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46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docx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读后感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李煜的简历。

  李煜,字崇光,初名从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

史书上,说李煜的额头很宽,前面的牙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有两个瞳仁,像一个横着的“8”字。

这其实是一种病态,可这种长相古时却被认为是帝王之相。

因为历史上就有两个人一只眼睛有两个瞳仁,一个是把皇帝宝座让给大禹的舜,一个是西楚霸王项羽,他们也正好是当皇帝的。

其实,李煜少年时一点都不想当皇帝。

可是这出格的长相总是让他的大哥太子李弘翼提防。

李弘翼不是等闲之辈,有勇有谋,曾经立下战功,被李璟立为太子,登上皇位宝座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是皇帝宝座最终却落在李煜的身上。

为什么呢?

因为李弘翼也跟李煜的其他几个哥哥一样,死了。

李弘翼与他的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弘翼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很高艺术修养的皇帝父亲李璟的不满意,李璟又时不时想起说过的自己死了传位给弟弟的事情。

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杀害了,几个月后李弘翼自己也死了。

就这样,李煜不想当也没办法,在25岁时走向了那张象征着权利的龙椅。

  此时的南唐已早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附属国了。

虽说李煜可以在自己的三千里狭长地带为所欲为地当皇帝,当时时刻刻都得对宋太祖表示自己的友好和不对抗。

每次听到宋朝打了胜仗或有喜庆的事,就奉献上金银财宝,还去掉自己的国号,改“南唐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主印”。

  二、李煜的词

  当皇帝看,李煜无疑是个最窝囊的的失败者。

但李煜同时却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

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

他的书法被称为“金错刀”体。

他最推崇王羲之,能博采众长,为已所用,创制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金错刀”体书法,这种书法兼具阳刚美与阴柔美。

李煜喜欢写行书,落笔瘦硬,风骨嶙峋,后人将其书法喻为“倔强丈夫”。

  李煜洞晓音律,有很高的音乐才能,在现实世界中对赵匡胤唯唯诺诺、朝政处理得稀里糊涂的他就喝着美酒沉浸在歌舞的艺术世界里,常常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狂欢,使后宫成了一个娱乐场。

李煜的皇后就是大周后娥皇。

这娥皇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也是个音乐舞蹈方面的奇才。

李煜和娥皇不满足于只当当观众和评论家,很多时候,他们就是皇宫中音乐歌舞大片的导演、编剧,甚至是领衔主演。

李煜有一首名叫《浣溪沙》的词这样写:

  红日已高三长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釵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词的上半阙说,太阳已经升起三丈多高了,但是从昨夜开始的舞会还在继续,分布在各处的金色香炉,还在不断地加碳燃香,红色的锦缎地毯,随着舞女急促舞动的脚步而皱了起来。

词的下半阙,先给了我们两个特写镜头:

狂欢的舞会中,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断舞动的美女跳得忘情,连头发上的金釵滑掉了都不知道,有的美女酒喝多了,感到不舒服,于是站起来拈起一朵鲜花凑近鼻端轻轻地嗅着,借花的清香来解酒,花面相映,十分惊艳。

而莫末一句“别殿遥闻箫鼓奏”,则一下子化实为虚,从视觉转到听觉,从近处转到远处,从别的宫殿里远远传来的箫声和鼓声,告诉我们:

像这样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的地方还不止一处。

  有一次,娥皇得到了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大型歌舞宫廷音乐,残缺的《霓裳羽衣曲》。

在李煜的支持和鼓励下,娥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把它修改谱写完整,使这个失传了两百多年的曲子成为了南唐宫廷文艺演出的保留节目,让李煜这位乱世中的弱国君王听得如痴如醉,仿佛回到了盛唐,当上了太平时代的唐玄宗。

被选入教材的《玉楼春》就是写南唐宫廷演出《霓裳羽衣曲》时的场面,李煜这样写道:

