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970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

《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docx

财税知识业务培训讲义

公司财务管理与税法知识导读

议题:

1、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的关系

2、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财务管理中涉税基本知识

内容:

一、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的关系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意义

1、财务管理制度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为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依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使公司产权关系明晰,股东与经营者之间责、权、利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通过公司章程来约束),组织机构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经营管理机构[供、产、销、财务等基本职能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职能明确、功能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处理财务关系(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利益相关者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包括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投资人、企业与债权债务人、企业与受资人的财务关系)的一项价值管理工作。

是一项旨在实现价值增值、增加股东财富而实施的价值管理工作,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财务管理好比公司的心脏,决定着公司生存、获利、发展。

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简明核算环节,规范工作流程,严格内部考核制度。

通过运用财务手段对公司各部门运作的全过程,物品进销存的每一个结算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务实的企业经济效益分析,达到依法自主理财、约束公司经营行为、管理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目的。

2、现阶段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弊端与障碍

现阶段多数公司存在管理层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所有者与经营者混为一谈,不能履行公司章程中规定的股东与经营者之的权利义务,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常受股东无谓的干涉,影响经营管理,甚至阻碍正常进行经营活动。

没有什么财务内控制度,谈不上进行财务管理,有潜在案件风险,如:

...。

必要的财务管理工作成本占潜在的案件风险损失比例非常小的。

一个有着持续、健康、稳定的成长公司,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的经营活动是没有保障的。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作用与要求

1、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

主要观点:

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2、作用(地位):

实施财务管理活动,真实、全面的反映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信息资料;监督、控制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保证公司的各项制度贯彻落实;预测、规划公司的经营目标,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参与公司经营决策,提高公司经营质量和投资效益。

3、要求:

(1)制定并有效执行财务管理岗位职责及违规问责制度。

附:

(基本)财务会计岗位职责:

(一)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复核、报帐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按期对帐。

  

(二)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财务成本和利润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及时向管理层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公司参谋。

  (三)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四)根据业务计划,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

  (五)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公司有关部门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

  (六)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出纳工作职责:

(一)根据本公司实际需要,合理核定现金的库存限额,超出限额部分要及时送存银行。

(二)负责银行往来业务,掌握银行存款,负责现金收付、报账,保管适当的日常备用金。

  (三)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按顺序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做到日结日清,并同库存现金核对相符。

  (四)银行存款要严格遵守结算规定。

根据收付凭证,逐笔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往来帐目,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五)负责保管好有关印章、空白收据、空白支票。

确保资金安全,对保险柜的密码要严守秘密,随身保管好钥匙,不得任意转交他人。

保险柜内不得私存本人或他人现金或有价证券。

  (三)、财务管理内容、环节、方法

1、财务管理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一般应当包括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

营运资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金指标的分解、归口分级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信用制度、销售收账制度、采购进货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费用审批权限、成本降低指标以及分解等;利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利润分配程序、利润分配原则、股利政策等。

2、财务管理环节

财务管理贯穿公司经营全过程。

通常情况,我们将财务管理环节分为财务计划结算环节、财务控制与分析环节、财务考核与评价环节、财务监督与检查环节。

3、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明确公司内部各经营职能单位之间及其与财务部门的关系,明确公司与股东的财务管理关系。

  其次,明确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具体包括货币资本、存货、固定资产、销货与收款、购货与付款、工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的管理与牵制办法和程序。

  再次,规定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

包括责任单位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奖惩等。

最后,规定财务规划与财务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包括企业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评价的程序、方法、时间,各经营单位在规划和评价中的职责。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财务会计基本知识

了解和熟悉基本财务会计知识,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前提。

公司的经营活动的价值反映是通过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形式体现。

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具备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如:

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准则及制度、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等基础知识。

简要介绍财务会计基本知识:

1、会计基本假设(前提条件)

 1.1会计主体就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要把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区分开。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如: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就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如母公司向子公司进行投资,母子公司形成了一个企业集团,这个企业集团很可能不是一个法律主体,但是它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主体。

1.2持续经营指持续不断的,永远能经营下去,不会出现倒闭破产的情况。

1.3会计分期:

我们把会计持续经营过程具体地分成一个个连续的、长短时间相同的期间。

1.4货币计量,即我们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都要以货币作为计量方式。

2、会计基础

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基础。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对应,收付实现制指收到了就确认收入、付出了就确认费用;权责发生制不以收到付出为标志,而是看是否归属于本期,属于本期即使没有收到也要确认收入,如:

预收款项,没有发出商品,不能确认收入。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1可靠性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基础,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3.2、相关性

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3.3、可理解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3.4、可比性

