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70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

《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docx

新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测试题

第二次备课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71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读、写两位小数。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小数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认识小数:

师:

们,看这幅主题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生:

我知道了阿姨挑选了3.45千克的西红柿;铅笔每支0.85元;圆珠

笔每支2.60元;男孩体温36.6摄氏度;女孩的身高在1.2米到1.5

米之间。

2、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将小数分别出示

3.45千克0.85元2.60元36.6摄氏度1.2米1.5米

3、师:

像3.45、0.85、2.60、36.6、1.2、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有什么特征?

关于小数你想提什么问题?

小数怎样读,怎样写,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数:

1、小数的读法:

师:

请你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读出这些小数的?

学生先说,师生总结。

中间的这个圆点在小数中叫什么?

总结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

读出每个数字。

请你试着读读上面的这些小数,学生两人一小组互相检查读。

2、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小数?

3、小数的写法:

第二次备课

学生每人写一个小数,反馈。

三、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1、复习长度单位和人民币之间的进率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米=()厘米

1元=()角1角=()分1元=()分

师:

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老朋友间的关系,来学习一些新知识。

2、引导理解小数的意义

(1)、出示测量身高图:

王东身高1米3分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2)、学生两人一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线段图,你看懂了什么?

生:

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1份是1分米。

生:

1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一,3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三。

师:

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板书:

米=0.1米)

十分之三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板书:

米=0.3米)

学生汇报:

米=0.3米……

不够1米时,10分之几米,也可以写成0点几米。

(5)、请你试着用小数表示王东身高1米3分米

生:

1.3米

师:

你是怎样想的?

3分米是0.3米,1米和0.3米合起来就是1.3米。

(6)、小丽的身高是1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什么?

请你说说你的身高是1米几分米,并且用小数表示。

同桌互相说一说。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出示图片:

P92做一做。

(1)、学生试着写一写

(2)、两个人交流,并汇报。

(3)、归纳:

小数点左边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

四、练习:

1、阅读信息感受小数。

(1)、出示P94“练习二十”第1题,读出下面小数。

(2)、学生读一读。

追问:

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小数的?

第二次备课

2、P94“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

5、小结:

问: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数无处不在。

希望你能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

现小数,用今天学的知识去理解小数,应用小数。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比较小数的大小72节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增强

数感。

2、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尝试有条理的

进行总结。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尝试有条理的总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们感知:

1、出示主题图:

(教材第93页例2)

2、看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有四名学生参加跳高比赛,小明跳了0.8米,小刚跳了1.2米,小

第二次备课

强跳了1.1米,小林跳了0.9米。

要给他们四个同学排出名次。

(1)、你能给他们排名吗?

说说你的想法。

(2)、在排列名次的过程中,你知道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

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比较小数大小

1、尝试比较小数大小

(1)、学生小组讨论,比较这四个小数的大小。

(2)、学生汇报:

生:

把他们的成绩都化成分米来比较。

0.8米=8分米1.2米=12分米

1.1米=11分米0.9米=9分米

所以1.2>1.1>0.9>0.8。

生:

0.8里面有8个0.1;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

0.9里面有9个0.1;所以1.2>1.1>0.9>0.8.

生:

我观察米尺,找到0.8、1.2、1.1、0.9的位置,从而比较出它们

的大小。

2、出示比较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教材第93页)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0.4里面有4个0.1,0.6里面有6个0.1,所以0.4小于0.6。

第二次备课

2.5里面有25个0.1,1.8里面有18个0.1,所以2.5大于1.8。

2、根据数轴比较小数大小。

(教材“练习二十”第95页)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由高位到低位,相同计数单位相比较。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小数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练习课73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有关小数的知识:

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它虽然叫小数,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

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

第二次备课

师: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生:

认识了生活中的小数;怎样读写小数;小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复习小数的读写法:

1、请你试着读一读:

出示图片:

(1)、先两个人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

(2)、写几个小数让你的同桌读一读。

(3)、你想提醒大家在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2、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小数?

(1)、学生带来准备好的生活中的小数,如:

超市购物小票、包装上小数

等。

(2)、实物投影展示,找其他学生读一读。

三、复习小数的意义:

1、学生说一说,怎样理解“0.1米”、“0.5米”“0.9米”。

如:

0.5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

是5/10米,用小数表示是0.5米。

2、你能说出几个小数吗?

并说一说它表示什么?

(1)、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如:

0.8元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占其中的8份,用分数表示

是8/10元,用小数表示是0.8元。

(2)、再指名说

3、师:

观察以上小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1)、0.1、0.5、0.9、0.8、

生:

他们的整数部分都是“0”

(2)、师:

除了这些小数,还学习了什么样的小数?

