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479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市卫生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XX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市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把深化医改作为中心任务,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能力提升,建设协调发展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卫生信息化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卫生信息化,居民健康、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等指标居全省领先水平,基本实现了卫生现代化,事业发展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规划实施情况

  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截止XX年末,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十一五”期末的77.65岁提高到81.47岁,孕产妇死亡率为4.91/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分别为3.19‰和4.57‰,居民健康状况达到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平均水平。

  政府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中期,市委、市政府实施卫生发展战略,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两年累计投入64.9亿元,其中XX年卫生事业费达到34.16亿元。

  基建项目全面实施。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69项,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项目4个,新增项目10个。

截止目前,市五院、新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技综合楼等12个项目正在建设;市二院原外科楼改造、市三院原病房楼改建、市精卫中心病房楼改扩建等20个项目已立项,另有5个项目正在开展立项前准备工作。

  资源要素持续增加。

到XX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951家,较“十一五”期末增加126家,其中医院113家,增加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3家,乡镇卫生院422家,实现了社区和人群全覆盖。

  XX年末,全市床位总数达到30453张,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7.37%,其中,医院床位增长28.9%。

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床位数4.54张,比“十一五”期末的3.9张增加了0.64张。

  XX年末,全市拥有卫生工作人员42812人,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6.24%,其中执业医师13092人,增长11.41%;注册护士14873人,增长30.17%。

医护比1∶1.14,比“十一五”期末的1∶0.97有较大改善。

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由“十一五”期末的1.84人增加到2.03人。

  XX年末,全市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02.09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1%,其中,医疗卫生设备总额35.82亿元,增长14.9%,乙类以上大型医用设备88台,投入总额6.29亿元,增长17.7%。

  多元化办医体系初步形成。

XX年末,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达868个,占全市总数44.49%;其中社会办医院33个,占全市医院总量的29.2%;医院床位1786张,占总量的6.98%;拥有卫生工作人员4821人,占总量的11.26%。

社会办医已成为我市卫生资源的重要补充力量。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完善,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巩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防控水平。

加强慢性病防治网络和能力建设,完善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推进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承办“全国慢病防控示范区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工作。

实施辖区精神病人建档管理和重性精神病人规范管理,成立市民心理健康学校并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动态管理重性精神病人14567名,报告率24%、管理率90.9%。

将碘盐监测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传染病防治,全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17.72/10万,继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制订实施《XX市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检测艾滋病抗体55.56万人次,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298例,随访和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007人次。

发现并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426例。

新增锡山、惠山、新区生态湿地钉螺监测点30个,环XX生态湿地钉螺监测点实现城区全覆盖,开展血清学查病22217人,完成血防查螺3326.5万平方米,未发现阳性钉螺。

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督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规范开展。

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出厂水监测合格率100%,末梢水监测合格率为98.81%。

  2.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保障妇幼安康。

以全面推动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完善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崇安、南长、北塘三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

市卫生局获省社区卫生与妇幼保健管理创新奖,江阴市、宜兴市被确认为首批江苏省妇幼卫生先进市。

全市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现代化妇儿保门诊,86家托幼机构建成“托幼机构卫生站”。

有效实施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

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91/10万,婴儿死亡率为3.19‰,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94‰,免费婚检率为94.77%,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8.3%,儿童保健管理率98.6%。

  3.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市区卫生应急资源整合,完善跨卫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快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极端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的医疗救援能力,提升突发急性传染病、突发中毒、突发核辐射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滨湖区、崇安区分别创成国家级、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

确定江原医院为“XX市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定点洗消医院”。

增设联动急救分站1家,江阴市和宜兴市急救中心与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联网。

开展全市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及电视大赛,参加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获个人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和团体优秀奖。

  4.强化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增强急救能力。

健全由急救医疗网络和采供血网络组成的医疗救治体系。

加强由市急救中心和医院院前急救队伍组成的“120”急救体系,推进城市急救分站建设和联动分站建设,推动建立XX市突发事件医疗急救联动机制,增强紧急救援能力。

至XX年末,急救中心拥有救护车46辆,急救点布局正在开展。

全市献血点合理布局,已建成固定献血屋5个,配备流动献血车5辆。

提高血液检测水平,启动开展血液核酸检测,深入开展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工作,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实现“三个100%”,基本满足临床用血的正常需求。

  5.规范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强化执法效能。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全部通过江苏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达标以及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示范验收。

全市全面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深化实施“放心餐桌”、“放心餐具”专项行动及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查处违法案件,完成重大活动保障。

餐饮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超96%,其中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居全省领先。

在省内率先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创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1个、示范街2条、示范单位10家,评定首批XX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36家。

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做好相关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检查工作。

加强医疗服务监督,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和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监管工作。

  6.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成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平台。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以家庭健康医生为抓手,以网格化分片包干的形式落实服务项目,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经费投入,至XX年末,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达到34元。

