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22638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官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官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官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官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官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官职.docx

《古代官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官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官职.docx

古代官职

古代常见的官职和现代的官位比较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组织部长、人事部长。

 8、户部尚书。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相当于财政部部长。

 9、礼部尚书。

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

相当于教育部部长。

 10、刑部尚书。

掌管司法刑狱。

相当于司法部部长。

 11、工部尚书。

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相当于现在的工业部、农业部、交通部等的最高行政长官。

 12、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3、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4、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5、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6、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7、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8、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9、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20、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民政局长。

  27、检校。

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

县掌教学。

县教育局长。

  30、训导。

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司。

掌县税务事务。

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

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

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

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

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

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

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

州之佐官。

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

掌地方治安之官。

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

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

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

  41、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42、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43、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44、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45、鸿胪寺卿。

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相当于外交部部长。

  46、太仆寺卿。

掌管国家马政,负责饲养、训练马匹的相关事物。

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部长。

  47、太师、太傅、太保。

相当于现在的人大、政协之类的。

  48、殿阁大学士。

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

  49、领侍卫内大臣。

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

  50、掌銮仪卫事大臣。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机关事务局、安全局局长。

  51、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荣誉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52、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53、内务府总管。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

  

  54、内阁学士。

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

  55、翰林院掌院学士。

掌秘书著作,主要是修国史,记载皇帝的言行,给皇帝讲书,以及起草册立、封浩之类的文章。

相当于现在的社科院院长。

  

  56、钦天监:

掌管天文、气象、历法纪史等。

领导叫钦天监监正。

相当于中央气象台加地震局。

  57、理藩院:

主管外藩一切政令。

元前即大鸿胪,元称宣政院管土蕃和一切与宗教有关的事物,相当于宗教管理局。

  58、通政司。

管理章奏,这是一个公文出纳的总机关。

相当与中央办公厅加信访办。

  59、大理院主平反,一切刑法案件到最后判决不了,有什么冤枉,都可以到大理院求平反,相当于最高法院。

  60、河道总督:

大概可以比照现在的大流域水利委员会主任。

中国古代官名和现代官名

六部:

由于过去只有六部,所以其职能往往等于现今多个部门职能的综合。

其长官尚书相当于部长,副长官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各司主管称郎中,相当于司局长,副主管称员外郎,相当于副司局级;至于主事权力、地位上比处长要高一些。

吏部:

相当于组织部+人事部。

兵部:

相当于国防部、、公安部、交通部(驿传)、军委等部门。

刑部、大理寺:

相当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等部门。

礼部:

相当于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等部门。

户部:

相当于财政部、民政部、商务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造币)、税务总局等各部门。

工部:

相当于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

殿阁大学士:

从人数和地位上看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因为这些大学士一般都是军机大臣或是兼任尚书、都统之类的职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

一般来说,三殿三阁(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共六名大学士,都是当到退休(休致)才空出,由协办大学士递补,除非该人被革职或是死亡。

协办大学士就相当于政治局候补。

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等:

就品级上来说现在似乎没有那么高的侍卫官;就职能来说,可以相当于中央警卫局。

都察院:

相当于监察部。

理藩院:

相当于外交部(清末以前的外交一般指对蒙古各部、西藏、新疆、俄罗斯、日本、朝鲜、越南等,主要还是管理蒙古)。

翰林院:

相当于中央党校+中科院、社科院。

国子监:

相当于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的综合体兼有教育部高教司的职能。

顺天府:

相当于北京市。

步军统领:

相当于现在北京卫戍区兼公安局的职能。

内务府:

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之类的部门。

总督:

军事职能相当于解放初期的大区书记。

巡抚:

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省长。

驻防将军:

相当于现在的警备区司令员。

各省军事:

总体来说,清代的武官品级上较历代有了较大的提高。

提督:

为一省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总兵:

相当于现今的军分区司令员或军长,其统辖的镇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

副将:

相当于副军长。

参将:

相当于师长。

游击:

相当于副师长或是旅长。

都司、守备:

相当于团级。

千总:

相当于营级。

把总:

相当于正连级。

外委千总:

相当于副连级。

外委把总:

相当于正排级。

额外外委:

相当于副排级。

清朝督抚同为地方大员,又称封疆大吏。

区别如下。

总督各辖区或领域(比如河道总督、东河总督、粮场总督等),两广、湖广是辖区不同。

总督 

正二品。

加兵部尚书衔者为从一品,加大学士衔者为正一品。

辖一至三省。

清代总督例兼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衔。

全国共设总督八人,清末加设东三省总督,另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

世称“制台”、“制军”。

为正一品大员,统管一省或两三省的军事、行政大权。

清代共设有直隶、两江、闽浙、湖广。

陕甘、两广、云贵、四川八大总督。

其中直隶总督直接负责京师安全,地位比其他总督更重要;两江总督掌江西、江苏、安徽三省军政大权;湖广总督掌湖北、湖南两省军政大权;闽浙总督掌福建、浙江两省军政大权;两广总督掌广东、广西两省军政大权;云贵总督掌云南。

贵州两省军政大权;陕甘总督掌陕西、甘肃两省军政大权;四川总督掌四川一省军政大权。

巡抚

为从一品大员,主管一省的军政大权,一般受总督节制。

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衔。

掌考察全省地方官员。

本省关税、漕政等也总归巡抚掌管。

若有用兵,则督理粮饷。

每年乡试,例由巡抚督试,武科则由巡抚主考。

各省巡抚也如总督,都自有直属军营,名为“抚标”。

巡抚又多兼提督衔,节制本省各镇总兵。

其职权稍次于总督,无总督之省,则更是独当一面,所以巡抚与总督同是地方大员。

此外,顺便介绍一下:

