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452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docx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

经济法概论自学考试-8-1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37,分数:

37.00)

1.我国《宪法》第15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______。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A.市场规制

∙B.宏观调控

∙C.经济管理

∙D.经济法律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我国《宪法》第15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此为立法规定,应识记。

答案为B。

2.下列有关宏观调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主导一方是政府

∙B.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

∙C.调控手段是综合性的

∙D.主导一方是市场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主要是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调控。

因为唯有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才有可能反映总量运行的经济要求,并制定克服总量失衡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度及相应措施。

所以,宏观调控的主导一方是政府,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是总量的均衡,B选项正确;宏观调控作为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综合的总量的调控,其调控手段必然是综合性的,包括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C选项正确。

答案为D。

3.宏观调控与政府调控的关系是______

∙A.宏观调控等同于政府调控

∙B.宏观调控不等同于政府调控

∙C.政府调控涵盖宏观调控

∙D.宏观调控涵盖政府调控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虽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的基本内容,但不能把宏观调控等同于政府调控。

就内容而言,政府调控不仅包含经济生活的调控,而且包含一系列非经济生活的调控。

答案为B。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______

∙A.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B.微观经济单位的均衡

∙C.局部地区的均衡

∙D.局部部门的均衡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

此应重点识记。

答案为A。

5.宏观调控手段不包括______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税收手段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作为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综合的总量的调控,其调控手段必然是综合性的,既包括法律手段,也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多种手段。

答案为D。

6.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近期要在财税、金融、投资和计划体制的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建立______三者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

∙A.金融、投资、计划

∙B.金融、市场、财政

∙C.计划、财政、投资

∙D.计划、金融、财政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近期要在财税、金融、投资和计划体制的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三者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

”答案为D。

7.下列关于宏观调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宏观调控的手段是综合性的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手段在原则上应以间接手段为主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直接手段只能限定在必要的范围之内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并重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手段在原则上应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间接的手段为主,行政手段等直接的手段只能限定在必要的范围之内,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的失衡状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能将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并重。

答案为D。

8.国家计划明确的______,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A.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

∙B.财政调控关系

∙C.涉外调控关系

∙D.储备调控关系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进一步规定:

“国家计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答案为A。

9.在投资调控关系中,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重要原因是______

∙A.固定资产投资膨胀

∙B.市场失灵

∙C.通货膨胀

∙D.资本过于集中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是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重要原因。

要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答案为A。

10.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所产生的特殊分配关系是______

∙A.金融关系

∙B.调控关系

∙C.财政关系

∙D.产业关系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财政关系,是一种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所产生的特殊分配关系。

它是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为C。

11.下列对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体系构成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财税法、金融法和计划法

∙B.财税法、金融法和投资法

∙C.财税法、金融法和产业法

∙D.计划法、投资法和产业法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内容或体系包括以下主要法律制度: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产业结构与布局规划法、固定资产投资法、经济稳定增长法和对外经济贸易法等法律制度等。

答案为A。

12.下列有关宏观调控法形成的客观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B.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C.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集中反映

∙D.是“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发挥的结果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法形成的客观条件主要体现在: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集中反映。

国家干预是“有形之手”。

答案为D。

13.下列不属于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内容或体系的是______

∙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

∙B.产业布局规划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经济稳定增长法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根据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和定义,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内容或体系包括以下主要法律制度: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产业结构与布局规划法、固定资产投资法、经济稳定增长法和对外经济贸易法等法律制度。

答案为C。

14.下列不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法律是______

∙A.财政法

∙B.税法

∙C.宪法

∙D.金融法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宪法不属于宏观调控法。

答案为C。

15.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宏观调控的______

∙A.结果和经济原则

∙B.目标和重要原则

∙C.目的和法律原则

∙D.结果和法律原则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宏观调控的目标和重要原则。

答案为B。

16.宏观经济法的制定、执行以及主体参加宏观调控下的具体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称为______

∙A.宏观调控法的责任

∙B.宏观调控法的内容

∙C.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D.宏观调控法的体系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法的原则,是在宏观经济法的制定、执行以及主体参加宏观调控下的具体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各项宏观经济法律制度和全部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

答案为C。

17.以下原则中,不属于宏观调控法原则的是______

∙A.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先原则

∙B.政府调控法定原则

∙C.政府调控干预原则

∙D.政府调控适度原则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法的原则,是在宏观经济法的制定、执行以及主体参加宏观调控下的具体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各项宏观经济法律制度和全部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

