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108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docx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

第一章实验基本操作

一、要求

1.熟悉实验室规则及常用生化仪器

2.清点洗刷实验用具。

3.掌握各种仪器的正规操作及维护

二、常用生化仪器

烧杯

试管

刻度吸量管

离心管

滴管

搅棒

枪式移液器及其配适吸头

混匀器

恒温水浴箱

离心机

分光光度计,

电泳仪

点收仪器;

根据仪器清单,逐项查点是否完好(如有缺损向教师声明及时补充更换)。

本套仪器由本人使用保管至全部实验课程结束。

三、基本操作

1.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液:

①洗洁精,肥皂水,洗衣粉。

②玻璃仪器专用洗涤液:

主要成份为中性稀氯氧化剂,上海日化研究所出品

(2)洗涤的要求与步骤:

要求:

洁净的玻璃器皿表面应不挂任何水滴。

步骤:

不净的器皿

洗衣粉或肥皂水刷洗

自来水冲净

达到要求?

是浸入洗液(数小时至过夜)

自来水冲净

蒸馏水涮洗2—3次

(其目的是去除自来水中的杂质,故应少量多次,全面充分)

烤干或晾干、备用

对使用过的仪器应养成及时清洗的习惯,特别是血液分析时用以吸取血液样本的吸管,用过后应当立即用水将所沾的血液冲去,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干燥硬结,就很不容易清除。

(3)玻璃仪器的干燥

一般的玻璃仪器均可洗净后倒置架上,让其水分蒸发自然干燥,如需迅速干燥者应按仪器的不同类型按下述不同方法处理:

①试管、离心管、烧杯、烧瓶等普通玻璃器皿可置烤箱中100—105℃烘烤

②少量仪器如需急用也可在电炉上或酒精灯上烘烤。

烘烤时应将器皿时时转动,务使受热缓慢且均匀,并将管口(或杯口)倾斜向下,以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顺口流出,不致使水滴接触烘热了的器壁而使仪器爆裂。

③使用电吹风干燥一般玻璃仪器也很便利常用。

④下列玻璃仪器应避免烘烤:

吸管:

容易造成器壁变形而致容量不准。

比色杯:

易在烘烤时发生破裂。

2.移液操作

(1)吸量管的使用

①吸量管的选择:

在一次完成转移的前提下,应选用容量较小的吸量管。

·对于同一次实验中同一种试剂的移取,应选用同一支吸量管

②操作(见图1—1)

·用洗耳球将液体吸至超过标线

·移开洗耳球,迅速用食指压紧管口

·必要时将管尖端外围拭净

·调液面至标线

·放开食指,使液体流入容器

·将最后液滴沿器壁而下或吹出

③读数(见图1—2)

·吸量管保持垂直

·视线与液面应水平

·管中液面与刻度线应呈切线

注:

对于刻度由上至下的吸量管应尽量使用上端刻度管尖残液是否需吹出,看清标记。

(2)枪式移液器的使用

①抢式移液器的结构(见图3)

1.液体吸放钮

2.体积选取钮

3.体积、显示

4.枪头排放钮

5.枪头排放器

6.枪头接嘴

其内部柱塞分2段行程,第1档为吸液,第2档为放液,手感十分清楚。

②操作(见图1—4)

·调体积选取钮至所需值

·套上枪头,旋紧

·垂直持握枪式移液器外壳,按下大拇指至第1档

·将枪头插入溶液,徐徐松开大拇指,使其复原

·排放时,重新将大拇指按下,至第1档后,继续按至第2档以排空

注:

移取过程中应控制速度,力度

如需移取另一样品,按枪头排放钮,更换枪头

3.混匀

(1)旋转法:

手持容器,使溶液作离心旋转

(2)指弹法:

一手执试管上端,另一手轻弹试管下部,:

使其中液体作涡旋运动。

(3)搅动法:

使用玻璃棒搅边;多用于溶解烧杯中的固体。

(4)混匀器法:

