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121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镇商业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XX镇X湖商业街

建设单位:

XX市腾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XX分公司

法定代表人:

XXX

注册资金:

1000万元

开发资质:

叁级

项目联系人:

XXX

联系电话:

XXXXXXXXXXX

邮编:

XXXXXX

XX市腾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具有良好的资信等级和较强的开发实力,运行质态良好。

到目前,公司已开发房屋68000平方米,实现销售7000多万元。

XXXX分公司2007年10月18日经XX市XX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经营场所位于XX市XX镇环镇路,经营范围代公司承接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采取直线职能机构管理方式设立六部一室,构筑了一个精简高效的组织框架。

公司现有员工35人,人员结构合理,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28人(含中、高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20人)。

公司同时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为企业做大做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将持续秉承“与时俱进,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高瞻远瞩,紧抓市场脉搏,规划企业发展蓝图,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作贡献。

 

第二节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X湖商业街

二、建设地点:

近年来,随着XX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商业状况已不能满足需求,按照XX镇总体规划要求,在该镇XX路南侧建设商业街。

该地段位于XX镇区,四至范围为:

XX汽车站路东、鹿鸣路南侧。

原三建公司东侧。

该地块地势平坦,形状规则,总用地面积3996平方米。

三、建设内容和规模

规划建设沿街商住楼4幢,建筑结构为框架,总建筑面积9382平方米。

其中:

商业面积4700平方米,住宅面积4682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1828.78万元。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建设规模参见表1-1。

表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规划指标

1

总用地面积(M2)

3996

2

总建筑面积(M2)

9382

其中

住宅房(M2)

4682

营业用房(M2)

4700

公建面积(M2)

3

建筑层数(层)

3-4

4

容积率

2.35

5

建筑密度

68.9%

6

绿地率

7

车库(M2)

 

(以上数据是依据规划图参考提出的,该方案仅为初步方案,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第二章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选址

XX镇地处XX省里下河地区,位于XX、XX、XX三市交界处,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在此交汇,是XXXX地区的一个历史重镇,是全国民间艺术之乡、XX省百家名镇、XX省新型示范小城镇、XX历史文化名镇。

XX镇行政区域40多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9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

城镇居民人口1.8万人。

是周边乡镇和村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XX镇四面环水,风光秀丽,水土肥美,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素有水上明珠之称。

XX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代名流独领风骚,X湖八景点缀其中。

一年一度的XXXX节更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而享誉天下。

XX东连XX一级公路,西接XXX高速公路互通口,南临XXX铁路,北枕省三级航道XC河,对外交通十分便利,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区域更显优越。

镇区店铺林立,人如海,花如潮,鹿鸣钟声催人奋进,麋鹿戏水妙趣横生,是一个集购物、休闲、度假与一体的商贸旅游型中心镇。

  XX镇区域内河港交织,岛屿星罗,碧波荡漾,嘉树丰草,环护长堤,富有传奇色彩的喜鹊湖,众多鸟类在此繁衍栖息。

湖面2.1平方公里,是省内难得一见的无污染水体。

湖区盛产鱼虾、菱、藕、水瓜等无公害绿色食品。

以X湖鱼虾制作的鱼饼、虾球,白如明玉,红如珊瑚,色香味均无可匹美,被称为X湖双绝。

著名的XX蟹更以其肉质嫩腴丰厚,堪称X湖美食之上乘。

如今的喜鹊湖已被列为省级XX风景度假区。

矿藏主要有石油、粘土以及XX风景区储量丰富的地热资源。

一、项目位置

项目用地位于XX镇区西南,镇区主干道XX路的南侧,XX汽车站对面。

二、土地利用情况

1、本项目使用的土地是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取得,符合相关法律手续。

2、本项目利用土地现状为少量居民住宅,净地出让。

3、该项目用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节约型土地的原则。

第二节建设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场地土层属第四系长江三角洲洪水期高砂沉积物。

项目总用地面积3996平方米,水沁路将用地分为南北两块。

场地地势平坦,形状规划,地平标高略低于周围新建建筑、道路标高。

周围道路交通便捷,区内空气清新。

用地现状为农田及少量居民住宅。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该地目前尚未勘探,根据附近场地的勘察情况分析,拟建场地地层结构简单,分布连续,厚度较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均匀,场区稳定性良好,地面下20米范围内的土层均为中软土-中硬土,无液化土层,适宜建筑物的兴建。

场地主要由一般粘性土、粉土及砂土组成,地势总体上平坦,地貌单一,属长江三角洲冲积相沉积的高沙平原。

参照周边已建建筑,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接有关分级标准可将土层结构分成六层:

第一层耕土:

深灰色~棕褐色,主要以粉土及粉质粘土质为主,该层结构松软,成分杂,工程地质条件差,一般层厚0.4~4.5m。

第二层淤泥粉质粘土夹粉砂:

