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479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

题目

1、数学四年级应用题经典练习:

甲、乙、丙三艘船共运货9400箱,甲船比乙船多运300箱,丙船比乙船少运200箱。

求三艘船各运多少箱货?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千米,用了6小时。

途中一部分公路是高速公路,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

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20千米,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80千米。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多少千米?

3、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

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4、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及答案:

84千克黄豆可榨12千克油,照这样计算,如果要榨120千克油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5、一根绳子分成三段,第一、二段长38.7米,第二、三段长41.6米,第一、三段长39.7米.求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6、三筐苹果共重110.5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18.6千克,从第二筐取出23.5千克,从第三筐取出20.4千克,则三筐所剩的苹果重量相同,原来三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7.小明和小华都是早上7:

30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小明每分钟走120米,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到达学校5分钟后发现忘了钢笔,就回家拿钢笔,7:

55分和小华在路上相遇。

从学校到家多远?

8、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有3千米。

他每天早晨骑车上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恰好准时到校。

一天早晨,由于逆风,开始的1千米,他只能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

剩下的路程他应以什么速度骑行,才能准时到校?

9、一场音乐会的票价有40元、60元两种。

60元的有100个座位,40元的有250个座位。

票房收入是15000元,观众可能有多少人?

(已知两种票售出的都是整十数。

10、一次,小明从山里运来了一筐山梨,他把小刚和小强找来,对他们说:

“我把这筐梨先分给你们一些,剩下的便是我的。

”于是,他把山梨的一半给了小刚,然后又给小刚加了1个。

接着,他又把剩下的给了小强一半,也同样给小强加了1个,最后剩下5个山梨,他自己留下了。

一共有多少个山梨?

参考解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

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

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

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

(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

(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

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

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

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

(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二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

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

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

(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

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读点

师:

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

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

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

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

00到16:

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

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

大约进多少?

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3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2人,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

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

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

在习作方面,有孩子写的东西,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有的孩子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缺乏一个鲜明的中心。

就个体而言,班上最差的孩子作业速度特别慢,做作业时注意力从来都集中不了,因此导致了语文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欠缺。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本册教材共有28篇主体课文,安排了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7单元为开放单元。

这些单元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相结合,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课文内涵丰富,文化含量加大,弹性内容增多,阅读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师生深入开掘。

本册教材重视围绕课文和单元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

除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等小练笔,引导学生积累、领悟、及时揣摩写法外,还在“语文天地”中设有专门的习作练习题――“笔下生花”,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整合起来,使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机部分。

本册教材在交际能力、交际质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

①做重点发言人;②做讨论主持人;③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等;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对方意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

2、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3、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4、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

5、提升独立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6、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7、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

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

4、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二篇作文,尽可能的做到保质保量。

5、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

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查好词佳句。

继续开展每日一首古诗的默写和背诵活动。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突破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法学法:

教师:

讲授法、学生:

小组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谁能说说什么是线段?

线段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说说,表扬语言准确的学生。

二、新课学习

(一)认识射线,直线

1.线段的特点

教师出示线段或者在黑板上画一线条线段,板书学生总结的特点

2.认识射线。

(1)教师在黑板上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举例说明: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手工筒灯光、汽车灯光等都近似射线,进而引入射线

让学生了解射线的特点后,教师板书射线并让学生在联系本上画出射线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他们的联系和区别,然后根据学生总结老师板书。

出示表格:

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P39、1)

引导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三、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

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

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

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可以用显示实物图片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

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

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

③写出各部分名称。

用1表示。

(2)问:

到底什么叫角?

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让学生自己练习画角,画出各种不同的角

四、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1、2

2.P39、2、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说说你了解了它们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及改进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及改进

今天上午我上了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结合自己上课情况和市三小教研员,橡胶所教研员,和本学期邢教研员的评价,做课后反思如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课前导入我用学生了解的国家主席,国家总理植树活动,让学生知道植树的重要性,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

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线段来分析给学生以清楚表示,找出规律。

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例题的`数学有点大,先找出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20米。

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乐趣。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

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

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

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动手拭操作,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

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

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

“你能找出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

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

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

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关注植树问题爱护环境。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

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

(1)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给学出示建公车站,和生活中钟表问题。

(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公共汽车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改正措施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时间的点紧张,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

谢谢各们老师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