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755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

《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学论.docx

小学科学教学论

小学科学教学论

第一章

1、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世界进行解释的一项人类活动。

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就是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就是社会科学。

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和创造的人类活动。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

根据大多数科学家公认的科学观念和研究方法,通过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为培养具有初步科学素养的21世纪所需要的公民奠定基础。

科学无国界,科学教育有国界: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一个国家的科学教育目标也应该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而设定。

也就是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

学教育有国界,这就是科学教育本土化的含义。

我国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儿童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基本能力上,从而养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质疑创新的品质。

青霉素的发明者是:

弗莱明

2、科学研究方法的本质性特点P7

(1)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根据

(2)可重复性(3)可积累性(4)理论的可证伪性

3、*科学教育、尤其是小学科学教育,应该把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观察态度和技术作

为教育目标的重点。

4、科学家具有哪些独特品格?

P10

(1)普遍主义:

即对知识评价的标准应该依据客观的观察事实和前人已有的研究

(2)公有性:

科学发现应该及时交流和公开发表;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是属于科学家群体甚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科学家对自己知识产权的要求仅仅限于对自己工作的承认和尊重(3)无私利性:

科学家要为科学的目的从事科学研究,而不是为了金钱、荣誉和地位,求知的热情、好奇心以及对人类事业的无私关怀是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品质(4)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科学家要对所有知识,无论其来源于权威还是普通人,在其成为确证无误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仔细的审查。

科学不相信权威,只相信事实。

(5)合作精神与努力

5、我们借用麦柯马斯和奥尔逊曾经对有关科学性质方面研究的文献综述结果,就科

学的性质做一简要的概括:

科学是为了解释世界;科学依靠实证;科学强调可重复性;科学知识是相对真理;科学进步是渐变的过程;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性;科学代表一种社会传统文化;科学思想受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科学在技术发明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合作;新知识必须要通过公开交流才可能得到认可

6、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毕达哥拉斯的勾股定理、奥地利人孟德尔早在19世纪中

期就发现了遗传学现象、英国的达尔文与远在马来半岛上的华莱士二人,身处异地但几乎同时提出了进化论

7、早在1859年,斯宾塞就提出“科学知识最具有价值。

著名教育史家博伊德认为:

“20世纪教育与其说归功于理论家赫尔巴特和福禄倍尔,倒不如说应归功于斯宾塞和赫胥黎。

8、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9、科学素养内涵的本土化诠释

(1)认知方面的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②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③处理好规则意识与以人文本的关系④区分封建的人文主义与

新人文主义

(2)情意方面的目标:

①注意意志自主性的培养②鼓励创新精神和质疑态度③处理好宽容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关系④注意科学理性的情感特征与浪漫主义的情感特

征区别

10、小学科学教育的具体目标: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孩子们基本的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上,初步学会根据事实来解释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品质。

只有在这一步上走的扎实,才可能获得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如创造性地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来检验假说)

第二章

1、*斯宾塞提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今伊拉克)、

古印度、古埃及、古中国

2、*哥白尼是实证科学的奠基人,而伽利略则是公认的近代科学的全面开拓者。

利略通过将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奠定了近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实证主义。

3、ESS课程、S-APA课程、SCIS课程

ESS课程由美国教育发展中心设计,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把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和具体科学经验的获取确定为首要目标。

S-APA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计的以过程技能为中心的课程方案。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不变的科学技能的培养来应对“知识爆炸”时代的知识更新。

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加涅的影响,以技能发展的层级作为课程结构的依据。

SCIS课程则是由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的科学家受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开发的。

它体现看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思想,比较重视科学概念的形成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

4、科学教育改革的特征:

第一,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为自上而下的行动,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卷入,并且不同程度的给予支持

第二,推出国家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目标。

强调全民尤其是新生一代必须具备科学素养,一方面有利于个人获得理智、自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利

于国家实力的不断提高。

第三,科学教育内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

原来百科全书式宽泛松散的知识信息开始被删繁就简,原来较为注重的操作技能训练转变为探究技能训练,原

来被忽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今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意义。

理智感、

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等等,都应该而且必须通过科学教育

的途径来构建。

第四,进行大规模的教材改革。

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被分解成薄薄的学生活动手册、厚厚的教师指导手册和大批的学具箱等若干部分。

第五,大面积地进行教师职后培训或在岗培训。

5、我国现存最早识字课本《急就篇》;后世著名蒙学读本“三百千千”:

《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第三章

1、皮亚杰(瑞士)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认知建构论(儿童的

“泛灵论”和儿童的“人为论”)和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

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7、18岁)

2、维果茨基社会构建论的基本观点:

(1)儿童构建知识:

维果茨基认为知识是不可能直接从外部灌输到儿童的头脑中,知识是自己建构起来的

(2)儿童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背景: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发展不是在真空中实现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发生的。