将试管置于混匀器的振动盘上,逐渐用力下压,使内容物旋转。

(5)倒转混匀:

适用于具塞的容器,如容量瓶、具塞量筒及具塞离心管等。

操作时,将容器反复倒转。

试管内的液量太多,也可利用倒转混匀法,外面包以玻璃纸塞住管口,然后用手指按住橡皮塞将试管反复倒转,溶液即可充分混匀。

(6)吸管混匀法:

用吸管将溶液反复吸吹数次,以达到混匀的目的。

4.加热与保温

(1)加热

(2)保温

①使用恒温水浴箱,调节温度设定钮至需要的温度。

②水浴箱中水要足量。

③实验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温度,并及时调节。

5.离心

(1)离心沉淀法:

当颗粒小而不均一,沉淀粘稠或容积小又需精确定量时,往往采用离心沉降法。

(2)离心前检查:

①取出所有套管,起动空载的离心机,看是否转动平稳。

②检查套管有无软垫,是否完好,内部有无异物。

③离心管与套管是否匹配。

(3)平衡:

将一对离心管放入套管,置于天平两侧,用滴管较轻一侧的离心管与套管之间加水至两侧平衡(离心管及其内溶液量不能差别过大)

(4)离心:

将等重的两管置于离心机中的对称位置,调转速调节钮,逐渐增加转速至所需值,计时,离心结束后,将套管中的水倒净,所有套管放回离心机中。

四、血液样品的制备:

1.采取血液样品的注意事项:

(1)空腹采血:

血液中不少化学成份可受饮食影响,一般需在早晨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采取血液。

(2)防止酶的分解作用:

血液内若干化学成份在离体后继续分解。

如血糖被红细胞糖酵解酶系统分解而降低;为防止酶分解作用可用氟化钠、碘乙酸等保存剂,或将血液立即制成无蛋白血滤液。

(3)防止溶血:

红细胞与血浆中成分与含量皆有显著的差别,因此溶血可影响一些血清或血浆生化检验的结果。

为防止溶血,抽血用具必须干燥清洁,避免剧烈振摇,防止污染。

2.抗凝剂:

根据所测定血液成份不同,标本可应用血清、血浆或全血。

若需血浆或全血应加抗凝剂。

(1)草酸钾为最常用的抗凝剂,0.2m8可使1nd血液不凝固。

它与血液内钙离子形成草酸钙使血液不再凝固,但不能用于钾、钙测定。

(2)草酸钾一草酸铵混合剂(3:

2)铵盐使红细胞膨胀,钾盐使之皱缩,故两者混合能保持红细胞体积不变。

(3)柠檬酸盐与钙离子混合成可溶性钠络合物,从而防止血液凝固。

比草酸钾较少产生溶血,故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及输血。

但抗凝能力较弱,一般不作生化检验抗凝剂用。

(4)氟化钠有弱抗凝作用,但能抑制糖酵解和一些水解酶类。

草酸钾--氟化钠(3:

1)、氟化钠--麝香草酚(10:

1)是测定血糖、尿酸、肌酐、无机磷等的良好抗凝剂。

(5)肝素能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而抗凝血。

抗凝能力强,0.1—0.2mg或20单位可使1m1血液不凝固,且较少产生溶血。

五、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实验报告

1.实验预习

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弄清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概要、各步操作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2.实验记录

准备一个记录本,在实验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

3.实验报告

每个同学均应准备一个练习本,以备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项目:

(1)实验名称

(2)目的和要求

(3)原理(简述实验的基本原理)

(4)操作(可以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或以表格方式表示)

(5)结果与讨论描述实验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分析它们所说明的问题,探讨实验成败的关键。

阐述对实验设计的改进意见等。

对于定量实验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说明和分析。

(6)思考题

(徐洪)

第二章生物化学实验常用方法

第一节分光光度法

光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有与电磁波和X线类同的性质。

光线有不同的波长,肉眼可见彩色光称之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750nm,小于400nm的光线称为紫外线,大于750nm的光线称之红外线。

