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880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时间、

人物

1928年 英国科学家①________

1944年 美国科学家⑨________和他的同事

实验

材料

R型细菌

②________________

R型活菌,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荚膜

S型细菌

③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将R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④________ 

R型活菌和SDNA混合培养―→

________________ 

将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⑤______

R型活菌和S蛋白质混合培养―→⑪________ 

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⑥________

R型活菌和S多糖荚膜混合培养―→⑫________ 

将R型活菌和S型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⑦________

R型活菌与用DNA酶处理的SDNA混合培养―→⑬________

结 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⑧________

SDNA是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即⑭________

知识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2.实验过程及现象

(1)首次标记:

标记细菌

(2)二次标记:

标记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

3.实验结论:

____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三 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细菌实验

1.过程

     

RNA  烟草被感染病毒上下代

之间具有遗

传连续性的

   蛋白质  烟草未被感染

2.结论

在无DNA情况下(如RNA病毒),

________是遗传物质

3.综上所述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________,所以说

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巧记:

噬菌体增殖过程

一吸(附)二注(入)三合成,组装、释放、再侵染

判一判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体内转化实验作基础(  )。

2.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

3.转化的实质是基因突变(  )。

4.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不能直接将噬菌体放在培养基上(  )。

5.同时用35S、32P标记一组噬菌体实验效果更明显(  )。

6.有细胞的生物以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  )。

7.有少数病毒不含DNA,只有RNA,此时RNA才是遗传物质(  )。

自我校对:

①格里菲思 ②菌体无多糖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毒性 ③菌体有多糖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毒性 ④小鼠不死亡 ⑤小鼠死亡 ⑥小鼠不死亡 ⑦小鼠死亡 ⑧“转化因子” ⑨艾弗里 ⑩既有R型菌,也有S型菌 ⑪只有R型菌 ⑫只有R型菌 ⑬只有R型菌 ⑭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5S ⑯32P ⑰35S ⑱32P ⑲宿主细胞内 ⑳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外 

宿主细胞 

DNA 

RNA 

RNA 

DNA 

DNA

判一判:

1.√ 2.√ 3.× 4.√ 5.× 6.× 7.√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比较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操作人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场所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

巧妙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做对照

将物质提纯分离各自观察

结果观察

小鼠是否死亡

培养基中菌落

实验结论

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相同点

①巧妙选用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②实验目的都是探究遗传物质的成分

③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延伸

④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相关问题分析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分离、鉴定及细菌培养技术。

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向:

一是实验操作过程,二是实验的目的,三是考查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考点考查集中在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典例1】

(2011·广东理综,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含有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荚膜多糖的培养皿中没有S型细菌的产生,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A不符合题意;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不符合题意;③和④的自变量为DNA的完整性,在DNA保持完整的培养皿中有S型细菌出现,说明DNA是转化因子,C符合题意;因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我们才能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④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题后反思 S型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

只有R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遗传物质辨析

高考地位:

5年11考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特点及过程的现代生物学认识(高倍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

(1)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2)真正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3)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做实验时根本不具备现代的技术条件,其高明巧妙之处在于把“微观条件下看不到的侵染过程,转化为宏观实验”!

二、赫尔希、蔡斯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1.实验思路及方法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2.标记噬菌体

用分别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培养的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分别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和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3.侵染实验结果及分析

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

对比实

验(相互

对照)

含32P噬菌体+细菌

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

含35S噬菌体+细菌

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

由上表分析可知:

噬菌体的DNA是其亲代与子代之间联系的“桥梁”,即“DNA是遗传物质”(结论)。

该实验可同时证明:

(1)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但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三、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

 

相同点

①均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中DNA与蛋白质分开的方式不同

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③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续表

艾弗里实验

直接分离:

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

四、生物的遗传物质

1.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2.主要的遗传物质

(1)事实

生物

(2)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本考点高考命题多以实验分析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涉及内容有:

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噬菌体的成分、结构与增殖,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等,题目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典例2】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

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_______________。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_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 

(1)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

(2)噬菌体是病毒,离开活体细胞不能繁殖,所以要标记噬菌体,首先应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分别侵染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即可达到标记噬菌体的目的,进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DNA的位置变化。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细胞外的35S含量只有80%,原因是在搅拌时被侵染细菌和噬菌体外壳没有全部分离;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 

(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DNA和蛋白质的位置 (3)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较低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2P (4)DNA

【训练】

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析 细胞(细胞核、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辨析2个误区、规避2个易失分点

误区1 误认为体内转化实验是“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点 拨 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

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R型细菌体内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误区2 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可使所有R型细菌实现转化

 点 拨 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为S型细菌,事实上转化的效率很低,并且转化受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影响,因此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为S型细菌。

易失分点1 实验误差分析不到位而失分

 点 拨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易失分点2 未明确“标记”对象与实验结果的对应关系

 点 拨 ①若用32P和35S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相当于间接地将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32P标记。

②若用32P和35S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

③若用C、H、O、N等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则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标记元素。

④若用C、H、O、N等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找到标记元素。

纠错演练

1.(2012·江西省丰、樟、高、宜四市联考)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以上4个实验中放射性的主要位置依次是(  )。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解析 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

①③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②用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DNA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④用15N可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菌体内,而DNA可以进入细菌体内,故放射性会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答案 D

2.(2012·山东临沂一模,1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解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经过搅拌、离心,上清液是质量较轻的噬菌体,沉淀物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A错误;搅拌不充分,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放射性应出现在沉淀物中,B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自身的DNA,子代噬菌体的DNA会含32P,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正确、D错误。

答案 C

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考查

1.(2012·重庆理综,2)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

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的增殖特点等相关知识。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仅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细胞内的原料,以自身遗传物质为模板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最后再组装成子代噬菌体,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式增殖,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宿主菌内,其与宿主菌蛋白质的合成无关,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答案 A

2.(2011·江苏单科,1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 培养噬菌体需用含细菌的培养基;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处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外壳没有与细菌完全分离,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35S;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仅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3.(2012·江苏单科,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究历程。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A不正确;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的纯度没有达到100%,从单独、直接观察DNA生理效应方面分析,说服力不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C不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不正确。

答案 B

考向借鉴——他山之石

4.(2012·上海单科,11)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解析 本题考查了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一知识点。

噬菌体的结构物质有蛋白质和DNA,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要用特有元素35S和32P,不能用共有元素15N,故C项错误。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般没有P,故D错误。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一特性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准确,故B项正确。

答案 B

(时间:

45分钟)

A级 基础演练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在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沉淀物中才能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解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体现者,最初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但是后来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核酸才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利用了病毒的侵染特点,使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因此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答案 D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向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A.3和4B.1、3和4

C.2、3和4D.1、2、3和4

解析 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活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

1号试管因为有S型活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

答案 D

3.(2013·陕西五校三模,4)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

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解析 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就是与“以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答案 D

4.(新视角)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则三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的为(  )。

A.实验一B.实验二C.实验三D.实验一和三

解析 实验二中加入的DNA酶能分解S型细菌的DNA活性片段,使基因无法转移进入R型细菌中,所以菌落只有一种,即R型菌落。

答案 B

5.(2013·山东滨州一模,1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不能证明的是(  )。

A.DNA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DNA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为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两实验均不能证明此结论,D项正确。

答案 D

6.下图中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解析 杂种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质外壳和病毒乙的核酸组装而成的。

其在侵染植物细胞时注入的是病毒乙的核酸,并由病毒乙的核酸指导合成病毒乙的蛋白质外壳,因而病毒丙在植物细胞内增殖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就是病毒乙。

答案 D

7.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解析 凡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