(3)学习引导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进一步,意味着发展进一步。

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通过共同活动,可以达到他独立面对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

(4)语言在心理成长中扮演着中心角色: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可以使思维变得更抽象、更灵活,并且独立于直接的刺激而存在;语言还可以让儿童进行想象,产生新的思想,以及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生现有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P59

3、1982年,美国学者波斯那等人最早提出“概念转变”理论。

他们借用皮亚杰理

论中有关同化和顺应的观点提出了儿童概念转变的四个条件:

(1)学生要不满与自己已有的概念

(2)学生对于新概念必须要有初步的了

(3)新概念必须是有点合理的(4)新概念必须是解释得通而且有预测力的

第四章

1、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为了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或验证一个科学假设通过对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变化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2、测量:

实验:

测量是对事物某一方面特性的描述,是精确描述事物某一特性的特殊的科学观察手段。

实验是认为地把事物放在特定的条件下予以研究,观察它的自然变化和形成原因,以发现规律,探求合理的解释,是科学观察的另一种比较高级的阶段。

3、按不同的分类指标可以将观察分为不同类型。

按观察对象:

第一手的实物观察(直接观察)、第二手的模型、图形观察(间接观察)

按观察目的:

随意观察、有指向的观察

按观察者的主动程度:

自发观察、教师指导下的观察,自发观察应是培养的最高目按观察的手段:

感官观察、工具观察

4、在观察教学中的观察活动设计(*连续观察、反复观察其他见P81)

连续观察:

在一段时间内对事物的发展进行连续观察或有规律的间断的观察活动,从中发现事物的发展变化。

反复观察:

连续或间断的对事物进行反反复复的重复观察,意图在于检验现象客观性,发现规律,提高观察质量。

当我们对一个观察的结果存有疑问时,唯一的

办法就是反复观察,获得客观真实的信息。

重复观察既可以使用同种方法,

也可以改变条件、设计实验以发现因果关系。

5、观察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P86

(1)创设情境、吸引注意

(2)明确目的,指向鲜明(3)走向开放,合理选择

(4)合作研究,优势互补(5)综合运用,细致观察(6)巧用记录。

留下过程(7)表达交流,达成共识

6、观察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必须掌握)P89

(1)观察的目的要明确

(2)一次观察活动只针对一个科学问题(3)所观察对象的变量要少,一般不超过两个(4)观察一定要配合记录与描述(5)强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6)观察教学具有延续性和重复性(7)观察教学与思维活动要结合起来(8)努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品质

第五章

1、课程编制的三大影响因素:

学科性质、学生需求、社会需求p102

2、科学课程模型:

(一)“学科中心模型”和“目标模型”

(二)“过程模型”

(三)课程模型之新形式:

国家标准及其系列文献

①美国1995年版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已经完全抛弃了1993年版中激进的构

建主义的观点,采取“科学的探究”作为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并在形式上采用“系列文献”

②系列文献:

1989年颁布《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纲领性文件;1993年根据

纲领编写并颁布了具体的《科学素养的基准》;1998年从教育改革的层面发表了《科学教育改革的蓝本》

③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初稿诞生于90年代初,于2001年为教学实践层面

又编写出版了《科学素养图谱》

④英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范围推行的《国家科学课程(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

明确提出了17个方面(分为10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3、*教材结构分为三个主要类型(重中之重,并论述P112)

(1)知识体系式:

这是传统的教材内容结构,典型的形式是按知识点的逻辑结构

排列。

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也以详细的概念陈述为主线,插图较少,文字充满版画。

课后练习题的形式多以独立完成的书面作业为主、内容则为复习巩固、教材的内容为主。

评价的标准主要是知识掌握的多少。

(2)主题式课程或模块课程:

与知识形式完全相反的形式。

极端情况是,完全不顾概念体系的逻辑结构,片面强调科学发展的偶然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不仅教师可以选择主题和次序,学生也可以。

评价的标准主要是孩子们是否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3)螺旋式:

最早由布鲁纳提出,可以说是一种兼顾概念体系的逻辑性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模式。

首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上要遵循循序进的原则。

与此同时,教学的内容主题则以螺旋式结构反复出现。

4、*小学科学教学目标:

使孩子们初步掌握以观察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初步的科学知识和统一的科学概念,并由此培养追求真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尊重事实、寻根问底、勇于创新的品质。

5、*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所有反映的思想,我们可以将科学教学内

容分为“统一科学概念”和“统一过程技能”。

6、HPS课程内容标准(了解P124)

第六章【大题】

1、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6个,重点P133)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周围世界所具有的强烈好奇心和积极地探究欲。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4)以生活中的科学为起点,建立“四位一体”的科学教学观。

