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756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7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MACROXX

报告说明

2014年至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比亚迪、众泰汽车、北汽集团和奇瑞汽车等。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统计,最近三年,比亚迪凭借E6、秦以及唐等多款车型连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众泰汽车、北汽集团及奇瑞汽车连续三年位列前五。

2016年吉利汽车以4.92万辆的销量位列当期第二。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917.74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5094.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10%;建设期利息83.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1%;流动资金739.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50%。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6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3924.57万元,净利润1678.2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1.93%,财务净现值1680.3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5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

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从区域发展的态势来看,国家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逐步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空间从沿海地区向沿江内陆拓展。

同时,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国家区域发展新布局全面展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江中游、海峡西岸等新的城市群快速崛起,国内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将逐步缩小。

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速,上海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对江苏、浙江等周边区域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同步显现。

江苏省确立“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区域发展方略,推进宁镇扬、(沪)苏通、锡常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经济带。

无锡虽然会面临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城市间竞争加剧的挑战,但也可以获得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机遇。

报告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第一章项目总论说明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五章项目选址

第六章建筑技术方案说明

第七章原辅材料分析

第八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环保分析

第十章劳动安全评价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方案

第十二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项目投资分析

第十五章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六章招标及投资方案

第十七章项目风险评估

第十八章项目综合评价说明

第十九章附表

第一章项目总论说明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无锡新能源汽车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x投资管理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

二、编制原则

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

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

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

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

三、编制依据

1、承办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报告的委托;

2、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

3、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

4、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政策;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市场需求预测;

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性;

5、工程技术方案;

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

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

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

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经济评价。

五、项目建设背景

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纯电动客车市场前十大生产企业产量占比分别为71.98%、67.10%和72.28%,混合动力客车市场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前九大生产企业产量合计占当期总产量比重分别为77.98%、82.80%和87.17%。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811.90万辆,同比增长14.50%,销售汽车2,802.80万辆,同比增长13.70%,产销量连续第八年保持世界第一。

尽管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第一,但距离成为汽车强国尚存在差距。

2016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1,052.90万辆,首次突破千万辆,同比增长20.50%,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3.20%。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迄今尚未完全掌握内燃机等传统汽车核心部件相关技术,由于技术上的劣势导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因此,我国传统汽车行业在短期内很难实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我国和世界主要汽车工业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且我国具备较为强大的上游基础资源优势,在汽车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部件领域已有一批创新型企业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有效突破口,有助于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从区域发展的态势来看,国家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逐步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空间从沿海地区向沿江内陆拓展。

同时,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国家区域发展新布局全面展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江中游、海峡西岸等新的城市群快速崛起,国内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将逐步缩小。

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速,上海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对江苏、浙江等周边区域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同步显现。

江苏省确立“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区域发展方略,推进宁镇扬、(沪)苏通、锡常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经济带。

无锡虽然会面临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城市间竞争加剧的挑战,但也可以获得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机遇。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9.33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00000台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917.74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5094.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10%;建设期利息83.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1%;流动资金739.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50%。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917.7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217.74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700.00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

16800.00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

13924.57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

1678.22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21.93%。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

5.55年(含建设期24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

2438.15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12886.65

约19.33亩

1.1

总建筑面积

15721.71

容积率1.22

1.2

基底面积

8118.59

建筑系数63.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240.07

1.4

基底面积

8118.59

2

总投资

万元

5917.74

2.1

建设投资

万元

5094.95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4172.53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758.69

2.1.3

预备费

万元

163.73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83.29

2.3

流动资金

739.50

3

资金筹措

万元

5917.74

3.1

自筹资金

万元

4217.74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7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168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3924.57

""

6

利润总额

万元

2237.63

""

7

净利润

万元

1678.22

""

8

所得税

万元

559.41

""

9

增值税

万元

537.11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637.80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734.32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4033.76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438.15

产值

14

回收期

5.55

含建设期24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1.93%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680.38

