军。

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

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

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

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

老头儿一边把桌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小子志得意满地把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

我陪你杀一局。

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

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

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

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杀棋就杀棋。

老头儿说。

(选自《安徽文学》2018年第5期,有删改)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细节描写表现了因棋局上明显处于下风和怕别人追问逃学,学生内心的紧张不安和焦虑心理。

B.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动作描写表现了学生棋局扭后并打算回到学校时的如释重负、轻松得意的心理。

C.老头儿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

D.五年后一个寒假,小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下棋,表明小子在老人的帮助和生活的磨炼中更加成熟,并懂得感恩了。

13.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6分)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14.试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文学批评的平常心

李美皆

当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的时候,其实文学创作和批评已经被消解了。

所以,面对技术当道的评论话语,我不能不发问:

当我们在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学首先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一部作品出现了,它或多或少打动了你内心的某个点,你对它有感觉,你对它有话说,才能形成批评。

没有这一基本前提,批评家的技术再精湛,都是不适用因而无效的。

文学批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

首先具备读者的审美水准,再来着眼复杂深奥的批评。

如果没有前者却强行切入后者,那就好比还不会走就想跑。

真不能想当然地断定批评家都具备了一个合格读者的水准,有的或许懂文学,但头去写评论又是另一回事,好像一个死魂灵附体,所操持的话语体系令其离文学骤然远去。

这样的批评和批评家是没有灵魂且毫无魅力的,甚至蹩脚或自欺欺人,很难与作品和作家形成声气相通或彼此激发的良性互动。

文学创作是灵动的,文学批评也不该是一张死硬的驴皮。

评论家自身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是真正好的批评产生的前提。

我不认为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有那么重要的作用。

这两个行当,其实经常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批评远远当不了创作的家。

有时甚至是鸡同鸭讲,那就不如不讲。

有哪个作家是看着批评的风向标去写作的呢?

那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作家。

中国文学的高峰,都不是由于批评的先遣而出现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甚至还不明确小说是个什么东西。

由于审美趣味和能力的差异,批评家对于作家作品误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当下批评主要的误判不是批判错了,而是表扬错了。

有人担心批评家批判错了挫伤了作家积极性的严重后果,但我认为更需要担心的是表扬错了的严重后果。

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大可不必恐慌,想想看,既然再怎么拔高的赞美都不会使作家愤怒,就说明他们抗赞美的能力是很强的,心态是不错的,内心是坚强的,那么,略微有点假以辞色的批判,也不至于使他们瞬间脆弱下来以至于一蹶不振吧?

拿出五分之一抗赞美的能力来抗批判,绰绰有余了。

既然错误的赞美不会使作家愤怒,错误的批判理应不至于使他们不快。

文学批评与创作一样,也在经历着大浪淘沙的考验,不必担心,是金子,终究会留下来的。

关于如何批评以及如何引导批评,太多急于找出真理的探讨反而可能导致迷失本心,我的态度是:

顺其自然,不必焦虑。

(选自2017年5月10号《文艺报》)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说的技术当道的评论话语,包括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对此持否定态度。

B.认为,文学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所以,批评家没有被作品所打动并产生感觉这一基本前提,那么,其技术再精湛,都不能形成真正的批评。

C.以曹雪芹写《红楼梦》为例,表明对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进行文学创作,而且文学创作不会因为文学批评而有任何改变。

D.在看来,文学批评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不会使作家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更需要担心的是表扬错了产生的严重后果。

1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好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3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

材料一: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

千万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只有滑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

拍摄古装剧不能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赢得今人爱心。

(摘自《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张琼)

材料二:

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

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戏后,不仅失去了从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隐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

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

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

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自《光明日报》,张凡)

材料三:

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应允许必要的虚构和杜撰。

司马懿是否妻管严、纪晓岚是否真的铁齿铜牙、魏璎珞是否跟富察·傅恒有感情,都不妨戏说。

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

比如《大明王朝》《琅琊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传递的历史观之于现实强烈的借鉴意义。