具体包括:

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原则、政府调控决定原则、政府调控适度原则和注重调控效益原则,C选项不在此列。

答案为C。

18.宏观调控法上的政府调控适度原则的内涵不包括______

∙A.政府及其调控职能部门的调控主体资格法定

∙B.政府调控不得冲击和削弱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C.政府调控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依法进行干预

∙D.政府一般不得直接干预经济组织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法上的政府调控适度原则的内涵包括:

政府调控不得冲击和削弱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应当促进和保护市场机制调节功能的发挥;政府的调控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依法进行干预;政府一般不得直接干预经济组织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A选项属于政府调控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为A。

19.下列体现了政府调控法定原则的是______

∙A.政府的每一项宏观调控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

∙B.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C.政府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可以暂时不顾及程序的要求

∙D.政府的调控要着力于经济结构的优化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使政府的调控纳入法制轨道,必须在宏观调控法中确认政府依法调控的法定原则。

答案为B。

20.对宏观调控关系施加有影响力和法律后果的方式、手段的总和称为______

∙A.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B.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

∙C.宏观调控法的内容

∙D.宏观调控法的体系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是指对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即对宏观调控关系施加有影响力和法律后果的方式、手段的总和。

答案为B。

21.与市场规制权相比,宏观调控权配置不当会______

∙A.导致私人的交易成本的增加

∙B.导致私人产权配置不清

∙C.直接影响社会公共利益

∙D.影响调制主体的利益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涉及的经济利益是全局性的利益,如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是如何提高宏观经济效益,而不直接过问某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若调控主体权力配置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答案为C。

22.宏观调控法所特有的调整方法是______

∙A.利益诱导方法

∙B.计划指导方法

∙C.强行控制方法

∙D.政策调控方法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利益诱导方法是指采用法律确认的经济利益诱导方式,从而对宏观经济关系施加有影响力和法律后果的方法。

它属于宏观调控法特有的调整方法,具有政府的意志。

答案为A。

23.国家通过确定法定利率、税率、汇率、价格和工资标准等经济参数,调节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法调整方法称为______

∙A.利益诱导方法

∙B.计划指导方法

∙C.产业政策调控方法

∙D.强行控制方法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利益诱导方法是指采用法律确认的经济利益诱导方式,从而对宏观经济关系施加有影响力和法律后果的方法。

它具体包括国家通过确定法定利率、税率、汇率、价格和工资标准等经济参数来调节经济活动的多种方法。

答案为A。

24.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中,强行控制方法的施行主体是______

∙A.政府或其授权的机关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执法机关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强行控制方法是指政府依法对经济行为进行的某种限制或禁止,从而对宏观调控关系施加强制影响力的方法,具体包括三层含义:

(1)施行这种方法的主体只限于政府或者政府授权的机关;

(2)必须依照事先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3)强行控制的目的是限制或禁止与宏观调控目标相背离的行为和损害宏观经济整体效益的行为。

答案为A。

25.下列关于计划指导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计划指导方法的影响力比经济参数作用更加间接

∙B.计划指导是一种行政手段

∙C.计划指导是计划部门的行政指令

∙D.计划指导是一种法律化的经济手段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计划指导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诱导方法,但也不是计划部门的行政指令,不是一种行政手段,而是一种法律化的经济手段。

答案为D。

26.宏观调控法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A.宏观调控概念的界定

∙B.宏观调控手段分类

∙C.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的确立

∙D.宏观调控权的界定及其配置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权的界定及其配置是宏观调控法的核心问题。

答案为D。

27.宏观调控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为______

∙A.宏观调控权是行政权膨胀的结果

∙B.宏观调控权是明显区别于行政权的一项法定的经济职权

∙C.宏观调控权是行政权的内容之一

∙D.行政权是宏观调控权的内容之一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权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以及“市场失灵”现象严重阻碍社会经济运行,从而需要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要求其调控方式作相应的转换,即由单纯依靠行政权力手段,转化为主要采取间接调控手段。

因此,政府宏观调控权是明显区别于行政权的一项法定的经济职权。

答案为B。

28.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宏观调控从法律意义上讲,主要行使的是______

∙A.公权利

∙B.公权力

∙C.私权利

∙D.私权力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权是国家权力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具体化,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宏观调控权是全体人民通过国家机构(如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人民行使的一项管理经济与社会事务的权力。