如图所示(表2—1)

当光线通过透明溶液介质时,其幅射能量有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透过,所以光线射出溶液介质之后光能被减少。

对溶液来说,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质点(分子或离子)选择性地吸收某种颜色的光所引起的。

如果各种颜色的透过程度相同,这种物质就是无色透明的,若只让一部分波长的光透过,其它波长的光被吸收,则溶液就呈现出透过光的颜色,并与被吸收的光的颜色完全互补。

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是不相等的,一些有色物质可以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可见光区的光的能量而呈现不同颜色,一些物质却能特征性地选择吸收紫外线的能量。

物质吸收由光源发出的某些波长的光可形成特定的吸收光谱。

由于物质的吸收光谱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关,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吸收程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可利用物质的特定吸收光谱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各种物质所具有的这种吸收特征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一、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定律

劳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law)是讨论吸收光能与溶液浓度和溶质层厚度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是分光分析的理论基础。

劳伯—比尔定律适用于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和均匀非散射的液体

(一)Lambert氏定律一束单色光通过透明溶液介质时,光能被吸收一部分,被吸收光能的量与溶液介质厚度有一定比例关系(见图2—1)。

表达式为

这里I0为入射光强度

I为通过溶液介质后的光强度

L为溶液介质的径长(pathlength)

k为吸光系数(absorptioncoefficient)(g·cm-1)

(二)Beer氏定律以溶液介质浓度变化代替溶液介质厚度的改变,光能的吸收与浓度改变有类同的关系,即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介质时,光能被溶液介质吸收一部分,吸收多少与溶液介质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得出下式:

这里C(Concentration)为溶液介质的浓度(g·L-1)

将Lambent氏定律和Beer氏定律合并,即

(1)和

(2)合并为

式中A(Absorbance)为吸光度

T(Transmittance)为透光度

(4)式也可表达为A=εCb…………………………………………..(5)

式中ε(epsilon)称之摩尔吸光率(Molarabsorptivity)(mol/L-1cm-1)

C(concentration)浓度(mol/L)

b(pathlength)溶液样品的长度cm(或比色皿内径长cm)

(5)式为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表示式,其含义为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介质后,光能被吸收一部分,吸收多少与溶液的浓度和厚度成正比。

此式为分光分析法的基本计算式。

如果实验中溶液厚度b=lcm则A=εC

图2—2表明,在溶液介质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吸光度(A)、透光度(T)和溶液介质浓度(C)之间的关系。

摩尔吸光率(ε)实际上是物质在单位浓变和单位厚度下对入射光的吸光度,在一定波长下,ε越大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越强。

二、定量的分光光度法分析

许多对光有吸收的物质可以直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

一些对光,包括紫外、可见或近红外都无吸收的物质亦可通过和某些化学试剂作用而呈色,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和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溶液颜色的深浅(对光吸收的程度)和该溶液中显色物质的浓度呈正比。

(一)测定波长的选择

使用分光法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首先要选择最适单色波长,因为只有以能被溶液吸收的光束作为入射光才能符合Lambert—Beer定律。

测定有色物质时,不同颜色的待测溶液,则应选择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束。

在分光光度计上,单色光波长的选择原则一般是使被测溶液的单位浓度的吸光度变化最大,同时还要具有最小的空白及干扰读数,借以获得最高的灵敏度和正确性。

最理想的办法是对每种物质的测定都应先傲它的光谱吸收曲线及有关干扰物的吸收曲线,根据这些光谱吸收曲线来选择最佳测定波长。

表2—2可供波长选择的参考。

(二)利用标准管计算测定物含量

最适波长选定以后可进行溶液物质含量的测定。

通常都采用对比测定法,即以巳知精确含量的待测物质的溶液作为参考标准物(Cs)和未知待测样品(Cx)用同一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测定,读取标准物质的吸光度(As)和未知含量的样品吸光度(Ax),由于标准物质和未知物质是同一物质,其摩尔吸光率(巨)相同和进行测定用的比色皿内径长(b)相同即bs=bx,根据A=εCb式,可得到

