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困惑.docx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困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困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困惑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困惑
说起德育,谁不认为它是重要的呢?
都知道是重要的,是“首位”,要放在重要的地位。
中共中央于1994年8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当时的国家教委根据中共中央文件精神,于1995年2月正式颁布了《中学德育大纲》。
应该说,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也取得了成绩。
但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我们传统方式的德育工作,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存在着许多问题、困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思考: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反思一:
当前,为什么学校德育实效低
时下大家都觉得学校德育实效低。
一说起德育就想到量化考核,想到扣分,德育似乎已经成为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一直伴随着学生:
进出校门没佩戴胸卡会扣分;发型不合要求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饭菜带进教室要扣分;不按时就寝要扣分……扣分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出一点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级评比就倒数。
总而言之,学生怕,老师累。
我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怕,让老师累?
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
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
统一发型引起了“剪发风波”;手机禁令俨然是形同虚设;乱丢乱扔似乎是屡禁不止。
这究竟是为什么?
因为学生并非是发自内心地认可这样的规矩,更谈不上自觉地遵守这些规矩。
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破坏规矩,违反校纪班规。
这种就范式的教育,以“禁止”和“扣分”来规范行为,短时期内可能见效,但它绝不会行得远。
《吕氏春秋》上说: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这话是很辨证的,“禁”、“堵”、“训”和“扣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
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
是我们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
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
是学生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法太陈旧?
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于自我?
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德育到底是什么?
他是关于人的科学。
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动物,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
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化,必然要求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
如果我们还沿用过去的尺子去衡量和管理新时期的学生,我们的工作怎么会不累?
工作怎么会有成效呢?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权利埋怨时代前进的步伐太快,没有理由指责社会的诱惑力太大,而应该使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以新的德育理念来指导工作。
反思二:
千万不要轻易地把学生和教师对立起来
我想老师扮演的角色绝不是猫,专门去捉老鼠,而是一位指导者,点化者,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人。
因此,老师决不能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
碰到老实一点的,可能会被这架势所吓坏,较容易解决问题。
碰到脾气倔一点的,是否能镇得住就难说了,不要以为真理在握,别人就一定要听你的,要找到切入点,突破口和共同语言,还需要有一个让对方容易接受的语气和语调才行,要让他感觉到你是在真心帮助他,而不是在压制他,从而逐步感化他。
首先把自己气理顺,在此基础上再做工作,才会使他的思想观点逐步的与老师趋同,从而达到师生观点的一致,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和谐。
如果把学生与你对立起来,无异于把学生推到孤立无援的悬崖边,这时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所以学生的厌学、逃学、不学有可能就是我们老师没有做好其思想工作而导致的。
要多学点心理学,多掌握点问题学生犯错后的心理,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辨证施教。
反思三:
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把我们的学生教育好,把问题学生转化过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千万不要希望一口吃个胖子,要一步步走,一点点来,要有阶段性,每一次谈话,做工作有小目标,具体些,可操作性强一些。
然后逐步取得一个个阶段性的胜利,最后才会取得战略性成果。
俗话说得好,急火攻心,有时由于心急乱了方寸,一招错,招招错,通常发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造成学生顶嘴,不服从管理等等。
在处理事情时,首先要调查清楚情况是否是属实的,是经常的还是偶尔为之的,其次再判断属于什么性质而后再做出处理,并思考怎样做工作有效果,如果出现什么新情况该怎样调整策略和措施等,最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集中精力搞好当前的学习,促进学生各门学科的发展。
但是有许多事情并不令人如愿,所以,处理事情时干脆就想一下:
今天不能解决的,明天再来,一下子解决不了的,后面再来,千万不要急,要相信自己能做好工作的,即头脑要冷静。
二、学校德育的困惑:
“一手硬,一手软”,是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就无从下手进行。
主要表现为:
困惑一:
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评价机制上重智轻德。
表现为在教师的评审职称、年度考核、评优评模,学生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和团员、先进班级的评选等方面存在“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即只要教学成绩好、学习好,就可以评选上。
困惑二:
管理上出现两难境地,出台相关的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撑。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虽下发了一些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文件,但多半是讲教师或学生不应该怎么做,至于应该怎么做并没有规定;学生的许多行为确实需要规范,但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又缺乏法律依据,如学生早恋问题、使用手机问题等,我们觉得学校应该管理,但在如何管理及管理到什么程度,学校感到茫然。
就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很多家长则认为社会发展了,学生佩带手机便于和家里联系。
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考场上玩手机,面对安静的教室,突然铃声大作,作为老师此时就处于两难境地:
收缴学生的手机吧,有些学生家长认为侵犯了学生的私有财产权;听之任之吧,与情与理又不太可能!
