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099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

《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docx

北京卷全国卷民族资本主义相关高考题及北京各区县模拟题

2012北京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

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的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8分)

答案:

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张謇的事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2012新课标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A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2010崇文二模15.毛泽东说: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

”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2010西城二模39.

19世纪以来,今天中国的著名都市逐渐涌现。

第一等级的大都会是上海,独自一级,无与伦比。

上海原是一海隅县城,因缘时会,竟一跃而握中国都市的牛耳。

(2)结合所学,分析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繁华都市的历史条件。

(6分)

答案:

上海是近代最早一批通商口岸,得风气之先(外商企业、西方思想等);(2分)洋务派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近代企业;(2分)民族资本主义最早在上海等地兴起。

(2分)

2010宣武二模18.下表是北洋政府农商部对1902~1919年国内农垦公司的统计数据:

1902~1912年

1912~1919年

农垦公司总数

59家

100家

资本总额

286万元

1245万元

下列对农垦公司在1912年获得迅速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是其发展原因之一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欧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010东城一模17.某博物览馆展出了民国初期的三张火柴商标,商标中的文字分别是:

“振兴国货,挽回利权”、“还我河山”、“中国兴”。

下列阐释与图6这组商标内容最为贴切的是

 

图6

A.表明民众爱国意识的觉醒B.显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反映了实业救国的历史潮流

2010宣武一模16.右图所示是民国时期写有“爱国诸君,请用国货”的“北京五星啤酒贴花烟灰缸”的陶瓷广告。

它可以用于研究

①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思潮②近代中国商标发展史

③北京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④汉字转变为书法艺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010通州一模14.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行奖励工商

B.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甲午战争后,西方国家纷纷在中国设厂

2011西城二模

15.如果为下列的地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2011海淀一模15.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

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2011石景山一模37.(36分)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

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二、图片信息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2)运用这一图片信息可研究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

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至少说出四个历史主题)。

(16分)

答题示例

主题:

国民大革命

理由:

广告刊登时间为1926年;广告中有孙中山像、“革命尚未成功”标语。

答案:

历史主题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曲折中求发展)。

理由:

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做广告。

(4分)历史主题②:

实业救国思潮。

理由:

广告中有“提倡国货,挽回利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标语。

(4分)历史主题③:

时尚潮流演变(或“妇女解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

理由:

广告中时髦女性的穿着打扮。

(4分)历史主题④:

大众传媒的发展。

理由:

广告刊登在《申报》上,说明了大众报业的发展。

(4分)

 

2011东城一模16.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相似之处解释准确的是

A.都是民族危机的产物B.都反映了工业布局的变化

C.都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D.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

2012丰台二模17.图12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下列对图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受官办近代企业刺激的产生

②“实业救国”思潮促进发展

③“短暂春天”时发展到顶峰

④新中国成立时变为国营企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12顺义二模16.观察图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状况反映出

①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①③B.①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

图9

2012西城二模17.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

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2012丰台一模37.(36分)在中外历史发展长河中,社会精神风貌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辛亥革命之后的20年间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变化时期,社会上出现各种主张。

(4)上述主张反映了哪些时代主题?

请在每一主题后列出相关主张的所有序号。

(12分)选择一个主题,阐述其时代背景。

(2分)

答案:

2.6.发展民族经济背景(略)

2012西城一模17.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

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图2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2013东城二模39.城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积极稳妥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扩内需的最大潜力。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

中国

北部

中国

西北

长江

上游

长江

中游

长江

下游

东南

沿海

两广

地区

云贵

地区

共计

1843年

4.2

4.9

4.1

4.5

7.4

5.8

7.0

4.0

5.1

1893年

4.8

5.4

4.7

5.2

10.6

6.4

8.7

4.5

6.0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2)请阅读上表,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8分)

整体上发展缓慢;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和两广地区的城市化比率最高。

(4分)

原因: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依然占据统治地位;通商口岸聚集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近代企业的兴办,使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4分)

2013丰台二模16.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4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B.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民国初期轻工业发展迅速

D.1929—1936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2013海淀一模15.读下表。

表中年代Ⅰ到年代Ⅱ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外国商品进口中国数量

(单位:

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单位:

亿两)

中国新设工厂家数

英国

德国

年代Ⅰ

9600

2800

1.66

79

年代Ⅱ

4900

0

0.16

132

 

A.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B.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2013西城一模16.下表反映的是1750年至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其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32.8%

29.8%

19.7%

6.2%

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近代民族工业不断萎缩

③西方列强在华设厂④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迅速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2014朝阳一模17.1920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159.28亿元,其中近代工业产值为9.8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2%,只有手工业总产值44.45亿元的22.2%。

这主要反映出

A.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分布极不平衡B.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

C.中国民族工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D.中国近代农轻重的结构相对均衡

2014西城一模16.图8可用来说明的主题有

图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主要的近代企业分布

①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地区差异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的原因

③近代中国工业的合理布局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的危害

A.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2014昌平二模16.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②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

③清政府与列强开始联合④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4丰台二模39.“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发昌机器厂

中共一大

轮船招商局

《时务报》

五四运动

《青年杂志》

上海强学会

《申报》

淞沪会战

江南制造总局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10分)

示例1:

主题: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分)

关键词:

发昌机器厂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3分)

简要解释: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为“自强”和“寓强于富”,在上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2分),从而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拉开了序幕(2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上海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一批私营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2分);

2014海淀二模材料三传统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晚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开始有人对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提出了质疑与抨击,将“利”视作“时之大义”。