As=Cs换算成下式

Ax=Cx

式中Cs是标准管中物质的实际含量,是标准液的浓度与实际用量的乘积;Cx是测定管中物质的实际含量。

还应换写到法定单位mmol/L、mg/m1。

(三)利用标准曲线进行换算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的溶液(至少五个)按测定管同样方法处理显色,在选定的波长分别测定各管的吸光度(A),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的浓度(C)为横坐标,在方格坐标纸上作图,制作标准曲线。

以后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定时,测定被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可找出相应的浓度。

根据Lambert—Beer定律,标准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直线关系,标准曲线是这种直线关系的描述,一般认为,标准曲线范围在测定物浓度的一半到二倍之间,并使吸光度在0.05—1.0范围内为宜。

还须注意:

曲线制作与测定管的测定应在同一仪器上进行,由于曲线的建立与实验室当时的条件如温度,湿度和气压及电压稳定性等有关,因此标准曲线常因各种变化而需校正或重做。

(四)摩尔吸光率ε求取测定物浓度

当浓度为1M/L时,溶液厚度为1cm,吸光率用ε表示,在已知测定物的ε,则可根据下式求得测定物的物质浓度。

此计算法常用于紫外吸收,如核苷酸溶液含量测定,如UTP在262nm具有最大吸收峰,利用已知UTP在262nm时的摩尔吸光率ε,读取待测UTP溶液吸光度A,即可求出该UTP浓度。

二种以上被测物的混合液,也可利用不同ε进行定量测定。

例如a,b两种物质在波长λ1时,摩尔吸光率分别为εa1和εb1:

,在波长λ2时摩尔吸光率分别为εa2和εb2,a和b混合的溶液在λ1时吸光度为Al,在λ2时的吸光度为A2(图2—3),各自浓度分别为Ca和Cb,则

如有三种以上成分的混合液,也可通过三种不同波长情况下的吸光度,以各自特有的ε值,依据三元一次方程,同样可求出未分离的三种混合物的各自浓度-‘

三、物质的定性分析

以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作为入射光,测定某一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入射光的不同波长为横轴,各相应的吸光度为纵轴作图,可得到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吸收光谱曲线是物质的特征性曲线,它和分子结构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故可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

不同的物质,分子结构不同,其吸收光谱曲线也有其特殊形状(图2—4)。

在吸收光谱中,往往可以找到一个或几个吸收最大值,该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入max)。

物质不同,它们的波长(nm)最大吸收波长也往往不同,图1—4为维生素B12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物质用分光分析定性主要依据吸收光谱存在的特征吸收。

1.比较吸收光谱曲线,在相同情况下,吸收光谱曲线不同,表明物质的化学结构不同,因为不同的物质有各自的特征性曲线。

如ATP和GTP都属于核苷酸,它们的溶液在紫外光区均有吸收,但由于化学结构不很一样,它们的吸收光谱就有差别。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条件(如选择不同溶剂)下,即使是同一物质也可呈现不同的吸收光谱。

2.比较最大的吸收波长。

不同的物质可有不同的最大吸收波长(kmax)。

如ATP、GTP、CTP和UTP的λmax分别为259nm、253nm、271nm和262nm。

Lnlax可作为物质定量测定的最适波长,此时测定灵敏度最高。

有些物质化学结构相近,可产生相同的λmax,伹它们的吸收系数都不一致,可据此鉴别之。

3.比较吸光度比值。

可根据物质两个或几个不同波长的吸光度比值来鉴别不同的物质,同时也可检查物质的纯度。

如DNA溶液kmax为260nm。

在260nm的吸收度和在280nm的吸收度比值为1.8。

但溶液中混进了蛋白质,则比值会降低(蛋白质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

四、常用分光光度计及使用介绍

(一)72—1型分光光度计该机光谱范围在360—800nm(可见光区),该机灵敏度较高,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用于有色物质溶液的测定。