但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只不过是借助历史剧的外壳拍言情剧,在虚构中凌空高蹈。

表面上这是创作技法的问题,实际上是历史观的问题,它折射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

历史不过是一块幕布,宋朝唐朝清朝不过是背景,是主人公卿卿我我、为所欲为的空间,它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探究或者检视的。

这种轻薄的历史观会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历史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空洞、轻薄、虚无的存在,他们也将成为轻飘飘的一代人,少了历史的负荷,很难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

(摘自《南方周末》,话剧人)

材料四:

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

《甄嬛传》中的第一个镜头——太监执鞭三响、群臣上朝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深刻。

这一镜头就是严格按照史实而拍,而非大多清装剧中太监们那句拖长尾音的上——朝——。

《甄嬛传》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纠偏,包括上朝的时候群臣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而不是像众多清宫戏里演的在太和殿或乾清宫,太监、侍卫路遇皇帝或妃嫔时须躬身面壁,宫女夜晚侍寝时,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随时听候召唤……类似的礼仪都需要事先由礼仪老师教会演员,拍摄时还需现场监控,避免演员因为紧张或者忘记而犯错。

在《甄嬛传》里,后宫的嫔妃们身穿旗装,踏着花盆底,身姿婀娜。

为了更好地找到走路的感觉,孙俪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向剧组借了花盆底鞋,自己在家中暴走练习。

尽管如此,由于横店有不少路都是用鹅卵石铺的,走路时摔倒、崴脚仍时有发生。

(摘自《乐读网》)

1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拍摄古装剧,应认真研究历史,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确保不背离古代模样,才能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

B.好的古装剧可以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可以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

C.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可以有必要的虚构甚至杜撰,但好的历史剧不可以缺少历史思考,。

D.《甄嬛传》之所以受到好评,就在于其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和演员的勤恳敬业,这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圈是难能可贵的。

19.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大量古装剧与观众见面,可如果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那么,精品剧就必然不可能出现了。

B.拍摄古装剧不能没有古代模样,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否则,很难赢得现代观众喜爱。

C.早年的清宫剧其目的是借古鉴今,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

而近年的清宫剧则全是表现后宫女人的争宠,以历史叙事隐射当下职场的是非。

D.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启迪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20.围绕历史剧的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分别是侧重从哪些角度加以阐述的?

试加以简要概括。

(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生有度:

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

语文附加题

(考试时间:

30分钟满分:

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

绍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

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

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之。

(选自《宋史·秦观传》)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划线处断句。

(限4处)(4分)

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23.秦观,被尊为派一代词宗,与

、晁补之、张耒号为苏门四学士。

(2分)

24.结合材料概括秦观一再被贬的具体原因。

(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呐喊》在艺术形式上颇多创新。

《狂人日记》是一篇日记体小说;《头发的故事》是一段聊天记录;《白光》有意识流的特质;《孔已己》《阿Q正传》很像人物传记;《一件小事》《兔与猫》《鸭的喜剧》则像散文。

B.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

C.春秋义薄云赞的是关羽,如:

曹操败走华容道,逃亡途中遭遇关羽,曹操以昔日之情向关羽求情,最终,关羽义释曹操。

D.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

他能忍受厄运的重压,虽然已经衰老,想到的却多是力的象征——狮子、抵手比赛,并勇敢面对硕大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鱼。

E.无论是刚一开始怕儿子冲撞新丈夫对他的教育引导,还是后来哈姆莱特跟福丁布拉斯的决斗中表现出来的担心和害怕,都能体现莎士比亚对王后乔特鲁德双重性格的塑造。

26.简答题(10分)

(1)整部《红楼梦》的描写离不开大观园,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

(5分)

(2)下面5句话是《茶馆》中的人物的台词,请依次写出这些台词相对应的人物。

(5分)

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谁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卖青菜哪!

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

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

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

他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

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

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

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

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

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

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象?

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

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

他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

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

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

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27.第三自然段写梵高的创作情况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5分)

28.为什么说梵高是殉道者?

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29.梵高开创了怎样的画风?

具体有哪些特点?

(6分)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四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