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6分)
1.(6分)(2016高一下·大名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
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词“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最初是十九世纪中外商人使用的混杂语言)”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
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
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
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
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
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
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
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
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
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
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
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
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
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
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
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
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
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
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1)
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C.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B.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
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D.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4分)(2018·连云港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则降。
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
“凡兵务精不务多。
今以农夫百未能当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
”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
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士。
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籓篱之限,效野之民每困杀掠。
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
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
“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
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鐸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上谓侍臣曰:
“卿辈勿以毁佛为疑。
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
彼铜像岂所谓佛邪!
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 劝:
勉励
B.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 尤:
杰出
C.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副:
符合
D.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差:
差错
(2)对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 ②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③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 ④帝以县官久不铸钱
A.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B.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3)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②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4)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
请加以概括。
3.(7分)(2019高一下·广州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①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关城:
潼关、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先说“朝闻游子唱离歌”,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B.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的深秋时节,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
C.此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
如“树色催寒”中“催”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
D.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
(2)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6分)(2016高三上·城阳期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经》有写恋人之间思念的诗句,比如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________,悠悠我心”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诗经》)
②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向他人学习一定要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即“________”(《论语》)
③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________”。
(《劝学》)
④陶渊明以云自喻,说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要回归田园的句子是:
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⑤苏轼在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后,归纳到一般的认识原理:
“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
⑥《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表现琵琶乐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
(《琵琶行》)
三、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2分)
5.(12分)(2018高三上·铜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守望
叶敬之
泗阳人把用芦花编织、冬天穿了取暖的鞋子叫“毛窝子”,其他地方则称之为“芦花鞋”。
毛窝子制作方式简单。
用泪草编织鞋底,引出几根鞋茎,再以芦花编织鞋帮,最后拿鞋茎收口。
穿的时候,用旧布缝鞋口,以防伤脚;鞋底垫上麦秸,以保暖和防水。
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个个穿毛窝子。
赶上逢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
农民们走来串去,一家家挑着、拣着,都想买一双既便宜,又结实、漂亮的毛窝子。
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
记得有一年冬天,逢集,天很蓝,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付了钱。
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
他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顺便夸我两句:
“这是你家大少爷啊?
一脸福相!
”嗓音清亮。
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
鞋型漂亮,不歪不斜,还结实;芦花磨光了,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
毛窝子,最适宜陪伴山芋稀饭和咸菜。
当人们的碗里有了大米饭、猪肉的时候,毛窝子渐渐被棉鞋取代,消失了踪影。
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
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但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李大爷还是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
他坐在地上,眼睛眯缝着,像在打盹,又像在思考着什么。
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
“大爷,还有人买毛窝子吗?
”
他睁了睁眼睛,动了动身子,咳嗽一声对我说:
“还是有人买的……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
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
唉,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
李大爷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
临走时,我买了一双毛窝子。
路上,我告诉孩子:
“这叫毛窝子。
过去一到冬天,爸爸就穿着这个……”
“毛窝子……”儿子听了一阵大笑,“多难听。
这也能穿吗?
不扎脚啊?
”
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在卖毛窝子!
天啊,有夏天卖毛窝子的吗?
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
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道皱纹了;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
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
“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
”我招呼道。
李大爷没有反应。
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摇手。
“这个,听不见了,”他指指耳朵。
“这个,有毛病了,”他指指脑袋。
中年人说:
“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
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
‘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
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
他说:
‘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
’几年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
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
散集了。
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
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
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
赶集的几乎走光了,只有李大爷的背影在街心摇晃。
望着李大爷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
暑假快结束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
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
“该不是失火了吧?
”我们急忙赶往冒烟的地方。
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
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
一个中年男人,还在不停地从一间屋里往外面扔毛窝子。
“你们烧这个干吗呀?
”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他就是东沙村的。
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
“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
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一看,一屋毛窝子。
没法处理,就烧了。
”
我捡起一双毛窝子。
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在散发着清香。
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
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
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毛窝子简单制作方式和实际用途,既让读者对毛窝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引出了下文与毛窝子有关的故事。
B.小湖说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刻画了李大爷形象,自然平实的叙述中显露出“我”对李大爷敬意。
C.小说开端部分写二十年前农民冬天都穿毛窝子,结尾部分写人们在空旷的场地焚烧毛窝子,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旨在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窝子已经过时了、不实用了。
D.小说结尾描写斜晖脉脉、蓝天澄碧的美好景象,与文章标题呼应,暗示出“我”的内心仍充满美好希望,意蕴丰富。
(2)小说中多次写到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很好,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原文综合分析。
(3)“守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共15分)
6.(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山水诗,这些诗多以悠远的意境而迷人,《鸟鸣涧》就是其中的代表。
B.一想到自己别无长物,应聘时总处于下风,章勇就心烦意乱;思来想去,他决定参加特长培训班,以增加应聘的筹码。
C.审计部门在揭露挤占挪用财政资金问题、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过程中,必然要触及一些部门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难免有人蜚短流长。
D.王寒激动地说:
“经过我的努力,问题终于解决了!
”大家都很高兴,纷纷夸奖他的办事能力,李冰却不赞一词:
“哼,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吗?
”
7.(2分)(2018高一下·惠州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复兴号”动车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模型展品吸引着外国记者的目光关注,他们不时拿起相机拍照。
B.沈阳在国际化进程中,人民网发挥资源优势,帮助建立脸书和推特账户,让世界了解沈阳,让沈阳走向世界。
C.书店为人们奉上一丝慰藉,安抚疲惫的身心,读书者在书本中寻得金玉良言,休憩者在书店感得人性之暖。
D.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战果丰硕。
8.(2分)(2016高三·深圳月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
他们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
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只要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不是顺其本性,我们就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B.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顺其本性地进行阅读的引导,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C.只有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且顺其本性,我们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D.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9.(2分)(2016高一下·东莞期中)据以下图表所显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两处空缺的内容。
要求:
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不得出现数字,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瑞典、丹麦
巴西
印度
中国
经济增长率
1.5%﹣3%
5%﹣6.5%
6%﹣7.3%
平均9.67%
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
13%﹣15%
6%﹣7%
5%
4.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不但远高于欧洲的发达国家,________。
但同时,我国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所占GDP的比例,就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协调,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泰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这说明,我们还必须________,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0.(5分)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
①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②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③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
④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
11.(2分)(2016高二上·平安期中)请参照示例(句式不必一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给教材中的下面两位人物分别写一则评价。
示例: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
孤舟中寂寞的硬汉;大海上咆哮的老人。
②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________
②《水浒传》中的林冲:
________
五、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逛街,回来后,女儿画了幅画,标题是《陪麻麻逛街》。
妈妈拿过女儿的画,顿时懵了,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只有一根又一根奇怪的柱子。
妈妈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
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了视线。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2-4、
3-1、
3-2、
4-1、
三、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2分)
5-1、
5-2、
5-3、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共15分)
6-1、
7-1、
8-1、
9-1、
10-1、
11-1、
五、作文(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