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857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7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造景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植物造景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植物造景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植物造景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植物造景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造景大纲.docx

《植物造景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造景大纲.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造景大纲.docx

植物造景大纲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

建筑工程系

课程名称:

植物造景

 

二〇一五年

 

课程名称:

植物造景

适用对象:

园林、园艺

课程类别:

专业课

总学时:

96

主撰人:

任课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系主任意见

 

签字:

年月日

教务部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编写/修订日期:

 

 

《园林植物造景》教学大纲

1.课程设置的意义

对于园艺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

  植物造景是观赏园艺方向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授如何运用各类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的组合,营造建成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有美学价值的环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道路广场、居住区、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绿地的规划与设计,为今后从事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设置的目的及对象

对于环艺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

由于植物学是另一类学科专业,环艺学生要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可是在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图纸等方面必须涉及到植物配置方面。

植物造景学科已经成为各类高校环艺专业方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针对这一情况,以及专业设计需要,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习景观植物学能涉及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教学方法

1、了解园林艺术与造景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3、掌握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4、掌握各类绿地的植物配置。

5.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园林配置的能力。

【能力目标】

1、掌握园林植物配置彩平图设计与表达。

2、能独立构思完成各类绿地的基本设计。

5.成绩考核方式

40%的平时成绩+60%的期末考试成绩

二、课时分配表

章节

教学内容

课内时数

实验时数

第1章

绪论1.园林植物的概念与意义。

2.国内外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与趋势。

12

第2章

3.目前我国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12

第3章

园林植物造景基本原理1.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12

第4章

2.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基础3。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

12

第5章

园林植物造景的方法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2。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方法

12

第6章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1。

植物与景观的配置2。

植物与水体的配置。

3。

植物与山石的景观配置4。

各类植物的造景与设计

12

第7章

园林植物造景1。

城市道路绿地中的植物造景。

2.城市广场绿地中的植物造景规划设计3。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

12

第8章

案例分析复习

12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总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周

植物学:

第一章植物学概论

第二章植物分类学

植物配置表现:

第一章植物绪论

第二章植物造景原理

第三章植物景观专项配置

课后:

安装所需软件(AUTOCAD、PS、3D等);下载老师所传资料,熟悉教学类容;对于AUTOCAD和PS不熟悉的学生自己花时间从“我要自学网”自学。

二三周彩平图制作步骤

PS中后期效果图植物配景部分制作

第四五周:

手绘彩平作业练习

 

植物学

第一章植物学概论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是为了后期植物配景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了解植物学要学习哪些内容

绪论

1、生物分类系统与植物

2、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发生发展

3、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植物学的研究范畴及发展趋势

5、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植物界发生和发展(进化)的基本规律以及植物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生物分类系统与植物

1、二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

1735年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

Linnaeus)提出。

2、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1886年由德国的动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

3、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1969年由加拿大学者魏泰克(R.H.Whittaker)提出

4、三原界学说——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

1978年,Whittaker和Margulis提出

5、六界系统——增加病菌界

陈世躟(xiang),1978年

 

二界系统

1.动物界

2.植物界

藻类植物高度依赖水环境

菌类植物

地衣植物门地衣的生长非常缓慢,几年才长几公分。

地衣能忍耐长期的干旱和低温,干旱时休眠,需要的土壤、营养和水湿条件很低。

所以地衣能在其他植物不能生长的裸露的岩石、土壤或树干上生长,也能在寒带积雪的冻原生长。

苔癣植物门

在潮湿的环境中最为繁茂,但并没有海生者,对于长期干燥和冰冻的条件均极能耐受。

蕨(jue)类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五界系统

三原界学说

六界系统

由我国学者王大耜于1977年提出的分类系统。

1978年,科学家陈世骧(xiang)主张把病毒独立一界。

1、植物界

2、原生生物界

3、植物界

4、动物界

5、真菌界

6、非胞生物界:

类病菌和病毒(Virus)

植物的共同特征

•多数种类含有叶绿体,光合自养。

(这是植物与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几乎所有植物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

•植物体内保留由永久的分生组织,即没有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

第二节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发生发展

•一、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发展

•植物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随着地球历史的发展,经历前生命的化学进化,由原始生物不断地演化,按照由简单到复杂、水生向陆生、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方向发展,其间经历了约35亿年的漫长历程,形成现在已知的约30万种植物。

•二、植物的多样性

(一)、从个体大小看

(二)、从结构方面看

•(三)、从生活方式看

•(四)、从个体寿命看

•(五)、从植物的生长环境看

•(六)、从植物的遗传变异看

•中国植物的多样性

•种子植物由30000余种

•中国的植被分区:

•1、东北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2、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

•3、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4、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5、华南热带和南亚热带雨林及季雨林区域