困惑三:
“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难以形成。
曾遇到一位学生沉溺于网吧,我对他进行多次教育但他仍不悔改,于是便打电话到他家里,通知其家长到校,以便与家长一起共同教育。
我拨通了该生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父亲。
他对我讲了一些客气话后说了句令我震惊的话:
“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交给了你们老师,他上网也好,打架也好,我们怎么管得住?
连你们老师都没办法,我们能有啥办法?
”听了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回味着家长讲的话,我发现:
家长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一切都得有老师操心,自己不用管了。
试问家长:
你们真的觉得教育孩子只是老师、学校的事吗?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管理。
在一个外部环境不是十分良好的状况下,学校是不可能把所有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都管好的。
因为有一个简单的事实:
教师教学压力很大,班级人数又多,不可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花费巨大的精力。
况且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也娇惯,稍有不如意,就不高兴。
而家长们总是顺着孩子、迁就孩子。
这样又加重了学校、班主任管理的难度。
更有甚者,认为教育管理孩子完全是学校的事。
家长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孩子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统统由老师管,由班主任管。
且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逻辑:
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把我的孩子管好、教育好。
这是他们为自己失职作的辩解。
我们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
管好学生,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家长们为什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困惑四:
教育绝非万能,怎样“惩罚”学生才起到作用。
许多教育家都说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
所以我们大多数班主任总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或弟妹,当他们犯错误时总是耐心引导教育。
许多学生都能领会老师的一番苦心,可有些学生无论你怎样同他推心置腹地谈,即使他当面点头答应,但事后总是忘得无影无踪,屡教不改,每次好不了三天两早上。
而每个人的耐心总是有限度的,当严厉批评和耐心教导都不起作用时,怎样适时适度地“惩罚”学生才有效果,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很是茫然不知所措!
困惑五:
是拯救还是放弃?
对于上文中所说的这类学生,我常常头疼。
有的朋友就给我“传经送宝”:
家长都不管的你还管什么?
对于那些你苦口婆心教育却屡教不改的学生,不如对他们不闻不问;对于那些整天不读书的孩子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在社会上去接受教育。
我理解这些人的一片好心,他们是怕我烦恼,怕我受伤。
但是,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了答案。
因为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学校管理者。
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我们对他们不管不问,让他们到社会上去接受教育,那就太晚了。
那还要教师干什么?
那还要教育干什么?
家长把这些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对学校的信任。
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教育成人。
可是在现实面前我觉得在许多问题上我们教师尤其班主任是痛苦而无耐的,在现实面前我们的理论、我们的思想,甚至我们的行动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有时真的想到底要不要坚持?
德育工作真的有很多困惑,我的上述观点非常的肤浅,希望有经验的同行们帮我释疑。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传统的观念,将学校看成是培养人的地方。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吗?
这是片面的,因为它夸大了学校的功能,高估了老师的“施与”作用,没有看到老师、学生、学校是平等、对等的关系,因而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这样就需要变“培养”对象为“服务”对象。
同时学生交费,也是支撑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
我们如能从这个角度思考,也许能减少一些内心浮躁和不满,也许能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关爱和责任感。
2、创新教育方法,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
现在的问题学生似乎越来越多,通常表现为厌学、抽烟、早恋、滋事、心理不正常等。
传统的处理方法:
批评教育—联系家长—纪律处分—一开了之。
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有时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必须创新教育方法,基本的要求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努力把学生的缺点当做学生的特点去看待,去利用。
做到对学生感情温暖,人格尊重,目标开导,学业激励;多做高水平的家访和加血交流活动;必要时进行师生结对,实施德育导师制度。
3、作为教师要学会:
蹲下数字看学生,坐着与学生谈话,努力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我们面对的“问题生”或“双差生”,大部分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学习生涯中,经受老师一次次的批评和歧视,得不到老师、父母的肯定和尊重,长期处于压抑、自卑状态,严重者导致性格扭曲,心理变态。
所以他们更容易心态失和,意气用事,固执偏激,屡教屡犯。
然而,他们有些也有很多优良、可贵的一面:
率真、勇气、真诚、肯认错、讲情义。
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只因成绩差,常违纪,而被我们视而不见,无情抹杀了。
试想,学生“情何以堪”!
