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172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docx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1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1)能靠鳍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2)能在水中用鳃呼吸。

3、鱼可以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

流线型(梭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黏液。

4、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通过侧线感觉水流方向,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5、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四大家鱼是:

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7、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1)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2)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3)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

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4)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5)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6)气体交换水中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鳃丝中二氧化碳进入水中

8、鱼的主要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9、腔肠动物: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海葵、海蜇、珊瑚虫

10、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河蚌、扇贝、章鱼

11、甲壳动物: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

虾、蟹、水蚤

12、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13、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角质的鳞或甲;外骨骼);

(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环节动物: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如:

蚯蚓、沙蚕、水蛭。

蚯蚓:

(1)蚯蚓是变温动物,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蚯蚓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3)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4)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5)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排出的粪便是农作物很好的肥料,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使土壤变得疏松,加强了土壤的通气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3、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

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兔:

(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4)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5)兔的心脏有四个腔: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4、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杂食性(如人)

6、陆地生活的动物的基本环境条件: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

三、空中生活的动物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

(2)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3)胸肌发达;(4)食量大,消化快;(5)有发达的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6)血液循环旺盛;(7)直肠短,排便及时,有利于减轻体重;(8)骨薄而轻。

(1)鸟的外形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鸟被覆羽毛(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有保暖作用),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产生强劲的飞行动力。

(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可以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5)鸟类消化特点:

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耗;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2、鸟类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4、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

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昆虫的主要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分节的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生有三对足,两对翅(大多数昆虫都有翅),有发达的肌肉,有外骨骼;腹部有气门,用气管呼吸。

(头上两根感觉须,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是骨。

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6、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共同特点是: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7、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如:

娃娃鱼(大鲵)、青蛙、蟾蜍。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

动物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

3、关节结构:

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4、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5、运动时,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

(1)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2)运动强度应适当;(3)佩戴护腕和护膝。

6、骨骼肌:

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7、运动: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8、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直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9、脱臼:

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10、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2)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三、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3、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4、通讯: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5、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整体。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动物的寂静的世界。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的现象。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5、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2、生物反应器:

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3、“乳房生物反应器”:

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4、生物反应器的意义:

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5、仿生: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如:

长颈鹿与宇航员穿的“抗荷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等。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细菌菌落特点:

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

较大,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等颜色

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②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④恒温培养

4、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

 特定条件:

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

古细菌的存在说明:

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

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得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

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二、细菌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特征:

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

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

分裂繁殖(裂殖)。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3、细菌的结构特点:

单细胞生物。

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

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

4、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和寄生)(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5、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

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6、计算:

(m原有细菌数,n分裂次数,N分裂后细菌数)

三、真菌

1、真菌的种类:

(1)大型真菌:

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多细胞真菌)

(2)霉菌:

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

(3)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2、真菌的结构:

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3、真菌的生殖:

用孢子繁殖后代

4、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1)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2)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

有氧呼吸:

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

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

(3)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5、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

(1)形态:

(多细胞)

(2)结构:

青霉:

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

扫帚状,青绿色

曲霉:

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

放射状,黑褐色

(3)生殖:

孢子生殖

(4)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

6、蘑菇(多细胞真菌)

(1)结构:

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制作孢子印时,放射状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2)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

(3)生殖:

孢子生殖

(4)生活环境:

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与动植物共生。

2、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受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如:

(1)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2)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3)与动物:

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4)与人:

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1、食品制作:

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酸奶、泡菜——乳酸菌;制醋——醋酸菌;制酱——霉菌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酵母菌,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2、食品保存。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保存方法:

1)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巴氏消毒法(袋装牛奶)  

2)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罐藏法(肉罐头)

  3)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冷冻法、冷藏法(冻肉)

  4)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真空包装法(肉肠)

  5)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晒制与烟熏法(腊肉)、腌制法(咸鱼)、脱水法(干蘑菇、干香菇)、渗透保存法(果脯、蜜饯)

  6)使用防腐剂

7)使用射线

3、疾病防治。

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

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胰岛素是对大肠杆菌转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药物。

4、环境保护。

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针对性训练一

1、下列与鲫鱼在水中游泳的习性相适应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A.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B.身体侧扁,呈梭形,体表有粘液

C.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D.具有鳍

2、在生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天亮后鱼便停止浮头。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黎明水温较低B.水中缺少氧气

C.有利于食物的摄取D.减小水的压力

3、到菜市场去买鱼,在许多死鱼中你如何判断鱼的新鲜与否?