•6、西北荒漠区域

•7、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草原区域

•8、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第三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对地球和生物界发展的推动作用

2、植物是自然界中第一性生产者,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以各种贮(zhu)藏物,如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形式加以贮存,是人类最根本的食物来源,也是无数可再生资源的源泉。

3、植物在维护生态环境和地球上物质循环的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植物在调节气温、土壤和大气中的水分、以及在净化生物圈的大气和水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与现代人类的关系

1、植物创造并维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2、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无比丰富的遗传性状,植物界作为一个天然的基因库,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宝贵的财富。

3、当今世界面临的资源、人口、粮食和环境等危机问题,与植物科学的发展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第四节植物学的研究范畴及发展趋势

一、植物学的研究范畴

植物科学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是研究整个植物界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结构与功能、生长发育、进化、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等规律;揭示新原理和探索新技术,为解决广泛的应用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了了解植物界众多的类群、复杂的区系、群落的特性和应用价值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分类和综合分析是植物科学一项重要的、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

(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植物科学,1993)

二、植物科学的发展

1、植物科学的发展阶段(学生自学)

(1)描述植物学时期(传统植物学)

(2)实验植物学时期(近代植物学)

(3)分子生物学时期(现代植物学)

植物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早领域之一

1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对植物的认识,主要从食

物、保暖、简单药物、毒物开始;

5000年前,中华民族对中草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植物学的发展可追溯到约2000年前的本草学时期

本草学Herbalism时期(远古--1830年左右)

包括人类认识药用植物的本草时期在内,相当漫长。

本草学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从人类的需要和实用的角度出发的。

近200多年,植物学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瑞典人林奈(1707-1778)

1735年在他的《自然系统》一书中,根据雄蕊的数目、特征以及和雌性的关系,将植物分成24纲。

虽不是一个自然系统,但以性器官来分类是一个首创。

此后,又发表了《植物属志》,1753年完成了《植物种志》,将约7700种植物归入1105个属,并首次使用了双名法。

林奈对分类学的卓越贡献被后人称之为“分类学之父”。

现代植物学研究开始于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19世纪工业文明的出现,为显微镜等生物仪器的发明和使用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植物科学从物种、个体、器官、细胞、超微结构到分子结构研究的快速发展。

遗传学家-摩尔根(MorganT.H.)和他的学生一起用果蝇作材料,证明了遗传变异与细胞染色体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创立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他因而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奖。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等的发展,揭示了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

2、国际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从近10余年国际植物学大会关注和讨论的主题看。

3、当今植物科学发展的特点

(1)学科间不断地相互渗透与交叉是植物科学进步的源泉。

(2)对生物学中重大问题的跨国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受到重视。

(3)与应用有关的植物科学领域发展迅速。

(4)分子生物学带动了植物科学的发展。

第五节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一、植物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分类学、系统学的有关基础知识与进展。

二、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1、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2、重视实践和实验,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3、扩大阅读面,注意积累资料;

4、提高概括、分析和综合能力,找出规律性;

5、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牢记功能和结构、局部与整体、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植物和环境几个方面的统一。

 

附录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v珙(gong)桐为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在植物分类上属珙桐科,全科也只此一种。

v早在100万年以前,珙桐也曾经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v被世界上称为“中国鸽子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珙桐于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被发现。

关于珙桐的传说

v在很久很久以前,传说有位君主,只有一位独生女儿,名叫“白鸽公主”,爱如掌上明珠。

这位公主品味出奇,不爱金银珠玉,也不嫁王侯公卿,却十分爱好骑射,追求一种男子汉的气概。

  一天,公主在森林中打猎,被一条狠毒的蟒蛇死死缠住。

正在危急关头,一位名叫珙桐的青年猎手,用刀斩断蟒蛇,夺回公主的性命。

公主十分敬慕青年猎手的机智和勇敢。

二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公主取下头上的玉钗,从中间撅断,彼此各执一半,作为信物。

  公主回宫后,将来龙去脉告之父王,并恳请父王将自己许配给珙桐。

不料此事遭到父王的坚决反对,他连夜派遣侍卫将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

白鸽公主知道后,哭得死去活来。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卸去豪华的宫妆,穿上洁白的衣裙,踉踉跄跄的逃出了高墙紧闭的后宫,来到珙桐遇难的地方,放声大哭起来。

一直哭得泪珠成血,染红了洁白的素装。

忽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一棵小树破土而出,恰象竖立着的半截玉钗,转瞬间,长成了参天大树。

公主情不自地伸开双臂扑向大树。

霎时间,大雨停了,雷声息了,哭声也听不见了,只见数不尽的洁白的花朵挂满了大树的枝头,花朵的形状宛如活泼可爱的小白鸽,清香美丽,让人不能不想起白鸽公主与青年珙桐凄美的爱情故事。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树称作珙桐,以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情人。

