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092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

《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docx

自考《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背诵材料6

第六章数据通信

一、名词解释

1.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将一地的数据源发出的数据信息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地的数据接收设备。

2.基带传输

所谓基带传输是将计算机输出的二进制信号“1”或“0”的电压(电流)不经调制直接送往电路的传送方式。

3.频带传输

把基带信号经过调制搬移到300HZ~3400HZ范围内,相应的在接收端经过解调还原为基带信号,这种传输方式称为频带传输方式。

4.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MODEM)就是实现频带传输必不可少的设备。

它主要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和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

5.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

一个结构清晰、开放的、具有广泛互操作性、兼容性、互通性、互连性和具有协同工作能力的数据通信标准的数据通信参考模型,即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

6.数据帧

所谓数据帧就是一个在头和尾加有特定结构比特的数据流,利用特定结构比特可以识别帧的边界。

7.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保证数据单元沿网络中的一条链路无差错和按顺序的传输所必须遵循的规则。

8.窗口

所谓窗口是一种控制机制,数据链路在窗口控制下限制发送分组的最大数目,它通过设置窗口宽度来实现,窗口宽度规定了发送方允许发送的最大帧数。

9.数据报

在数据报方法中,当一个分组到达交换节点后,节点根据业务量状况选择一条空闲链路把分组传送出去。

交换节点独立地处理每个分组,同属一个报文的若干分组虽有相同的终点,但可能有不同的路由。

在终点,重新根据分组的序号排列,恢复为原报文。

10.虚电路

在发送之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预先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连接,即虚电路。

路由选择仅仅发生在虚电路建立的时候,在以后的传送过程中,路由不再改变。

经历每个节点时分组都要进行存储转发。

11.X.25

X.25是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建立同步通信的接口建议。

12.ISDN

ISDN是以电话综合数字网(IDN)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通信网,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承载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客户能够通过有限的一组标准的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这个网络。

13.帧中继(FR)

帧中继是在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第2层,即数据链路层上使用简化的方式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方式,是在分组技术充分发展,数字光纤传输线路已经普及,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技术。

14.帧中继业务

帧中继业务是在用户一网络接口(UNI)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原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

15.LAPF

LAPF是数据链路层帧方式接入的协议和规程,其作用是在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的B、D或H通路上为帧方式承载业务,在用户平面上的数据链路业务用户之间传递数据链路层业务数据单元。

16.数字数据网(DDN)

数字数据网(DDN)是利用数字信道提供半永久性连接电路以传输数据信号为主的数字传输网络。

17.PCM帧复用

PCM帧复用中一个E1帧(速率为2.048Mb/s)有32个信道,每个信道作为一个传输电路,传输速率为64kbit/s,除2个信道外其余30个信道均可用于数据、数字话音、图像等用户信息传输。

18.超速率复用

超速率复用是DDN中常用的复用方式,它把n个64kbit/s信道复用成一个传输电路,以适应不同带宽的业务需要。

19.子速率复用

速率小于64kbit/s的称为子速率,把子速率复用到64kbit/s信道称为子速率复用。

20.交叉连接

交叉连接是指通过交叉连接矩阵将速率相同的各个用户电路进行连接和交换的过程,该过程是在DDN网管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

21.转移模式

转移模式是电信网络中信息传输、复用、交换诸方面的总称。

22.信元

在ATM中,数据分组长度固定为53字节,采用短且固定的数据分组,有助于确定分组的传输时延和减少所需缓冲区的资源。

为区别于其他分组交换中的数据分组,特将ATM中这种短且固定的分组称为信元。

23.局域网(LAN)

局域网(LAN)是一个局部范围的网络,它的特点是分布范围小、配置和管理容易、运行速度快时延小。

24.IP地址

通过路由器把若干局域网互连起来构成了一个范围很大的广域网,在该网中的每一个机器赋予一个可识别的地址,这就是IP地址。

25.点数表示法

IP地址的表示方法采用点数表示法:

IP地址的长度为32比特,即4个8位组数字。

为了便于记忆,在文档中通常用四个以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来表示,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8位组(字节)数字。

26.域名

域名是为了便于用户记忆,与代表的主机在语义上有关联的一种地址表示方法。

27.自治域

自治域是由独立管理机构完成管理的一组路由器和网络,其拓扑结构、地址建立与刷新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在内部独立完成的,自治域与自治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依靠域间路由协议来维持相互间的寻址。

