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2278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docx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7月

目录

一、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概况4

1、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4

2、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服务效率与质量有待提高5

(1)我国医疗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比较严重5

(2)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布局在资本性质上不合理,影响服务的效率与质量6

3、未来市场容量增长可期8

(1)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的供应量与《规划纲要(2015-2020年)》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8

(2)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8

(3)人口老龄化驱动我国医疗卫生需求保持持续增长9

二、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概况10

1、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历程关键事件10

2、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现状11

(1)规模与市场份额均尚小,但发展迅速11

(2)社会公信力建设有待提高12

(3)地域特点:

二三线城市包围一线城市12

3、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趋势与潜力13

(1)连锁专科经营是趋势13

(2)民营医院未来市场容量发展空间大13

三、行业上下游关系及行业价值链的构成15

四、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点16

1、行业的周期性特征16

2、行业的季节性特征16

3、行业的地域性特征16

五、行业监管体系和产业政策16

1、行业监管体系16

2、关于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相关政策18

3、关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相关政策20

4、关于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及法律法规20

5、关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政策及法律法规21

六、行业壁垒22

1、专业与人才壁垒22

2、医疗牌照壁垒23

七、行业竞争态势23

中国综合医疗服务的主管部门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2013年之前主要为国家卫生部及各地方卫生局。

2013年,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将卫生部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

同时,不再保留卫生部、人口计生委。

除卫计委外,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中国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是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

一、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概况

1、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首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总费用及人均费用绝对量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从2005年始呈现每四年翻一番的趋势。

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8,659.9亿元,人均费用仅为662.3元;四年后的2009年卫生总费用翻倍为17,541.9亿,人均卫生费用也首次突破千元翻番至1314.4元;2013年卫生总费用发生额为31669.0亿元,人均费用为2,327.4元,与2009年数字相比均将近翻番。

此外,我国医疗卫生费用的相对量(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消费总费用也随着稳定增长。

2007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4.32%,这一数字在2013年已攀升至5.39%。

与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等均相对较低。

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10%,医生与护士配比仅为1:

1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护士配比严重不足。

2、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服务效率与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布局在地理上不合理,影响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1)我国医疗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我国医疗机构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带,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是我国医疗资源最集中的三个城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共有三级甲等医院1112家(包括部队三甲),大部分集中在以北京(62家)、上海(45家)、广州(46家)为中心北部及东南沿海,仅这三个城市就占了全国近14%的数量,营业额更是占了将近30%。

一般来说,三级甲等医院拥有最专业的技术及设备、最尖端的专业人才,在科研、课题等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资源。

不均衡发展进一步拉开东西部的医疗水平的差距。

从以下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医院及医护人员承载的工作压力较大。

部分中西部的患者为了享受东部地区优质的医疗资源而选择奔赴东部地区,尤其是三甲医院云集的北京、上海、广东三座城市选择就诊并有部分选择留下入院。

(2)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布局在资本性质上不合理,影响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公立医院占据绝大多数医疗相关的资源,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

虽然,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政策逐步放开并大力鼓励社会办医,民营医院在数量及床位数上都有了大幅提高,近两年的增长幅度已经超过30%,民营医院数量与公立医院数量基本持平,但是,规模依然差距甚远,民营医院拥有的床位数仅为15.6%,而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也仅占市场份额的10%左右。

在医疗市场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政府办公立医院、社会办非营利性医院及民营营利性医院的分布结构基本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根据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基本规划纲要(2015-2020)的宏观引导,中国社会办医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运营效率方面,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均逐年提升,但是与公立医院的差距仍在加大。

运营效率具体体现在病床使用率上,2005年,两者差距在20个百分点左右,而这一数据到了2012年以后上升为30个百分点左右,虽然效率都在上升,但是两者差距拉大了。

这也说明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力上更具优势,挤占民营医院市场空间的能力方面更强。

此外,我国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效率及质量难以发挥,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依然具有严峻压力。

3、未来市场容量增长可期

(1)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的供应量与《规划纲要(2015-2020年)》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2015年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为45.50张,这意味着每千人还有1.45张床位的短缺需求,即资源供应总量还有31.87%的增长空间。

