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81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1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

《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阳实施方案报告.docx

千阳实施方案报告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

水利重点县建设

 

千阳县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实施方案

 

陕西省宝鸡峡水利水电设计院

千阳县水利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

 

项目名称:

千阳县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

主管部门:

陕西省水利厅

项目实施单位:

千阳县水利局

项目负责人:

王雅杰

技术负责人:

余宏伟

编制单位:

陕西省宝鸡峡水利水电设计院

批准:

王玺

审定:

边画鸽余宏伟

审核:

陈吉昆时应海

校核:

康静马鹏霞

编写:

曹建清陈吉昆马鹏霞

 

 

附件:

1.千阳县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投资概算;

2.千阳县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设计图册。

1概况

1.1基本情况

1.1.1自然状况

千阳县位于陕西省渭北旱塬西部的丘陵沟壑区,宝鸡市以北42km,地处北纬34°33′34″—34°56′56″,东经106°56′15″—107°22′03″,西连陇县,南靠陈仓区,东与凤翔、麟游县相接,北与甘肃省灵台县毗邻。

该县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0公里,总土地面积996.46平方公里,折合149.57万亩,其中耕地33.3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园地10.5万亩,占总土地而积的7.1%,林地31.38万亩,占21.1%,牧草地6.52万亩,占4.4%,居民点及土矿用地4.57万亩,占3.2%,交通用地1.75万亩,占1.1%,水域及水利建设用地4.45万亩,约占3.0%,农、林、牧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48.02%;农耕地中有62%为山坡地。

千阳县地貌特点是:

川窄、塬小、沟壑纵横,山岭重迭。

地形南高北低,山原自北向南倾斜,山、川、塬地形分布明显,有“七山二塬一分川”之称,海拔高程在710—1545.5m之间。

千河横贯东西,把千阳地形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形成山塬对峙。

南为陇山山脉,属六盘山支系,北为千山山脉也是泾河、渭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山体由南自北向增高。

全县川道面积75.43km2,塬区面积138.73km2,山区面积782.3km2。

千阳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海拔高度在710m—1545.5m之间,相对高差835.5m,自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干燥,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季少雪雨。

年均日照总时数1993.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

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0.8℃,近10年极端最高气温36.4℃,最底气温-14.5℃。

全年平均无霜期197天,年蒸发量为1311.6mm,多年平均降雨量651.8mm,且时空分布不均,50%以上集中在7、8、9三个月,气候比较干燥,旱象时有发生。

全县有常流水的大小河流26条,以北部千山分水岭为界,分泾、渭两大水系,主要河流有千河、冯坊河、高崖河、草碧河等河流。

千河属于渭河水系,发源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区的陇山山脉,流经陇县、千阳,至宝鸡注入渭河。

千阳县境内千河流长28km,流域面积836.86km2,千河千阳水文站以上控制的流域面积2935km2,年平均流量12.4m3/s。

1.1.2社会经济状况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原丘陵沟壑区西部,总土地面积996.46平方公里,折合149.57万亩,其中耕地33.3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

千阳县辖8镇98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5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6万人。

2010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5.6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6元。

1.1.3农业生产状况

县域经济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粮食生产占农业经济的75%,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高粱、油菜等,作物单产达到小麦280~340kg、玉米400~520kg。

经济作物以林果、蚕桑为主。

在塬区和千河川道有灌溉条件的部分区域,种植作物成熟制由原来的一年一料变为一年两料或两年三料,粮经比例为6:

4,复种指数大大提高。

2010年全县种植夏粮、秋粮30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2.58万吨;种植油料0.56万亩,实现总产560吨。

截止2010年底,全县设施灌溉面积达11.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6万亩,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54万亩。

建成自流灌区7处,设施灌溉面积5.21万亩(含机电井灌区面积1.23万亩);小型水库灌区12处,设施灌溉面积5.67万亩(含抽水泵站灌区面积1.20万亩);集雨水窖685眼,控制灌溉面积0.22万亩。

1.1.4自然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冰雹、大风、暴雨和霜冻等,它限制着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生产效能的发挥。

据多年以来的统计资料表明,影响全区农业的各种气象灾害比例是:

干旱占35%,连阴雨占10%,大风占20%,冰雹占8%,暴雨占15%,霜冻占12%,其中以干旱对农业影响最大,由于千阳县水利设施薄弱,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弱,干旱时有发生,平均两年有一次大旱,一年有两次小旱,旱灾是本县发展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1.2.1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概况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原低山丘陵区,农业基础设施设施起步较晚。

自1958年开始修建项目区以来,截止至2009年的五十多年中,先后建成了千丰渠、大沟水库、桐花庄水库、夜叉木水库、冯(冯坊河引水工程)郝(郝家坡水库)柳(柳家塬水库)引水自流灌溉工程为主的5大灌溉工程体系。