28.IP协议

IP协议是一个点对点的通信协议,它提供无连接(非面向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协议简单,不负责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29.TCP协议

即运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它提供高可靠性服务,用于一次要传输交换大量报文的情况

30.UDP协议

即用户数据报协议,是面向无连接的,它提供高效率的服务,用于一次交换少量报文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信息。

31.RTP协议

即实时传送协议。

定义了数据报文格式及其使用规则,提供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可以用来传送声音和运动图像数据。

32.RTCP协议

即实时传送控制协议。

RTCP是RTP的控制协议,用于监视网络服务质量和正在进行的与会者会话中传递的信息。

33.RSVP协议

即资源预约协议,是一个单工协议,提供一种有效的资源预约方式,可以有效地描述应用程序对资源的需求。

34.IP电话

IP电话是一种利用Internet技术或网络进行语音通信的新业务。

35.准同步

准同步网各节点的时钟是相互独立的。

在网中各节点之间没有时钟信号的传输线路,也没有控制信号的传输线路。

各节点依靠高精度的时钟彼此接近同步状态。

常用的时钟是铯钟。

36.主从同步

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同步方式。

这种方式在网中某一个交换局设立一个高精度的基准时钟(主节点),通过传输链路把此基准信号送到网中的各交换局时钟(从节点),利用锁相环把本地的时钟频率锁定在基准时钟频率上,从而实现网内各节点之间的时钟信号同步。

37.等级主从同步

等级主从同步是为改善可靠性而采用的一种主从同步方法。

在这种方式中,交换局的时钟精度都有一个等级,当基准时钟失效时就采用次一级的时钟作为主钟,送到交换局的时钟信息都带有等级识别信息。

38.互同步

在互同步中,交换节点无主从之分,时钟传输路线呈网状结构,各节点的时钟信号由一多输入端的锁相环产生,这种锁相环的输入端包括各个节点的时钟信号,经相位比较后取它们的加权平均值来控制压控振荡器。

在网中各点时钟的互相作用下,最后将得到一个稳定的系统频率,从而实现网内各节点的时钟同步。

39.外基准同步

外基准同步是利用来自多个定时基准源信号对从钟进行控制的一种同步方式。

40.低呼损直达路由

当两地话务量较大,根据业务需要可设置低呼损直达路由。

低呼损直达路由的呼损标准是1%,不允许将超标的话务溢出的其他路由。

二、简答题

1.数据通信与电话通信相比较,数据通信有如下特点:

答:

(1)通信双方收发数据量不对称。

(2)通信双方的设备速率可以不等。

(3)数据的突发性和数据速率的可变性。

(4)通信质量强调传输的差错性能。

2.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有哪些?

答:

(1)基带传输方式

(2)频带传输方式

(3)数字数据传输方式。

3.数据通信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答:

按数据在数据通信网中的交换技术有:

(1)电路方式

电路方式是电话通信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交换方式,也可用于数据通信。

当利用电路交换方式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数据站之间经过呼叫后建立起一条专用的链路。

这种传输通路是双向的。

特点见第4题。

(2)分组方式

分组方式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

它将需要传送的信息划分为包,也称分组。

分组的长度是不固定的,由数据帧的结束标志来界定。

每个分组含有接收端和发送端的地址标识等附加信息。

(3)帧方式

是在X..25分组交换基础上,为了适应数据通信速率不断提高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高速分组数据通信新技术。

(4)信元方式

是将信息以信元为单位进行传送的一种技术。

它是一种快速分组技术,利用适配层将各种信息组装成信元,信元的长度是固定的。

4.简述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

答:

(1)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用。

电路交换所连接的数字通道上,时隙位置按确定的帧结构排列,每一个时隙以帧为周期在固定的位置出现。

(2)信息传输时延小。

对于一个固定的连接,其信息传输时延是固定的。

(3)电路是“透明”的,即传输通路对发送端用户送出的信息未作任何修正和解释地传送到接收端。

5.OSI模型可分为哪七层?

答:

这个模型分为7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其中1--3层称低三层,是相邻节点间的协议,而上面4层为高层协议,提供通信用户“端对端”的通信功能。

6.OSI分为七层,各层有哪些功能?

