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905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玉溪市通海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

A.“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打倒亲日派卖国贼”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时的口号的准确识记。

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来进行解答。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D选项“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属于抗日战争时的口号,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2.罗马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

下图所示法律出现的原因是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权

B.对外扩张使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

C.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答案】C

【解析】《十二铜表法》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贵族始终掌握着制定法律的主导权,故A项错误。

随着疆域的扩大,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的代表,故B项错误。

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最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C项正确。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3.《湖北工业史》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

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这表明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战后,故AC项错误;材料“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说明B项错误;材料“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说明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

4.《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规定:

“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保障下层平民的权益

C.严厉惩处夜间行窃者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的特点,故D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故A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保障下层平民的权益,故B排除。

严厉惩处夜间行窃者的目的是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故C排除。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

5.下列抗击我国侵略的斗争中,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抵抗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卢沟桥守军奋起抗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①项正确,是人民群众自发的维护自己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②项是清政府组织的抗战,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军队后来全军覆没;③项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的意志;④项是国民政府军队进行的抵抗。

因此答案为D。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表现

6.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

“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

”美国这一做法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A错误;美国保护日本是为了控制日本,不是承认与日本平等的伙伴关系,故B错误;美国保护日本,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有利于提高战后日本的国际地位,故C正确;美国扶植和保护日本是为了推行其霸权主政策,并不能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故D错误。

考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

7.下图显示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③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④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井冈山时期中共找到革命的新道路,故②错误;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故③错误;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④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①是正确的。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名师点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①发端(国民革命时期):

针对陈独秀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②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

相继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时间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矛盾;1957年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8.下幅图片数据表明,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A.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

B.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得到大力促进

C.产业结构基本实现由工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

D.随着“重点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农业所占比例迅速提高

【答案】B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A说法不正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呈上升趋势,B符合题意;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说法不正确,C不正确;D与表中数据不符。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本题相对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和表中数据的变化,用排除法加以作答即可。

9.1881年底,有人赋诗赞扬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诗中的通讯手段应是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无线电话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反映的是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无线电报不符合材料“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故B项错误;有线电话1901年在中国出现,故C项错误;无线电话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D项错误。

10.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1916年元旦,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一律改“元宵”为“汤圆”,政府认为“元宵”音不吉利。

当时的政府是

A.晚清政府

B.袁世凯政府

C.孙中山政府

D.蒋介石政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史实的认识。

根据材料中“1916”年,这时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元宵节中的“元”与“袁”谐音,为了避讳,因此将元宵改为汤圆。

综合来看,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北洋政府

11.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B.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官员的有效途径

C.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A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基层自治制度

12.“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诗中的“新潮”是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说明发源的国家地理位置靠近北极地区,处于近东,“民国七年”是指1918年,”由此判断应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选择A项。

B是在1919年,C是在1921年,D是在中共成立初期。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13.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后,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这就是

A.《四月提纲》

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

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到俄国,于1917年4月在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应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并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故选A。

B、C、D都发表于1917年11月十月革命胜利后,均可排除。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故选A。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14.“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答案】A

.................................

15.杰斐逊曾经说过: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众议院议员的产生

B.选民资格的确立

C.大法官的终身制

D.国家权力的运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避免了独裁专制。

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相互独立与制约,这实际上是国家权力的运行,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无关。

故选D项。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立法权、司法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

2015年高考北京试卷考查了三权的“制约与平衡”。

预计在2016年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邦联制、1787年宪法的内容、所体现的启蒙思想、影响等方面进行考查,题型选择和非选择题都有可能。

16.有人认为: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革命成功需要抓住时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当然是非常紧要的,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A、C均不能选,其实从材料来看孙中山之所以成功,一是因为他的三民主义基本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二是因为抓住机遇发动了武昌起义,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与洪秀全

17.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

某年西方报纸评论的会议应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日内瓦会议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联系所学,在英法美苏等大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会议上没有涉及周恩来,B项会议中没有殖民国家参加,参加联合国大会是为争取中国重返联合国,不是在为亚洲讲话,排除C项。

18.有一位学生对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了以下一些连线,其中正确的有

A.第一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B.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岛、澎湖列岛等

C.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占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教材的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因此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天津条约》开放沿海十处通商口岸,因此B正确。

《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并赔偿二亿两白银,故CD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9.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以下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美国总统像英国的国王一样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美国总统拥有很大权力,但不具有君主的绝对权力

D.美国总统任期终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总统的相关知识点,属于识记类的教材基础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总统具有较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因此B说法错误。

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但总统受到议会、最高法院的制约。

因此A说法错误。

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D说法错误。

故选C项。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20.“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

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

”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

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

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

C.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

D.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方法问题。

注意题干关健信息“不能非此即彼”即要客观、辩证地进打评价,要结合事实对历史事件作其体分析,故D项正确;材抖观点很显然反对用革命史观评价大平天国,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功过折中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故C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21.2009年是英国“光荣革命”胜利320周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

A.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

B.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

C.近代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D.以“法治、臣民”为特征的近代社会完全形成

【答案】B

【解析】“光荣革命”胜利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完成,B正确;A是《权利法案》的建立;C不符合光荣革命的意义;D中完全形成不符合材料主旨。

22.下图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在筹建大生纱厂时发行的股票,该厂建立的有利时代背景是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走向瓦解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D.国民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光绪二十一年是1895年。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走向瓦解,当时大生纱厂尚未创办,故A错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张謇筹建大生纱厂,故B正确;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错误;1935年国民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时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原因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3.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

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

这部获得“荣誉奖”的影片是

A.《定军山》

B.《风云儿女》

C.《渔光曲》

D.《歌女红牡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国的现实生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属于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D项属于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不能够体现题干“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国的现实生活”,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化·电影艺术

24.下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某一时期的形势示意图。

“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

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

”与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

A.中国全面内战爆发

B.敌我力量发生剧变

C.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D.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

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史实。

故选D。

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应重视复习。

从1947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随后,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25.“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A.租佃关系

B.雇佣关系

C.人身依附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答案】B

【解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体现出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现出一种雇佣关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是农业的租店制的内容;C选项错误,机户是独立的,不存在人身的依附;D选项两者之间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6.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该会议是指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并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项符合题意;ACD均与题干“长征途中”的要求不符。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

A.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确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新中国的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故B符合题意。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同纲领》

28.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分别是禁烟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民主革命的先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但是“禁烟运动”体现的是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而不是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所以,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只能是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

29.《新全球史》中写道:

“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巨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全球重组”的实质是

A.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B.世界政治力量和权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C.世界新的冷战局面的出现

D.美国等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结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巨变的可能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重组”的实质是世界政治力量和权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ACD三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0.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