惟其如此,教师要学会“蹲下数字看学生”。
比如教师在办公室与学生谈话,应当创设师生坐着谈话的方式,学会倾听学生,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这体现的是师生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
教师和学校要努力创设机会去赞美和激励学生。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赞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
”面对这些最不缺乏批评和挖苦的学生,他们在意的是你是否看到他们的优点,能否说出他们的优点。
心理学家说:
满足了人的赞誉的需要,能促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进而增强自信,改正不足。
当然,我们知道:
德育工作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工作,不是今天播种,明天就可以收获的见效快的产业,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百年树人,长期的、持久的工作;不象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可以通过补课、加班等时间的累加,而在短期可以见效。
我们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有那种百折不饶的精神,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坚持搞好传统教育,把握时代特点,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抓机遇,风正心齐,乘势而上,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再创德育工作的新辉煌!
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教育中没有创新,没有时代感,以一己之便来教育和教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提高班主任教育思想的水准,能积极主动收集各种教育素材,思想教育要能小题大做,以小见大。
要提高班会课的质量,求真务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做好期中前文明班级评比
狠抓常规管理,突出“严、细、实”的特点,向管理要质量,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将高中德育培养目标分解为:
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国家意识、人类意识等七大意识。
制定人生规划,引领学生未来。
建设昂扬向上的学校文化和极具个性魅力的班级文化2、建章立制,抓制度建设,体现严谨、严格、严肃的管理风格。
几年来,我们建立了各项制度,并汇编了《锦州二高中学生指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制定了《二高中学生量化管理给分细则》,共分十二大项,四十八小项,以此来评价和约束学生。
(具体介绍其实施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领导、年部、政教记载②政教一周一公布,学期末给出总分③以此确定操行等级,95分以上有评优资格④与处分的关系⑤是班级考核的组成部分),通过此细则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水平。
本学期我们首先制订了学校值班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分别明确了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值班的年部成员的上岗时间及上岗要求,使得学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理。
之后,又完善了学生管理量化给分细则,并与学生的操行评定、评优等工作挂钩,使其成为引导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及优秀道德品质的有效机制。
政教处又为学生量化给分的统计工作制定了电子档案,并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共享,只要上网点击均可查到学生的扣分时间及原由,以及学生的得扣分情况。
每周一汇总,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到了期末每名学生,每班学生的得分将一目了然,使这项工作科学高效。
3、以制度为依托,狠抓常规管理,突出“严、细、实”的特点,向管理要质量,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学期加大了学生管理力度,体现了为领导重视,身先士卒,管理手段和环节由粗放式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学校秩序较以前有很大改观。
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分阶段、分专题,持续滚动开展。
②大力整顿间操,抓集体、抓站姿、抓队列,从而带动间操动作的规范,质量的提高,并以此为突破,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③以值周、值岗为龙头,着力培养学生的安静意识、环保意识。
“高标准、严要求”使学校的纪律、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德育活动课程化、序列化、艺术化
1、德育课程化、序列化
我们知道,德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应该是多元化,更多的应是活动体验型。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对德育课程化进行了初步探索,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发展及高中三年德育培养的总体目标设置德育体系,让德育活动也根据课程的特征进行设计,让主要的德育内容相对稳定并形成有效的操作模式。
首先我们初步构建德育大课程框架,根据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我们将德育划分为九大系列:
主题教育系列、重大社会实践系列、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系列、特色冬令营系列、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系列、校本节目仪式系列、常规教育活动系列、校班会系列。
同时,我们又将高中德育培养目标分解为:
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审美意识、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国家意识、人类意识等七大意识。
我们将相关德育活动分年段排列,使之上升为德育文化课程,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以期构建具有二高文化特征的德育大课程。
具体措施:
设立三个分年级主题目标:
(高一)养成(高二)责任(高三)感恩
①主题班会系列化课程。