答:

(1)物理层

主要是处理机械的、电气的和过程的接口,以及物理层下的物理传输介质等问题。

(2)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的功能,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为一条无错线路。

该层有两个协议:

流量控制协议(即滑动窗口协议)、差错控制协议。

(3)网络层

功能:

路由选择、数据交换、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和复用、错误检测和恢复、分组的排序和信息流的控制等。

(4)传输层

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必要时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输给网络层,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并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

(5)会话层

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关系,管理对话。

(6)表示层

主要处理应用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和语义。

(7)应用层

包含大量人们普遍需要的协议,是用户进入网络的接口。

7.目前常用的数据链路层的控制规程有哪些?

答:

(1)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

(2)高级数据通信控制规程(ADCCP)。

(3)平衡链路存取规程(LAP-B)。

(4)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

HDLC与ADCCP基本一致,LAP-B是HDLC的一个子集,SDLC也是HDLC的一个子集。

8.X.25协议中,分组级的功能是?

答:

(1)提供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的连接;

(2)提供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方法;

(3)为每个用户呼叫在X.25接口提供一个逻辑信道;

(4)通过逻辑信道号来区分与每个用户呼叫有关的分组;

(5)为每个用户的呼叫逻辑提供有效的分组传输;

(6)检测恢复分组级的差错。

9.根据有、无路由表可将路由选择方法的种类归纳如下:

答:

(1)无路由表方式:

泛射式路由选择。

随机式。

当分组到达某节点时,随机地选择一条输出链路作为转发的路由。

算法简单,缺点是网络效率较低,分组传输的平均时延大。

(2)有路由表方式:

固定路由选择。

在每个节点设置一个固定的路由表,分组由哪条链路送出,可以通过查阅路由表来决定。

方法简单,适用于业务量比较固定、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可靠性有一定保证的网络。

自适应路由选择:

多数分组交换网采用自适应路由选择方式。

依据网络的状态信息,或在网内某节点或某链路发生故障,动态地修改路由选择表。

10.什么是泛射式路由选择,它的特点?

答:

(1)定义:

当分组从源点沿着每一条输出链路发送出去,在中间节点再沿着每一条输出链路发送出去(上游链路除外)。

每一个分组的头部都有源和目的地的地址、虚电路号和序号。

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所有重复的分组副本都将被丢弃。

(2)优点:

算法简单,可靠性高,适用于军用网的特定环境。

缺点:

无效的传输量大,网络的额外开销大,时延大。

11.自适应路由选择方法可分为哪几种?

答:

(1)孤立式。

根据本节点的信息来控制路由选择的

(2)分布式。

每个节点都设有一个路由表,每隔一定时间收集相邻节点送来的它们到网中其他节点的时延值,并根据当时的情况更新节点路由表。

(3)集中式。

设置一个网络控制中心,实现由它收集各节点状态信息,计算各节点的时延和路由选择表,然后将各节点的路由选择表分送到各节点供路由选择用。

12.根据所选路由是否具有最小权值来分,路由选择可分为哪两种?

答:

根据所选路由是否具有最小权值来分,路由选择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选择采用规定策略,动态选择采用自适应策略。

13.简述CHINAPAC的网络结构。

答: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即CHINAPAC)采用骨干网和省内网二级结构:

骨干网覆盖30个省会级城市和直辖市,共32个节点。

8个汇接中心采用完全网状结构,其他节点采用不完全网状结构。

网内中继电路主要采用数字电路。

14.简述与分组交换相比,帧中继有什么特点?

答:

(1)帧中继将X.25分组网中原来由分组层完成的分组节点间的重发、流量控制、纠错和防止拥塞等处理过程,由网内移到网外智能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通信,有利于有效利用高速数字传输信道。

(2)帧中继采用了虚电路技术动态地分配带宽资源,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3)帧中继具有吞吐量小、时延小、适合突发性业务等特点。

15.简述ISDN的特点。

答:

(1)ISDN是以电话综合数字网(IDN)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信网。

(2)在各用户终端之间实现以64kbit/s速率为基础的端到端的透明传输,这是ISDN的基本特性。

(3)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承载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业务。

(4)客户能够通过有限的一组标准的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ISDN。

(5)ISDN在功能上是一个开放式网络结构,采用OSI7层分层原则。

(6)ISDN不仅能提供电路交换业务,还能提供分组交换的专用线业务,客户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并且能与现有电话网、分组网实现互通。

(7)ISDN采用两种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即基本速率接口(BRI)和基群速率接口(PRI)。

16.简述ISDN的基本体系结构模型

答:

