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925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docx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

勘察证书

B242016110

资格等级

乙级

发证机关

湖北省建设厅

 

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湖北万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六月

项目名称:

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报告编号:

2017-kc-

工程地址:

宜昌市伍家岗区

建设单位:

宜昌市伍家乡共升村村委会

勘察资质:

专业类乙级,B242016110

项目负责:

牛英朝

报告编制:

朱灵一

校对:

冯丹

审核:

牛英朝

总工程师:

牛英朝

单位负责:

谭敦才

勘察单位:

湖北万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提交日期:

二零一七年六月

 

附表

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页

附表2勘探点地层厚度一览表1页

附表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2页

附表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3页

附表5土工、岩石试验汇总表4页

附图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16张

附件

1、《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勘察设计委托书》1页

2、审查意见及回复(后附)

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一、拟建工程概况

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项目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共升村,已建汉宜公路南侧。

本项目由宜昌三峡广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建建筑为地下车库,具体分布见平面布置图,拟建建筑为2层地下建筑,为框架结构,±0设计标高83.5m,车库高度8.85m,最大单柱荷载3000KN,重要等级为二级。

(本次勘察仅针对地下车库进行,地下车库上部拟建建筑参考原地勘报告)

2012年4月,宜昌万泰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场地进行了勘察,并提交了《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由于设计变更原勘察报告不能满足现状基坑的设计要求,受宜昌市伍家乡共升村村委会的委托,湖北万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东苑小区地下车库的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任务。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一)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与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变化,尤其需查明软土及粉土夹层或黏性土与粉土、粉砂交互层的分布与特征;

2、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参数指标;

3、查明岩土层的膨胀性、软化性、崩解性、触变性等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4、对岩质基坑,应查明岩体的地质构造(含褶皱、断层、节理、破碎带)、岩性、产状、风化程度,结构面特征(包括结构面的类型、力学性质、发育程度、闭合状态、充填与充水情况、各结构面组合关系)以及软质岩石开挖暴露后工程性能恶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等;岩土组合基坑或坑底以下隐伏岩体对支护结构有影响时,应查明土、岩交界面倾斜方向及其对基坑边坡稳定的影响;对岩层进行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确定岩质基坑的岩体类型;

5、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赋水性、补给来源、动态变化、径流条件及土层的渗透性等;

6、查明基坑周边已有建筑物、道路及各种地下管线的现状及距基坑边缘的距离等环境条件资料。

了解当地基坑工程的经验,包括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及地下水控制的方法,曾经发生的基坑工程事故及其原因。

7、提出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建议、施工方法和防治措施建议及监测建议。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湖北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工程规程》(JGJ120-2012)

4、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工程》(DB42/T159-2012)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参考

7、《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高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1、甲方提供的总平面图,勘察委托书、《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等

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一)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该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21-2001,2009年版综合评定,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测量、钻探、动力触探、土层剪切波速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方法。

各勘察方法的操作要点和技术要求均严格按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执行。

(三)工程量的布置与完成情况

1、钻孔布置:

勘察钻孔由我公司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布置。

共设计53个勘探点,其中地下车库钻孔总数为35个,基坑钻孔为18个。

钻孔总体按建筑物角点布置,钻孔间距均控制在24m以内,勘探点布置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关于详细勘察阶段钻孔间距的要求。

2、勘探点测放:

钻孔位置由我公司专业测量人员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平面总图和测量基准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施测,平面位置精度±0.25m,高程精度±0.05m,精度满足要求。

本场地平面坐标系统属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属黄海高程系。

(测量控制点均位于图幅以外)

3、钻探

采用GXY-1型液压钻机,根据地层特点分别采用不同钻探工具,第四纪覆盖层细粒土采用重锤干砸,土层回次进尺控制在≤1.0m;卵石层采用重锤干砸配合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单管钻具全断面取芯,每回次进尺控制在1米以内,基岩层采用清水回转钻进。

每台钻机配1名专业技术员进行岩芯编录。

经检查,本次勘察所有钻孔的孔深均达到要求。

填土层采取率≥80%,粘土采取率≥85%,碎石类土≥60%,破碎岩体≥65%,完整岩体≥80%。

所有钻孔的岩芯样品,均按回次顺序摆放,并进行了编号,填写岩芯卡片。

4、取样

在钻孔中取土试样,按勘察技术要求规定的间距采取土试样,为保证取土质量,对不同地层采用不同的取样设备,本次勘察主要在探坑中挖取扰动土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岩样在岩芯中截取。

试验采取完毕后做到及时粘贴标签,采用隔震搬运方式运回试验室。

5、原位测试

a)标准贯入试验

执行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采用锤重63.5kg的自由落锤,自由落距为76cm,并配备自动脱钩装置进行试验。