所得税后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1)新能源商用车

新能源商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新能源客车以及新能源货车两大类。

①新能源物流车

2015年是我国新能源物流车行业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其中纯电动物流车作为新能源物流车的主力车型,全年产量累计达44,882辆。

A、纯电动物流车市场容量——初起步前景光明

近年来,随着电商业蓬勃发展,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66亿件,同比增长48.0%;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69.65亿元,同比增长35.4%,物流业快速发展刺激城市物流车的需求。

相比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纯电动物流车在短途配送、物流配送以及快递领域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随着城市空气污染日益加重以及快递行业的崛起,我国政府开始逐步重视纯电动物流车的投放使用。

2015年3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初具规模,在各大城市新增或更新的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同时城市物流配送车运营权也将优先授予新能源汽车。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陆续推出相关扶持政策,推动高效、低碳城市物流发展。

未来随着政策实施的相继落地,纯电动物流车作为公共服务领域主推车型之一,有望成为继新能源客车后另一主力爆发点,市场前景广阔。

B、新能源物流车竞争格局

2015年共有50家以上整车制造企业进驻纯电动物流车市场,其中累计产量超过1,000辆的整车制造企业12家。

东风汽车以14.54%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之首,其主推车型为轻卡型纯电动物流车以及轻型纯电动物流车;重庆瑞驰以产量4,726辆身居其后,其主推车型为轻型物流车。

2016年纯电动物流车市场变化情况较大。

东风汽车以产量15,388辆连续两年居行业第一,大运汽车2016年开始爆发,以全年产量5,750辆迅速攀升至第二。

总体来看,纯电动物流车市场发展前景已经明朗,优惠的购置成本、低廉的运营成本以及自身的使用模式使得纯电动物流车在城市内快递运输、邮政运输以及市政环卫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纯电动物流车需求不断增加,各大车企将纷纷发力进驻纯电动物流车市场,届时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②新能源客车

A、中国新能源客车市场规模

续航里程短、充电场所局限以及充电时间长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主要因素,而新能源客车主要用于公共交通以及团体运输等领域,有行驶范围固定、集中充电管理便利、单位里程能耗低等特点,大大减缓了上述因素在新能源汽车使用中带来的不便。

因此,自2013年以来,我国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陆续颁布多项行业指导方针及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客车的推广。

新能源客车产量由2014年的2.74万辆增至2015年的11.24万辆,同比增长325.76%,市场发展迅猛。

新能源客车中,又以纯电动客车为主导,2015年纯电动客车8.82万辆,占当期新能源客车总数78.47%。

2015年4月,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规定新能源客车补助将采取退坡的方式,但对于续航里程高、能耗低的新能源客车将采取退坡幅度小、退坡实行时间延迟等执行方式倒逼新能源客车产业链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延缓补贴的退坡时间。

该种退坡方式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优化市场环境,对于技术领先企业影响有限。

另一方面,2015年11月,交通部、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考核办法(试行)》,规定2015-2019年,各省市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使用要达到一定比例。

该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未来新能源客车仍将作为新能源商用车的主推车型之一,行业前景广阔。

B、新能源客车的竞争格局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补贴相继到位的背景下,各大主要客车生产厂商,均加大新能源客车领域的市场推广力度和产品研发投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宇通客车作为中国客车制造领军企业之一,利用其多年客车制造领域方面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地位优势,在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开辟上占据了一定先机。

根据电动汽车资源网以及第一商用车网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宇通客车分别以26.35%、17.61%及19.89%的市场份额位居当期新能源客车市场榜首。

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纯电动客车市场前十大生产企业产量占比分别为71.98%、67.10%和72.28%,混合动力客车市场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前九大生产企业产量合计占当期总产量比重分别为77.98%、82.80%和87.17%。

(2)新能源乘用车

新能源乘用车是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新能源汽车。

①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容量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动乘用车销量达到33.60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25.7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7.90万辆,行业整体发展持续升温,市场需求也不断得到释放,相较上一年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呈现飞跃式增长。