由7种主要的交换和信令功能模块组成。

(1)ISDN的本地连接功能。

(2)64kbit/s电路交换功能。

(3)64kbit/s专用线(非电路交换)功能。

(4)分组交换功能。

(5)交换局间共路信令(公共信道信令)功能。

(6)大于64kbit/s电路交换功能。

(7)大于64kbit/s专用线(非电路交换)功能。

17.简述ISDN的编号计划。

答:

ISDN的编号计划由ISDN号码和ISDN子地址构成。

(1)国际ISDN号码:

长度是可变的,最多为15位的十进制数序列。

国际号码由三个部分组成:

l~3位的国家码、国内网代码和用户号码,用户号码用于识别网中某个特定的S/T接口。

(2)子地址:

也是一个十进制的数字序列,最大长度为40位,利用它可以识别不同的终端及内线。

18.简述ISDN提供的电信业务。

答:

(1)承载业务

可分为:

电路交换的承载业务

话音业务,二/三类传真业务、超高速传真和电视图像业务

分组交换的承载业务。

虚呼叫、永久性虚电路。

(2)用户终端业务

数字电话、

智能用户电报、

四类用户传真、

混合通信、

可视图文、

用户电报、

数据通信、

视频业务。

(3)除了这两种基本业务外,还规定了补充业务,它不能单独提供,必须与基本电信业务一起提供。

19.简述DDN的结构。

答:

DDN由用户环路、DDN节点、局间传输及网同步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

(1)用户环路

用户环路包括用户线和用户接入单元。

(2)DDN节点

主要作用是将各个用户电路进行复用和交叉连接。

(3)局间传输

局间传输是指DDN节点间的数字信道,通常是指数字传输系统中的低次群信道。

(4)网络管理系统

主要功能是进行网络结构和业务配置、实地监视网络运行、对网络进行维护测量并定位故障区段、进行网络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报告。

20.DDN中,用户入网方式有哪几种?

答:

(1)二线模拟传输方式。

(2)二线(或四线)频带调制/解调传输方式。

(3)二线(或四线)基带传输方式。

(4)基带传输加TDM复用传输方式。

(5)话音和数据复用传输方式。

(6)2B+D速率线路终接单元传输方式。

(7)PCM数字线路传输方式。

21.异步时分复用(又称统计时分复用)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答:

将一条电路按照传输速率所确定的时间周期将时间划分为帧的形式,而帧又再划分成时隙来承载用户数据,但用户数据不固定占用时隙,而是根据用户的请求和网络资源情况,由网络来进行动态分配。

在接收端,不是按固定时隙关系来提取相应用户数据,而是根据所传输的数据中所携带的目的地信息来接收数据。

特点:

带宽利用率高、适合突发性业务。

22.ATM的功能层由哪些组成?

答:

(1)用户层

用户层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各种用户服务。

(2)ATM适配层(AAL)

ATM适配层的主要功能是适配从用户平面来的信息,以形成ATM网可用的格式。

(3)ATM层

ATM层的基本功能是负责生成信元,通过对信头的处理来完成信元的复用、交换以及相关的控制功能。

它接收来自AAL的48字节净荷,并附上5字节的信元头。

(4)物理层(PHY)

物理层是ATM模型的最下层,负责信元编码并将信元交给物理介质。

23.ATM定义了四种类型的AAL服务?

答:

(1)AAL1

适合于在信源和信宿间有严格的定时关系且面向连接的CBR类业务,其典型的应用就是用于传递话音数据。

用于面向连接方式。

(2)AAL2

适合于那些对传输时延敏感的低速、短分组或可变长分组的业务。

用于面向连接方式。

(3)AAL3/4

适用于那些对时延比数据丢失更敏感的数据。

它既可用于面向连接也可用于非面向连接。

(4)AAL5

用于那些信源和信宿之间不要求时间同步的业务,以提供面向连接或非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且传输速率可变。

24.ATM中的物理层可分为哪两个子层?

答:

物理层由传输汇聚子层和物理介质相关子层组成,

传输汇聚子层从ATM层接收信元,组装成适当的格式,并在物理媒介子层上传输。

在接收方,传输汇聚子层从来自物理子层的比特流中提取信元,验证信元头,把有效信元传递给ATM层。

25.宽带业务可分为哪两类?

答:

(1)用户业务(也称电信终端业务)

指业务提供者(ISP)在网络业务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的高层业务应用,包括VOD、会议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2)网络业务

指网络为用户提供承载的连接属性和传递能力,通常称承载业务。

为用户提供的额外业务称补充业务。

26.ATM网络业务可分为哪四类?