银杏

v据研究,银杏类起源于石炭纪(3.45亿年)、银杏目起源于二叠纪(2.5亿年)以前,银杏属则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

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

到了白垩纪后期及新生代第三纪银杏逐渐由盛变衰,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只在我国保存一种。

v银杏树是中国独有的古老名贵树中之瑰宝,具有1.5亿年的基因特征,是与恐龙同时代地球的统治者,被称为地球“活化石”和植物界“熊猫”。

因其具有长达3500多年的自然寿命,且不论数百上千年均能开花结果,生命力十分顽强,又享有“长寿树”之美誉。

最为神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爆炸中心,万物俱灭,唯独几棵银杏树奇迹般的存活至今,这充分说明了银杏树长青不败的生命力。

v河南济源市阳台宫北5公里处华盖峰下紫微宫前有一棵千年银杏树,树高35.5米,树围9.1米,人称“七搂八拐棍”,树龄近2000年,传为汉代遗物。

不仅为河南省罕见的名木古树,也是全国五大银杏树之一。

水杉

◆40年代初,我国学者于四川万县磨刀溪首次发现,树龄已有400多年。

当时由于缺乏资料,未能做出鉴定。

◆1941年以后的两年间,人们根据这种树的枝叶,花和种子标本进行研究鉴定,定名为水杉。

◆水杉为我国所独有。

蕨类植物门、真蕨纲、真蕨目,桫椤Alsophilaspinulosa,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也叫树蕨,是"蕨类之王",同时,它也是植物中的活化石。

桫椤在我国分布于四川、贵州、西藏东南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湖南、福建和台湾等地。

山茶花的种类有几千种,其中唯独没有金色的茶花。

20世纪6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在广西南宁地区邕宁县坛落乡的溪沟两岸,发现一种极为稀有而珍贵的山茶——金花茶。

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ChunetKuang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早在2亿多年前,银杉曾经在地球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但第四纪冰川的浩劫,大多数都已绝灭,所以它被植物界叫做“活化石”。

迄今已知银杉仅分布在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的4省区。

人参Ficusmicrocarpa

古称“神草”,被誉为药中之王。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亦产。

 

第二章植物的演化及分類

綠藻

無維管束的苔蘚類

有維管束無種子的蕨類

有種子無花裸子植物

會開花有種子的被子植物

植物界---苔蘚類

1.無維管束,物質的運輸不發達

2.個體小,無特化的葉、根或莖構造

3.通常生長在潮濕陰暗的的角落

植物界---蕨類

1.最先出現維管束的植物,通常個體較小

2.有根莖葉的構造,葉通常為羽狀複葉,幼葉成捲曲狀;莖為地下莖

2.葉背常有成堆的孢子囊堆,利用孢子進行繁殖

3.常見的樹型蕨類---筆筒樹

植物界---種子植物

1.利用種子進行繁殖

2.種子具有複雜的構造可以抵抗乾燥低溫的環境,也具有足夠的養分提供發芽所需

3.根據種子有沒有果實包覆可以將種子植物分為:

1裸子植物:

沒有果實包覆2被子植物:

有果實包覆

裸子植物——1.用種子繁殖,但沒有特化的花的構造,常見的針葉樹和蘇鐵都是裸子植物

2.裸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毬果,由鱗片組成,可以分為雌毬果和雄毬果

3.雄毬果的鱗片上有花粉囊,雌毬果鱗片上有胚珠,但是胚珠外沒有子房的構造

4.胚珠發育為種子,但沒有子房發育成的果實包覆

被子植物——1、生殖器官是花,因此又稱為開花植物

•2、經過傳粉、受精後,胚珠發育為種子,子房發育為果實包覆在種子外面

•被子植物---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比較

•植物分類檢索表

 

植物配置表现

园林景观设计师的主要职业范围:

(1)城市与区域规划:

即区域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几百几千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尺度上设计,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以及交通等;

(2)城市设计:

城市需要人们去设计,它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这些界定了城市的形态;

(3)风景旅游地规划:

包括风景旅游地的规划和设计、自然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

(4)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5)校园、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

(6)花园、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7)景观与区域规划和自然景观的重建;

(8)城市广场和步行街设计

(9)滨水区设计

(8)墓园设计;

景观设计中要设计的要素

包括水环境,地形,植被,气候等几个方面。

景观设计的素材或内容包括

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

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

其余是设计的要素。

植被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

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

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住户的局部气候环境,使住户和朋友邻里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交谈、驻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

乔木:

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

水杉、蒲葵

 灌木:

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

月季、蔷薇、紫荆等。

 

第一章植配绪论

一、植物造景:

