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912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docx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图册1)(19张)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

西溪湿地风景(4张)

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1]。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

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

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图册2)(17张)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

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

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西溪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诗赞曰:

“千顷蒹葭十里洲,溪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帝王将相爱之:

宋高宗赵构、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游历西溪并留下笔墨;文人墨客爱之:

苏东坡、米芾、唐伯虎、冯梦桢、洪升、厉鹗、郁达夫、徐志摩等寓居卜筑、诗画歌咏,留下了大批诗文词章。

经过专家考证,施耐庵以西溪为原创地撰写了传世名作《水浒传》;西溪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越剧就在西溪湿地的陈万元古宅从落地说唱走向舞台艺术,成为了曲艺到戏剧的转折点。

传承了上千年的端午节蒋村龙舟盛会,更是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西溪湿地历经了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等四个演变阶段,在长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1800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湿地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

及至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虽然风韵尚存,但已风光不再。

为了更好地保护“杭州之肾”,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杭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

编辑本段湿地现状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

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直至实施保护工程之前,西溪

  

杭州湿地公园一角

湿地的景况令人担忧。

主要体现在:

一、西溪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

  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方公里。

二、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2年全乡有养猪户415户,生猪累计存栏25000余头(按照林水部门的测算,1头猪的污染是1个人的污染的7倍),养猪收入占蒋村农业总产值近70%。

[2]

三、湿地监管机制不健全

  蒋村乡管理体制变更,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湿地内农居管理相对比较薄弱,矛盾比较突出。

如果一味地采取只堵不疏的办法,长期下去,西溪保护与开发的代价将更大。

据测算,每推迟一年实施保护,成本将增加超过亿元。

四、传统文脉逐渐消退

  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编辑本段双赢之路

科学保护,规划先行

  

  

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

根据西溪湿地作为城中次生湿地的特点,坚持科学保护、规划先行的原则,先后编制完善了《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工程详细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区市政工程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区水利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旅游专项规划》等7项规划;出台了《杭州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生物资源调查及生态研究》研究成果;设计论证了有关航道清淤护岸工程施工图和植物恢复与配置施工图及管线施工设计方案、道路桥梁施工设计方案、历史建筑恢复设计方案、家居小品设计方案、保留农居改造设计方案、外围防洪设施设计方案、西溪湿地游船设计方案和西溪湿地保护区标志设计方案等方案;拟订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保护规划》、《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科研教育基地实施方案》等共约20余项规划设计方案,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从一开始就遵循了科学、求实、创新的理念。

以民为本,妥善安置

  西溪湿地一期保护工程总计3.46平方公里,涉及蒋村乡的千余名群众。

一期工程率先于2004年初开始对蒋村乡10个村进行撤村建居,实施土地收购总计5690.6亩,涉及王家桥、深潭口、三深、周家村等四个村,全部补偿到位。

同时大力推进农转居公寓建设,开工建设蒋村农居点西溪花园和蒋村花园13万平方米拆复建农居,并着手27万平方米拆复建农居开工的准备工作,切实解决征地拆迁农民的后顾之忧。

另外还在公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坚持优先安排就业,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所涉及的服务、船公、物管等人员,优先安排当地村民。

一期工程录用蒋村原拆迁村民共115名,占总用工数295人的39%。

其中环境保洁员85名中有65名是原拆迁村民,50人的农耕养殖队全部录用了蒋村乡原拆迁村民。

  此外,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整个杭州市的市民也受益匪浅。

保护的西溪湿地,将对杭城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也将极大地有利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将为杭城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带动了整个蒋村商住区的旅游、服务、房产和商贸等行业的发展,使杭城居民尤其是蒋村老百姓优先受益。

湿地公园还将从5月16日起,每周一免费向公众开放(法定长假除外,不免船票)。

生态优先,最小干预

  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制造”了许多“框框”:

  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

经使用后的污水完全纳管排放,一改过去污水直排对西溪湿地水质和环境的影响;

  建立生态净化系统。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原有建筑面积为19.54万平方米,其中拆迁14.74万平方米,秋雪庵、烟水渔庄等部分重点文化遗迹适量恢复,保留及恢复建筑面积仅4.8万平方米,容积率仅为0.014,保留和恢复的建筑面积只占搬迁村民住房建筑面积的24%左右,湿地内建筑面积比原来减少了约76%,清理垃圾共计16.8万立方米。

农居拆迁后,留下的裸露地表,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

  控制旅游人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人数,以湿地水体能自然降解游客在湿地公园活动所产生的污染为一条重要指标,并确定游客容量控制为每天6000人左右,其中一期工程游客人数控制为3000人左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确保西溪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设施的配备对湿地景观的影响;