试验前先清孔,试验时至试验土层先打入15cm不计锤击数,继续贯入30cm,记录每10cm锤击数。

b)N63.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执行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采用锤重63.5kg的自由落锤,自由落距为76cm,并配备自动脱钩装置进行试验。

记录每10cm锤击数,当连续3次N63.5>50击时,可停止试验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6、室内岩土试验

原状土样分析项目以颗粒分析试验为主。

岩样分析项目以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测试为主。

本次土工试验由湖北万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协助完成。

本次勘察室内试验执行国际《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及其他相关操作规程要求。

在试验过程中应用了电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微机分析整理和打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测试成果准确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7、本次勘察钻机为XY-150型工程勘察钻机2台套,勘察野外工作时间为2017年5月12日~5月28日,历时17天。

完成工作量详见表2。

 

工作量统计表表1

序号

工作项目

工作量

备注

1

钻探

钻孔

钻孔53个,总进尺900.8m

2

取样

岩样

6组

土样

12组

标准贯入测试

118次/39孔

N63.5动力触探

60.5m/24孔

4

室内试验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6组

岩石饱和单轴抗剪强度试验

3组

土常规试验

12组

5

测放孔位

53个

6

水位观测

106次

四、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地质构造

(一)场区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为宜昌单斜凹陷侵蚀堆积低山-丘陵区间冲沟地貌。

本场地原为西北、东南走向冲沟,经人工改造后以农田、鱼塘为主,地形较为平坦。

后因东苑小区前期开工建设,对拟建场区进行了场平,现状地面标高在83.0-85.0m左右,地形平坦,距离拟建地下车库50m为汉宜公路。

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10m范围内无地下管网设施。

总体来说,地形地貌简单。

(二)区域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构造

宜昌地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坪鄂中褶断区的西部、黄陵断穹东面。

区域性断裂构造主要有:

香溪镇南~五峰渔洋关以南逾十公里的北北西走向的仙女山断裂(带)、秭归九畹溪~龙马溪的近南北走向的九湾溪断裂、宜都红花套~秭归天阳坪的北西西走向的天阳坪断裂、黄陵断穹北部的北西~北西西走向的雾渡河断裂,以及秭归龙会观~保康县城北西面的北北东~北东向的新华断裂等(见下图)。

 

图2.2-5宜昌市构造体系图

1-远安断裂2-天阳坪断裂3-仙女山断裂4-九湾溪断裂5-渔洋关断裂

6-龙王冲断裂7-杨柳池断裂8-桃李溪断裂9-龟山河断裂10-恩施东断裂

11-恩施西断裂12-咸丰断裂13-建始断裂14-齐岳山断裂15-新华断裂

16-长阳复式背斜17-白杨向斜18-白果坝背斜

位于本场地西北面的新华断裂和九畹溪断裂、西面的仙女山断裂和天阳坪断裂以及北东面的雾渡河断裂,在挽近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

这些活动性断裂的长度由30~大于120公里不等。

垂直滑动速度为0.05~0.11mm/y;它们在挽近期的构造活动,无论是其强度或升降幅度,均具继承性的特点。

第四纪以来,在鄂西山区范围,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不均匀性和强烈上升的“掀斜性”(西部快,东部慢)与部分断裂的再活动。

区内地震活动较活跃,但以弱震为主。

自1959年在三峡和宜昌地区范围建立地震台网观测以来,经仪器记录到的最大震级为5.1级(1979年5月22日秭归龙会观地震,2013年12月16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M5.1地震),震源深度8~16公里,震中烈度V~Ⅶ度。

历史上在宜昌地区境内,未发生过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近两年较大的地震:

2014年5月26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发生M3.4地震,震中烈度达Ⅴ度。

2014年3月27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发生4.2级地震。

均与仙女山断裂带与九湾溪断裂有关)。

强震分别出现于鄂西南咸丰县的大路坝(1856年6月10日,6.5级,震中烈度Ⅷ度,并伴随严重的山崩、地陷等灾害)、河南南阳地震(公元46年)、陕西安康地震(公元788年)及湖南常德大地震(公元1631年)。

后三者的震级均在6.5级以上,震中烈度均为Ⅶ度。

以上这些破坏性大地震与工程区平均距离200公里以上。

综上所述,区域地壳稳定性属稳定区。

(三)场区地质构造

宜昌市构造格架属新华厦系第二沉降带次级构造的宜昌单斜凹陷之上,场区内无断裂、褶皱发育,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层理及裂隙。

据区域资料:

本场地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五龙组(K1w)泥质粉砂岩,产状为:

