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48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docx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8《兰亭集序》课堂同步练习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修禊之事。

此地贤明的人都到了,年长的年少的都在这里会集。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繁茂的林木,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来作为使觞流动的曲水,大家按顺序排列,坐在它的旁边,虽然没有演奏丝竹管弦的盛况,只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使人畅快地表达内心的感情。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徐徐,抬头可以观览宇宙的浩大,俯身可以细察物类众多,纵目游赏,胸襟开阔,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实在令人感到快乐。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一俯一仰之间便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拿出自己内心的理想抱负,在一室之内与人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则就着可以寄托感情的外物,放纵自己,无拘无束。

虽然他们生活方式的取舍不同,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面对自己遇到的可喜的事情时,会一时自得,感到欣然自足,竟然忘记了老年即将到来。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产生厌倦,感情就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了,就不免会产生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因此就会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生命长短取决于自然的造化,而且终究要走向死亡!

古人说:

“死生是件大事。

”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的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伤怀,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潭是荒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也是错误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

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尽管时代有别,世事不同,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无疑是相同的。

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一、序言文体知识填空

序,是一种文体,是写在文章或者书前面,叙述文章或书的写作、、以及对文章评价等的文章体裁。

写在前面的叫或者,写在后面的叫或。

为别人写的序叫别序或他序。

如《》。

为自己的文章或书写的序言叫自序。

如鲁迅《》。

还有一种序,是以赠慰为内容的赠序,如《》。

二、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

官至右军将军,世称“”,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

王羲之书写的《》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

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项是()

A.会kuài稽jī无稽jī之谈稽jī首曲qū水曲qū子 静躁zào

B.感慨系xì之系jì鞋带期qī望 期jī年娱yú乐管弦xián

C.修禊xì激湍tuán 流觞shāng夭殇shāng 曾céng经  会晤wù

D.嗟jiē悼暮mù春  虚诞dàn 形骸hài   幽yōu情癸kuǐ丑  

四、将下列词语中的错字找出来,并将其正确的写在后面括号中

1、慧风()2、感概()3、气慨()4无据之谈()

5、葵丑年()6、会悟()7、游目聘怀()8、静燥不同()

9、崇山竣岭()10、工程峻工()11、怙恶不峻()12游目聘怀()

五、解释下列加点字实词的意义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

咸: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

3、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或:

诸:

悟:

因:

5、不知老之将至。

老:

6、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

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以:

期:

8、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临:

喻:

9、家喻户晓。

喻:

10、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11、牺牲玉帛,必以信。

信:

1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信: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

14、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信:

15自可断来信。

信:

16、宁信度,无自信也。

信:

17、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

18、信能行此道,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

信:

19、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20、及其所之既倦。

之:

六、下列文言句子与“亦将有感于斯文”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当其欣于所遇。

D.不能喻之于怀。

七、划分全文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

第三部分(4):

八、阅全文后做题:

1、用自己的语言展现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兰亭集会情景。

2、

自然段概述兰亭集会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3、作者在第三段阐述了关于宇宙、人生的哪些观点?

4、作者在第四段中批判了玄学的什么观点?

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5、说说这篇序言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九、翻译下列句子,感悟重点字词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十、全文默写。

十一、名句默写。

默写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是日也,,。

2、群贤毕至,。

此地有,,又有。

映带左右。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答案】

1、原因、经过、内容。

序、引、后叙、跋。

《兰亭集序》、《呐喊自序》、《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世称“王右军”,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书圣”。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三、答案B。

(B.全对。

A.稽qǐ首//曲qǔ子C.激湍tuān D.癸guǐ丑 

//形骸hái ) 

四、1、慧风(惠)2、感概(慨)3、气慨(概)4无据之谈(稽)

5、葵丑年(癸)6、会悟(晤)7、游目聘怀(骋)8、静燥不同(躁)

9、竣(峻)岭10、峻(竣)工11、怙恶不峻(悛)12聘(骋)怀

五、1、毕:

全部、都,副词。

咸:

都。

全部。

2、次:

旁边。

3、信:

确实、实在。

4、或:

有的人。

诸:

“之乎”合音。

悟:

悟通晤,会面、面对面。

因:

就着、随着。

5、老:

老年。

6、向:

原来。

7、以:

因为。

8、临:

面对。

9、喻:

明白。

10、致:

情致、情趣、感情。

11、信:

真实的情况。

12、信:

诚实守信用。

13、信:

真实的。

14、信:

相信。

15、信:

送信来的人。

16、信:

