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683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docx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

《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结题报告

八大处中学严洁张爱娣

总课题:

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

一、主要观点

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课程改革也在逐步开展,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资料表明教师素质落后是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障碍。

如何使学校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素质,完善教师的能力结构,适应时代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研课题。

因此,我校以《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究课题。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我校青年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按照“获得,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进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分级情况(骨干级、专业级、专业初级、见习教师),对教师进行分级培养;通过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同时运用其他科研方法作为补充,如文献分析法、测验法、个案分析法等。

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培训、参观学习、课堂教学实践、评价总结、方法交流等方式,以任务驱动确保了研究过程的顺利实施。

通过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校的制度保障和专业发展环境创设。

本观点将在研究过程中的第一部分论述。

2.采取科学的教师培养策略,可以提高效率、缩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

本观点将在研究过程中的第二部分进行重点论述。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开发学习潜能,成为教师与学生发展新的生长点。

本观点将在研究过程中的第三部分论述。

二、研究过程

(一)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分层培养制度和专业发展环境。

2003年7月我校参加首师大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承担了课题研究任务后,首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调查分析,确定了学校的子课题研究《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学校决定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从学校层面上对课题进行整体规划。

课题组从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证,建构多种多样的学习性组织,举办教师论坛等方面入手,初步创建了利于教师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和环境保障。

1.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证,激发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自2003年11月,我校实行了教师分层培养、使用制度。

即根据教师的发展规律和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按专业发展水平确定为四级:

实习教师、专业初级教师、专业级教师、骨干级教师,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师专业标准、考核方式和管理条例,并和学校的人事制度、结构工资改革挂钩。

这种教师发展制度的确定,能够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感受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对个人及学校的重要意义,并享受到专业发展所带来的加薪、专业地位的提高等好处,从而激发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与渴望。

2.创建多种多样的学习性组织,开设教师论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教研组和年级组是学校基层组织,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学习性组织的作用,我校积极创新,将以常规工作布置为主的教研组、年级组例会向问题解决式的研究例会转变,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年级组教育教学研究例会,集中力量,选择本学科、本年级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如数学教研组(课题组核心力量)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课题,组内每一位老师都承担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课例研究、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小课题研究,特别是杜校长率先垂范,将自己的课堂实践研究与组内教师进行交流,他以身作则,教学即研究,研究为教学的先进理念感染了每一位数学组的老师,他们以集体的智慧解决实际中的困惑与难题,在团队中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学校每月开设一次教师论坛,通过理论讲座、经验交流,加强对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并大力宣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学校领导身体力行,杜校长和张书记先后开设了《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教师教育》、《创建学习性团队》、《道德层次结构与德育方式》、《用EPD理念解读教育行为》等讲座,在老师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这些宣传、学习、培训活动既开阔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视野,促使教师转变观念,逐渐形成“教师也是研究者”的意识,也极大地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热情,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二)在青年教师培养上,研究并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师培养策略,缩短我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

1.以个案分析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进行诊断,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

我校的师雪峰老师在参加课题组短短的两年时间中,由一名有着9年教学经验,能胜任教学并进行跟随性研究的成熟教师,发展为可以独立承担课题研究,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研究型教师,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成功突破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进入迅速发展期的范例。

我们对其专业成长过程进行了诊断与分析,通过解读她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使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科学的认知。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及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事件1:

2003年7月加入首都师范大学“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区项目”研究,承担学校的子课题研究任务。

师老师此时正准备进入高三任教,她已工作九年其中承担高三教学任务三年,任史地组组长,对高中教学任务已能完全胜任,并开始和同事一起承担区课题研究。

这时,学校参加首师大的“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区项目”研究引起了她的关注,她认为与大学教师进行合作研究机会难得,同时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对她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为她已感觉到由于常年教高三,面对新课程改革,自己在专业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急需掌握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扩充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思想观念。

于是,她积极参加了此课题研究。

关键事件2:

2003年10月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及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学培训,在首师大王陆教授及相关教师的指导下,策划组织了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网络环境下的多学科研究性学习《我看东北发展》。

请看师老师对此过程的记叙:

“我建议我校高三文科班的师生进行《我看东北发展》课题组研究活动,这一想法得到了首师大专家的肯定和支持,从11月开始我们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以EPD思想作为我们的理论依据,指导学生利用首师大虚拟社区的平台开始研究和关注东北发展,我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资料和课题活动资料,并且在研究中担任历史学科小组的指导教师,在课题研究基础上我写出课题指导反思《我们与课题一起成长》┅┅”

在这一阶段,师老师的专业情感、专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更关键的是她对教师职业的深层思考:

“这个课题留给我的最大财富是我重新认识了与我朝夕相处多年的学生,原来我是带着近视眼镜(放大缺点,只注重成绩)来看他们,从现在起我学会了摘掉眼镜,睁大眼睛欣赏我的学生,与他们共同努力,一起去享受收获的快乐,是我的学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我很感谢我课题组的所有的学生,他们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