(5)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空间。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科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建议(重中之重P134)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3)注重多种形式教学的有机结合(4)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交流合

作。

(5)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6)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3、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四个,必须掌握P141)

(一)、“四动”课堂教学模式

(分题型答题)四动的含义是:

动眼、动脑、动手、动口

(二)、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模式

(三)、基本技能训练模式

第七章

1、确定教学目标重点:

(一定要掌握的P163)

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能、科学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编写教案(重点)

教案编写:

教案编写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前书面准备工作。

教案编写流程图: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方案的产生

3、选择活动材料(重中之重P170)

活动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1)既要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激发探究兴趣,又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2)选择的活动材料既是学生能够独立支配的,又具有恰当的支配难度,让学生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科学素养(3)选择的活动材料应是学生身边随时可以得到的东西,一旦留心便可以成为探究科学的材料

(4)选择的活动材料要具有“结构”意义

4、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

p172

(1)学生围绕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观察现象的证据(3)学生从证据中提炼出解释,对提出的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4)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与观察更相符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结论(5)学生交流和修正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第八章

1、科学课应该突出科学精神

(1)慎用神话、童话、诗歌的形式

(2)课堂上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

(3)要讲究用词的客观性而非情感性

2、跨学科综合课(了解一下有哪两种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增设了“综合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不同课程之间的“综合”问题。

一般认为,综合课程有两种形态:

结构型的综合课程和功能型的综合课程

第九章

1、成功科学课堂的主要特征:

p212

(1)教师提出初始问题后,学生自行将研究向纵深推进;

(2)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面十分广泛;

(3)课堂的语言交流次数多、争论时间比较长;

(4)发展持续研究的兴趣,产生更多的研究问题;

(5)不仅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视过程的指导。

2、科学教育评价的常见类型:

(1)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

又称形成性评价,它的实施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修

正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

总结性评价:

又称终结性评价,常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之后进行,相当于我们熟知的期中或期末考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优惩劣、评功摆好。

(2)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

即是在评定或解释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将学生放在同年级或其他条件相当的一群学生中进行比较,以得出其相对位置,因此又叫常模

参照评价。

(3)诊断性评价和决策性评价

(4)最佳表现评价和典型表现评价

(5)探究活动评价和知识评价

(6)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7)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3、科学教育评价的课堂实施过程:

(P225)

(1)课前准备

(2)课中实施

(3)课后反思

第十章

1、科学教师的素养:

(1)要有坚定的科学教育事业心

(2)要具有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

(3)要具有必要的教育学知识

2、科学教师的素养特色:

综合性、开放性和社会性

3、教师教学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重要)p249

(1)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

要求教师从“教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即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

(2)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

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如布鲁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可以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目标。

除了行为性目标还有表达性目标,它的提出是建立在对行为目标的批判之上,更适合领域目标、更高层次思维能力目标等这些需通过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活动的收获完全可能超越预期的构想。

(PS:

表达性行为目标的倡导者是美国课程学者伊斯纳)

(3)让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

需要科学课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有以下几种方法:

a选择儿童乐于研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b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c使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d营造儿童喜欢的课堂氛围。

E利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

(4)不要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

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证实,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

只要善于引导,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行为。

在教学内容上偏易、在教学要求上偏低,不仅会浪费儿童科学学习的智力资源,而且会遏制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对他们终身的科学学习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5)给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

“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即所谓的留白教育,给学生留有思维、想象、应对、创新的余地。

教师可以将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的正确结论不是一次活动就能获得的。

直接给结论,不利于学生发挥探究技能和提问质疑的精神。

第十一章

1、多媒体的概念

狭义:

是指在原CAI系统的基础上,增配声霸卡、视霸卡、CD-ROM和相关的外部设备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形成的辅助教学系统。

(多媒体CAI系统是实现

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的基础)

广义:

指的是多种媒体的组合,它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评价、选择、设计并组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时,力求实现教学最

优化。

(相比起来重点)

2、选择教学媒体和设备的原则

以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为根本目的

以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实施为基础

以讲求实际效益为准绳

以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

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参与为理想

以引导、辅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为核心

以方便、实用为宗旨

3、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安全教育方式:

(1)强调:

主要是针对容易造成重大事故、学生又容易大意的活动。

强调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强调,通过教师的语言再三提出注意事项和注意要点;二是学生强调,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注意事项和注意要点

(2)讲述:

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一次性告知,通过语言信息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讲述这种方法,可在演示等形象化的方法无法奏效时使用,还适用于学生难以预见危险的活动内容(3)演示与分析: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中的自我保护,而且有利于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学会思考、辨析、预测以及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这种方法适用于与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想到的安全教育内容(4)提醒:

就是在学生遗忘或疏忽时给予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避免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