灰色~青灰色,流塑,局部夹松散状粉砂,属高压缩性低强度值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一般层厚0.5~3.5m。

第三层粉砂:

青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下部渐至中密状,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薄层,分布稳定,为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一般层厚1.8~5m。

第四层粉砂:

偶含细砂,青灰色,中密~密实,密实为主,饱和,颗粒级配良好,以石英为主,为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地基土,一般层厚2~3.5m。

第五层粉质粘土:

夹粉土,粉质粘土呈灰褐色,软塑,稍有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粉土呈灰色,稍密,为高压缩性低强度地基土。

第六层细砂:

青灰色,中密~密实,密实为主,饱和,颗粒级配良好,以石英为主,成圆形,含云母片。

判别附近场地土为中软场地土,属于对建筑抗震可进行建设的一般性场地。

建议建筑物基础以Ⅲ层为持力层,高层桩基通过计算可取至Ⅳ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分区资料,本项目建设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为0.1g,地震动分应谱特征周期0.45s。

拟建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和微承压孔隙水。

水位受降水影响和河流水位较为明显,水位深在1.0~2.0m,年变化幅度在0.5~1.5m之间。

拟见场区附近无污染源,根据当地勘察资料分析判别,地下水及土质对砼无腐蚀性,地下水对钢材呈弱腐蚀性影响。

三、气象条件

拟建区气候属季风影响下的亚热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14.7℃,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19.2℃。

主导风向南偏东。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037.8mm。

全年无霜期为223.3天。

最大积雪深度为30cm,常年平均冻土厚度-6.5cm。

四、建设场地外部配套

1、供电

镇区拥有110KV变电所1座。

项目建设期间临时用电由镇区供电网提供。

项目建成后,用电由姜X路10KV支路直接接入住宅区内部箱式变压器。

2、给排水

XX镇水资源丰富,供水充足。

全镇现有制水企业1家,日供水量达8多万吨。

同时镇所在市XX市将充分利用长江优质水源,正在实施“引长江水”的供水工程,实施区域供水,镇区供水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本项目给水由自来水厂镇区供水干管网提供用水,接入姜X路市政给水管网,作为生活、消防给水水源。

小区内建筑物室内外排水实行雨、污水分流制,所有污水通过D300污水管道进入主排水管,经处理后排放至鹿鸣路市政污水管网。

3、供气

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管线通过XX,可提供优质廉价天然气。

4、通信、数据通讯

已开通数字微波、光缆通信、无信寻呼、国际互联网、宽带网等业务。

小区的电话通信由市政通信直接引入至各转换点,配至各栋住宅及公建。

5、有线电视

小区有线电视信号从城市有线电视网引进,穿埋地引入,经过分配后至小区中各有线电视分配点。

6、交通

拟建建筑北临鹿鸣路,XX汽车站与本区域隔路相望,交通便捷。

7、施工条件

项目场地宽敞,毗邻镇区主干道,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干道,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和构件加工,较好的组织施工平面,确保工程按质按期完成。

第三章规划方案、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一节规划方案

一、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现行法规、规范、规定;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4、《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版);

5、《XX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版);

6、《XX省住宅设计标准》(DB32/380-200);

7、XX市有关规划文件要求;

8、基地规划设计要点及附图;

9、地形图、用地红线图;

10、有关会议纪要。

二、项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1、规划思想

依据XX省“促进城市商业发展、创建城市和谐社会”的思想,完善与强化城市居住及商业的功能和布局,使项目成为集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历史,立足现实,发挥优势,远瞻未来,面向新时代,高起点,高标准,统筹兼顾,展现现代高品味商住形式的风貌。

以整体性、生态性、发展性、市场性、经营性和人性化为起点,以现代健康休闲的新城市商住理念为设计框架,有机的组织商业、住宅、等空间和功能。

2、规划原则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因地制宜、尊重现实,强调规划的弹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

尊重地方特点,保护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把握发展最优方向和途径。

第二节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采用空间及立面的构成手法,是传统风格与现代生活气息的完美结合,努力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整个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别具一格的整体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成为XX楼盘中一个热点。

户型特点

1、“四明”设计:

每户均保证明厨、明卫、明卧、明厅的“四明”格局;

2、每户均保证两到三间居住空间朝南,每产均保证两间居住空间朝向主要景观;

3、卧室设置低窗台大玻璃凸窗,内加防护栏杆,通过凸窗转角玻璃的设置,以及起居室至阳台门为落地玻璃门,保证了更加良好的日照采光及优美的景观视野,并与室外绿意相连,提高了生活品位。

4、每户进房处大都有玄关作为过渡空间,并结合储藏空间,避免开门见厅,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层次效果。