专业发展成绩:

1、2003年11月参加首届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代表学校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成长》

2、2003年12月在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上进行了《在课题研究中成长》

3、2004年1月被评为校骨干教师。

关键事件3:

2004年7月参加首师大基于案例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法的培训

师老师感受到她们参加的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

培训学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一个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抛锚式教学案例并进行课堂情景模拟,运用课堂S-T模式观察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小组陈述。

师老师作为教学案例《德日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设计者、授课者和小组报告陈述者,全过程体验了这种专家指导下的合作参与式培训,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学生学习的理论及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她在培训感受中写到: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会让我们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在学中教,教中学,做有思想、有特色的学者专家型教师。

培训结束后,她及时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自己的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地完成了由成熟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专业发展成绩:

1、2004年9月高三历史课件《德日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获得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2、2004年9月与人合作的论文《小组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价方式应用——“我看东北发展”多学科综合研究性学习课教学案例》发表在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上。

3、2004年11月论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合作意识》收入第一届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4、2004年11月在学校面向区和市的“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场会,上《丝绸之路》公开课。

5、2004年12月《我看东北发展》历史篇——《历史上的东北》获全国EPD案例评比三等奖。

《工业革命与人类交通》研究课在全国EPD2004年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展评中获三等奖。

6、2005年4月被评为区骨干教师,2005年6月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班。

通过解读我校师雪峰老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我们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五方面:

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并列:

其中教师的专业基础和教育能力直接遭遇教学实际,因此处于基础地位;其他因素则是实践中的认识积淀和社会认同。

(见下表)

人格魅力

社会认同

内化构建

积淀教育理念

成功体验

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育能力

促进专业发展

创设机遇与挑战

由此我们获得以下教师培养行动策略:

①创设机遇与挑战---以任务驱动教师自主发展

我们认为:

当一位教师具有专业发展的渴望(师老师始终有专业发展的强烈愿望),给她创设机遇与挑战是非常重要的。

让教师直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承担课题和教学研究任务的机会,是教师成功的基础(师老师抓住了参加首都师范大学“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区项目”研究机会)。

②实践研究——提供专业引领、同伴支持

当教师接受了挑战性的研究任务后,她能不能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获取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她进行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师老师参加了多次首师大课题组的培训,并多次得到王陆教授的专业指导和学校领导、同事的帮助,掌握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及虚拟学习社区技术;案例研究和反思教学法等研究教学的方法),在真实的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③体验成功,反思提升

有了成功的体验,会进一步促使教师思考自己的研究过程,强化自己的教育行为,积淀教育理念(对于每一次的研究,师老师都及时进行了反思,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引导学生具有探索意识的人,是引导学生学会实践活动的人,是终身学习者,是研究型的反思者。

”)

④得到社会认同,产生人格魅力。

一位教师坚持不懈地超越自己,追求卓越,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前进,会给周围的人以震撼,产生难以抗拒的人格魅力(师老师就曾从王陆教授、王能智老师、成学江老师等身上感受到这种人格的影响,成为她克服阻碍的精神动力。

而师老师成功的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也给周围人以影响,学校和同事们的认可同样成为师老师继续发展的激励因素)。

2.教师培养策略的应用——建设教研、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机制

我们把参加首师大课题所获取的教师培训策略----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反思实践进一步运用到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取得了成功,具体途径是:

2.1进行以反思性实践为主的校本培训,让教师在反思中学会反思。

我校进行的青年教师培训,就采用了这种课例反思式培训让青年教师学会反思。

其过程是:

在教研组、学科组和青年教师培训班上,青年教师首先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包括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效果检测),研讨后在课堂上实际操作,听课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共同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找出教学实施中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授课教师经过反思后改进教学设计方案,并再一次进行课堂实施。

请看下面这位年青数学老师(参加工作三年)在进行了这种课例反思式培训的体会:

“……学校说让我连续的做三节课,每次课结束后都要给我进行评课,这放在谁的头上可以说都是件好的事情。

想想自己平时挺下功夫的,上好三节课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也许等待的都是好评呢。

但是,三节课下来后,我的心情可不向上课前那样轻松了,自身问题的凸现可谓是淋漓尽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的确定太模糊;在上课时,问题情境的创设太过于直接;数学语言的转化在教学中渗透的还不够。

而这三个问题,都是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我却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太多的钻研。

我想我的反思点,也就应该落在这三个问题中。

……连续上了三节公开课,上完评,评完了上,再评,总体感觉“累”,不过这种“累”值,从中我的收获是巨大的。

……”

通过这种与教学紧密联系的反思性校本教研与培训活动,使教师认识到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个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调整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有利于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2.2在专家引领中实现发展