全市完成健康档案544.2万份,建档率达到84.7%,动态管理率达到84%。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儿童保健管理率稳定在98%以上,35岁以上门诊病人首诊测血压率、传染病及时报告率达到100%。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65岁以上老年人实施动态健康管理,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45万、13万糖尿病病人纳入规范管理;对1.43万重性精神病人实行动态管理。

  XX年10月,我市启动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建立了以家庭成员为健康管理对象、以家庭医生为直接管理责任人、以片区责任团队为综合服务单位的健康管理签约服务模式,同时注重结合实际调整和改进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医保、考核机制等。

目前,全市共有6129名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家庭医生职责,由全科医生、社区护理、公共卫生人员以社居委为单位组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849个,参与团队服务全科医生、公卫医生、社区护士3263名,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同感逐步提升。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效能

  1.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易地新建的惠山区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建成启用。

全市新评审确认二级乙等医院4家,XX市同仁康复医院定为三级康复医院,6家民办医院通过定级验收。

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成率达95%,新增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省级4家、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2家,市卫生局获全省社区卫生工作特色奖。

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拥有康复床位1206张,服务网络涵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专科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康复医疗服务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试点重点联系城市,并承办“全国第五届康复论坛”。

  2.完善重点学科体系,全面提升卫生人才梯队和卫生科技水平。

制定《全市卫生人才与学科建设计划》,卫生人才培养引进平台——江南大学XX医学院揭牌成立并首批招生。

全市新增或在建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人才7人,省市共建重点学科3个,确定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11个及创建科室13个,第一周期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获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34项、市级项目8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腾飞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5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47项。

实施第二周期“卫生科技进社区”项目工作,推广适宜技术和健康科普项目各21项,其中14项适宜技术纳入省适宜技术库推广。

新增2家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扩增6家全科医生社区实践基地,63名学员完成三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并通过省考核合格上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通过率居全省前茅。

组队参加全省全科医生“三基”竞赛,获得个人一等奖、团体三等奖。

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2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3个。

  3.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市中医医院和宜兴市中医医院被列入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市传染病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及宜兴市中医医院、滨湖区中医医院建成启用。

2家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被确定为“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

江阴市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复评审,崇安区创成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区。

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列入XX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备选项目;全市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个、建设项目5个、培育项目1个;新增省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建设项目5个,省中医示范专科5个。

江阴市中医院袁士良工作室被省中医药局确定为“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4.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并执行零差率销售,网上采购验收率、及时配送率达95%以上,居全省前茅。

启动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

加强采购结算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30天内及时结算付款率。

加强对本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应用的监督和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规定比例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销售基本药物的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达到25%以上。

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加强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完善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群众基本用药安全。

建立应急药物储备制度,确保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情况下药品的应急调度和供应。

  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新突破。

全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宜兴市制定《宜兴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宜兴市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并分别经省政府和省物价部门批准,为实施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改革做了大量前期测算和准备工作,并于今年4月在14家医院全面同步实施。

江阴市人民医院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

  2.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文件精神,制定和完善相应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在引入社会资本办医等方面先行先试,为社会医疗机构发展创造良性的竞争机制和行业环境,促进社会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全市设置审批医疗机构43家,其中民办医疗机构35家,占81.4%。

江阴百意中医医院等二级以上民办医院执业,XX明慈心血管医院、XX正大耳鼻喉科医院等二级以上民办医院获准设置,上海瑞金医院XX分院进入审批程序,XXXX新城国际医院签约。

  3、大力实施便民惠民措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制定实施《XX市便民就医行动计划》24项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全市10家医院进入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

市二院、锡山医院、市中心血站等6家单位获“江苏省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称号。

实施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公示制度。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新增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1家、先进病区8个、护理“巾帼文明岗”3个。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24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200个次、328种次的临床路径管理,收治病人22311例。

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工作,全市143家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健康城市建设和爱国卫生工作有新拓展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广泛开展。

对2个省级监测点900人和7个市级监测点2100人实施健康监测工作。

广泛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在《现代快报》刊登健康素养系列漫画。

组织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

新创市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镇7个。

全市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达19.9%。

  2.健康城市八大行动进展顺利。

全市创成市级健康促进示范企业16家,其中7家通过省级评估;新建“健康步道”39条、“健康小屋”15个,命名“XX市健康社区”58个;新增无烟机关、宾馆48家,“无烟中小学校”实现全覆盖。

  3.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卫生创建得到巩固提高。

全市9个国家卫生镇通过全国爱卫办复审。

推进农贸市场专业化消杀,10个农贸市场被命名为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农贸市场。

城区四害密度保持达标。

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6%;逾95%的城市农贸市场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分别达到100%、80%;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覆盖率、水质合格率均达100%,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8.9%;建成国家卫生镇34个、园林小城镇2个。

完成农村生态改厕14654户。

  卫生信息化建设有新进展

  全市卫生信息化工作推进有力,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市卫生系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推进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

市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完成系统软件开发并通过省符合性测试,并已在7个区实施。