相信。

17、信手:

随手。

18、信:

果真、确实。

19、斯文:

这篇文章。

20、之:

得到,到、往、去。

动词。

六、答案B。

(B项是“之”字式定语后置句。

其余三项是状语后置。

七、答:

第一部分:

叙述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描写集会环境、有趣的游戏场面。

渲染烘托喜悦气氛,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

由乐联想到人生悲喜,阐述作者对人生、生命价值的认识与思考。

第三部分:

批判玄学的错误思想,说明写作目的。

八、

1、答:

暮春三月,天气睛朗,空气温暖而清新,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湍急环绕周围的兰亭,聚集了老少不同的许多贤人,他们在那里玩修禊的游戏,许多人按序排列坐在曲水旁饮酒作诗,有趣极了,高雅极了。

2、答:

集会的人很多,且都是些老少贤才;集会的环境很优美;集会时的游戏高雅有趣;集会的天气很好。

3、答: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阐述的是“人生苦短”,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的观点。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阐述的观点是:

人生有喜,也有乐,要正确认识人生。

不乐极生悲,也不因暂时的不快而悲观消极,要积极进取。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阐述的人生哲理是:

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寿命,人的寿命随自然的造化,而且最终要走向死亡。

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活着就要活得有价值。

4、答:

作者批判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观点是:

人的生死、寿命长短无区别。

作者的观点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即阐述的人生哲理是:

把生与死,生命的长与短等量齐观是错误的。

亦即人生的生与死不同,长短不同。

要热爱生命,要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才能让生命永垂不朽。

5、答:

后之览者,有感于斯文。

九、答案。

1、有的人喜欢拿出自己内心的理想抱负,在一室之内与人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则就着可以寄托感情的外物,放纵自己,无拘无束。

2、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的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伤怀,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十、默写全文答案参照课文。

十一、答案

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3、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齐彭殇为妄作。

《游褒禅山记》课堂同步练习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于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叫做)华山。

唐代慧褒和尚当初就在华山脚筑室居住,最后又葬在那里。

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就有人为它取名叫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子弟在坟墓旁建造的房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南面因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那写在石碑上面的“华山”二字还能辨认得出。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错误了。

那个山洞下面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个洞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而上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进到它里面便(感到)很寒冷,如果要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未能走到过它的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那前进就越困难,但是所见到那里面的景象也就越奇妙。

有个因为懈怠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熄灭了。

”于是大家就与他一起退了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一来(到此处)就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大概是因为那洞越深的地方,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正当(决定从洞内退出)之时,我的体力还足够用来进去,火把还足够用来继续照明。

我们一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由于跟他出来,因而未能尽情享受那游洞的乐趣。

对此,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收获。

那是由于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所不在。

如果是平坦又近便的地方,那么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要、僻远的地方,于是很少有人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能达到的人),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我的主观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不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

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倒在道上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古书没有保存,(以致)后世之人弄错那留传下来的文字,却没有人能说清楚明白,这样的错误哪里说得完啊?

这就是读书人做学问不能不深思慎重选择的原因啊。

这次游览的四个人是:

庐陵的萧君圭,字君玉。

长乐的王回,字深父。

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父。

王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安石记。

【《游褒禅山记》练习】

一、王安石简介填空。

王安石,字介甫,号。

封荆国公,也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人。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前主要创作有《》

二、文体“记”

记,古代文体。

可以记事,也可以记人(记人叙事的记叙文);可以记山川名胜(现代观念上的游记);也可以记器物,最终是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述见解为目的,另一种是托物言志。

古代“记”这种文体,有如东晋陶潜的《》北宋王安石的《》唐代柳宗元的《》明朝宋廉《》等。

三、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项()

A.禅让shàn禅shàn宗褒禅chán殚精竭虑dàn瑰ɡuī丽

B.玫瑰ɡuī风尘仆仆púpú仆pū道前仆pū后继肆无忌惮dān

C.庐冢zhǒnɡ谬miù论窈yǎo然窈yáo窕tiǎo人迹罕hǎn至

D.贻误yí心旷kuànɡ神怡百战不殆dài甘之如饴yí贻yí笑大方

四、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管理到位,设备先进,产品质量过关,更重要的是他的工厂直接服务于农业第一线,他的做法,跟谁比也不至于贻笑大方。

B.来到路上,前面的景色豁然开朗,内卡河、古城、老桥、王宫城堡尽收眼底,一幅秀丽的鸟瞰图令人心旷神怡。

C.5月1日,韩国国奥队球员曹宰溱与中国队张宝峰前仆后继拼抢足球。

D.背书背不出,“老师”往往大发娇嗔,自然骂得人下不了台,而张曜甘之如饴。

五、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说说它们活用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

3、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4、火尚足以明。

明:

5、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见:

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说明它们的古今异义。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非常,古义:

今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古义:

今义:

3、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古义:

今义:

4、由山以上五六里

以上,古义:

今义: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古义:

今义:

七、解释下列句中“然”字的意义和用法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甚少。

然:

2、有穴窈然。

然:

3、何为其然也?