  用柳树桩替代松木桩。

为了确保进入公众的参与性及安全性,有些游步道需要驳坎。

在开始实施驳坎过程中,许多专家提出需要用松木桩护堤,因为松木桩在水中不会腐烂。

但同时又有许多蒋村的村民提出应该用柳树桩护堤,松木桩虽然不会腐烂,但松木桩没有生命力,永远是死桩,不能生根、发芽,但柳树桩是活桩,柳树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生根、发芽,这样不但护堤效果好,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有益处。

在满足工程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均采用活柳树桩护堤护岸。

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的生存;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夜景

尝试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

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河渚芦花,曾为西溪著名一景,西溪湿地里补种的250余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

  设置水禽栖息地。

群鸟欢飞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特征。

湿地现有的水体、沼泽地、荒岛等地的茂密植物给鸟类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场地。

工程除了现有的大块湿地、林地和草地等自然场所外,还在农田、养殖场,甚至房子附近的树林、院落、花园、绿地上设置人工鸟巢等设施,吸引鸟类的栖息。

注重文化,恢复遗存

  在西溪湿地保护过程中,始终坚持文化工作“前期介入、中期监督、后期管理”的方针,进行了实地考察、历史考证、编辑书籍、恢复遗存等大量工作。

先后编辑出版了《西溪纪胜》、《西溪的历史与文化》、《西溪古今诗词散文选》等,发现了厉鹗祠堂碑刻等许多宝贵的碑刻、浮雕等文化遗存。

征集到水车、纺车、稻桶等农耕用具和梳妆台、脚盆等湿地住民生活用品900余件。

  开展了西溪民俗文化保护和历史典故、传说挖掘工作,目前龙舟文化已经列入杭州市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完成了“重修历樊榭先生祠堂记”、“蒋相公牌楼”碑刻、浮雕的文物挖掘工作。

拍摄制作了“王家桥村、周家村、深潭口村原址旧貌图”和“蒋村、三墩、留下百年古桥现貌图”近8000幅。

经考证和专家论证,拟定的24副楹联、27块匾额、26艘游船船名及72座桥梁名称,则是恢复西溪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内容之一。

编辑本段景色特征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

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

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

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

“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3]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专家们将其提炼为四个字:

“冷、野、淡、雅”。

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有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

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漾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部分、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完整地保护了下来。

整个一期工程除入口接待区以外,可供游人参观的共有8个景点,分别是:

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

  生态优先原则,被列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六大原则之首。

至今,综合保护工程在“生态优先”方面作了何种努力?

“生态优先”最终又将以怎样的“版本”亮相于世人面前?

昨日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日本、英国与中国三国专家共同解密生态西溪。

  “生态西溪”的目标,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少雄的描述中,犹如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

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蛙鸣鱼翔、梅芳柿红、桃红柳绿、芦白桑青……当然,这幅画卷绝非普通的修饰之词,其中暗含着水质、空气、声音、动植物种类及百分比等多种指标的科学考量。

  在已经进行和即将进行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生态优先将被一再地强调和遵循。

来自日本的生西溪国家湿地夜景态景观设计师、日本一级造园技师奥原健次先生说,自去年介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后,奥原公司已经提交了11份保护生态的建议书,很多建议都和中方不谋而合,并在规划和工程中得到实施,诸如工程摒弃了生硬的石坎,采用了柳树桩的生态护坎,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的生存;又如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河渚芦花,曾为西溪著名一景,今后,西溪湿地里还将补种约1000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据介绍在英国的许多加油站四周,常常会种植芦苇,因为污水流经芦苇地后水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地面铺装尽可能采用透水性材料,绿化时以乡土植被为主,区域内设置禁止船只停靠和登岸的“朝天暮港”区块……对于生态西溪的充分考虑,尽现于规划的点滴细节之中。

  今后,西溪的游览方式也将与西湖不同。

据周少雄教授透露,西溪旅游走的将是生态体验、文化怀旧的路子。

游人在西溪的活动,主要是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对历史文化的体味和怀旧。

仅以芦荡观鸟为例,西溪将设高台观鸟处,游人可以通过望远镜等设施远远地欣赏鸟类的活动;也将设计掩体式的观察平台,能让人悄悄地接近鸟类,方便近距离的科考活动。

西溪将力争成为一个生态教育的大课堂。

编辑本段西溪看点

  在西溪,或泛舟湖漾,或独钓塘边,春日踏青,夏日采菱,秋日观芦,冬日探梅,各种各样令人愉悦的游憩活动全凭游人兴致。

西溪一期共开放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等八大景点。

这些充满当地特色,富有湿地风情的活动不妨去领略一下。

鸭子湾里看鸭子

  西溪景区水网密布,溪、河、湖、港、湾、塘棋布,河港纵横,水塘相连。

  坐船从码头出发,沿途会经过一个湾口,叫做“鸭子湾”。

这个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由于这个湾口的形状像鸭脖子一般弯曲而得名;另一个说法是因为这里水中生物繁多,鸭子喜欢成群结队来此觅食,在湾里常常能见到或悠闲划水、或忙碌捕食的鸭子而得名。

