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962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赛迪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3年)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一、研究目的

汽车零部件是支撑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其在汽车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逐年提升,然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道路问题已成为汽车行业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赛迪顾问充分运用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长期追踪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历程,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以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定义和方法,结合自身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刻理解,为产业链主体把脉,提供政府决策参考。

本战略研究主要涵盖:

Ø解析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指明机遇挑战及未来趋势。

Ø剖析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重点省市产业发展,点评国内主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及运营模式。

Ø解读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未来产业发展建议,总结产业园区发展经验。

二、研究方法

本战略研究的研究过程所用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面访/电访:

赛迪顾问历时3个月,走访了近50位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影响者,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中央部委、地方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等领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管、著名媒体主编、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众多真知灼见,对行业战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实证研究:

采用了主要园区访谈和对标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春、天津、芜湖、北京四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进行深入剖析,对访谈数据和对标比较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案头研究:

对赛迪顾问的历史数据库、业务类型库和案例库进行筛选,调阅相关的年度报告、统计年鉴、政府项目库和政策法规库,并结合互联网公开信息获取,搜集了大量的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文本资料,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战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要发现

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行业相关政策来保障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健康平稳持续地发展,包括工信部、发改委等主管部门以及海关、工商、税务在内的各级国家决策机构和政策执行机构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内零部件行业“重配套,轻售后”现象十分突出,各地将较多的资源投向了汽车制造,而对发展汽车服务业不重视、投入少。

核心技术积累缺乏依然是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弊病,本土零部件企业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了国内企业惟一的竞争手段。

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一级供应商统领供应链合作。

整车厂日渐趋于模块化和系统化采购,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从而使得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逐渐向宝塔型结构演变,由一级厂商对整条供应链负责管理,使得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更加规范。

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国际化产品,从而导致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趋向全球化。

第一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

一、多部门综合管理,政策影响范围逐年扩大

政府在引导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积极的鼓励政策是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够引导企业有目标地设计产品、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完善的政府部门协同机制是保障行业有序发展,修正行业乱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行业相关政策来保障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健康平稳持续地发展,包括工信部、发改委等主管部门以及海关、工商、税务在内的各级国家决策机构和政策执行机构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从政策影响面来看,国家针对汽车行业已经出台了涵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出口、售后服务、产品回收、车辆管理等较为全面的指导性政策。

随着整车规模化发展程度逐年提升、全社会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政府决策机构强调、深化政策的操作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对宏观政策的细化程度逐年提升;与此同时,政策执行部门也在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保障政策影响强度的稳步提升。

表1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相关政策

政策名称

政策要点

颁布单位

《汽车产业振兴与调整规划》

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

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

《“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

“十二五”时期汽车行业的重点任务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加快零部件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发展改革委令第12号)

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汽车整车制造(外资比例不高于百分之五十)及汽车研发机构建设”,不再列入鼓励类项目。

汽车发动机制造及发动机研发机构建设、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及关键技术研发、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均鼓励外资的投资。

发改委、商务部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以下简称目录),并规定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汽车行业鼓励类范围的国内投资项目主要包括:

1)汽车关键零部件:

汽油机增压器、电涡流缓速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随动前照灯系统、LED前照灯、数字化仪表等;2)高效柴油,汽油发动机;3)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能量型动力电池组,电池正极材料,电池隔膜,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控集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等;4)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发动机控制系统(ECU)、变速箱控制系统(TCU)、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牵引力控制(ASR),电子稳定控制(ESP),网络总线控制,车载故障诊断仪(OBD)等。

发改委

《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商产发[2009]523号)

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从2009年到2011年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5年,汽车和零部件出口达到85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20%;到2020年实现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10%的战略目标。

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五项主要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

《规划》中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

到2015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

同时,《规划》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制定好本部门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以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国务院

资料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3,11

二、整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

整车制造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下游环节,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2012年,全球汽车总产量为8414.1万辆。

其中,中国市场稳定发展,全年汽车总产量达到1927.2万辆,同比增长4.6%,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达22.9%。

在销售量方面,2012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整体达到1930.6万辆,同比增长4.3%,占全球销量的比例也超过20%。