请你举个例子。

生:

我的身高是1.4米

师:

你说说这个小数表示什么?

4、师:

我们除了用语言来描述小数之外,还可以用画图方法来描述。

第二次备课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说一说怎样想的

(3)、学生相互检查

四、复习比较小数大小:

师:

怎样比较两个小数大小?

生: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一定要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

数部分。

1、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8页第5题:

2、下面是4位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的50米跑步成绩统计表,你能从中找

出名列前三的运动员的名字吗?

出示图片: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5页第6题):

追问:

统计跳远成绩与统计短跑成绩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备课

五、小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4课时小数的加减法74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学生计算186+42,找一名学生板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是不是经常到超市去购买文具?

出示图片

1、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法:

(1)、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二次备课

(2)、你想买那些文具?

(3)、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选择有用的问题。

问题:

买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同时找一名学生板演。

0.8+0.6=0.8-0.6=

追问:

你是怎样想的?

生1:

8角加6角是1元4角,也就是1.4元。

老师在数字上面

写“元、角”。

生2:

也可以列竖式计算,8个0.1加6个0.1是14个0.1,所以

是1.4元。

追问:

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生:

小数点对齐,也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角和角相加,元和元

相加。

(4)、选择你喜欢的两样商品,计算它们的价钱。

(学生独立在本上计算。

(5)、展示学生的竖式。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

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追问:

如果角和角相加超过10怎么办?

生:

10角等于1元,就向前进一。

追问:

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异同点?

2、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减法:

师:

根据以上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需要的问题:

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

(1)、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

学生独立探究小数减法。

追问: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列竖式时遇到什么问题?

追问:

应该谁和谁对齐?

(2)、再选择一个需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自己计算,两人互相检查。

3、总结法则:

刚才同学们探究了小数加减法,谁能说说如何做小数加减法?

4、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

老师出示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次备课

学生小组讨论,再回答。

(教材第97页例4)

(1)、学生独立思考

(2)、两人一组相互交流,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3)、汇报

生:

我看题知道了小丽有10元钱,想买一个铅笔盒,还想买一支绿色的笔和一个笔记本,她的钱够吗?

如果把绿色的笔换成带橡皮的笔钱够吗?

生:

我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再算笔记本和绿色的笔共花多少钱,然后比较,买完铅笔盒后剩3.2元,买笔记本和绿色的笔共需要3.1元,3.2比3.1大,所以钱够了。

如果把绿色的笔笔换成了带橡皮的铅笔,2.5+1.2=3.73.7比3.2大,就不够。

生:

我是先算买了笔记本后还剩0.7元,一支绿色笔0.6元,0.7>0.6所以够。

一支带橡皮的铅笔1.2元,0.7<1.2,所以不够买一支带橡皮的笔。

生:

我是把需要买的三种商品的价格算出来,再和10元进行比较。

师: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这几种方法互相检验。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自己计算。

(2)、同桌互相检查

(3)、反馈,将有问题的学生的竖式在实投上展示,大家找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

第二次备课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报。

四、小结:

师:

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5课时小数的认识单元复习75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比较小数大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所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

1、师: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知识?

生:

怎样读小数、写小数;小数的意义;还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会小数加减法。

2、师:

应用以上知识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次备课

(1)、小组内交流。

(2)、找学生汇报。

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比较小数大小: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由高位到低位,相同计数单位相比较。

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3、这些知识间又有怎样的联系?

生:

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做铺垫。

师: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读、写小数比较小数大小小数加减法

二、巩固小数的读与写:

1、写一写,读一读。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3题)

(1)、学生独立写。

(2)、展示学生所写的,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应用小数的意义来写小数。

2、师:

我们写了小数也读了小数,你有哪些想法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三、复习比较小数大小:

1、比较小数大小。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5题)

第二次备课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说说怎样比较的。

2、同学之间互相写出几个小数,比较大小。

 

3、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第7题:

四、复习小数加减法:

1、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1)、学生自己做一做。

(2)、比一比谁做得既对又快。

(3)、反馈学生做的情况。

你在做时应注意什么?

2、师:

小明在购物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助他来解决。

第二次备课

出示图片: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1)、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

3、师:

有个小朋友去买玩具,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出示图片: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1)、学生小组讨论。

(2)、找学生汇报。

(3)、学生独立解决“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然后再汇报。

五、小结:

回顾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次备课

第6课时小数的认识单元复习76节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有关小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

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

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2、这节课我们就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请学生把课本从91页看到100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3、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4、汇报:

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还有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在小数的下面画横线。

32.2  201  0.9  26.1  301 10.06 8.50

提问:

什么样的数叫做小数?