()。

A.鳃丝的颜色B.鳞片的完整C.体表是否湿润D.鱼鳍是否完整

4、下列动物类群有口无肛门、有消化腔的是()

A.软体动物B.甲壳动物C.腔肠动物D.两栖动物

5、如果将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剪去,鱼体将()

A.不能游泳B.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

C.不能产生前进的动力D.不能保持身体平衡

6、家兔的消化管与草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A、消化管长、盲肠发达、犬齿退化B、消化管短,盲肠不发达、犬齿发达

C、消化管长,盲肠不发达、犬齿退化D、消化管短,盲肠发达、犬齿发达

7、将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在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快,这主要与蚯蚓的哪一结构有关?

()

A.肌肉B.刚毛C.粘液D.体节

8、蚯蚓在土壤中钻上钻下、疏松土壤,这有利于植物根部的()。

A.吸收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

9、在以下的动物类群中,气体交换效率最高的是()。

A.鱼类B.两栖类C.鸟类D.哺乳类

10、鸟类气囊不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A.减轻身体的比重B.散热降温C.贮存气体D.进行气体交换

11、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相同之处是()

A.身体分布B.体表都有外骨骼C.有足和触角D.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12、关于昆虫外骨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骨骼不随身体长大,有蜕皮现象B.能随昆虫的生长而生长

C.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D.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13、根据表中数据,正确的结论是()

动物名称

心脏占体重比例%

每分钟心跳次数

0.57

22

0.42

72

1.72

135--244

A.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比其他两动物高,心肌发达,因此增加了飞行的负担。

B.人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比其他两动物低,因此人也可能飞行。

C.蛙每分钟心跳次数最低,可以减少代谢对物质和氧气的需求,更适应飞行生活。

D.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肌发达、心跳快、血液循环迅速,适应飞行生活。

14、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如恒温动物在某些器官的结构上就比变温动物复杂和完善。

下列各项中,与体温恒定直接相关的结构特点是()

A.胎生哺乳B.肌肉发达C.双重呼吸D.心脏四腔

15、恒定的体温有利于()。

①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②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③扩大动物的分布范围

A.①B.①②③C.②③D.①②

16、将小鼠和青蛙分别从30℃环境移到5℃环境下,二者的耗氧量变化是()

A.前者增加后者减少B.前者减少后者增加C.两者均增加D.两者均减少

17、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最大的本质区别是()。

A.体温恒定B.用肺呼吸C.胎生哺乳D.体内有脊柱

18、河里游动的虾,树上鸣唱的知了,都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A.能迅速避开敌害B.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C.都用气管进行呼吸D.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19、将四只雄蚕蛾分别做如下处理,不容易辨别出雌蚕蛾的是()

A.剪去两对翅B.剪去触角C.剪去后足D.剪去一对复眼

20、有关两栖动物名称的由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幼体和成体都能水陆两栖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C、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针对性训练二

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

B.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C.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D.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

2、对于骨、肌肉和关节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B.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C.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在关节的同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在掷铅球的过程中,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是()

A.两肌群同时收缩B.两肌群同时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4、大吊车上相当于动物体关节的部分是()

A.发动机B.吊臂C.可转向活动部分D.支撑部分

5、下列关于骨、关节、骨骼肌的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6、下列各项中,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是()。

A.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会抓握物体B.英格兰的大山雀学会偷喝牛奶

C.蚯蚓学会在迷宫中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D.成年黑猩猩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7、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制定计划时应当考虑:

实验用的菜片和滤纸的大小和颜色应该一致。

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B.为了减少菜青虫学习取食行为的困难

C.为使菜青虫不食滤纸而再做实验D.为了观察清楚菜青虫吃植物的叶片

8、下列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