120°∠8°,其倾角平缓。

总体来说,地质构造简单。

五、场区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水文气象

宜昌市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处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交汇地带,具有春早、夏湿、秋迟、冬暖,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极端最高气温43.9℃,极端最低气温-9.8℃,多年平均气温18.8℃;年最大降水量1702.7mm,年最小降水量643.9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64.1mm,最大日降雨量103.21mm,最大积雪深度14cm,平均相对湿度77%;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四季无明显变化,全年以静风为主,静风频率31.4%,年平均风速0.8~1.2m/s,最大风速18m/s。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未见地表水体,大气降水多沿地排入已建汉宜路排水系统。

从区内地层结构看:

①素填土,松散,为透水层;②淤泥质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③粉质粘土层,可塑状为主,微透水,属相对隔水层;④层卵石主要为泥质充填,充填较好,为弱透水性层;⑤-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裂隙较发育,属透水含水层;⑤-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属相对隔水层。

根据含水岩土层性质,场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土层孔隙水。

分述如下:

(1)上层滞水

本场地松散土层孔隙水主要为上层滞水,但该层水位于原地形冲沟内,具有一定的潜水特征。

主要分布在原鱼塘位置的素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渗入补给。

(2)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泥质粉砂岩节理裂隙中,节理裂隙水分布不均匀,水量较小。

地下水沿裂隙运移,多以渗流形式排泄。

(3)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与运移条件

勘探期间,干钻完素填土,部分钻孔见上层滞水,水位埋深3.60~4.50m。

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垂直补给,受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控制:

场区内地下水易向原地势低洼处汇聚。

综上所述: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基础施工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做好截水和排水措施,可以使其对施工影响减小到最小。

(三)环境水、土的腐蚀性分析与评价

根据场地气候条件及岩土的含水特性等条件综合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本场地腐蚀性借用2014年10月《宜昌车站村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安置房项目E地块》项目所取的水、土腐蚀性试样进行评价,本场地距车站村E地块项目不足1公里,所出地貌单元基本一致。

根据借用试验结果,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表12.2.1和表12.2.2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标准(见表13、14),说明场区环境水质良好,对各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结构为微腐蚀性。

详细试验结果见附件“水质简分析报告”,水质分析结果见下表2: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2

腐蚀介质

环境类别

界限值

实测值

腐蚀性判别

腐蚀对象

ZK28

ZK148

平均值

SO42-(mg/L)

<300

108.07

121.04

114.56

混凝土

Mg2+(mg/L)

<2000

26.85

26.49

26.67

混凝土

NH4+(mg/L)

<500

2.16

2.16

2.16

混凝土

OH-(mg/L)

<43000

0.00

0.00

0.00

混凝土

总矿化度(mg/L)

<20000

511.93

513.51

512.72

混凝土

Cl-(mg/L)

<100

27.65

29.07

28.36

混凝土/钢筋

PH值(mg/L)

强透水

>6.5

7.35

7.23

7.29

混凝土/钢筋

侵蚀性CO2(mg/L)

强透水

<15

0.00

0.00

0.00

混凝土

HCO3-(mmol/L)

强透水

>1.0

4.11

3.87

3.99

混凝土

土层的腐蚀性评价借用上述报告成果,详细试验结果见附件“土的腐蚀性分析报告”,分析结果见下表3:

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3

腐蚀介质

环境类别

界限值

实测值

腐蚀性判别

腐蚀对象

T90

T188

平均值

SO42-(mg/L)

<585

80

158

119

混凝土

Mg2+(mg/L)

<3000

37

39

38

混凝土

NH4+(mg/L)

<750

——

——

——

混凝土

OH-(mg/L)

<64500

0

0

0

混凝土

HCO3-(mmol/L)

——

422

265

343.5

混凝土

Cl-

<250

61

32

46.5

混凝土/钢筋

总矿化度(mg/L)

<30000

——

——

——

混凝土

PH值(mg/L)

弱透水

>5.5

7.04

7.06

7.05

混凝土/钢筋

综上所述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所属气候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取水样试验结果,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为微腐蚀性。

拟建场地周边无污染源,根据取水样试验结果及环境特征结合当地地下水、地表水经验,综合确定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为微腐蚀性。

六、场区岩土结构与分布特征

根据勘察揭露,场区岩土层由第四系全新统①层素填土,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③层粉质粘土,④层卵石,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五龙组(K1w)泥质粉砂岩组成,根据风化程度分为⑤-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⑤-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现由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Q4ml):

场区内均有分布,该层层厚为0.60~5.20m,平均厚约2.44m。

黄褐色、灰褐色,稍湿,结构松散,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碎屑、泥质粉砂岩碎块石、卵石及少量建筑垃圾组成,其中碎块石含量占30~40%,碎石直径一般小于10cm,均匀性差,回填时间不足5年。

②淤泥质粉质粘土(Q4l):

场区原鱼塘有分布,该层层厚为1.60~2.40m,平均厚约1.98m。

灰黑色,多呈软塑状,含大量有机质,略具腐臭味,静水沉积成因。

③粉质粘土(Q4al+pl):