在医疗资源短缺总量中,国家优先鼓励社会办医弥补缺口。

(2)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在低收入国家中,201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平均为6.2%,而在发达国家中,这一数字平均为8.1%;同年,中国的医疗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仅为4.89%,而巴西与印度这一数字在同一时期均超过8%,分别达到9%与8.9%。

中国的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论是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均有很大程度的增长空间。

(3)人口老龄化驱动我国医疗卫生需求保持持续增长

据统计,2000年,我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已接近1.27亿,约占人口数量的10%。

2006年,老龄人口达到1.49亿,占人口总数的11.3%,其中,65岁以上1.04亿人,占人口总数7.9%,毋庸置疑,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将超过2.66亿,占总人口的16.44%;到2051年将达到4.37亿,占总人口的31%,并达到顶峰。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医疗支出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未来人口老龄化将给我国医药行业每年持续带来约1.4%的行业增长。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50%的医疗支出花费在5%的高龄人群中。

二、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概况

医院根据所有人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

在实践中民营医院一般指“非政府办医院”,包括社会办医院与私人办医院。

根据《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政府办医包括了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民政、公安、司法、兵团等政府机关主板的医疗卫生结构,而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办医”。

据此,御康医疗从所有人性质上属于民营医院。

根据《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匪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与《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又可以区分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两类。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以营利、分红为目的,即投资者不具有剩余索取权,结余只能再投资于医疗系统本身的发展中,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服务于社会公众。

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投资者是要求投资回报的。

因此御康医疗的属性是营利性民营医院。

1、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历程关键事件

2、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现状

(1)规模与市场份额均尚小,但发展迅速

民营医院经历多年的发展,机构数量近年来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截至到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已达到11514家,数量占到全国医院总数的46%。

然而,民营医院的整体规模仍然偏小,服务能力不强,与公立医院相比尚未形成竞争力。

2012年,86%的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不足100张,仅有1%的民营医院为三甲医院。

在门诊和住院诊疗人次上,民营医院仅占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0%左右。

在每年超过万亿元的医疗市场中,民营医院的整体医疗收入占比不足7%。

(2)社会公信力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民营医院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仍然处在规模小、服务水平低、盈利能力差的起步阶段。

在目前阶段的,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在竞争上是不对等的。

追逐经济效益是民营医院的目标,尤其是营利性民营医院。

出于生存的需要,民营医院需要急切地占领市场。

有些民营医院为了吸引患者、增长收入,采取了一些不实广告、轰炸广告、滥收费、过度医疗等无奈之举。

中国国际健康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在全国涉嫌的医疗广告中,80%以上来自民营医疗机构。

民营医院的品牌形象在公众内心留存下了不良的印象,其诚信危机亟待解决,社会公信力建设亟待提高。

(3)地域特点:

二三线城市包围一线城市

政府支持的公立医院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区域及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社会办医的整体现状依然呈现小、散、弱的水平,其服务水平及盈利能力尚不能与品牌、技术及医疗资源已经相当成熟的公立医院相比。

民营医院在一线城市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所以,目前民营医院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3、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趋势与潜力

(1)连锁专科经营是趋势

随着政府引导社会办医及其相关政策的逐步放开,多元化资本纷纷参与民营医院的投资,从而发展出了多种社会办医的模式,也在整体上提升了民营医院的技术、服务及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民营资本主要通过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投资新建、托管等方式投入到社会办医中来。

随着民营医院规模的扩大,众多医院不再满足于单个医院的运营,逐步向多个医院或医院集团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众多专科连锁的医院集团,如,爱尔眼科、瑞尔齿科、美年健康体检等。

专科医院是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市场空间。

另外,相对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提供的诊疗服务范围较为专注,医疗流程相对简单,更易于实现标准化,从而相对降低对医疗专家的依赖程度,进入门槛较低,更适合社会资本进入。

(2)民营医院未来市场容量发展空间大

一方面,国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会带来更大的医疗服务市场空间。

随着国民的收入、消费水平的提升及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民众对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的重视程度及投入将会逐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