中国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

图12008-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与增长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3,11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和各车企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影响,201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大幅增长。

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6万辆,增幅从2011年的16.5%上升至50.0%。

从产品结构来看,2012年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以及各大汽车厂商纷纷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推动下,在城市公交、出租等领域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1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量增至1.1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89.6%。

同年,混合动力汽车产量0.13万辆,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10.4%。

未来,在节能环保理念大力推广的影响下,改变汽车能源结构将成为必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在逐步由技术积累向市场规模化应用过度。

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待发也将极大带动相关电机、电池、电控等专用零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

图22008-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3,11

三、汽车行业总体投资保持增长,零部件投资强度不高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持续的高增长态势在2011年开始趋缓,但是行业总体投资规模仍呈上升态势。

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吸引全球车企投资的规模超过93亿美元,加上国内厂商在整车及零部件领域的投资,行业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RMB,同比增长超过3%。

具体从投资结构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投资规模长期占整车投资的40%左右。

包括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在内的零部件整体投资水平较低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比而言,在发达国家零部件投资通常大于整车投资,整车投资与零部件投资的比例通常为1:

1.3~1:

2。

在中国却正好相反,重整车、轻零部件的思想不但使得零部件投资的金额小于整车,同时零部件领域的投资速度也往往落后于整车。

零部件投资强度不高已经与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现实不相适应。

未来,我们需要从投资规模和投资速度方面入手,改变中国汽车零部件投资强度不高的现状,有效适应和带动整车产业的发展。

四、国内整零合作体系尚未成熟,本土企业实力有待提升

中国政府部门一直在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但是零部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生产集中度不高、结构层次不清的现状已经影响到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恶意竞争加剧,阻碍了按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组成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企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总成厂与零件厂之间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难度。

由于上下游企业间缺乏共进、互利、双赢的责任意识,导致产业链不牢固。

而不稳定的单纯供求关系又导致零部件厂商在与采购方合作中往往处于从属的不利地位,导致零部件企业因市场风险大而犹豫,反过来又影响双方的合作。

相比而言,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博世、大陆等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较高的品牌竞争力,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明显高于国内企业。

国际企业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也对本土企业发展形成了较大压力。

特别是目前本土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不够成熟、市场渠道没有完善的现状极大地减弱了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内企业若想抓住并享受中国整车市场发展带来的契机,必须从自身能力建设上加大投入,联合整车自主品牌企业提升本土企业的综合实力。

第二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

1、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近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迅速。

2012年,全国汽车零部件实现总产值2569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5.4%,约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48.6%。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4%。

图32008-201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与增长率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3,11

(2)产业结构

2012年,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结构中,传动系统、车身及附件和发动机系统的产值占到零部件总产值的55.6%,是汽车零部件产业中拉动力最强的三个细分产业。

图4201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结构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3,11

注:

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2、发展特点

(1)“重配套轻售后”

由于汽车制造环节产值大,对地方生产总值贡献大,国内零部件行业“重配套,轻售后”现象十分突出,各地将较多的资源投向了汽车制造,而对发展汽车服务业不重视、投入少。

在国际成熟市场,服务的重要性占1/3,利润的2/3来自于后市场,而中国只有1/10左右。

售后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导致国内整车配套市场的规模要远高于零部件更换市场。

零部件企业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障碍:

整体实力偏弱,民营企业居多,各自为政,分布零散、管理混乱、缺乏核心技术,综合竞争力差,不仅规模小、行业集中度偏低,而且大部分靠低价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无序,产业水平无法提升。

(2)本土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低

相对于整车,零部件投入的周期更长、资金门槛更高、经营风险也更大,核心技术积累缺乏依然是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弊病,本土零部件企业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了国内企业惟一的竞争手段。

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着中国汽车强国战略的实施。

(3)外资企业控制汽车零部件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以后,博世、德尔福、电装等国际零部件企业纷纷进入中国。