即植物造景,是把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生态学原理)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艺术原理)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一、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2、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3、掌握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关系4、艺术理论在植物造景中的作用5、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一)植物生长规律:

1、植物种类与种植地点是否相适应

2、栽培植物群落是否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3、关键:

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的关系

(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温度:

对植物的生态作用,物候的景观变化以及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

水分:

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有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及其各种景观

光照:

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则有阳性、阴性、耐荫植物的生态类型

土壤:

不同性质的土壤会产生不同的植被和景观

•(三)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的关系:

1、与地形的结合:

园林中土山若起伏平缓,线条圆滑,种植尖塔状树木后,就改变了对地形外貌的感受而有高耸之势。

2、与建筑的结合:

高层建筑前种植低矮圆球状植物,对比中显得建筑的崇高;低层建筑前种植柱状、圆锥状树木,使建筑看来比实际的高。

巧妙的运用植物的线条、姿态、色彩可以使建筑的线条、形式、色彩相得益彰。

3、与道路的结合:

4、与水体的结合:

(1)、水体形式有:

湖、池、溪涧、泉以及堤、岛、水畔、水面。

(2)、水生植物的应用

(3)、充分利用水面倒影

(4)、运用道路调节人与水体的关系

•5、与园林小品的结合:

“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

•(四)、植物造景的艺术理论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五)、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姿态各异,色彩丰富,是植物配置与造景的重要因素

•1、树形

塔形、圆柱形、圆球形、棕榈形、下垂行、雕形、倒卵形、盘伞形

•2、叶

叶形、叶色

•3、花

花相、花色、花香

•4、果

•二、植物景观配置现状

(一)植物在景观中的地位

•1、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已受到重视

植物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

随着世界人口密度的加大,工业飞速地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工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到处污染环境,酸雨到处发生,危及人类的温室效应造成了很多反常的气候。

人们不仅惊呼,如再破坏植物资源,必将自己毁灭自己,只有重视和遍植植物,才能拯救自己。

•2、植物景观上升到国土规划的高度

为此,当今世界上对园林这一概念已不仅是局限在一个公园或风景点中,有些国家从国土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了。

一些新城镇建立之前,先在四周营造大片森林,如山猫榉林、烨林等,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然后再新城镇附近及中心,重点美化。

英国在规划高速公路时,须先由风景设计师确定线路,喜欢按地形。

景观采用蜿蜒曲折、波状起伏的线路,前方常有美丽的植物景观,司机开车时,车移景异,一路上由景可赏,不易疲劳。

在高速公路两旁结合保护自然资源,植有二十余米宽的林带,使野生小动物及植物有生存之处。

•3、植物景观的商业性需要日益迫切

人们向往重返自然,在植物的景观中满足自己赏美,并置身于清新、幽静的环境中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和体力。

耐荫的管叶植物、无土栽培技术大为发展,有无漂亮的室内外植物景观已成为一些宾馆级别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提高商业谈判的效果,由专门出租的办公大楼,大楼中由低层花园、屋顶花园、层间花园。

透过办公室的落地玻璃窗,看到四周和谐、安静的植物景观,创造了良好的商业洽谈环境。

超级市场内伴随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色彩艳丽的开花之舞,使商品更为填色。

室内游泳池种上几株高达的垂叶榕以及一些热带的植物,池边设置大、小卵石,墙上画着叶子林、沙漠景观,真真假假,使游泳者犹如置身于热带环境中,畅游嬉戏。

一些富有的家庭,提倡让每一间房都布置成花园一般,当然少不了各种植物。

(二)、植物材料的发展

1、植物材料的引种

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本国植物不够用,就派员到国外搜寻植物,大量引入应用。

英、法、俄、美、德等国就是在19世纪大量从中国引走成千上万株的观赏植物,为他们造景服务。

就以英国为例,原产英国的植物种类仅1700种,可使经过几百年的引种,至今在皇室植物园丘园中已拥有50000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活植物;1620年——1686年去加拿大引种植物:

1687——1772年收集南美的乔灌木;1772年——1820年收集澳大利亚的植物;1820年——1900年收集日本的植物;1839年——1938年这一百年中,选择了我国甘肃、陕西、四川、湖北、云南及西藏作为重点,引种了大量的观赏植物,为英国园林中植物景观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2、植物材料的育种

园艺学科在选种、育种、创造新的栽培变种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针对不同的需求培育了不同观赏特性的品种。

3、高山景观的营造

为了模拟高山植物匍伏、低矮、叶小、花艳等色,除了选择一批诸如旬属(Cotoneasterspp.)植物及花色鲜艳的宿根、球根花卉外,一些正常生长由十米高的铁杉、北美红杉、云杉等都被与成了地的体形。

4、岩石园

往往面积较小,故需要小比例的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