截止2010年,全县设施灌溉面积达11.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6万亩,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54万亩。

建成自流灌区7处,设施灌溉面积5.21万亩(含机电井灌区面积1.23万亩);小型水库灌区12处,设施灌溉面积5.67万亩(含抽水泵站灌区面积1.20万亩);集雨水窖685眼,控制灌溉面积0.22万亩。

①自流灌区

县域内的引水自流灌区以千丰渠、冯郝柳灌区为主。

千丰渠引水枢纽工程以拦截千河水为水源,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2.65亿m3,平均流量17.3m3/s,年引水量0.56亿m3。

设有南、北干渠2条,其中北干渠引水流量为7m3/s,长17.5km;南干渠引水流量1m3/s,长15.3km,配套建筑物81座。

田间斗渠36条,长25.2km,配套建筑物176座,农渠102条,长174km,配套建筑物325座。

灌区设施灌溉面积3.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2万亩。

冯郝柳引水自流灌溉工程以拦截冯坊河径流、通过与郝家坡和柳家塬2座水库联合运用实施灌溉。

冯坊河西干渠引水枢纽控制面积160.7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430万m3,干渠引水流量为1.5m3/s。

郝家坡水库为小Ⅰ型水库,总库容172万m3,兴利库容123万m3,大坝控制流域面积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2万m3。

柳家塬水库为小Ⅱ型水库,总库容94万m3,兴利库容27万m3,大坝控制流域面积3.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40.3万m3。

灌区设有干渠1条,长9.3km,支渠3条,长6.5km,建筑物56座,斗渠26条,长23km,建筑物113座,农渠41条,长113.3km,建筑物255座。

灌区设施面积1.4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0.46万亩。

其它小型自流灌区5处,分布于塬区乡镇的各个沟道内,设施灌溉面积0.4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08万亩。

②小型水库灌区

全县共建成水库14座,其中5座小(Ⅰ)型水库和9座小(Ⅱ)型水库,总库容1546.5万m3,有效库容1063万m3。

以水库为水源建成的小型灌区设施灌溉面积5.67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78万亩。

③机井灌区

全县现有机电井181眼,其中大口井173眼,深机井8眼,主要分布在千河川道千丰渠灌区的城关镇、草碧镇、寇家河乡、水沟镇和柿沟乡。

设施灌溉面积1.23亩,有效灌溉面积0.33万亩。

④抽水泵站

全县现有小型抽水站灌区53处,设施灌溉面积1.2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24万亩。

主要分布在千河两岸旱塬区的水库灌区。

⑤集雨窖灌

全县共建成集雨水窖685眼,有效蓄水容积1.2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0.22万亩,主要分布在南北山区。

1.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其在当地农业和粮食生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全县设施灌溉面积达11.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6万亩,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54万亩。

建成自流灌区7处,设施灌溉面积5.21万亩(含机电井灌区面积1.23万亩);小型水库灌区12处,设施灌溉面积5.67万亩(含抽水泵站灌区面积1.20万亩);集雨水窖685眼,控制灌溉面积0.22万亩。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千阳县农业和粮食生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粮食生产能力占全县农业经济的75%以上。

其地位与作用是很显著的。

1.2.3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千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工程建设初期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管理经营不善等问题日益突现。

为此,从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千阳县按照省市有关精神,对以小型水库、小池塘、小抽水站、机井及渠道为代表的“五小”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了多次产权制度改革。

对近年来新建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在工程竣工后,千阳县县本着“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及时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权,制定管理办法,落实工程养护资金投入渠道,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但一直以来,国家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重点在大中型项目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设施老化、失修,田间工程不配套等问题,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运行自给,直接影响工程的维护管理,对管理改革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1.2.4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千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抽水站老化失修,长期处于停运状态。

由于抽水站位置偏远,管理不便,泵房年久失修,残缺不全;设备配置年限较长,机泵老化,管道锈蚀,已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2)农田灌溉渠系损毁严重。

千阳县农田灌溉干支渠道多为预制混凝土板砌筑,由于渠台年久失修,造成预制板断裂倒塌,渠道淤积严重;田间多为土渠输水,过水能力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35。

(3)渠系建筑物破坏严重

由于渠道长期不能正常使用,桥涵、跌水渠系建筑物损毁严重,分水闸、斗门被破坏,不能发挥作用。

(4)机电井配套不全,水毁淤积,机泵吊空,现有设施出水量小,不能很好地利用地下水。

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千阳县是山区农业县,属冯家山水库一级保护区,工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只能依靠农业产业化发展。

(2)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区,农业生产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多数地区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

为此,县上按照“提升粮油、做大奶畜、稳定蚕桑、做优果品、扩大蔬菜”思路,农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效益,使千阳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点。