1.72—1型分光光度计光路图和外形图

2.使用方法;

(1)开启电源,指示灯亮,选择开关置于“T”,波长调置测试用波长。

仪器预热20分钟。

(2)打开试样室盖(光门自动关闭)。

调节“0”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盖上试样室盖,将比色皿架处于蒸馏水校正位置,使光电管受光,调节透光率“100%”旋钮,使数字显示为“100.0”。

(3)将选择开关置于“A”。

调节消光零旋钮,使得数字显示为“.000”,然后将被测样品移入光路,显示值即为被测样品的吸光度的值。

(4)如果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时,在调整“0”和“100%”后稍等片刻,(因光能量变化急剧,光电管受光后响应缓慢,需一段光响应平衡时间),当稳定后,重新调整“0”和100%即可工作。

(5)每台仪器所配套的比色皿,不能与其它仪器上的比色皿单个调换。

(6)换一波长测试时,应将选择开关置“T”,重复

(2)和(3)操作。

(7)测试完毕,关闭开关,电源,将比色皿冲洗干净。

(三)UV—75—4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1.UV—754紫外分光光度计光路图:

由光源发出的连续辐射光线,经滤光片和球面反射镜至单色器入射狭缝处聚焦成像,光束通过入射狭缝,经平面反射镜到准直镜,产生平行光射至光栅。

在光栅上色散后,又经准直镜聚焦在出射狭缝上成一连续光谱,由出射狭缝射出——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标准溶液再照射到光电管上。

光源切换与波长移动相对应‘

200nm--290nm需点亮氘灯

290nm一360nm需同时点亮氘灯和钨灯

360nm--850nm需点亮钨灯

单色器采用自准式系统,衍射光栅使用该厂自制1200条/nm的复制闪跃光栅

2.测试准备

(1)打开电源开关之前,检查一下测试样品室。

(2)试样槽置“参考”位置。

(3)打开电源开关。

如果波长工作在200nm一300nm时需按氘灯触发按钮。

(4)显示器显示"754”后,数显为“100.0”,则表明仪器已通过自检程序。

此时按A/C键,仪器自动进入“0.000"吸光值状态,测试“连续”及“自动”打印状态;

(5)仪器预热三十分钟。

3.测试

(1)数显“0.000"稳定后,即可把试样槽置于“样品”位置进行测试(即拉一下样品室滑杆)。

待第一个数据自动打印完毕后,再可将试样槽置于第二个“样品”位置测试(即再拉一下样品室滑杆)。

(2)每当需要调换波长时,必须把试样槽置于“参考”位置,重新调零,现将测试操作顺序如下:

注意:

样品号超过99号,打印数复位至00继续计数下去。

(四)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1.光度计的光电管或光电池对不同浓度的光敏度不一样,应注意每换一次波长,即应将空白溶液的吸光度调整到0。

2.溶液定量测定,应注意吸光度在0.05—1.0范围,浓度太大时应该适当稀释。

3.一般灵敏度旋钮调置“1”档,因其放大倍率最小,较稳定。

(五)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为了消除背景吸收的影响,提高测定的精确度,可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仪器图示如下:

由图2—5可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分别经过各自的单色器后,分出具有任意波长λl和λ2的两束单色光,由切光器(斩波器或称扇面镜)调制λl和λ2,以一定间隔交替照射装有供试品溶液的比色皿,然后测量和记录它们之间吸收度的差值。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通过选择二个适当的波长经过斩波器或扇面镜,使两个波长分别交替在照射于同一供试品液,测量二个波长处的吸收度之差ΔA(ΔA=Aλ2—Aλ1),来消除不相关吸收的方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由于采用一个比色皿和两道不同波长的光束进行测量,因而不用参比比色皿,而只用一个比色皿进行测量,所以能避免由于比色皿及样品溶液和参比溶液之间的差别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从而可提高测定的精确度。

(六)荧光分光光度计

1.荧光分光光度计种类很多,一般均由激发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皿和检测器四部分组成。