场区均有分布,厚3.5~8.4m,平均厚度为5.35m。

呈灰黄色,褐黄色,稍湿,呈可塑状为主,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主要属冲积成因,该层底部局部含卵石颗粒。

根据试验结果该层土的自由膨胀率均小于40,判定该层土为非膨胀土。

④卵石(Q4al+pl):

场区西北侧有分布,厚0.8~1.5m,平均厚度为1.14m。

黄褐色,稍湿,呈稍密状,卵石含量约55~60%,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形~圆形,粒径多为20~100mm,最大粒径超过200mm,卵石主要成份为石英砂岩、灰岩,少量为花岗岩,中等风化,未见胶结现象,卵石部分接触,卵石之间被粘性土充填,粘性土为可塑状,充填较好。

本层钻进较苦难,不易塌孔,岩芯采取率低。

⑤泥质粉砂岩(K1w):

紫红色~灰白色,岩性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夹少量泥岩、砾岩,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及粘土矿物蒙脱石组成,以泥质胶结为主,次为钙质胶结,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该岩石具有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崩解的特性。

根据本次勘探揭露情况,按其风化程度不同将其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两个亚层,现分述如下:

⑤-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1w):

场地大部有分布,呈紫红色,该层层厚为0.60~2.50m,平均厚约1.71m。

粉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局部夹少量泥质粉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少许方解石和粘土矿物,胶结物成份以泥质为主,次为钙质,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钻探所取岩芯多呈碎块状及薄饼状,岩体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⑤-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1w):

全场地均有分布,本次揭露的厚度为5.2~9.7m。

呈棕红色、灰白色,粉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少许方解石和粘土矿物,胶结物成份以钙质为主,次为泥质,岩体结构部分被破坏,风化裂隙一般发育,钻探岩芯多呈短~中柱状,岩质较新鲜。

岩体强度较强风化带显著升高,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k=5.44Mpa,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七、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一)岩土参数的统计

为查明拟建场区内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为拟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参数,本次勘察主要采用现场原位测试成果和土样室内物理力学试验成果分别对各层岩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本次勘察主要根据原位测试及室内试样结合前期勘察报告对场地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综合评价。

场区内①层素填土为新近回填,结构松散,变异性较大,主要采用N63.5重型动力触探进行评价;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及③层粉质粘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试验进行评价;④层卵石厚度较小,埋深较大,本次勘察未采取试样、亦未进行原位测试,主要根据本地建筑经验进行评价;⑤-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及本地建筑经验综合对其进行评价、确定其承载力特征值;⑤-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主要采用岩样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饱和抗剪试验成果计算评价其承载力特征值。

1、标准贯入测试统计表(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③层粉质粘土、⑤-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见表4。

2、重型动力触探统计表(①层素填土)见表5、表6。

4、土工试验成果表(③层粉质粘土)见表7。

5、岩石饱和单轴抗压、抗剪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⑤-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见表8。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4

地层

编号

地层

名称

统计数

n

基本值(击)

标准差

σ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标准值(击)

Max

Min

Xm

淤泥质粉质粘土

13

5

2

3.62

0.87

0.24

0.88

3.0

粉质粘土

71

12

6

9.04

1.43

0.16

0.97

8.0

⑤-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34

68

39

53.62

7.30

0.14

0.96

51.0

N63.5动力触探试验单孔锤击数统计表表5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孔号

试验次数(n)

基本值

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δ

Xmax

Xmin

Xm

素填土

JK4

24

8.0

3.0

5.4

1.31

0.24

JK6

20

5.9

2.0

4.6

1.05

0.23

JK12

14

5.9

3.0

4.1

0.91

0.22

JK14

20

6.8

3.0

4.8

1.07

0.23

JK15

47

8.1

2.9

5.0

1.24

0.25

JK16

55

6.5

2.0

4.0

0.92

0.23

JK17

27

6.0

2.0

4.7

0.99

0.20

K3

13

5.9

2.0

4.3

1.08

0.25

K5

19

6.9

3.0

4.8

1.17

0.25

K7

19

5.9

2.0

4.1

0.92

0.22

K9

21

5.9

2.0

3.9

0.92

0.23

K11

28

5.9

2.0

4.7

1.06

0.22

素填土

K13

37

5.9

2.0

4.4

1.14

0.26

K15

18

5.9

2.0

4.2

0.84

0.20

K17

42

7.5

2.9

4.7

1.00

0.21

K19

27

5.9

2.0

4.3

1.07

0.25

K20

30

5.9

2.0

4.4

0.99

0.22

K22

21

6.9

3.0

4.6

1.10

0.24

K24

39

5.7

2.0

4.1

0.88

0.21

K27

14

5.9

2.0

4.3

1.11

0.26

K29

33

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