特别是近期千阳县被列入全省财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重点县,陕西海升果业集团公司与千阳县签订了万亩苹果示范园建设合作协议,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发展的瓶颈。

(3)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由于千阳县受地理、气候、财力等条件限制,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省、市中下位置。

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千阳县实现“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经”总体要求的有力保障。

(4)改善千阳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的需要。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西部丘陵沟壑区,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1.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66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

实施该项目是挖掘千阳县农业生产潜力,增添持久动力的必备项目。

(5)发展节水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千阳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460m3,亩均占有水资源量426m3,均低于全国、全省和宝鸡市的水平。

该项目设施后,对千阳县4.68万亩灌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全县灌溉面积将达到9.34万亩,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1.3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小型抽水灌区现状

项目区地处千阳县城东北部,距县城约7-10km,涉及南寨镇的邓家塬村、朝阳村。

主要有邓家塬水库、东河沟水库等抽水小型灌区,其中:

邓家塬水库抽水站建于1972年,经过30多年的运行,由于泵站工程建设标准低,设施老化,机电设备超期服役,近年一直停用。

抽水站管理房为土木结构,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未修缮,目前,抽水站管理房已坍塌。

渠道破损、建筑物损毁严重。

东河沟水库抽水站机组及机电设备是60、70年代的老产品,能耗大,效率低,工程运行期间,缺乏维修和改造资金,经过30多年运行老化失修已报废;机泵房为土木结构,一直未修缮,破烂不堪,变压器、电线被盗。

渠道破损、建筑物损毁严重。

该区北高南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农作业生产,通村交通便利,以种植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区。

1.3.2高效节水灌溉和低压管道灌溉区现状

高效节水灌溉位于南寨镇的邓家塬村、大寨村、闫家村、千塬村、三合村,低压管道灌区位于崔家头镇斜道巷村。

该村北高南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通村交通便利,以种植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辣椒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区,长期以来旱涝不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存在,截止目前尚未根本扭转,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结合该区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因此,只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农业,充分利用水资源,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意愿和灌溉农业发展统一起来,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3.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

通过现场调查,目前项目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区地处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水资源贫乏。

水资源总量不足,用水矛盾问题突出

2)工程设施老化严重,运行效率差。

水利设施均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受当时资金,灌区设施配套不全。

工程运行期间,缺乏维修和改造资金,经过长期运行,造成工程设施老化、渠道破损、建筑物损毁等问题日益严重。

3)田间渠道衬砌率低、水资源利用率低。

项目区内各级输水渠道毁坏破损严重:

干渠好率仅为44%;支渠好率为26%;田间斗渠衬砌完好率只有20%;田间农渠全部未衬砌。

加之多年运行,管理主体缺位,投入不足,斗农渠衬砌年久失修,渠系建筑物损失殆尽,现已全部损坏。

灌区干渠为砌石和砼渠道,斗支渠道为砼和土渠道,农渠全部为土渠。

渠道输水缺少相应的防渗措施,跑、冒、漏现象极为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35,再加上人为破坏及侵占渠道,灌区80%的农田得不到适时灌溉,农作物的产量及效益损失较大。

4)泵站工程建设标准低,设施老化,机电设备超期服役。

5)农田灌溉费用增大

由于渠道条件很差,输水损失严重,渠道水的利用系数低,不仅造成亩次用水定额偏大,而且增加了灌溉人员数量和管理费用(项目区浇地护渠人员为每斗5--8人,远远高出了灌区每斗2—3人的平均水平),加重了群众灌溉负担。

6)工程维护和改造建设资金缺乏

由于近年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投资,地方财政财力匮乏,无力注入资金。

加之灌溉渠系报废,农作物得不到适时灌溉,致使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直接影响了工程的维护建设和管理。

7)工程管理薄弱

工程运行管理薄弱,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

管理技术落后,工程管理粗放,且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不畅,普遍存在管护责任不实的问题,工程效益总体较差。

以上项目区存在的问题,由于工程建设标准低,资金短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致使引水、输水能力降低,抗灾能力减弱,每年都造成部分地区农田灌不上水而减产,每遇干旱,则出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既使农民不能实现粮食增产增收,严重限制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历年来经验统计,项目区旱灾少产粮食比洪涝灾害给农业带来的减产损失还大。

1.42011-2013年度项目实施改造情况

根据2011~2013年《千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划》,全县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

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为主,适度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通过三年建设,计划在千阳县千丰渠、大沟、郝柳、桐花庄、夜叉木等灌区,恢复灌溉面积4.68万亩,主要建设任务为:

①发展高效农业节水设施面积1.88万亩。

②实施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面积1.53万亩。

③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27万亩。

1.52011年度项目任务的确定

根据千阳县2011-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规划,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涉及南寨镇、崔家头镇2个镇的7个行政村,建设内容包括抽水站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和低压管道灌溉。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造的必要性