5、起居室开间均保证在4.2m以上,主要卧室保证在3.9m以上。

6、所有厨房均设集中排烟道,卫生间及集中管井,避免管线明露,并设有工作阳台,使用更加方便。

7、所有房间保证足够的窗地比。

8、屋顶不设置水箱,保证小区外立面美观大方。

9、引入了“生态建筑”设计手法,每层挑板可放置空设室外机组及布置立体绿化,同时也美化了立面效果,屋面可设置太阳能集热装置,对住户提供干净、清洁的能源。

第三节建设内容及建筑规模

本小节内容详见第一章第二节。

 

第四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第一节项目所在地环境和生态现状

XX一度临海,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

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

境内出土的麋鹿角化石表明,数千年前,这里就是先民聚居之所、麋鹿生息之乡。

典籍记载,距今三千年,这里就有相当发达的经济与文化。

XX四面环水,风光秀丽,水土肥美,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素有水上明珠之称。

走进XX,你会发现,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宋代岳飞、文天祥在此辗转征战。

明吏部侍郎储罐在古镇水云楼读书,清大词学家蒋鹿潭在此久居。

诗人吴嘉纪、画家郑板桥、学者孙乔年、民国元老于右任都在这里留下足迹,挥毫寄意,吟咏XX。

古镇建筑富有特色,民居以精巧见长,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充满宁静与温馨。

小巷九曲十八弯,狭窄处仅可通人,但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亲如一家。

千年古槐、神州第一茶花王、十二处文物保护单位与六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相映谐趣,熠熠生辉。

一年一度的XX会船节更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而享誉天下,每到清明时节,浩瀚的X湖上,锣鼓喧天,花船、贡船、龙船、篙子船、划子船千舟竞发。

欢快的XX人更将龙灯、狮舞、花担、花船、戏曲、莲湘竹枝、牵驴花鼓搬上“水上舞台”。

XX独特的水乡民俗文化犹如一支清纯甘甜的小溪,注入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长河,并与之融为一体,呈现出罕见的特色。

境内地形平坦,土壤种类多。

境内河流密布纵横、公路交叉,灌溉、水陆交通方便。

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新鲜,降水丰沛,地面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

境内环境适应多种经济作物生长,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

项目拟建场地周围没有污染源。

据环保有关资料表明,区域内大气环境及昼夜环境噪声分别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93)的限值要求。

第二节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

本章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原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转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以及设计中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分析。

该项目实施后对周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施工期污染源

⑴施工期噪声污染源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

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表。

声级最大的电钻,可达115dB(A)。

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各阶段的车辆类型及声级见表。

本项目运输车辆安排时尽量避开居民楼。

⑵施工期扬尘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白灰、水泥、沙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入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

表4-1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

施工阶段

声源

声级

施工阶段

声源

声级

土石方

阶段

挖土机

78-96

装修、安装阶段

电钻

100-115

冲击机

95

电锤

100-105

空压机

75-85

手工钻

100-105

打桩机

95-105

无齿锯

105

底板与结构阶段

混凝土输送泵

90-100

多功能木工刨

90-100

振捣器

100-105

混凝土搅拌机

100-110

电锯

100-110

云石机

100-110

电焊机

90-95

多角磨光机

100-115

空压机

75-85

表4-2交通运输车辆声级

施工阶段

运输内容

车辆类型

声级/db(A)

土方阶段

土方外运

大型载重机

90

底板与结构阶段

钢筋、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罐车、载重车

80-85

装修阶段

各种装修材料及主要设备

轻型载重卡车

75

⑶施工期废水污染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降水井的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

⑷施工期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渣土及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

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⑴施工噪声影响

根据噪声污染源分析可知,由于施工场地的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的施工机械,这些机械的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以上,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设备交互作业,这些设备在场地内的设置,同时使用率有较大弯化,因此很难计算其确切的施工场界噪声,根据本工厂施工量,按经验计算阶段其各施工阶段的昼夜声级见表。

表4-3各施工阶段昼、夜声级估算值单位:

db(A)

施工阶段

昼夜场界噪声

标准值

夜间场界噪声

标准值

土方阶段

75-85

75

75-85

55

结构阶段

70-85

70

65-80

55

装修阶段

80-95

85

禁止施工

55

⑵施工扬尘的影响

由于土石方过程破坏了地表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量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

通过对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为噪声与扬尘,为减少其环境污染,应做到:

①现场施工中,建筑材料的堆放及混凝土拌和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措施,设置挡风板。

施工期间尽量选用烟气量较少的内燃机械和车辆,减少尾气污染,施工道路经常保持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丐的扬尘污染,同时车辆应限速行驶;混凝土搅拌等高噪声作业及施工车的进出口,尽可能远离居中民住宅,施工场地尽量平整,减少颠簸声,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②施工中做到无高噪声及爆炸声,打桩时不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吊装设备噪声满足环保要求。