(1)光源主要用于激发荧光物质产生激发光,通常有汞灯和氙弧灯。

对光源的要求是能够产生高强度的,不随波长变化的连续的光谱。

汞灯提供线性光谱,由于光强度随波长有很大的变化,作为激发光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适用于滤光片的荧光计的光源,氙弧灯内有氢气,通电后氙气电离,同时产生很强的光源,并提供250—600nm的连续光谱,最高峰值在470nm,适用于记录光谱图。

(2)单色器采用滤色片作单色器的光电荧光计通常有两个滤光片。

处于光源和样品池之间的单色器叫激发单色器;用于选定不同的激发波长,满足不同溶液的需要。

处于样品池与检测器之间的单色器叫发射滤光片,用于滤去样品池里物质受激发后所产生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若用滤光片代替两个单色器,这样的仪器称为荧光光度计或光电荧光计,这类仪器虽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灵敏度低特异性差。

若采用棱镜或光栅作单色器,这类仪器称为荧光分光光度计,但是光栅色散后谱线的波长读数是线性的,并且分辨率相同时,光栅色散后得到谱线强度高于棱镜,灵敏度高。

(3)样品皿大多由石英制成,某些仪器为了测定低温荧光,在石英皿的外周套上一个装有液氮的透明石英真空瓶以降低温度。

(4)检测器大多数荧光分光光度计采用光电倍增管作检测器。

以后的信号处理和显示部件与一般的可见分光计类同。

2.荧光分析的应用

分子荧光光谱具有灵敏度高、选择好、操作快速等优点。

可适用于生物体内微量的有机物和体内代谢产物的监测与定量。

无机物很少能发出荧光,无机物的荧光分析依赖于待测元素与有机物形成配合物,具有荧光的配合物可用于荧光分析,能进行荧光分析的元素现已达几十种。

此外荧光光谱法还有测定葡萄糖、胆红素、叶胆原、胆汁酸和某些激素,甚至还可借助于酶的人工底物产生的荧光测定酶的活性。

(程枫)

第二节电泳法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自身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电泳技术是生物化学与分于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利用电泳技术可分离许多生物物质,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脂类、核苷、核苷酸及核酸等,并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纯度和分子量的测定等。

电泳按介质状想来分,有自由电泳和区带电泳两大类。

前者以溶液为介质,在溶液中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两者相比较,自由电泳过程中扩散严重,分辨率有限,而且设备昂贵,操作繁琐,现在已基本上被区带电泳法所取代。

所谓区带电泳法,就是在固体支持物上所进行的电泳。

50年代以来,常用的固体支持物有滤纸、醋酸纤维薄膜、淀粉凝胶、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等。

区带电泳法分辨率很高,而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已经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极为有用的技术。

一、电泳法的基本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而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带负电。

伹是这并不是实际的电动单位,从物理化学的原理来分析,带电分子的周围由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扩散双电层,它由紧密层和扩散层两部分构成。

紧密层中相反电荷的离子被束缚在大分子周围,它在电场中是随大分于一起泳动的,而扩散层中相反电荷的离子虽然也受到大分子的静电引力,但在电场中却会向另一极移动。

紧密层表面相对于溶液本体的电位差称之为电动电位即ζ(Zeta)电位,由它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

蛋白质泳动分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动力F的驱动,其大小等于净电荷Q和电场强度E的乘积:

F=QE

如果假设泳动分于为球体,它在电场中泳动时也受到一定的阻力F’,按Stoke定律,其大小与球体半径r,介质粒度刁以及泳动速度成正比:

F’=6πrηv

当恒速泳动时,电动力F与阻力F’相等,即QE=6πrηv

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称为迁移率(mobility)或泳动度,以μ表示,

即:

所以

可见,一个带电粒子的迁移率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所带的电荷,还与带电粒子的大小、介质的粘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具体实验中,

式中:

v为粒子的泳动速度(厘米/秒或分),E为电场强度或电势梯度(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