⑴项目区节水改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干旱缺水是千阳农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农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

项目区地处渭北旱原西部丘岭沟壑区,受大陆季风气候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致使长期旱涝不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000年以来,千阳县通过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节水增效示范等项目,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食亩产量大幅提高,提高了复种指数。

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6.95万吨,比2009年增长8.1%。

因此节水改造对千阳县农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前提下,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稳定和适当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实现“藏粮于水利”。

同时项目区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区在担负灌溉任务的同时,又兼有向村镇农户生活和部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供水的功能,在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另外,项目区以及其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和较为完善的输配水系统为区域生态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可以说一个项目区就是一片绿洲,是最具灵气、秀气生态环境的场所。

⑵大力推行节水型灌溉是灌溉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项目区地处渭北旱塬西部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460m3,亩均占有水资源量426m3,均低于全国、全省和宝鸡市的水平。

长期以来旱涝不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存在。

同时农业灌溉用水占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比例大,水利用效率较低,现状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35,另外,大量“半截斗农渠”和末级渠系的不配套,制约了项目区水源工程干支渠系工程效益发挥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很大的节水潜力,因此,只有通过内涵挖掘对项目区实施节水改造,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十分必要。

⑶减轻农民水费负担和推进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渠道输水跑、冒、渗漏,水量浪费损失极为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5。

另外每年由于渠道引水决口、冲毁、淹没农田时有发生,据统计多年平均维修费用达40万元,农民水费负担有增无减,用水积极性不高。

目前全县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管理队伍素质不高,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经营缺乏活力,加上水费价格偏低,水费收入锐减,使管理单位职工队伍不稳,生存发展陷入十分艰难的困境。

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收入是受益农户脱贫致富走上康庄大道的重要物质基础。

灌区的兴衰与群众生活改善和提高具有休戚与共的关系。

由于工程老化失修,灌溉面积衰减和灌溉效益不断下滑,群众生活基本上停留在较低水平,人均年收入约4766元,广大群众热切盼望国家适当增加投资对项目区实施改造,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意愿和发展节水农业统一起来,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⑴国家宏观形势有利于末级渠系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把“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加以布置和强调。

今年的1号文件,中央明确提出“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继续把大型项目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

加大配套建设田间工程。

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项目区节水改造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另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就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也出台了《关于规范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的有关政策的意见》,对解决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的使用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党中央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为我省大型项目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⑵通过水资源平衡分析,项目区灌溉水源能够满足项目区农作物需水要求,通过近年骨干改造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灌溉系统中骨干工程基本能够保证安全输水。

⑶项目区所在地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组建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实施机构,广大职工支持,农民用水协会积极响应,基层群众认识明确,具有较高的开拓创新意识,参与节水改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并且在管好用好末级渠系工程设施,适时适量灌溉用水和水费收缴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⑷作为项目区引水源头的总干渠和各水源工程运行情况良好,水源输供有保障,能够满足项目区适时灌溉要求。

项目区粮食作物多,科学种田、精耕细作深入人心,农民节水意识和愿望强烈。

⑸项目区地势平坦,耕地连片;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劳力充足,经济基础雄厚;交通条件好,施工便利,市场经济发达。

这些均为工程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⑹改造工程项目选项的指导思想正确,项目选择适当,方案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经济效益较高,社会效益显著,是直接造福项目区农民的工程。

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千阳县项目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农民对农业投入比较突出,随着近几年连续“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在政府部门的扶持引导下,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多元化和连片专业化,改过去单一粮食种植模式向果林、蔬菜等经济作物突出方向发展,这种多元化农业结构对当地水利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供水保证率必须紧跟形势不断提高,项目区农民群众对田间水利设施的建全和正常运行呼声很高,急切需要解决“水到斗口不进地”和供水保证率低的现象。

综上所述,项目区实施水利工程改造具备可行性。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1水资源现状

千阳县境内河流以千山为界,分属渭河和泾河两大水系,岭南径流汇入渭河支流千河,岭北径流汇入泾河支流高崖河。

地表径流来源于降雨,平均径流深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变化范围在113—119mm之间。

全县平均产流模数约为17.79万m3/km2。

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总量为14371万m3,其中川道占8.1%;原区占14%,南北山区台77.9%。

千阳县水资源总量3.39亿m3,其中自产水量1.77亿m3,过境客水1.62亿m3。

全县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为14371万m3,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8111.69万m3,扣除重复计算量4758.88万m3,后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723.81万m3。

①地表水资源量

全县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为14371万m3,全县平均产流模数为17.79万m3/km2。

人均占有量1460m3,亩均占有量426m3。

②地下水资源量

千阳县有四种地貌形态,即河漫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