但不管哪种说法,游客都可以看到和体会到这里浓郁的野趣和勃勃生机。

  行走在烟水渔庄岸边,你也能在水草丛里发现鸭子的踪影,野趣生动。

登上高台观飞鸟

  杜甫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西溪湿地登高望远,感受的不是荡气回肠,而是精灵般的小鸟。

  西溪湿地是鸟类的天堂,已发现的鸟类有白鹭、杜鹃、黄鹂、喜鹊等89种,接近杭州鸟类种系总数的一半。

西溪观鸟主要有两种类型―――高台观鸟和掩体观鸟,一为远观,一宜近窥。

  在烟水渔庄有一幢三层的楼阁式建筑―――烟水阁,那里是高台观鸟的好去处,游客在这,可以用望远镜细细欣赏鸟类飞翔或栖息,又可以不打扰鸟类生活。

秋雪庵周围的河渚芦荡,借着芦苇做掩护,同样也是观赏鸟类的好去处。

小船悠悠探梅花

  杭州历来有几个赏梅盛地,比如灵峰、超山等。

在明代中期,西溪与灵峰、孤山并列为杭州三大赏梅盛地。

至清代,西溪探梅已成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在西溪观赏梅花,最富有韵致的地方是:

水上观梅、摇舟探梅。

《西湖志》称:

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弥漫如雪。

  现在划船进入西溪,除了沿水路能不时看到岸边梅树探头外,湿地东南片的西溪梅墅更是集中了各类梅花。

沿梅墅西边的水路由南向北,过春信桥,就能看到满山遍野的梅花。

登岸拾级而上,有两个草顶建筑,再前行,就可以看到杏梅园和红梅坞。

杏梅园是梅墅土坡最高点,可以倚梅望远;红梅坞以梅树为篱,再现旧时生活场景。

漫步旧时石平桥

  西溪湿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鱼塘,所以自然也有很多桥。

河流是自然,桥梁则是文化。

西溪原来有很多古桥,比如问云桥、得仙桥、盈春桥等,每一座桥都有一段传说,但不少桥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消失,只留给后人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西溪湿地里,还有很多三孔条石平桥。

它的特点是桥面平直,没有桥栏杆,或栏杆很低。

据说这种桥大多是清朝道光年间一位叫张大仙的石匠造的。

这样造桥省钱,没有坡,没有栏,也方便了当地农民挑担过桥,免得碰撞。

领略吐翠老樟树

  西溪湿地里有包括梅、竹、桑、柳、茶等不同类型的植物200余种,其中保留下来的老柿树在一期工程内有2802棵,观赏各种植物将成为游览西溪的一大乐趣。

  深潭口村位于西溪湿地西北部,过去这里有一个很深的水潭,四周河水呈十字形在此交叉相连。

沿潭自东北至西南,有三棵百年老樟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夏天坐在树下,几乎感觉不到炙热的太阳。

这个地方一定不能错过。

花丛相伴好野餐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

”春天到西溪踏青,一直是杭州人的传统。

这时候的西溪湿地,水绿如蓝,花开似火,到处生机勃勃。

无论在草滩上漫步,还是驾舟荡漾在碧波上,都会让人神清气爽。

  到了吃饭时间,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自己在水边觅一处花丛,以蓝天为顶,绿草为毯,百花为屏,虫鸟为伴,摊开准备好的野餐布,拿出家中带来的各式美味,吃上一顿风味独特的花下野餐,这样一定会使你情趣大增、胃口大开。

品品西溪大碗茶

  西湖龙井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中外皆知。

但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的西溪茶叶,自古也是声誉很高。

  清代著名经学家孙晴川家在西溪,他写的《南漳子》一书就指出西溪地少水多,土地适合种茶,由于没有田种,就用茶叶来换米。

西溪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很高。

明朝晚期著名的文学家、佛教居士冯梦祯,曾经做过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校长)。

他死后就葬于西溪,在他的著作里,盛赞了西溪的茶叶,说“西溪茶利之厚,十倍于龙井。

  现在在深潭口,还能品尝到西溪特有的大碗茶。

大大白色瓷碗盛上满满的茶水,色泽醇厚,入口甘甜,每碗售价1元。

编辑本段十三景观

  【周家村入口】

  越过西溪桥就进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换乘中心——周家村,这是整个园区的主入口。