答:

(1)A类业务,电路仿真业务。

要求源和终点有定时关系,采用固定比特率和面向连接。

如仿真电路连接。

(2)B类业务。

要求面向连接,采用可变速率。

这类业务的典型例子是可变速率的声音和视频业务。

(3)C类业务。

不要求源点和终点有定时关系,比特率可变,面向连接。

其典型业务为无连接的数据传送。

(4)D类业务。

与C类业务相似,但是面向无连接类型。

如通过ATM实现帧中继

27.ATM业务方面的优点有哪些?

答:

(1)任意速率信息可在同一种网络接口上传送,布线结构大大简化。

(2)通过综合使用VP和VC可支持多媒体通信。

连接的信息以一种综合的方式高速传送。

(3)多种级别的业务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网络内,即使使用同一媒体,业务要求的速率、质量和可靠程度也可有差异。

(4)各种各样的协议和业务可以作为一种共同的物理层功能的业务在同一个ATM网上运行。

(5)使用ATM网的复用功能和连接的建立拆除功能,用户可以随意选择各种功能。

28.ATM网络方面的优点有哪些?

答:

(1)综合简化的结构使网络结构简化,因而也简化了操作和管理。

(2)通过综合和增强有关信息,可使业务控制和网络管理主动化。

(3)将网络分为3层,使得高效率利用网络资源成为可能。

动态地改变VP/VC的容量和路由可以改善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注意:

25+26即是ATM的特点

29.扩大局域网的使用范围主要有哪三种方法?

(即网络互连的方法有哪些)

答:

(1)中继器

LAN1和LAN2通过中继器合成了一个LAN。

LAN1任何一个用户动作将直接影响LAN2上的用户。

中继器是在物理层上的数据中继,经由中继器的互连是物理层的互连。

(2)网桥

LAN1和LAN2通过网桥实现互连,LAN1和LAN2是两个在物理层上的互相独立的局域网,LAN上的站点的动作,只要它不是向LAN2的站点发送,它不会影响LAN2站点的动作,反之亦然。

利用网桥互连是数据链路层的互连。

互连的LAN过多将引起“广播风暴”,使得网络的效率大大降低。

(3)路由器

通过路由器实现互连,LANl的站点要向LAN4的站点发送数据。

首先路由器检查发送数据的被叫地址,如果地址在LAN4网段上,那么路由器就将这个数据包发给LAN4,经由LAN4发送给要接收的站点,这时候LAN2、LAN3没收到任何数据。

同样,如果LAN3上的站点要向LAN4的站点发送数据,也不会影响LAN1和LAN4。

通过路由器来进行局域网互连是经过网络层来实现的。

它是根据IP地址实现寻址和完成交换的。

30.IP地址的分类?

答:

IP地址分为五类,分别称为A类、B类、C类、D类和E类地址。

其中,A类地址用于为数不多的大型物理网络,每个网络能容纳大量的主机,即容纳台主机。

B类地址用于中型网络,每个网络能容纳中等数量的主机,即容纳台主机。

C类地址用于为数众多的小型网,每个网络最多容纳,即256台主机。

31.在Internet网和IP网中,采用哪种路由算法?

答:

与Internet相同,IP网路由算法也采用自动路由算法。

自动路由广播算法又分为:

(1)向量-距离(V-D)算法

V—D算法是周期性地用二维矢量(V,D)构成的向量表清单向广播路由刷新报文来实现的。

优点是易于实现,在构成路由表的过程中不消耗CPU资源。

缺点是过程缓慢,可能出现路由的不一致。

另外,为了实现V—D算法本身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

(2)链路一状态(L-S)算法

L-S算法又称最短路由优先算法。

此算法依靠刷新存放在路由器内的一张表示网络中路由器和网络拓扑结构的无向图,计算出路由表。

优点是各路由器利用相同的原始数据独立计算路径。

L-S算法比V-D算法更能适应大规模网络的需要。

32.简述RTCP协议的四个功能。

答:

提供数据传输质量的反馈。

RTCP为每个RTP分配一个永久的传输层标识CNAME。

实现在一个RTP会话中接纳更多的用户。

提供基本的会话控制功能。

33.简述IP电话发展的三个阶段。

(1)PC-to-PC

最早的网络电话实现形式是PC-to-PC,只需在用户的电脑中安装相关软件就可以打网络电话了。

优点是实现简单,不足

通话双方必须同时登录Internet,即通话双方仅限定在IP网络内部;

依靠软件实现语音处理,时延长,质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