然:

4、苏子愀然。

然:

5、其声呜呜然。

然:

八、解释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以:

2、长太息以掩涕兮。

以:

3、由山以上五六里。

以: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以: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以: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以:

8、吾以日出离人远。

以:

9、斧斤以时入森木。

以:

10、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

11、犹不能以之兴怀。

以:

12、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以:

九、阅读全文后按下列要求做题。

1、说说第一自然段作者游览前洞行踪是什么?

并说说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前洞与后洞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记叙游览后洞半途而废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概述作者在第3、4自然段阐述了哪些观点(或感想体会)?

十、翻译下列难句。

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十一、默写下列空缺处的句子

1、,则游者众;险以远,。

2、、、,,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十二、阅读下列材料后自选择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答案】

一、半山。

北宋。

《临川先生文集》。

二、东晋陶潜的《桃花源记》,北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明朝宋廉《五人墓碑记》。

三、答案D全对。

(A、禅chán宗殚精竭虑dānB、肆无忌惮dànC、窈yǎo)

四、答案C。

(A、贻yí笑大方:

贻:

遗留;贻笑:

让人笑话。

大方: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被动义。

常见错误是在“贻”前加“令人”使成语重复矛盾。

这个成语本身就有“令人、让人”的意思。

B、心旷神怡:

旷:

开阔。

怡:

愉快。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此处是对的。

C、前仆pū后继:

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着上来。

形容革命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壮烈行为。

这个解释说明只能用于形容革命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壮烈行为。

此处使用对象范围不对。

也可以说是望文生义错误。

D、甘之如饴:

甘,甜;饴:

麦芽糖浆。

感到象糖那样甜。

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此处是为了背诵这件事,甘愿承受老师的娇嗔。

用法正确。

五、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说说它们活用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

1、舍:

房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建房”。

2、名:

名字,这里是“为之取名”,名词为动用法。

3、深:

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深度”。

4、明:

明亮,这里是“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见:

看见,动词,在这里是“见到的景象”,动词用作名词。

6、险远:

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7、幽暗昏惑:

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指“幽暗昏惑的地方”。

8、至:

动词,到。

这里是“到达这里的人”,动词用作名词。

六、

1、非常:

古义是“不同寻常”,形容词。

今义是“很、十分”,程度副词。

2、学者:

古义是“读书人”。

今义是“在学术领域有造诣的人”。

3、于是:

古义是“对于这种情况”。

在这里是两个单音词。

今义是复音词,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4、以上:

古义是“而上”,“以”相当于“而”。

今义,介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5、至于:

古义是“到了”。

今义是: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七、解释一列句中然字的意义和用法

1、然:

“然而、可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2、然:

用在形容词后,是“……的样子。

3、然:

指示代词,“这样”。

4、然:

用在形容词后。

……的样子。

5、然:

“……的声音”。

八、解释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以:

由于、因为。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2、以:

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

3、以:

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4、以:

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5、以:

因为,由于。

连词。

表因果。

6、以:

相当于“而”,表并列。

连词。

7、以:

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8、以:

认为,动词。

9、以:

介词,按照、根据。

10、以:

介词,用,把。

11、以:

因为,连词。

12、

以:

介词,用。

以:

介词,把。

九、

1、答:

作者的行踪是:

华山脚——慧空禅院——距洞百余步有石碑——距院东五里前洞。

辩识“华山”与“花山”错误,为后文议论伏笔。

2、答:

前洞平旷、有泉侧出与后洞窈然甚寒的不同特点,记叙游览后洞半途而废的过程。

表达作者游览失望后悔心情。

为下文谈志与力的关系张本设伏。

3、答:

就游后洞半途而废的感想体会是:

凡事首先要有志向或理想或目标。

凡事要有志向、有毅力、坚持不懈、有才能,还必须充分利用外在条件才能成功。

尽志尽力而达不到的东西就不要后悔。

十、

1、我对于倒在道上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古书没有保存,(以致)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