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秋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word说课稿总结.docx
《数学知识点秋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word说课稿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知识点秋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word说课稿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知识点秋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word说课稿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6——61页,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图形纸、钉子板、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情景导入
1:
欣赏录像。
(课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游的景象)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1、观察,初步感知
(1)认识对称
观察照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师课件点击放大剪纸图。
)
生:
它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课件点击返回)那其它物体有没有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呢?
(2)揭示对称
像这样物体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它是对称的。
那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
(3)扩展认识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呢?
(课件出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自由说,全班交流)
2、操作,体会特征
(1)从物体到图形的认识
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
(电脑出示按天安门、飞机、奖杯、蝴蝶等实物画下来的图形)
继续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
们是对称的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
交流反馈。
演示折纸过程:
对折后两边是对称的
板贴:
对折
师:
那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把图形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呢?
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生:
它们对折后两边是对称(一模一样)的。
师:
那其他图形也是这样的吗?
师加以补充:
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一样(对称),称为完全重合。
板贴:
完全重合
师:
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电脑老师来演示一下。
(电脑演示:
2个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
请大家把其余的两个图形再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述说)
师:
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点名回答)
生:
它们对折后两边是能完全重合的。
小结: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板帖: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贴课题:
轴对称图形)
师:
这些图形都是(学生讲轴对称图形),那谁来说说这三张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
(点名回答)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师:
如果把刚才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还发现什么呀?
生:
一条折痕。
师:
有一条折痕。
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板贴:
对称轴)
师:
你能找出另外两张图形中的对称轴吗?
相互说一说。
(同桌交流)
师: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3、识别,加深体验——动手操作
师: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
今天,一些图形娃娃也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但它们有个要求(电脑出示P57“试一试”)要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大家能满足图形娃娃的要求吗?
组长拿出信封中的图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选的是轴对称图形吗?
为什么?
(小组合作操作)
师:
(点名回答)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为什么?
(点名回答,学生投影展示)
师:
那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为什么
(点名回答并投影展示)
…………
师:
(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同学们知道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
(请2—3名学生说)
4、训练,巩固特征
师:
看来同学们学得真棒啊!
下面吴老师呢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1)师:
(课件出示第58页第1题)这是我们生活中常会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直接提问,课件演示1—2个是轴对称图形,对有疑问的再演示)
(2)师:
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就让我们在抢答游戏中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谁的反映最快。
(教师举字母卡片,学生抢答)
(3)师:
(小结)为什么N、S不是轴对称图形呀?
生:
(上来动手折一折)因为它们对折后不会完全重合。
师:
所以轴对称图形一定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学生一起说)
三、做一做——内化新知
(1)教学例2做轴对称图形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呢?
请组长拿出信封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各显神通吧,看哪个小组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最美了。
(小组合作设计,教师巡视)
师:
谁来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请2种不同的方法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讲讲他们的做法)
师: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我们做出来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学生讲完全重合)(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并把一些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师:
昨天吴老师也剪了几个轴对称图形,(电脑出示P59第4题)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你能连一连吗?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9页,在书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再点名回答,电脑相机演示连线)
四、全课总结
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小组同学。
(学生小组交流,再点名回答)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还学会了做轴对称图形。
)
五、巩固练习
(1)师: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啊!
那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每个国家都有国旗,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旗吗?
(电脑出示P59第5题)你能在下面一些国家的国旗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我们用手势来表示,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就用**表示,如果不是轴对称图形你就摇摇手,明白吗?
(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达,老师在电脑上演示)
(2)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电脑出示P58想想做做3)画出下面每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翻开书到P58,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电脑演示,做对的举手)
六、看一看——拓展延伸
师:
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古今中外,有许多着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
(电脑配乐欣赏着名的建筑图片)
师: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到雅虎、XX网站去查阅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
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儿童亦然。
整堂课以欣赏美为线索展开教学,本课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动画: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渲染中,两只小企鹅到北京旅游,介绍沿途参观的很多着名景物(这些景物都是对称的),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了一番,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对称物体之美,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
这种赢造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点评:
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媒介,使教材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几何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到图片的颜色,在教具和课件制作中采用色彩鲜明的颜色,使学生感受到颜色的美,物体的美丽,教师创设了一个这样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体验到在数学中美的教育。
)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
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
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点评:
实践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一节课下来,老师说课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学生的了,学生说的多了,动手操作多了,参与面广了,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
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
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级学生作图能力不强,对于正确美观地制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还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学习发展的进程不同,针对一部分学生已会制作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
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评一评小组成员中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在引出轴对称图形时,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点评: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堂课采用的小组合作较多,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着名的对称建筑,配上古典的轻音乐,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古建筑又是一种艺术,渗透在数学学科中,既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又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选择切合教学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如本课例中的背景音乐、古建筑、中国剪纸等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点评:
古建筑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鲜活体现,让学生再次感受这些对称物体之美,设计别出心裁。
)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导入虽很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欣赏美,也很自然,但总觉有些平淡。
在判断学过的几何平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汇报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教材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了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在小组里交流。
教材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接下来,教材把上面的实物图形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行,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以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对称》。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上册第68页《对称》。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蝴蝶、蜻蜓、树叶、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脸谱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
将主题图中的蝴蝶设计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而用神州六号成功飞上太空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
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
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
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
设景激趣,导放新课
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我打算边解说: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真伟大,是第三个将人类带上太空的国家。
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接着用课件演示将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汽车和飞机展示出来,(点击出现线条)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怎样。
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图形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
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
对称(板书),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
第二个环节:
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理念。
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
剪一剪,说一说,折一折,变一变。
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
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开始我神秘的说:
同学们,老师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
边说边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板书)。
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他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①点出剪一剪)接着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我先让学生交流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
(②点出说一说)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拿出对称图群),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如果学生能够说出我先对折再剪就是一个对称图形时,我将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对其进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
(③点出折一折)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再次手拿一个),估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都能够发现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大小和形状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进行板书(板书:
对折——完全重合——)。
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图形大小一样,我们说他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④点出辩一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
我再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对称的,安排的顺序是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
(点击返回)
2、认识对称轴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在这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征,选择贴近生活中的蝴蝶做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的乐此不疲。
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对称轴之前我现对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ji)予肯定,并奖励每一个人一个蝴蝶小书签(手拿),问他们它是不是对称图形?
你怎么知道的?
估计学生会回答通过对折出来的,接着请全班同学把图形进行对折来验证。
再让学生把它打开,发现中间有什么、估计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
折痕:
对称轴)。
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
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的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
(返回)
第三个环节:
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由此来了解学生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个环节: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
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请看:
第一道题是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这一道题是先让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然后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第二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二题,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
第三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3题(展示书),这一道题稍微有一些难度.是要求学生根据对称的特征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4是游戏找朋友:
我将教材中的脸谱应用到游戏中,制作成几对图案颜色不同的脸谱并分成两半发给学生,通过游戏来找到对称的脸谱。
(贴脸谱)。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对称的知识。
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对称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最后是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播放课件)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第五个环节:
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
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对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解,又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