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江阴市筹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二期工程;宜兴市以医疗信息化为重点筹建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锡山区争取科技部资金加快辖区内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

全市23家二级以上医院实施电子病历。

7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二、存在问题

  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及利用不均衡

  我市卫生资源总量仍显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每千人口床位数、医生数明显低于周边城市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业务用房以及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问题仍制约着社区卫生内涵和能力建设。

  政府投入与需要之间尚有差距

  尽管“十二五”前两年政府卫生投入大幅增加,但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对公立医院承担的院前急救、公共卫生等工作的投入和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人员待遇较低,长期存在的大量临聘医护人员的身份、待遇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

  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全市能担任区域医疗中心功能的大中型综合医院和高水平的专科医院为数不多,重点专科建设相对滞后,康复、老年护理等学科体系有待完善,缺乏在全国、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与南京、苏州等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市经济地位不相适应。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不足、到编率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公共卫生服务有待加强

  我市流动人口较多,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问题制约着我市公共卫生水平的持续提升,市、区二级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急救、血站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不足、业务办公用房偏少、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与日益繁重的工作职能和任务不相适应。

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病、职业病等疾病预防控制难度逐步加大;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偶有发生,全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三、下阶段工作措施

  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确定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要确保政府卫生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要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在经常性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和在卫生总费用构成中的比重。

要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大力发展高端和特需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要完善大型卫生设备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卫生设备配置标准和管理规范,探索大型卫生设备共享机制,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完善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推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挡升级工程,通过对房屋陈旧、建设标准低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新建、改建工程,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切实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并重原则,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意见》,充实卫生技术人员、扩大诊疗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加强人才培养,实行分类管理。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合理分工,将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由服务站完成。

建立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深化协作机制,落实各项对口支援措施,引导城市医务人员等优质医疗资源到基层服务,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就医。

  3.提升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内涵和服务水平。

以重点人群为主,切实做到签约服务做实、健康服务到位、环节管理规范,提升实际服务效果,做到以重点人群为主的签约服务全覆盖。

  深化改革,整体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1.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宜兴市按省统一部署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域内所有公立医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财政投入、改革医保支付政策,落实各项综合改革措施,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力争取得突破。

启动江阴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

  2.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完善服务体系。

落实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布局,支持民办二、三级专科医院的设置准入、建设发展和规范管理,推进上规模、有特色、管理好的大型民办医院和国际医院建设,加快形成有序竞争格局。

  均等高效,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1.规范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督导管理,落实逐级督导和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确保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高质量服务到位。

实施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的干预,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增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覆盖重点服务人群。

崇安、南长、北塘区建设独立建制的妇保机构。

积极争创江苏省妇幼卫生先进市,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代化妇儿保门诊建设。

实施市中心血站扩建工程,改善无偿献血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条件,积极推进血液筛选核酸检测工作,确保用血安全。

  3.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内涵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

落实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保持传染病防控的平稳态势。

加强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控,加强麻疹防控工作。

加强艾滋病监测与管理,在社区设立快速检测点,落实重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

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定诊医疗机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强化免疫规划管理,以镇为单位的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推广血防湿地监测工作。

推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综合干预模式社区建设项目,推进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区创建工作。

遏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势头,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有效管理重性精神疾病。

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推进区级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建设,继续创建国家、省卫生应急示范区。

  4.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推进“放心餐具”行动,加强对高危行业和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品种的监管。

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开展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示范单位及集中式供水单位分类分级管理评定工作。

抓好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加强生物实验室和临床用血管理。

同时,抓好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监督以及涉水产品、消毒产品和其他健康相关产品等卫生监督工作。

  营造合力,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1.提升健康城市建设水平。

加强部门协调,推进健康城市各项行动计划。

完成居民健康诊断行动,推进全民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促进行动,力争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

组织控烟立法调研,推动公共场所禁控烟,创建无烟机关、宾馆。

开展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以健康社区建设为抓手,新建一批省、市级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健康促进学校、以及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主题公园等健康场所,让群众感受到健康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广泛参与到健康城市建设中来,促进全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2.深化爱国卫生工作。

巩固卫生创建成果,落实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深化创建卫生镇、村,新创国家卫生镇2—3个,2个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

依法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开展除四害达标社区创建工作,新创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农贸市场。

  加大投入,推进卫生人才培养和科教发展

  1.落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建立和落实市、区二级卫生人才与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出台并实施加强我市卫生人才与学科建设的政策意见,加快各类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推进实施“三名”战略和“科教兴卫”工程。

根据我市现有学科优势,依托江南大学医学院引进领军型人才,培养引进一批医学重点人才,形成学科团队,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持续加大投入,提高基础人才整体水平,建成一批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和专科。

年内,每千人口执业医师达到2.1人、注册护士达到2.4人。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按省定标准,根据工作实际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规范进编管理,各地进编率不低于85%。

加快引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急需人才,重点加强以全科医学岗位人员和其他紧缺岗位人员的培养。

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