横向可比:

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交易的可比

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交易的可比

3.5、实质重于形式

交易或者是事项发生时要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

融资租赁、售后回购。

  3.6、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例如: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存货等。

  3.7、谨慎性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例如:

债务重组。

4、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该关系在每个时点都是相等的,是一个静态的平衡。

同时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2)

(1)、

(2)合并

资产+收入-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4.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1.1特征:

①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②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③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4.1.2资产的确认条件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发生的概率在50%以上)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例如: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的支出要费用化,就是因为该支出不能使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其中流动资产又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等,长期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在资产负债表上以流动性强弱依次排列

4.2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4.2.1特征:

①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②负债预期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4.2.2负债的确认条件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如果发生的概率在5%——50%之间,称之为可能;

如果发生的概率在50%——95%之间,称之为很可能;

如果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出时候,这时候又要满足另外一个条件:

能够可靠加以计量,这时候确认一项负债(预计负债)。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负债包括流动负债(短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等)和长期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

4.3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4.3.1包含内容:

①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很多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本公积。

利得,是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但是又和投资者投入资本金没关系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分为两块,一块利得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本公积”,如: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还有一块利得是不计入所有者权益,而是计入当期损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营业外收入”。

损失,也是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又不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这种损失,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也有计入当期损益的,也就是说,有的损失是冲减“资本公积”的,有的是计入“营业外支出”的。

例如: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要计入“资本公积”;接受捐赠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③所有者权益中还包括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分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4.1区分收入和利得:

收入是日常的;利得是非日常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4.4.2特征:

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③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4.3收入的确认条件:

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4.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5.1费用与损失区分:

损失是非日常的;费用是日常的。

4.5.2费用的确认条件

①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4.6利润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4.6.1构成内容:

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还包括利得减损失(只包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现在我们所说的利润是收入减费用,加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减损失。

5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①历史成本

②重置成本

例如:

固定资产盘盈,需要重置

③可变现净值

资产的售价-加工成本-相关税费等

④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⑤公允价值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6、财务报告

6.1定义:

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6.2内容: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包括: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会计报表附注。

(二)财务预算管理

 1、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愈演愈烈,能否控制成本、降低产品成本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是降低产品成本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目前很多企业对预算的管理职能认识不足,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与其企业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使预算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

预算的重点往往只停留在具体的数字计划上,起不到管理的作用,使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

认为预算编制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需要了解情况,或给予财务部门一定的协助。

因此,应对预算管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2、实施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

  实施财务预算管理,需要预算管理机构、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决心、刚性约束机制、配套的管理制度及全员参与的意识作保证。

  3、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

  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3.1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横向协调、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3.1.1.制定年度计划。

预算的基础是计划,因此,预算能促使企业的各级经理提前制定计划,避免企业盲目发展,遭受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只有制定出公司下一年的年度发展计划,各部门才能根据计划来编制具体预算。

  3.1.2.目标下达。

年度计划确定后,公司领导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测的经济形势,一般于每年十月下旬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包括营业额、毛利率、利润、费用额、现金流量等。

  3.1.3.预算说明会。

企业财务部门作为主导单位,应于每年十一月中旬召开预算编制说明会,向各单位说明预算编制和审核原则。

并向各单位下发收入、费用等历史实绩数据、各种预算表格、各科目的编列说明等。

  3.1.4.单位预算编列。

各预算执行单位按照各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公司提出的财务预算目标,分科目、分项目、分月份编列详细的预算。

并于十一月下旬上报企业财务部门。

  3.1.5预算协调会。

企业财务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预算进行审核、汇总,并于十一月上旬召开预算协调会。

协调会议的目的在于解决错误的预算编制、有疑虑的预算编制以及不合理(如较上期有大幅度上升的项目)的预算编制等。

协调会后由各单位根据会议要求进行预算调整工作。

如果还有协调的需要,财务部门应继续召开预算协调会议,直至解决所有课题为止。

  3.1.6.预算确认。

每年十二月中旬,企业财务部门与各单位预算目标共同确认后,由财务编列“预估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并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公司领导层或董事会批准。

  3.1.7.下达执行。

每年十二月下旬,企业财务部门根据公司领导层或董事会批准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下达至各预算单位执行。

财务据此作为次年度实际与预算目标的分析基础。

  4、企业财务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

  比较常用的是零基预算,但也可以几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

零基预算不仅能压缩费用开支,也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费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且零基预算的编制过程,就是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挖掘潜力的过程,企业应把这个过程和企业的革新改造紧密结合起来一起操作。