高一年级以“适应”为出发点,为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转弯”、“爬坡”的心理适应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对学生集中进行“如何迈好高中第一步”、“我的青春我的梦”、“学习的魅力”、“融化集体”、“竞争与合作”等系列主题教育;高二年级以“人格”为出发点,为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较自控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用感提供帮助。
对学生集中进行“健全人格”、“走进社会大课堂”、“做守法公民”、“审美与人格陶冶”、“环境保护”等系列主题教育;高三年级以“成年”为出发点,对学生集中进行“步入成年”、“做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公民”、“人生考场的预演”、“理想植根现实”等系列主题教育。
②主题活动系列化课程。
3月份,“学雷锋、安全教育活动”4月份“爱国卫生运动”、绿化、美化劳动;5月份,成人教育系列活动;8月份,“军训、入学教育”;9月份“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月活动、运动会”;10月份“爱国主义教育”;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③特色活动系列课程。
我们还做了三个方面的有益深度寒假开始在高三晨会时各班每天举行宣誓省去设计了寻名人、悟名言活动,每名学生收集名家名言,根据各班及各学习阶段的特点,每天将具有激励性的名言书写的黑板前和一楼正厅的电脑屏幕上;午间晚间休闲活动时间,为学生播放一首中外名曲,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2、德育工作艺术化
有人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同理,没有艺术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德育。
作为二高中德育艺术的典范代表是实施“人生计划书工程”、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
(1)制定人生规划,引领学生未来。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我校实施“人生计划书工程”——《年华里的奋斗光影》。
这一工程通过让学生们对美好前程的预设,通过确定人生计划引起的心灵的震撼,帮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定向,激发他们内在的发展动力。
“人生计划书”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学校对学生的短期计划是按学年进行分解设计的,每学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再分解到月和周,每周细化到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按天计划,或按周计划。
一共有九项内容(第一项:
自我评价与分析第二项:
我的人生计划第三项:
我的人生榜样第四项:
我的人生格言第五项:
我的行为习惯及人格品质第六项:
我的心理素质第七项:
我的身体素质第八项:
我的学业目标第九项:
我的奋斗足迹),在每一项的设计中,都有一段具有激励和感召作用的提示语。
学期初,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地思考计划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的理想、志向和奋斗目标写进《人生计划书》,强化信念,立志成才,向自己郑重宣言,庄严承诺。
(2)建设昂扬向上的学校文化和极具个性魅力的班级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教学楼的文化氛围,五层教学楼分别以荣誉、科学、艺术、文化教育、校史为主题,营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办公室突出本学科特色,彰显健康与人文的文化扭转教室内校训、班训、《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张贴有序,各班橱窗、后黑板、墙壁布置各具特色,营造出生动和高品位的班级文化氛围。
(四)德育队伍专业化、科研化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倡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钻石学习的良好风气,加强学习和培训,构建德育效能团队,促进德育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德育的有效性。
1、提升政教、年部领导的管理能力。
经常召开年部主任工作会议及年部成员工作会议,集中智慧,查摆不足,共同商讨德育工作计划及德育工作方法。
同时加强年部间的整体配合,使年部工作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及时补位,形成合力。
2、打造班主任工作交流平台
①利用校报德育板块,充分展示班主任德育管理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并对一些好的做法予以推广。
②每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布置德育活动,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与指导,每两周各年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旨在针对本年部的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③每年暑假举行大型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加强学习与培训
①本学期政教处组织班主任观看了全国十佳班主任的讲座②组织班主任外出参加班主任业务学习与培训(盘锦、本溪、丹东),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促进了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和水平的提升。
③不定期下发班主任相关工作资料。
④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年青班主任的指导培训。
挑选优秀班主任帮扶年轻班主任。
4、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管理制与考核制度,加大班主任考评与奖惩,层层落实学生管理责任。
5、积极参与中央教科所德育课题研究,不定期召开参加课题研究成员的德育研讨会,转变了教师德育理念,提升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们的班主任正在努力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
(五)安全工作精细化,人性化
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从而加强平安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