2014年、2015年及2016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970.06万辆、2,114.63万辆和2,437.70万辆,到2016年已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而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仅分别为0.30%、0.98%和1.38%。

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受购置价格高、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网点少等方面的约束较为明显,尽管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整体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但从短期来看,推广普及程度较传统燃油乘用车尚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随着环保治理的发力,倒逼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不断加码、整车性能在技术方面的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成本的不断降低、商业模式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使消费者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新能源乘用车全面替代传统燃油乘用车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届时,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成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爆发点,市场空间巨大。

②新能源乘用车竞争格局

2014年至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比亚迪、众泰汽车、北汽集团和奇瑞汽车等。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统计,最近三年,比亚迪凭借E6、秦以及唐等多款车型连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众泰汽车、北汽集团及奇瑞汽车连续三年位列前五。

2016年吉利汽车以4.92万辆的销量位列当期第二。

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前五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制造企业销量合计占市场总销量比分别为88.43%、65.07%和75.53%,市场集中度较高。

(3)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相较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仍存在一次性购置成本高、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网点少等弊端,导致目前仍无法有效打开私人消费市场。

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的消费,深圳、杭州、合肥等城市推出了适合本地发展需求的商业模式。

当前主要运营商多采取租赁的方式进行推广,以降低购置成本和提升消费信心。

二、产业发展分析

1、《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1、对在中国境内传统能源乘用车年产量或进口量大于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2、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年度比例要求,2019年~2020年分别是10%和12%,2020年以后的比例要求另行制定3、两种积分独立核算,但可以单向补偿4、CAFC负积分可以用NEC正积分单向补偿,同时,新能源乘用车也纳入CAFC积分管理中,生产新能源乘用车可摊低车企平均油耗

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

3、中国制造2025

围绕能源革命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要求,依托能源工程建设,组织推动关键能源装备的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重点突出能源安全保障急需和有效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装备,进一步培育和提高能源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

《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

对充电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较大的省(区、市)政府给予综合奖补。

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车)全国推广数量分别不低于5.8万辆、6.9万辆、8.6万辆、11.3万辆、15万辆。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我国能源依赖、大气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行业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奠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地位。

5、新能源汽车的介绍

根据国务院2012年6月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相关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6、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

(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

自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以美国、日本、欧盟以及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转型,相继将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缓解能源压力、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市场推广。

随着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技术的日益进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1规模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从2011年仅6.80万辆,增长至2015年的64.3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36%。

根据真锂研究的预测,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核心部件成本的逐步降低,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乘用车市场于2017年前后将有望实现规模化,届时,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也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

(2)形成以美国、日本、中国及欧盟为核心代表的市场发展格局

2011年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商业化的元年,初步形成以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为核心的市场发展格局。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以销量2万辆占据全球市场总份额的29.41%,日本与欧盟分别以销量1.5万辆和1.3万辆分列二、三位,中国跟随其后以销量0.82万辆位居第四。

2012-2014年,美国市场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总分额的比重分别为42.05%、43.95%和34.14%,继续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

期间欧盟电动汽车市场亦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分别以销量3.3万辆、7.4万辆和10.15万辆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25.46%、32.82%和28.71%,稳居第二;日本受其自身市场影响,电动汽车市场占比逐年下滑,从2012年占比19.06%至2014年仅为9.34%;反观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随着技术瓶颈的不断突破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4年市场开始爆发,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16%,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

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中国市场表现突出,呈现井喷式增长,以51.49%的市场份额跃居全球首位。

“十三五”时期,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既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主要表现在:

从国际形势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但总体上仍将处于低速增长期。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贸易新秩序加紧重构,美国主导加快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国际贸易方式将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向综合自由贸易深度转变。

国际产业转移提速,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引导以高效能运算、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回归,而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向东南亚、南亚等劳动力低成本地区转移。

为应对国际贸易方式转变,国家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针对发达经济体,与韩国、澳大利亚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双方投资协定谈判(BIT)、中日韩三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在加紧推进。

针对发展中国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积极推动与南美国家经济合作,牵头设立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