所以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宏观调控主要行使的是公权力。

答案为B。

29.下列机关中,不享有宏观调控权的部门是______

∙A.中国人民银行

∙B.财政部

∙C.商务部

∙D.最高人民法院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一般说来,国务院有宏观调控权。

与此同时,我国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具体地、大量地行使着宏观调控权。

最高人民法院为司法机关,不享有此项权力。

答案为D。

30.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______

∙A.县级地方政权

∙B.省级地方政权

∙C.国家的中央政权

∙D.市级地方政权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国家的中央政权,而地方政权不能实施。

也就是说,尽管宏观调控同微观市场主体的活动和利益相关,但它是一种中央级次的公共物品,只能由中央政权来提供。

答案为C。

31.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和信贷的发放以及贷款利率实行管理和调节的,称之为______

∙A.产业政策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金融政策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所谓货币政策,主要指的是通过中央银行,对贷币和信贷的发放及贷款利率实行管理和调节所依据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答案为C。

32.依法治国方略中的权力监督制衡理念以及宏观调控权行使的外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______

∙A.宏观调控指挥协调制度

∙B.宏观调控指导协商制度

∙C.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D.宏观调控平等协商制度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就是依法限制政府权力的行使,政府权力应当受到监督和制约,权力监督制衡理念以及宏观调控权行使的外部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答案为C。

33.提出“从事物的性质上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的是______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孟德斯鸠

∙D.德萨米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从事物的性质上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答案为C。

34.由于单一的宏观经济政策或调控手段无法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各国国民经济要求更为完善的调控手段,即______

∙A.计划与财政手段

∙B.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

∙C.金融和计划

∙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单一的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调控手段由于本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是无法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是国民经济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

答案为B。

35.下列属于宏观调控部门的是______

∙A.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B.国家工商总局

∙C.中国人民银行

∙D.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主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宣告成立,是金融调控法的调控主体,承担对金融调控活动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调控等管理职能。

答案为C。

36.下列不属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是______

∙A.民政部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中国人民银行

∙D.商务部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主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组成,民政部不属于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答案为A。

37.弥补财政收支缺口的基本来源是______

∙A.证券

∙B.外汇

∙C.国债

∙D.贷款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国债直接制约着财政运行,是弥补财政收支缺口的基本来源。

答案为C。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22,分数:

22.00)

38.下列属于我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律制度保障的是______

∙A.加强经济立法

∙B.加强微观调控

∙C.完善宏观调控

∙D.完善经济政策

∙E.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分数:

1.00)

 A. √

 B.

 C. √

 D.

 E. √

解析:

[解析]我国《宪法》第15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法和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是国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律制度保障。

答案为ACE。

39.以下属于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的是______

∙A.财政关系

∙B.金融调控关系

∙C.国家计划关系

∙D.反不正当竞争关系

∙E.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

(分数:

1.00)

 A. √

 B. √

 C. √

 D.

 E.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经济调控关系:

(1)计划调控关系;

(2)财税调控关系;(3)金融调控关系;(4)产业调控关系;(5)投资调控关系;(6)储备调控关系;(7)涉外调控关系。

注意:

反不正当竞争关系是市场规制法调整的对象。

选项DE属于市场规制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为ABC。

40.以下关系中,属于宏观调控关系的是______

∙A.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关系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关系

∙C.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关系

∙D.财政税收和货币信贷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E.对外经济贸易法律制度

(分数:

1.00)

 A.

 B. √

 C.

 D. √

 E.

解析:

[解析]宏观调控是政府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环境,其调控是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综合的总量的调控。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这是总量的均衡,而不是微观经济单位或局部地区、部门的局部均衡。

A项属于质量法调整的对象,产品质量法属于市场规制法。

C项属于证券法调整的对象,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是对一个部门的微观监管,不属于宏观调控法的调整范围。

选项E和本题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为BD。

41.政府运用的财税调控手段主要包括______

∙A.预算支出结构的安排

∙B.税率的高低调整

∙C.国家信用

∙D.财政补贴

∙E.财政关系

(分数:

1.00)

 A. √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政府运用财政调控手段,其中包括预算支出结构的安排、税率的高低调整、国家信用、财政补贴等,能够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财政关系是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并非财税调控手段。

答案为ABCD。

42.国家为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的宏观调控目标,在特定领域实施战略性物资储备制度,主要有______

∙A.粮食储备制度

∙B.棉花储备制度

∙C.外汇储备制度

∙D.石油储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