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290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

《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docx

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阶段复习提纲

第一阶段

一.复习篇目:

《雨说》《敬业与乐业》《我的叔叔于勒》《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陈涉世家》《观刈麦》《月夜》

二.复习过程

第1——3课时

一复习方式:

看书,做作业。

二.复习要点:

1.结合课文注解,积累各篇目的文学常识,完成练习册P124基础积累中第四题。

2.字词:

①掌握课文注解中重要词语,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及文中陌生字词的音、形、义。

②用词造句,根据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选词或用词填空,能翻译文言句子,解释文言词语。

③完成课本P187二;完成练习册P7基础积累一、三,P8实践探究一,P27基础积累一、二,P61基础积累一、二、三,P76基础积累一、二,P123——124基础积累一、二、三,P125整体感知二1、2。

3.熟读课文,能根据提示用词、用句填空。

4.结合资料、笔记、习题(课后练习和练习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各篇目所有的课后练习及练习册中的习题,能用文中名句进行理解填空。

5.背诵并能默写《陈涉世家》一、二段及三段中“吴广素爱人……乃入据陈”部分的内容。

第4——8课时

一.复习内容: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能力训练。

二.复习方式:

听,想(理解),记,练。

三.复习要点:

(一)《雨说》

1.知识要点:

①诗歌的主旨(资料、笔记)。

②诗歌的线索(资料、笔记)。

③体会诗中“雨”的形象(资料、笔记)。

④理解雨说的话表达的主要意思和副标题的作用(课后练习一)。

⑤理解诗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资料、笔记)。

⑥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资料、笔记)。

⑦体会诗歌的音乐性:

节奏、押韵、换韵。

2.重点段落:

第一、二、九节

例:

①第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句?

它有何作用?

第一节诗在文中又有何作用?

 

②第一节诗中“田圃、牧场、鱼塘、小溪”等景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③第二节诗写出了春雨、春风什么样的特点?

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④第九节诗在文中有何作用?

3.重要词句的理解:

①课后练习二;练习册:

P7课文品味一、二,P8三。

②第一诗括号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③拟人句及其表达效果。

④第八节诗最后两行诗的含义。

⑤“春天的声音”、“大地的希望”、“甜”在文中的含义。

 

4.能力训练:

①课后练习二第二问,课后练习三。

②用学过的文章中的句子表现本文所表现出的春雨春风的特点(资料、笔记)。

③仿照“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写几个句子:

         见了我笑          啊。

         见了我笑          啊。

         见了我笑          啊。

(二)《敬业与乐业》

1.知识要点:

⑴掌握文章的体裁,并举例说明其特点(资料、笔记)。

⑵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资料、笔记)。

⑶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资料、笔记、课后练习一)。

⑷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并举例说明(资料、笔记)。

⑸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重点段落阅读训练:

2——5段,6——7段,8——9段。

⑴练习册册P28课文品味二。

⑵单元测试题阅读理解

(一)。

⑶阅读6——7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①结合选文谈谈什么是“敬”。

 

②第6段哪句话表明作者对职业的看法?

③“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可敬呢?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④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⑤“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运用什么修辞,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⑥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什么论证?

其目的是什么?

 

⑦“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

并加以简评。

 

3.重要词句的理解:

⑴课后练习一第二问。

⑵理解“业”的含义和“敬业”精神(课文内容、资料、笔记)。

⑶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主一无适便是敬。

②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③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④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⑤人类一面是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⑥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4.能力训练:

⑴迁移与拓展能力:

①课后练习二、三、四;练习册:

P28基础积累三,课文品味一、2。

②积累课内外名言警句:

A世上没有卑贱的职业,只有卑贱的人。

(林肯)

B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童第周)

C世界上没有一种有真正价值的东西是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

D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⑵仿句造句

例句: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仿句:

总之,人生在世,        。

       ,       。

总之,人生在世,        。

       ,       。

(三)《我的叔叔于勒》

1.知识要点:

⑴提炼、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资料、笔记)。

⑵理清故事的情节结构及线索(背包袱、笔记、课后练习二、练习册P61课文品味一、1)。

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故事的主人公(资料、笔记、练习册P课文品味一、2)。

⑷理解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课后练习一)。

⑸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并分析其刻画方法(资料、笔记)。

⑹理解并掌握“我”在文章中的作用(资料、笔记)。

⑺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资料、笔记)。

⑻插叙的内容在文中的作用(资料、笔记)。

⑼归纳小结并举例说明文章的写作特点(资料、笔记):

构思巧妙 主题深刻 善设悬念  运用对比 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性格。

2.重点段落阅读训练:

⑴练习册:

P61课文品味二,P71阅读理解

(一)。

⑵阅读20,23,33,39——49段,完成后面习题

①“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

”“心里默念”为什么不恿成“叫出声来”?

 

②作者在结构上安排旅行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③选文中对于于勒形象的刻画既运用了侧面描写,又运用了正面描写,请你各举一例。

答:

从          到        是侧面描写;从       

到         是正面描写。

④小说写了菲利普夫妇可鄙的一面,也写了他们可怜的一面,请你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⑤选文最后一句话删去好不好?