举例说明。

2、读出下列小数。

1.28  2.01  90.3  0.56  10.06  8.50

3、写出下列小数。

三十八点五(  )  十三点六四(  ) 零点一九(  )

二点三八(  ) 四点零五(  )  十二点三零(  )

第二次备课

提问:

怎样读小数?

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

总结:

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以前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后

面的部分要按照顺序依次读出。

4、比较下列小数的大小。

3.8○3.7    5.32○5.23     0.75○0.95

0.8○0.08    3.08○0.38     2.05○2.02

提问: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

总结: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

就比较小数部分。

先比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千

分位上的数。

5、算一算。

4.6+5.4=   0.6+0.8=   0.36+0.4=   

0.9–0.7=  13.4–1.8=   1–0.6=

提问: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

总结:

小数加减法计算,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也就是把小数点对

齐,从最低位算起,计算时注意“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

反馈时突出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

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

(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0.57元表示(   )元(  )角(  )分。

9.87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6元5角=(    )元   1米2分米=(    )米

2、把1千克.0.56千克.0.6千克.1千克20克从大到小排列是:

(    )>(   )>(   )>(   )

3、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4、小亮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4.6元;又买了一天《宇宙探险》,

花了10.5元。

小亮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现

第二次备课

在来检测一下你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

自主检测题:

(一)、填空。

1、读出下面商品的价钱。

   12.5元         9.65元        3.50

 (     )   (      )  (      )

2、一根绳子4米,用去1.6米,还剩下(   )米。

3、3分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25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4、按要求填空。

分数 小数 表示

米(   )米 (   )米(  )厘米

元 0.86元 (  )元(  )角(  )分

米 (   )米 8分米9厘米

(二)、在○里填上“>”“<”或“=”。

 0.8○0.7    0.12○0.21     0.45○0.35

 2.4○0.08    0.08○0.18     2.05○0.52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0.5+0.4=   1.4+2.7=  8.2+3.7=  7.5+2.4= 

 1.8-2.7=   7.3+0.9= 6.2+5.3=  2.0+1.8=  

5.7+2.8=  6.6+2.2=   1.5+8.5=  7.4+1.6= 

7.5-6.5=   3.2-2.3=  0.7+8.3=

2、用竖式计算:

 4.5+2.3=     8.4-7.5=     1.10-0.3= 

(四)、解决问题。

一本《快乐学数学》定价4.5元,一本《数学小灵通》定价2.8元。

鹏有10元钱,他各买了一本,还剩下多少钱?

 

(5)、全课小结:

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

个评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作业设计

基础:

1、写出画线的小数。

小青的跳远成绩是一点五二米:

________米

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二十九点四六年:

_______年

马拉松长跑比赛的赛程是四十二点一九五千米:

_______千米

综合:

2、用竖式计算:

0.6+1.4=     1.25+12.7=    6.2-3.9=

拓展提升:

3、仔细观察下面每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请接着往下写2个数。

(1)、0.2,0.4,0.6,0.8( )( )

(2)、0.1,0.6,1.1,1.6( )( )

教学反思:

 

检测内容:

第七单元过关冲刺。

检测目的:

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第七单元测试题77、78节

一、选择。

1、1里面有()个0.1,()个0.01。

A、1B、10C、100

2、下图中阴影部分不能表示0.5的是()。

3、6元比4.2元多()元。

A、2.2B、10.2C、1.8

4、3个B.分之一、2个十分之一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A、3.21B、0.235C、5.23

5、有四条线段分别8.034厘米、8.043厘米、7.58米和7.508

千米,这四条线段中最长的是()

A、7.508千米B、8.034厘米

C、8.034厘米D、7.58

二、填空。

1、—个o.1,一个o.1地数;从o.8数到1.2分别是o.8,(),(),(),1.2。

2、0.28是由()个()和()个()组成的。

4、9个十分之—写成小数是()。

5、有四条线段分别长8.034厘米、8.043厘米、7.58米和7.508

千米,这四条线段中最长的是()。

三、把左右丙边相等的用线连接起来。

0.72.808.9+4.15.4

2.080.702.7+4.875

0.500.58—2.613

四、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7分=0.07元。

()

2、2.80米比2.8米长一些。

()

3、小于0.4,大于0.2的只有0.3这个小数。

()

五、应用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