  晚装初了明肌肤,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晚装初了明肌肤,春殿嫔娥鱼贯列。

”,傍晚时分,刚刚化好妆的宫女肌肤明丽如雪,一队一队来到春意融融的大殿上站好位置。

这个“了”字用得好,表现了一个欣快的美好的完成,多么值得欣赏的一个美丽的完成。

晚妆初了,是刚刚妆束好的,所以才明“肌肤”,这是写宫廷中美丽的宫女。

这宫女如何呢,春殿嫔娥鱼贯列,他所写的不止是一个女子,嫔娥,是宫中各种等级各种身份的很多宫女,这些美丽的女子形成一个队伍出现了,她们是来表演歌舞的。

这两句是写李煜的目中所见,繁华的歌舞的表演,是他眼睛中所见的一种享乐。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这两句写的是李煜耳朵的享受:

凤箫等乐器吹响了,声音清凉高亢,充满了天地之间,连天上的行云也留恋地放慢了脚步,在闲缓地飘移着,地上的流水也随着音乐乐悠悠的徘徊,一遍又一遍的演奏这《霓裳羽衣曲》。

李煜这个人,对于享乐是没有节制和也没有反省的。

凤箫吹断还不说,要吹得水云闲,“凤箫吹断水云闲“还不算,还要重按霓裳歌遍彻。

”重按,就是弹奏了一遍又一遍。

“遍彻”这个词有双重含义,一个是大曲的曲调有“遍彻”的名目,一个是这两个字本身的本义给我们直接的感觉,遍是普遍,没有一个地方遗漏。

彻呢,从头到尾,没有一点点漏失。

两个含义结合起来,李煜对享受没有节制的行为就表现出来了。

当然李煜不是它来表现自己无节制的坏,他展现的是自己全心的投入,饱满的力量。

 

  词的下阙,什么意思呢?

不知是谁喝醉了,还是被这香风熏醉了,我拍着阑干应和这乐曲的节拍,深深地陶醉在这美好的氛围中。

最后,歌舞结束要回去了,可是我的兴致还好得很那,传我的命令:

一路上不要点蜡烛,我要让得得的马蹄踩着清夜的月色回去。

词的下阙表现了李煜鼻子的享受、内心的享受,还融入了文人的雅致情怀,让我们感到这个尽情享乐的人并不是像薛蟠那样恶劣的俗人蠢材,而是一个非常高雅、非常浪漫、非常有情调的人,而不是那个不务正业、荒废国事的无能君王了。

李煜在亡国前写的词不少,主要表现他的享乐生活、他的爱情生活。

世人常说他的词淫靡

  三、李煜的后期词。

  清代著名词学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这样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他说,词到了李煜手里,眼光见识才大了起来,思想感情才因此深刻起来,于是将以前的伶工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

什么是伶工之词呢?

伶工,指古代的乐师、歌手或者演员。

唐宋词在唐五代叫曲子词,宋代叫法就更多了,叫乐章,歌词,乐府、歌曲、笛谱,都表明了同音乐的关系,词本来是写给伶工们演唱的歌词。

他所配的曲子是隋唐以来的燕乐,这种音乐是中原乐融合了西凉乐、龟兹乐等外来音乐的新型音乐,词是经常要在歌筵酒席或者是青楼歌馆这些娱乐场所演唱的。

伶工们唱词的目的是娱乐第一,所以为他们写词的人主要考虑的是音乐方面的要求和娱乐的目的,所以很少在词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在替别人说话,特别是美女,闺阁中的思妇。

《花间集》这本词集就公开宣称,编本书的目的就是为歌女们提供一个演唱的歌本,为文人们在喝花酒找乐子时助兴。

  词这种绮罗香泽、脂粉气十足的体裁到了国破家亡的李煜那里,开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公元976年,李煜40岁,南唐终于招架不住北宋的进攻,南唐灭亡了,李煜被押解到北宋都成汴京。

李煜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此后到死这段时间里写的词中,他的眼光所见,不再局限在闺房之中,而是他的三千里地山河,四十年来家国,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他的心中所感,不再仅仅是男女爱情,而是失去家国后的血泪真情,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愤,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叹,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是不堪回首却偏偏忍不住要回首的怀念。