维新运动中,讲功利以求富强的呼吁,在当时的报刊上也屡屡可见。

19世纪末,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既加剧了民族危机,也损害了商人的切身利益。

因此,商人主张“自行筹办,则保路权以保国权,亦即以保利权”。

收回利权运动广泛展开。

五四运动期间,商人也掀起抵制日货高潮。

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新式商人的义利观又发生了变化且与西方商人更为接近。

他们认为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义务与权利。

财富被视为名誉和地位的象征,利润更是成功的唯一标志。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商界“义利观”演变的历史过程。

(12分)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评分要点:

过程:

(6分)

晚清时期,传统的“重义轻利”受到质疑与抨击,通过“言利”争取富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争取国家民族利益,同时争取商业利益。

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追求商业利润和经济利益的近代经济观念,将其作为人的成功与地位的标准。

原因:

(3分)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列强侵略深入,资本输出,从中国攫取利权。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兴办实业热潮的兴起。

评价或影响:

(3分)言之成理、史实无误,即可得分。

2014顺义二模37.(36分)历史上,人口的政策、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2)根据材料二说明百余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4分)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

(6分)

变化趋势:

外迁谋生的人不断增多;迁居地域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谋生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或答“由迁居他乡种地到城镇、国外从事工商业活动”。

背景:

传统农业手工业的衰落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乡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国门洞开,中国被迫融入世界。

(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015丰台二模40.京津冀一体化

时间

历史资料

1876年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

1878年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

康、梁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1895年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1912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1)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请以“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近代化进程”为题,选取其中一个方面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10分)

41.

(1)10分

①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2分)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2分)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

(6分)

②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2分)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8分)

③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2分)

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的开展。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8分)

2016朝阳二模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掀起过一场“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的争论。

从鸦片战争以来对西方充满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一些人面对着人类空前的灾难进行着怀疑和反思。

对新生民国的希望,面对的是军阀混战的现状,崇尚农耕,回归田园成为他们呼声。

1923年章士钊的《业治与农》中明确提出“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文化治制……寡欲而事节,财足而不争,简朴而绕生趣,一切使基于农”。

(3)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场争论。

要求:

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

(16分)

评分标准:

一等(16~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10~4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朝阳阅卷:

一、分值划分

本题分为三等赋分:

一等:

能对以工立国和以农立国两个观点进行评析,思路清晰,史论结合。

并且能给出点评。

(14-16分)

二等:

围绕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评析,能够史论结合,并且给出点评。

(8-14分)

①以工立国:

史论结合,加以点评。

(10—14分)缺少点评,仅结合材料论述观点。

(8—10分)

②以农立国:

史论结合,加以点评。

(8—12分)缺少点评,仅结合材料论述观点。

(6—8分)

三等: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2-4分)

阅卷过程中,关于结合史实论证观点的部分,基本还是采用了按点赋分的方式,例如以工立国观点中,学生例证洋务运动(2分)实业救国(2分)这样按点累计赋分。

2016海淀一模16.以下对相关数据解读准确的有

①手工生产始终占据主体地位 ②民国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升

③农家自用粉比重占一半以上 ④北洋政府时期机器化生产明显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6丰台一模17.1914年,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

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生产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经营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不断发展壮大。

促成这一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是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C.产品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D.民族工商业发展前景光明

2016西城一模37.(36分)历史发展中的城·城市·城市化

材料三19世纪中晚期,中国开始近代的城市化进程,截止到1949年,城市化率仅为l0.6%。

图13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发展状况例举表

城市

状况

上海、天津、汉口、太原

因开埠,建立租界,开办工厂、银行和商店而扩大

石家庄、郑州、衡阳

随铁路、水路和公路的兴建和畅通而新兴或发展

抚顺、唐山、大冶

因煤、铜和铁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兴起

北京(平)、西安、洛阳

历史悠久,格局变化不大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为主题,解读上述历史现象。

(14分)

时空定位:

明确题干:

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为主题,解读上述历史现象。

以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为主线,解读上表中的历史现象。

解读:

述、析、评=说明状况+分析(背景、影响)+结论。

解析材料:

上海、天津、汉口、太原等城市,在近代因开放通商口岸,洋人、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开办工厂、银行和商店,得到发展。

石家庄、郑州、衡阳等华北城市,因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产生或得到发展。

抚顺、唐山、大冶等内陆城市,因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兴起。

北京(平)、西安、洛阳等历史城市,格局变化不大。

回归教材:

中国近代《南京条约》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开放汉口等10处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商埠。

洋务派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在天津开设天津机器局;在汉口开设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武汉)。

民族资产阶级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局;在天津开设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北京(平)、西安、洛阳等城市(略)

《中国近现代史图册》(必修1、2)看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14分)示例:

(说明状况、特点)中国近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或以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最为集中),中、西、北部内地较稀少(概括图册分布特点);出现了一些新兴城市,部分原有城市扩大;传统城市日渐衰落;近代城市不断增加(以上概括材料),但是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总结提升)(4分)

(原因)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本对东北和台湾的强占和殖民掠夺使得这些地区城市畸形发展;洋务运动启动的工业化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基本兴起于通商口岸、资源开采地附近。

(4分)

(影响)近代城市化的发展深受列强侵略、本国工业化等因素的影响(概括材料和教材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概括材料和教材内容),改变了传统城市特征(提升),体现了中国城市化的方向;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4分)

(原题答案中没有结论部分)

结论: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半封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缩影;体现了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

(2分)

【解析】补充:

1.原因:

中国近代小农经济逐渐瓦解也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发展。

2.原题答案中没有结论部分,需补充。

关于东北地区的城市材料中只有抚顺,台湾城市没有提到,较难概括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