通过编制零基预算,保证了企业的必要开支,控制了企业的正常开支,遏制了企业的非正常开支,预算效果明显。

  5、财务预算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5.1确定企业目标并以此编制了企业预算后,关键在于如何组织实施,如何按预算进行控制。

因此,建立规范的预算控制制度势在必行,应掌握的基本原则是:

①.预算控制由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组成。

其中,事前控制主要指事前要对某一行为或某一事项按预算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指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预算执行,不得超预算范围;事后控制主要指事后审计绩效,检查是否达到预算目标。

②.预算控制可同时采用多种手段,但主要是财务手段,把财务控制同法制控制、制度控制乃至权势控制有机结合起来。

③.控制的层次应界限分明,做到逐级控制。

预算控制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关键,目标明确后,要确保目标的实现,必须严格按目标组织实施。

5.2由于编制预算时掌握的情况不可能全面、完整,或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等外部因素发生了变化,导致编制预算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如仍按原预算执行显然不合理。

因此,建立预算的调整、审批制度十分必要。

对理由充分、受客观条件影响的单位,可由有关单位提出申请,经有关管理部门审核、确认,报公司领导层批准后,调整预算。

但应建立调整预算的标准,不能任意调整,原则上只按季度调整。

  6、财务预算的差异分析及考核

  6.1要使预算的目标成为现实,预算的控制是其关键。

  预算控制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但财务管理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财务在整个预算控制中的主要工作重点是分析预算与实绩的差异因素,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均找出差异的主要环节,将信息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制定解决办法。

通过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找出管理中的强项和弱项,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管理。

具体工作是每季按照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销售、进货、存货、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利润、资本运作、现金流量等),分别编制各环节预算与实绩的差异分析表。

   6.2树立“考核与奖惩是预算工作生命线”的观念,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没有考核,预算工作无法执行,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

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奖惩兑现是保障预算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只有奖惩兑现才可保障预算的严肃性,确保管理过程各环节的衔接。

  总之,处于竞争大潮中的现代企业为了求得生存、盈利和发展,就要力推预算管理。

在健全的制度规范保证下,不但要重视预算的编制,更要重视预算的差异分析、执行和考核。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利润最大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又称循环资本,是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通常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

1、货币资金管理

现金管理:

根据本公司实际需要,合理核实现金的库存限额,超出限额部分要及时送存银行;未经有权部门及人员批准,严禁白条抵库和任意挪用现金;出纳人员必须每日结出现金日记帐的帐面余额,并与库存现金核对相符;建立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保证现金的安全和完整。

 

银行存款的管理:

加强对银行帐户及其他帐户的保密工作,银行帐户印签实行分管、并用制,不得一人统一保管使用;出纳人员要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月末要做好与银行的对帐工作,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帐项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报财务部门负责人。

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应收帐款的管理

对应收帐款,每季末做一次帐龄和清收情况的分析,并报有关领导和分管业务部门,督促销售部门积极催收,避免形成坏帐。

针对不同的赊销单位,实行不同的信用政策。

缩短赊销收账时限,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3、其他应收款的管理

应按户分页记帐,要严格个人借款审批权限,坚持谁审批谁负责的处理原则,完善个人临时借款归还制度。

4、存货管理

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做好购、销、存各环节的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存货库存限额,最低限度降低存货资金占用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建立存货收发登记薄,月末监盘存货,保证账实相符。

日积月累款的管理:

应按户分页记帐,要严格个人借款审批程式存银行。

(三)财务成本控制管理

财务控制实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施加的影响和进行的调节。

企业经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费用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成本控制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将生产过程中构成产成品成本的一切耗费限制在预先确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然后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对策以降低成本。

根据各自成本发生的特点,确定成本责任部门,责任指标。

拟用不同控制方法,如:

采购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及应付账款的资金成本;生产部门控制料、工、费限额和标准;销售部门控制销售定价及应收账款资金成本;办公室控制办公费用等,以行业或历史水平取费标准,结合实际经营特点,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合理确定成本费用率,以实现财务目标。

(四)财务分析与评价

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与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财务分析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也是财务预测的前提。

  财务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财务指标分析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

先简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构成及勾稽关系;

附:

参见会计报表样式

⏹资产负债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现金流量表

分析方法: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1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指标名称

公式

要点

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营运资本越多,流动负债的偿还越有保障,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营运资本是流动负债“穿透”流动资产的“缓冲垫”。

营运资本是绝对数,不便于不同企业之间比较。

很少直接使用营运资本作为偿债能力的指标,其合理性主要通过流动性存量比率来评价。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1÷(1-营运资本÷流动资产)×100%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下限100%,200%比较适当。

流动比率过高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应注意的问题:

1.在分析流动比率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金流量;

2.尽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