  周家村除了是游客集散和了解园区信息的主要区域外,还设有“西溪问茶”茶室供游人消遣休息,“西溪礼品”出售西溪特有的鸭舌帽等礼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西溪生态展示馆和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所在,充分体现出园区以生态为重的理念。

  【烟水渔庄】

  

  

烟水渔庄

一个三亩大小的鱼塘被烟水渔庄款款而拥。

沿路上岸,几株不知名的植物上飘来阵阵清香,庄内坐落着数家茶室,都由原来的农家两层木结构民居改造而成,幢幢小楼临水而建,品茶、赏湖合二为一。

  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暮漾。

这里展示了西溪农事鱼耕活动,也是游客休闲、餐饮的中心。

在美丽的渔庄里,我们可以享受到西溪的美味佳肴,吃到各种风味和品种的淡水鱼;大众垂钓区让游客享受到野外垂钓的闲情逸致。

  可以与当年西溪曾享有盛名的秋渔庄相媲美。

现在的烟水渔庄,就是借鉴前人《秋渔庄》的诗歌意境,将此处原有若干农家民居加以间疏、削层、改造、扩充而成的,以水乡民居风格为主体。

烟水渔庄的“烟水”,有三烟之妙:

柳烟、云烟、炊烟,人与烟水共处,犹如身临仙境。

垂钓于湖边,散步于塘堤,喝上一口本地的米酒,感受一番西溪原住民的生活。

  【泊庵草堂】

  

  

泊蓭草堂

穿过普济桥,水系豁然开朗,一座孤岛长着几棵参天的大树,右边的岛屿前有一个由木船改建成的小码头。

登上码头,走过一条约二十米的竹径,“戴”着浓密茅草的泊庵显现在眼前。

“庵”是草堂的意思。

它最早是明末邹孝直的庄园,周边芦苇丛生,野趣盎然,整个庄园犹如仙岛泊于水上,故名泊庵草堂。

  此为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

邹氏读书乐道,不求闻达,与两个弟弟在此耕读自娱,诗礼治家。

当时这一带芦苇丛生,野趣盎然,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故名"泊蓭"。

  这是一组文人别业式建筑。

堂屋为草顶,自然质朴,与周边林木融为一体;建筑外部朴实、天然,内部梁架稍见精致,门窗处理带有魏晋建筑构件元素,含蓄地映射隐士们的清高与雅致。

泊庵草堂内最中间摆放着一个古式屏风,四周陈列着文房四宝及老式家具,左边则是一间临水茶室,果真是读书、喝茶、赏景的好去处。

  【西溪水阁】

  

  

西溪水阁

沿着开阔的水岸,曲曲绕绕,穿过两座小桥方至水阁,沿途景域开合,变化有致,竹林柳烟,屏障掩遮。

西溪水阁是一组文人别业式建筑,为文人隐居深泽、藏书读书之地。

  水阁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西为“蓝溪书屋”。

水阁的墙面,下部山墙为夯土墙,上部为露出梁架的编竹夹泥墙,乡居气息浓郁。

东西各有一处埠头,岸边各设一座小亭(东为鹭亭),以方便游人上下与休歇。

一座石板桥将东西岸相接通。

登临西溪水阁,远眺翠嶂连绵,近闻轻波拍岸;岸上桃红柳绿,水中层波叠影。

西溪水阁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阁、水交融之“真阁真水”的无限情趣。

  西溪自古多文人。

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西溪水阁主要用于文人藏书、读书及会友。

如今的西溪水阁,有"兰溪书屋"和"拥书楼"两处藏书楼,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

  【梅竹山庄】

  

  

梅竹山庄

登岸后踏上一条两边小径,向左跨过一座木桥,邻水架起一艘棕榈覆盖的仿制渔船,船上的一条粗绳牵着水中的渔网,极具野趣。

往右沿着小路向前,便是梅竹山庄的门坊,探头望去,庄内绿意盎然。

  梅竹山庄是清代文人章次白所建。

如今的梅竹山庄,主要有“梅竹吾庐”、“萱晖堂”、“虚阁”三个主体建筑。

进院门先到梅竹堂,再向堂后经小桥按序至四序斋和虚阁。

由南而入,沿百米羊肠小道至浮亭,亭西侧有一柿树,亭东又有一松树,浓阴似伞,亭亭如盖。

游人站立亭下,举目抬望山庄,但见渡头塘堤横亘前方,梅竹吾庐隐约在绿阴之后,萱晖堂依稀露檐于梅竹深处。

  此为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1857)所建。

庄内多古梅修竹,据史料记载,章次白对西溪的挖掘、疏浚工程作出的贡献很大。

其为人性高洁,好读书,喜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

故名。

  【深潭口】

  

  

深潭口

船过了长春桥,便看到一片宽阔的水面,四棵上百年的大樟树分布在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