③施工中不产生超标准的空气污染,环保措施与工程进度做到“三同时”,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④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文明施工:

地块周围树立高于3米和简易屏障,或在使用机械设备旁树立屏障,减少施工机械的噪音。

三、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短期的装修垃圾和长期性生活垃圾。

⑴装修

装修产生的砖石废弃物应由物业管理部门指定倾倒地点,待积累到一定量后统一运出,木料废弃物应注意防火,做好回收工作,对于油漆等化工产品,严禁随便丢弃,应由物理部门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

⑵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将根据环卫部门的需求合理布置垃圾收集处,由物业统一定时从住宅各层垃圾收集点,清收于此,有利于整个小区清洁并实行有人管理的袋装式,确保环境整洁美观。

 

第五章内部配套

第一节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使用的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GBS0010-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以及与本设计相关的国家及XX省现行规范、规程、规定。

二、抗震设防、可靠度、设计标准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2、抗震设防烈度: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

3、抗震等级:

三级。

4、建筑物抗震设施类别:

丙类建筑。

5、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6、建筑防火等级:

一级。

7、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级。

三、活荷载标准值取值

住宅2.0kN/m2

厨房2.0kN/m2

厕所、楼梯2.5kN/m2

消防疏散楼梯、疏散通道3.5kN/m2

屋面活荷载(按上人屋面考虑)2.0kN/m2

(按不上人屋面考虑)0.5kN/m2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

B类)0.4kN/m2

四、材料

砼强度等级:

C30

地下室抗涌等级0.6MPa,水箱混凝土抗渗等级0.6MPa

钢筋HPB235、HRB335、GRB400

墙体材料:

外墙、内隔墙为Mu10混凝土空心砌块

局部内隔墙采用泡沫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

砌筑砂浆Mb10混合砂浆(±0.000以下为Mb水泥砂浆)

五、结构设计

本工程由多层住宅及营业房组成。

多层住宅分别为三层及四层多层结构,抗震等级均为三级。

六、基础设计

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具体待勘探后定。

第二节给排水

一、设计依据

1、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

2、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批文;

3、建筑专业及其它专业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二、给水

1、水源:

拟从基地东侧府前路市政给水管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在基地内形成环网,供该地块的生活、消防和绿化等用水。

2、用水标准

多层住宅250L/人.日

商业用房5L/m2.日

绿化2L/M2.日

未预见水量按10%计

3、用水量

根据上述用水量标准和规模,最高日用水约112T/日,最大时用水量约9T/时。

4、给水系统

生活用水拟由市政水压(0.25MPa)直供。

三、排水

1、生活污水排水量约92T/日。

2、排水体制:

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分流,室外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

室外生活污水汇总后,拟就近排入上海路市政污水管网。

3、雨水按XX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采用1年,汇水面积108119m2,雨水排水量约1200L/S。

基地内雨水汇合后,拟就近排入基地北侧的河内。

四、管材

1、营业房内给水管采用聚丙烯(PP-R)给水塑料管,多层住宅室内给水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

室外给水、消防管采用PVC-U给水塑料管或有衬里的球墨铸铁给水管。

2、室内污、废水管采用PVC-U排水塑料管或双壁缠绕排水塑料管。

3、室外埋地雨水管采用加筋PVC-U排水塑料管或双壁缠绕排水塑料管。

4、室内消防管≤DN100采用热浸镀锌钢管,>DN100采用热浸镀锌无缝钢管。

第三节供电(强、弱电)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4、《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

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7、建筑方案资料。

二、负荷估算

1、住宅:

面积为6126m2,按60w/m2计;

2、商业:

面积为2498m2,按120w/m2计;

3、公共照明等其他:

200kw。

三、配电

由箱变站直接供电。

对重要负荷由二路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由BTT氧化镁由电缆供电。

每一住户设住户配电箱,内设电源总开关,并设若干回路,分为照明、空调、插座等,照明及空调回路均设漏电保护器。

住户插座配置按《住宅设计标准》。

本小区各单位用电自各单体配电间后,设专用PE线,PE线与零线严格分开。

进出各单体的金属管道,作总等电位连接,各住户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连接。

对于电气设备过电压保护和雷电保护,考虑在重要电子设备配电箱处设雷电浪涌保护器。

四、避雷

屋面以避雷带为接闪器,利用柱内二根Φ≥16mm主筋做引下线,利用柱及桩基做共同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1Ω。

高层30米以上作均压环。

共商接地体上分别引出电力、电梯、避雷等接地线。

第四节消防

项目建筑防火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规定进行消防设计,本项目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1、消防通道。

本项目所在位置,属市消防管辖范围之内,消防车能从城市干道到达场地内任一位置。

2、防火间距。

场地内建筑物间距按照规划要求设置,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第六章劳动保护

拟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研究是在已确定的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