目前国际著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国内引进技术合资企业超过1200家。

由于外资企业的迅速到位,其市场份额已超过一半,核心零部件更是处于垄断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外商独资及合资汽车零部件公司在EMS发动机控制系统、安全气囊、ABS系统、三元催化器、电动天窗、空调系统、汽车座椅总成、电动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统、自动变速箱、高压燃料泵等系统和部件方面,基本控制了高达75%以上的市场份额。

(4)外资零部件企业加紧落户本土园区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国外零部件企业纷纷加快投资中国。

德国大陆集团汽车电子工厂落户长春,将为底盘与安全系统、动力总成和车身电子系统生产包括安全气囊控制单元、轮速传感器、底盘电子部件、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器控制单元等在内的关键产品;德国博世底盘系统第二工厂落户成都,将建设以生产ABS/ESP系统和传感器等为主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品生产销售基地;法国佛吉亚汽车部件系统工厂落户盐城,将生产汽车座椅的重要部件;美国博格华纳新工厂落户北京,将生产分动器、电子驱动变速桥、智能扭距管理器、电磁阀等产品;加拿大麦格纳动力总成系统工厂落户天津,将生产车桥驱动装置产品和取力器单元产品;美国德尔福派克电子/电气新工厂落户上海,将生产汽车/电动汽车的整车线束;美国伟世通与中方合资企业落户重庆,将生产汽车内外饰件;美国李尔落户武汉,将生产汽车座椅及组件;日本爱信AW落户苏州,将生产AT类自动变速器、车载导航系统等;美国哈曼落户丹东,将生产汽车音响及电子组件。

此外,地方还以区域整体引资的形式,加快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

如广西柳州筹划引进一批东盟国家汽车配套产业,助力其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未来可能在国内形成新的外资工业园区建设高潮。

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

1、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是指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部分,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区别所在。

(1)电池

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电力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价值的主体部分,其价值均在整车成本的一半以上;而动力电池在电力驱动系统中的成本比例则高达50%-70%。

因此,动力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

然而,我国有上千家电池企业,几乎绝大部分电池企业都是本世纪初之后才成立,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够生产核心动力锂电池的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依靠生产电动自行车电池,或者低速电动车电池维持生存。

另外,我国大部分生产原料也都是来自日本和美国等国家。

以隔膜电池为例,中国每年隔膜的需求量为3-5亿平方米,其中超过60%靠进口。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给动力电池市场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动力电池目前仍属于新兴行业,着力打破外资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的垄断现象,是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已将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作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专项,已纳入中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布局的战略新兴产业。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将促进未来动力电池更快速的发展。

表2动力蓄电池参数比较

铅酸电池(Pb-acid)

镍氢电池(Ni-Cd)

锂电池(Li-ion)

商品化

1890

1990

1992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

自放电率

20%/月

20%/月

5%/月

记忆效应

价格

回收利用

优点

价格低、技术成熟

可快速充电、高功率放电、能量密度稍高、循环寿命稍长

可快速充电、高功率放电、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

缺点

不能快速充放电、能量密度低、寿命短

具备记忆效应、高温环境性能差、充放电效率差

价格高、安全性差

资料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3,11

(2)电控

目前在电控领域,我国的很多控制技术基本能够与国外持平,例如,客车用控制系统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专项目标和整车的要求,轿车用电机控制器的效率最高点可达到98%。

电控系统的材料成本占比不高,但是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掌握关键算法,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涉及油、电混合的控制策略,技术壁垒较高。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在电控方面拥有的自主技术还不属于核心技术,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的电控领域,我国依然大量依靠进口。

未来,电机控制技术趋于智能化和数字化。

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智能控制技术都将各自或结合应用于电动车电机控制系统。

从系统结构,响应速度,抗干扰力等方面,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性能。

随着微电子学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速、高集成度、低成本的微机专用芯片以及DSP等的问世及商品化,使全数字的控制系统成为可能。

(3)电机

新能源汽车可以应用的电机类型包括:

(有刷)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

目前全球范围内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主流电机是永磁电机,国内则是交流异步、永磁和开关磁阻三种并举的格局,而永磁电机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对驱动电机行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由于电机行业已经比较成熟,故利润率一般。

但对于驱动电机的关键部件逆变器来说,技术和附加值很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其带来很大的机会。