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在古代,士大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理想,所以,当李煜把他对国家的感情表现在词中,使词带上了他的个性特征的时候,他的词也就成了“士大夫之词”,实际上,也就是词诗化了,能够表达词人自己的志意和感情。

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提高了词的地位,词以后不但可以写谈情说爱,也可以谈理想,谈人生,谈国家大事了。

李煜让词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之林中拥有了一席正式的地位。

  王国维还这样评李后主的词: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这李煜在南唐时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淫靡生活,即使亡国在汴京,除了人身自由限制外,依然能够喝喝美酒,看看歌舞,王国维怎么说“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

  我们来看这首被前人称为“亡国之音”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一个人一句话也不说,或者是有话说不出,或者是想说却没有人可说,于是,就一个人登上了西楼。

“无言”之中,该有多少想倾诉而无可倾诉的言语,这句看似直白的叙说,却让人觉得其中有无限的曲折。

只这一句,就让我们心里沉甸甸的。

往天上看,是一弯象钩子似的缺月,缺月在古诗文里长代表不圆满。

让我们知道,这个月色不明的夜晚登楼远望是望不远的。

而他所处的是个深深的院子,看不到人,只有几棵寂寞的梧桐,梧桐已落了叶,让人感受到这是个清冷的秋天。

梧桐落叶在诗文中常常带有伤离、悲秋、悼亡的含义。

更妙的是这个“锁”字,让我们能联系到李煜的囚徒身份。

他和这个清冷的秋天,和这几棵寂寞的梧桐,一起被锁在这深院之中,没有出去的希望。

而且深院锁住的不仅是深秋的寒意,不仅是行动的自由,更有在这严酷封锁的环境中,经过长期压抑,反而“无言”可倾诉的内心巨痛。

所以这离别的仇恨啊,剪它剪不断,理了马上又乱,叫人怎么办?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什么滋味?

李煜从江南的富国之君沦落到北国囚徒,从快乐的云端一下掉到痛苦的深渊,叫他怎么适应?

而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和他自己有关,此时此刻,他的心该有多少悔恨,多少悲伤啊?

而这只能藏在心头,无法述说,也不能述说。

这痛苦真是难以言说!

  这首词不讲究辞藻的修饰,用简单明白的话浅浅说来,虽然写的是一个亡国之君的个人感情,但是,我们普通人不也会有无言独上西楼的时刻?

我们普通人不也品尝过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么?

我们普通人不也经历过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无奈么?

李煜的词写出了整个人类的悲哀,所以王国维这样评:

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前面我们听的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可以算古往今来最出名的曲子之一了。

大家都熟悉,我就最简单的讲,这首反反复复地以宇宙的永恒来反衬人事的短暂无常,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扩展得极深极广,最后以滔滔春水东流之日夜奔腾、势不可挡,来比喻内心悲愁的汹涌澎湃,无法断绝,景象充实阔大,包孕着重大而深沉的悲剧性因素,而且这个喻愁名句,没有明确交代愁的具体内容,局限性小,所以人们读了特别容易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千古传唱。

所以王国维这样评:

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李煜在被宋太祖俘虏到北国以后,成了阶下囚之后,就深深地陷入到亡国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想念去了。

光是痛苦和想念一下也就算了,他还将这种感情明明白白,一点马虎眼儿也不打地表现出来了。

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一首两首,他是无时无刻、随时随地,没有一首词不写他的这种感情,甚至,还写了信向江南的人宣扬。

  结果惹恼了宋太宗赵光义,他是赵匡胤的弟弟,结果就被赐喝牵机药,在自己的生日七月七日那晚痛苦而死,终身只活了42岁。

  后主李煜永远地逝去了。

  作为皇帝,李煜是彻底失败了,作为词人他用自己的真性情创造了辉煌的王国,是这个艺术国度里的帝王。

词人的李煜与他的作品千古永存!

 

/

首页

上一页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