为什么?

 

⑥虽然于勒的“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中的活儿”,但如果偶然间抬头,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相遇——请你设想一下双方的态度,并从文中找出这样设想的依据。

双方的态度:

                              

之所以这样想,在选文中的依据是              ,      

                。

3.重要语句的理解:

①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资料、笔记)。

②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③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4.能力训练:

①课后练习一第二问,练习四。

②练习册:

P62实践探究一、二。

③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会怎样评价他们?

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

金钱真的是万能的吗?

(四)《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知识要点:

⑴掌握文章的体裁。

⑵理解并掌握文章要驳斥的论点和作者的论点(资料、笔记)。

⑶理解并掌握文章要论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资料、笔记)

⑷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资料、笔记)。

⑸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后练习一、二;练习册:

P77课文品味一、二、三、四)

⑹理解并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资料、笔记、课后练习三)。

2.重点段落阅读训练:

⑴课后练习一、二;练习册:

P77课文品味一至四题。

⑵单元测试题阅读

(一)。

⑶阅读4——8段,完成后面习题。

①选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②选 段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③选段中“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能否改成“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各种知识都要精通”?

为什么?

 

④发挥创造力,要具备哪些要素?

你准备怎样去做?

说说你的想法。

 

⑤请从生活中再搜集一例,证明有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的尝试,就会有创造性思维。

 

3.能力训练:

⑴课后练习四。

例:

①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②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⑵练习册P77课文品味五。

(五)《陈涉世家》

1.知识要点:

⑴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资料、笔记)

⑵深刻理解这场起义的实质及根本原因(资料、笔记、练习册P125课文品味一、2)

⑶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故事的叙事线索,举例说明本文结构上前后照应的特点。

 

⑷举例说明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内容、资料、笔记)。

 

⑸理解课文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资料、笔记)。

⑹说说课文详略的安排,并简述这样安排的理由(资料、笔记)。

 

2.重点段落阅读训练:

1——2;3。

⑴课后练习一;练习册:

P125实践探究,P145阅读理解

(二)。

⑵单元测试题阅读理解

(二)。

⑶阅读第二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①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中“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羲之之书晚乃善。

②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③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④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⑤文中陈胜、吴广都为起义做了哪些准备?

 

⑥“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失期,法皆斩。

”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⑦“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细致地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⑧从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做的准备来看,你觉得他们能取得“举大计”的胜利吗?

为什么?

 

⑨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备哪些才能?

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重要语句的理解:

⑴苟富贵,无相忘。

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⑷天下苦秦久矣。

⑸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能力训练:

⑴联系史实,说明这次起义的原因。

⑵联系史实,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受到的启示。

 

⑶积累与这篇课文内容有关的名言、成语、兵法名称等。

(六)《观刈麦》

背诵、默写

第9、10课时

各组检查1——3课时的复习情况

第11、12课时

复习内容:

课外阅读训练

复习方式:

做、讲、听、想、练

阅读材料:

1.第二单元测试题阅读理解

(二)。

2.第三单元测试题阅读理解

(二)。

3.第四单元测试题阅读理解

(二)(三)。

4.第六单元测试题阅读理解(三)。

5.练习册P73阅读理解

(二)。

第13、14课时

复习内容:

标点符号,语言的实际运用,综合性学习。

复习方式:

做、讲、听、练

复习步骤:

一.标点符号的使用:

1.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

标点符号要占格写,折号占两格,省略号每三点占一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后部分各占一格,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点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破折号不能分两截放在上行的末尾和下行的开头。

2.标点符号的分类:

①点号:

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

②标号: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

3.部分标点符号用法:

①顿号、逗号、分号的区分:

顿号表示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逗号表示一句话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②“某某说”后的标点有三种形式:

“某某说”在前,“说”后用冒号;“某某说”在中间,“说”后用逗号;“某某说”在后,“说”后用句号。

③“选择问”和“连续问”后的标点:

“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连续问”各句后均用问号。

④引号:

一是引用原文时才用引号,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和点号连用时,如果引文本身是原文中完整的句子,引来后仍作独立的句子使用,引文末尾的点号用原文的点号,放在引号内;如果引文本身不是原文中的完整句子,或虽是完整的句子,但引来后不作独立的句子使用,那么引号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外,按文章需要,该用什么标点就用什么标点。

4.练习:

⑴请在下面句子的○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⑵冒号可以用来提示下文,也可以用来总结上文,下列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③一部科学史证明一条定理:

为了开拓,必须冒险。

④但我最急于告诉您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谁是最可爱的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⑶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B.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

“哪个于勒”?

C.《<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

D.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得都和睦。

⑷下面句中□处应使用问号的一句是(  )

A.哪一架班机几点起飞□它停在哪条跑道上□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B.昨天你去哪儿了□

C.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去图书馆□

D.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我的态度是不会变的□

⑸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

“应该付你多少钱,先生?