清朝的官制,省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称巡抚,又叫封疆大吏。

按清朝官制,每省设巡抚一人,巡抚之上设总督,总督一般辖三省或两省,也有只辖一省的总督,如直隶总督、四川总督,该总督也就兼管巡抚事,一般不再另设巡抚。

巡抚尊称“抚台”。

总督侧重于管军事,因此称“制军”,也叫“制台”,又有“帅”的称号。

巡抚不能称“帅”。

总督所驻之处是总督衙门,又称“督院”,或简称院,或院上。

巡抚所驻之地称抚院,或抚衙。

巡抚和总督地位虽高,但刚开始只是一种临时设置的差使,从名义上讲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应算布政使,全称为“布政使司布政使”,其职责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兼管民政和财务,好象古时候的一方之伯,因此称“方伯”,他也好象天子的屏藩,因此又称“藩台”。

当巡抚和总督成为固定职务后,布政使的地位就降低了,成为巡抚和总督的僚属。

一省之中还有专管司法的提法使或称按察使,全称为“按察使司按察使”,“按察”相当于古之“陈臬”,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

臬台的地位仅在藩台之下,藩台和臬台合称“二司”。

说某省的“三大宪”就是指的抚台、藩台和臬台。

总督、巡抚的僚属还有专管教育的提学使,又叫学政;专管盐政的盐运使等等。

他们虽与布政使、按察使同属“各司”,但地位却比藩台和臬台要低。

司之下设“道”,如粮道、盐茶道、兵备道、川东道等等。

清朝的官员分九品,总督为一品,巡抚二品或从一品,司三品或从二品,道四品,道的地位恰是处在承上启下的一级上。

道又称“道台”,因相当于宋时的观察使,所以也称“观察”。

综上所述,清朝的省级官员只有三人:

巡抚(总督)、布政使、按察使,这是可以称为“三大宪”的重要官员。

提学使和盐运使等等,只能算“副省级”。

一省之中有幸能够进入省级和副省级的官员应在10名以内,最多不会超过15名。

至于司以下设的道,只能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不能归于省级之列。

清朝官职

清朝官职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从就是跟从,副的意思,比如从六品比正六品低一级。

清朝官服,顶戴花翎,都根据这套官品级别来确定和办认。

清朝没有宰相或丞相的官称,皇帝之下统管文武朝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做大学士,也足见满清朝廷对于任政府总理一职的人选,有多么高的学识要求,不是政治可靠的亲信就能提拔。

后来清廷又设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的官称,都是跟大学士一样的权职。

这几个总理级官员,加上先帝的老师们,是正一品官职,正一品顶戴花翎。

当朝皇帝的老师,六部尚书(部长),各大行政区总督,武官里的将军,都统,提督,则是从一品。

当朝皇太子的老师,各省总督,六部院侍郎(副部长),属正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是从二品。

六部以下九寺(正司级)的寺卿,各省按察使,是正三品。

各寺副职,各省盐运使,是从三品。

各省道员(厅级),属正四品。

省以下行政区为府,知府是从四品。

各府的副职,直隶(京津地区)知州,是正五品。

六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是从五品,州是府以下行政区。

六部主事,各省通判,属正六品。

翰林院修撰,直隶州同(副职),是从六品。

翰林院编修,外县知县,是正七品,所以有七品芝麻官的说法。

进士及第,通常都从正七品开始授职,做翰林院编修之类。

国子监博士等,是从七品。

外县副职,县教谕等是正八品。

再下从八品,正从九品,就不入流了。

满清制度,各地县官(县长)并不是由上级地方官府任命的。

所有县官都必须是考中了进士,然后由中央朝廷任命而后外放的。

新科进士,正七品授职,县官跟翰林院编修一级。

听起来,好像翰林院编修比县官大了许多,也许因为是在中央朝廷里任职吧,其实县官的权势比翰林院编修可大得多了。

大学士——清朝设满、汉大学士各二人,自雍正八年起其品级定为正一品。

这就使得大学士成为清朝最高的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品列文官之首。

大学士的副职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乾隆四年始有,其品级为从一品。

其下又有内阁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品级为从二品。

 

清朝的官制是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比较有代表性。

官员品级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文武官员都是如此。

但同一品级的文官要比武官更受重视,权利范围也更广泛些,所以总的来说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

具体清代武官品级如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卫戍司令。

清代只有满族将领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陆军各军区司令、海空军司令的级别。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大致相当现在的各集团军首长。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大致相当现在的师级领导。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也许相当于团级吧,以下就不一一对比了。

这只是大致的比较,不能与现在的级别一一对应。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部千总。

正七品——把总。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外委把总。

从九品——额外外委。

这些武官都有自己设在军营内的住所,但三品以上才能称为“府”。

他们也有另外的私宅(有些就设在府邸后面),但按规定在当值(值班)时只能住在军营里,不能随便外出。

不过晚清军备废弛,也就没人管了。

这些武官都随下属的部队驻扎在各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如果发生战事,他们当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领所属军队参战,但一般不迁私宅。

因为打完仗大多数还是要回原驻地的。

如果要长期换防,也就不得不搬家了。

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世袭的军职,如贵族子弟或父亲因公殉职,都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职品级。

第二种是科举夺魁而得官。

科举分文武两种,参加武科举,考上进士以上级别者,可以授予武职。

第三种是从士兵中选拔有才能的立功者,授予武官品级,也就是“行伍出身”。

清代早期的官场是很清廉的,武官都凭才能和战功来获得升职。

即使贵族子弟,也绝没有无功受禄的事。

但后期官场腐败,贿赂成风,武官升职的“渠道”也就很复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