然而目前由于IGBT等功率器件需要进口,售价很高,而国内半导体厂商很少生产,且多为代工,从而降低了驱动电机逆变器的利润率。

未来,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将由通用走向专用,由直流走向交流;电机的功率密度、可靠性及耐久性不断提高;驱动控制系统向集成化与一体化发展。

表3各种类型新能源汽车使用电机系统

整车类别

应用车型

电机系统

混合动力汽车

中(低)度混合动力轿车

10-20kW,120-200V,

永磁集成起动发电机(ISG)

强混合动力轿车

ISG5-10kW,牵引电机30kW;

288V,永磁电机

混合动力客车

ISG:

20-40kW永磁电机;

牵引电机:

100-150kW永磁/感应电机

纯电动汽车

(包括燃料电池汽车)

场地车、观光车、叉车、牵引车、微型代步车

5-15kW,36-72V电机类型;

有刷直流、交流感应、

永磁无刷(无刷直流及永磁同步)

小型轿车

15-30kW,120-200V,永磁电机为主

工程车

30-100kW,200-350V,

交流感应、永磁电机

城市公交客车

150kW以上,350-700V,交流感应电机为主

资料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3,11

2、发展特点

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三大关键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约70%以上。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然而,当前外资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垄断非常突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现象非常严重。

国内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大多从业时间短、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且有很多企业是由传统汽车配件生产行业转行而来,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领域缺乏技术沉淀和从业经验,严重限制了其市场竞争力的发挥。

同时许多企业的规模较小、经营战略模糊,缺乏长期在该行业发展的信心。

与整车配合不畅,产业形态不明,形式大于或者偏离内容,盲目发展等,也都极大的阻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新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着力打破外资的垄断现象,是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三、重点省市发展概要

1、北京

2012年,北京市汽车与交通设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720.6亿元,同比增长9.8%。

2012年,汽车制造业产品结构有突破:

生产汽车167万辆,同比增长11%。

其中,轿车78.5万辆,同比增长16.9%,占汽车产量比重47%,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19.8万辆,增长29.4%,占汽车产量比重12%,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

载货车60万辆,下降2.8%。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致力于推动汽车产业高端化、全方位、外向型发展,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汽车研发制造城市。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发展重点如下:

(1)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整车企业,在东北、东南、西南等区域打造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调动央企、市属国有企业积极性,在京建设高端零部件基地,增强零部件自主研发制造与配套能力;支持北京长安汽车公司建设成为长安汽车在国内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基地;支持重点零部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提高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系统,转向、减震与制动等底盘系统,电子电控等三大关键零部件系统领域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

推动北汽动力总成基地、福田发动机、长安动力总成等项目建设,提高本地动力总成系统配套能力,吸引一批央企在京布局制动、转向等底盘系统产业;充分利用本市电子信息、装备、软件等优势产业基础,迅速壮大车载电子设备产业,重点突破功能性汽车电子产品。

(2)抢占高点,打造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整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兼顾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密切跟踪燃料电池及其他先进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将北京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电动汽车研发制造中心;以整车企业为龙头,培育动力电池、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电动助力制动、电动空调等关键零部件及电池隔膜等上下游产品在京形成产业链,带动充电设备、检测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到2015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电机等研发制造企业。

(3)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

建设面向全球供应的高端零部件产业体系。

支持德国奔驰等在京建设面向全球市场的发动机等动力总成制造基地。

推动重点企业适时开展国际并购,统筹利用国际资源,在京建设国际性汽车零部件公司总部、高端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全球研发中心,进一步提升本地研发制造水平及配套能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形成国际竞争力。

(4)全球布局,推动产业外向型发展

创新出口方式,多渠道扩大出口规模。

利用福田康明斯、福田戴姆勒等合资公司海外渠道,带动整车及零部件出口。

推动本市国际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利用全球供应链,促进关键零部件出口。

2、吉林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的第一支柱产业。

2011年,吉林省全年累计产、销汽车163.2万辆和166.7万辆,完成产值4518.7亿元,利润508亿元。

同年,全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实现产值1305亿元,同比增长37.2%,首次突破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