B.生活教我认识了桥:

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C.无名战士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

“一,二,三,四……”D.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⑹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使它表示三种意思。

这苹果不大好吃

                  

                  

                  

二.语言的实际运用:

1.知识要点:

正确理解词义及感情色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根据提供的语境,选用恰当的句式,组织语句或补写、仿写所需的语句;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语言的修辞;表达言简意赅(概括);结合具体的材料或语境,表达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练习:

⑴第二单元测试题:

①知识积累与运用3、4;②第三单元测试题:

知识积累与运用3、4;③期中测试题:

知识积累与运用3、4、5;④第四单元测试题:

①知识积累与运用2、3、4。

⑵练习册:

①P7基础积累二、三、五;②P8实践探究一、2;③P21积累与运用5;④P226、7;P30——31实践探究二。

三.综合性学习:

1.复习要点:

①搜集关于雨的知识和文学作品。

②把握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的特点,对雨声雨形进行形象的描绘,并积累有关写雨的名句。

③能讲述听雨后的感受,感受雨的诗意。

例: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渲染出迁客骚人那种去国怀乡、感极极而悲的心情。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种时候,雨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只能是生活的阴影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这告诉人们,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④活动安排与设计。

2.练习:

⑴练习册P14――16实践探究二。

⑵第三单元测试题:

“综合性学习”。

第二阶段

复习篇目:

《沁园春·雪》《傅雷家书两则》《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范进中举》《唐雎不辱使命》《望江南》《月夜》《商山早行》

复习过程:

第1——3课时

同第一阶段

第4——9课时

一.复习内容: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能力训练。

二.复习方式:

听,想(理解),记,练。

三.复习要点:

(一)《沁园春·雪》

1.知识要点:

①概括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主旨(资料、笔记)。

②正确掌握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资料、笔记)。

 

③用恰当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资料、笔记;课后练习一)。

④领会上片写景和下片抒情之间的关系(资料、笔记)。

⑤掌握诗歌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及其它的写作方法(资料、笔记;练习册:

P2基础积累四、3,课文品味一)。

⑥诗歌是如何写景的?

(资料、笔记;练习册基础积累P2四、2。

 

⑦结构上的统领、过渡与总结(资料、笔记;练习册:

P2课文品味二)。

 

2.重点片段阅读训练

⑴单元测试题阅读一

⑵补充练习:

①《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上下阕的过渡句是         ,           。

全篇的主旨句是          ,           。

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         。

②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沁(qìn)园春    原弛蜡象               分(fèn)外妖娆

B.江山多骄        稍逊风骚(sāo)           惟余莽莽

C.一代天骄        略输文彩                   还看今朝(zhāo)

D.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竞折腰

③《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④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⑤下列关于《沁园春 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能力提高

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①.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    _____,句中指______   __。

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     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                             ____。

③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

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④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⑤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_____  _________

_                                  _。

开放探究

 

阅读毛泽东的《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试与《沁园春 雪》就内容及写法上的异同作一些比较。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_

3.重要词句的理解(资料、笔记):

⑴课后练习二;练习册P2基础积累四1、2,课文品味一、三。

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⑶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4.能力训练:

⑴作者描绘雪景,未出现一个“白”字,但很多诗句都扣住“白”写,请举例说明。

⑵诗歌中的“莽莽”与“滔滔”两个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⑶积累咏雪的名句。

 

(二)《傅雷家书两则》

1.知识要点:

⑴概括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资料、笔记、课后练习一、练习册P37课文品味一1、2)。

⑵比较两则书信的异同(资料、笔记)。

⑶正确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并能举例说明(资料、笔记)。

⑷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资料、笔记、课后练习二)。

2.重点段落阅读训练:

⑴练习册P38课文品味二。

⑵补充练习:

①“坚强”是贯穿两则书信的内在精神,两封书信中的“坚强”的含义是否相同?

应该怎样理解?

请用一句通俗的语句来表达傅雷对“坚强”的理解。

 

②在第一则书信中,作者告诫儿子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跌宕起伏?

 

③在新年,作者接到儿子的书信时是激动、快乐、幸福的,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作者感到快乐、幸福的原因有哪些?

 

④如何理解“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一句话的含义?

⑤文中说“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一句中的“安慰”和“鼓励”两个词颠倒顺序好不好?

为什么?

 

⑥怎样理解“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一句?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重要语句的理解(课后练习三)。

4.能力训练:

联系实际,结合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故乡》

1.知识要点:

⑴掌握文章的体裁,理清故事的情节结构,把握本文的叙事线索(资料、笔记、练习册P52课文品味一、1)

⑵熟读课文,概括内容,讨论故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深入理解并概括课文主题(资料、笔记、课后练习一、二)。

⑶正确理解并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典型意义(资料、笔记)。

①闰土:

②杨二嫂:

③“我”

⑷理解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资料、笔记)?

⑸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资料、笔记、练习册P52课文品味一、1)。

⑹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资料、笔记)。

⑺重点理解千万“闰土”变化的深刻原因(资料、笔记、课后练习二)。

⑻补充练习:

①《故乡》选自《           》,体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