没有专家指导的教师专业发展极可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和错误行为的强化。

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明白发展什么,其次要搞清怎么发展。

专业引领一方面会使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会缩短发展周期。

我校进行的课题研究,就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教师担任课题指导专家,他们定期下校进行课题的技术、理论培训和研究指导,指导教师结合教学实践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不断进行反思与交流。

如我校课题组成员高三年级文科班的6名教师,在课题专家的指导下,以“我看东北发展”为主题,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活动,在《北京市第二届基础教育信息化校长高级研讨班》会上,课题组作了题为“寻求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最佳途径的”报告,引起很大反响。

此次研究活动的主要设计者、指导教师师雪峰老师在课题反思中写到:

“这个课题留给我的最大财富是我重新认识了与我朝夕相处多年的学生,原来我是带着近视眼镜(放大缺点,只注重成绩)来看他们,从现在起我学会了摘掉眼镜,睁大眼睛欣赏我的学生,与他们共同努力,一起去享受收获的快乐,是我的学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我很感谢我课题组的所有的学生,他们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

”另外,学校进行的青年教师培训也特聘特级教师王能智老师做专家导师。

同时学校还派遣老师参加国内、市内、区内的各种观摩学习和研讨。

我们的青年教师走上了国际论坛的讲台,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和与会者交流,他们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体验与认识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2.3以任务和研究驱动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承担学校的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将研究的领域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本学科向相关学科延伸,以任务和研究驱动教师学习、实践、发展。

并且鼓励青年教师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目前在我校主持国家、市、区、校课题的教师基本上是青年教师,各个课题组的成员也是以青年教师为主力。

通过这些研究活动,我校的青年教师已崭露头角,在研究中初步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多人次在全国、市、区进行的论文案例和课例评比中获奖,现在学校的《骨干教师论坛》有了他们的声音,面向全市的教育教学现场会上也有了他们上课的身影。

以我校承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简称EPD)为例,课题组长就是一位工作仅六年的学校团委书记、语文教师吕淑华老师。

她主持的EPD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EPD专项教育和活动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今年我区EPD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她所上的公开课《由石景山交通问题看北京2008奥运》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

并被聘请为石景山区EPD教育执行委员会委员。

(三)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发学习潜能,寻求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生长点。

课题组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引进到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

我校不仅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还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主题教育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活动内容,让学生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展示活动成果。

通过学生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平台,开展主题资源网站环境下的学习,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正如一位利用虚拟社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写到:

“记得第一次参加小组活动的时候,我们利用计算机,在首师大老师为我们营造的教育平台上手忙脚乱地操作着,大家互相帮助,老师精心辅导,使我们真正实现了在虚拟社区里学习,研究,探讨的活动。

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第一项作业的时候,我们那种兴奋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

在过去的十二年学习生涯中,我们一直按照传统的面授式教育方式循规蹈矩地学习着课本上的死知识。

可是,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探究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性学习方式,摆脱了那单一,枯燥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我们对待学习不再是烦恼,惧怕,而是兴奋,愉悦地接受这种新型的教育方法,通过自主性学习,我们可以把知识,概念等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用自己欣赏的方式接纳,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意义上的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而他们在这种全新的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环境下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热情,也激励着教师不断学习,使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也有了跨跃式发展。

如我校青年教师郭婷制作的教学网页被清华同方资源库采用,师雪峰、蒋芸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入选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

我校王琴音老师获区网络课大赛一等奖。

学校也初步建成学科资源网。

总之,在首师大王陆教授和课题组指导教师的引领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进行的子课题研究《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调整策略,遵循科学务实的原则,整合各方面资源,确实达到以课题研究带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结果

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在2003一2004年度总课题组检查中获优秀成果奖,师雪峰老师在2004一2005年度总课题组检查中获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

2004年11月我校老师参加了在首师大召开的第一届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共有五位教师的论文被选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其中李红江老师在分会场上做了主题发言。

2004年11月12日石景山区教委在我校召开了“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多位北京教育界的专家、100多位市区的校长书记、我区教委领导参加了大会,学校就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与应用与专家、区内外同行进行了交流,同时展示了十四节现场课及一节主题班会,得到了大会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学校的教师、学生展现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走进处中就像“走进了教师发展学校”。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进行了相关课例研究,撰写了大量论文和教学设计,特别是课题组完成的《我看东北发展》研究案例得到课题组专家的充分肯定。

现总结部分成果:

1.论文

论文题目

作者

发表刊物名称

发表卷刊号

/时间

管理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张跃民

北京教研

2004年第三期/2004年6月

英语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张国雁

北京教研

2004年第三期/2004年6月

寻求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最佳途径

严洁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信息化专刊

总第三期

小组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价方式应用

冯红胡春梅

严洁聂玉山师雪峰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信息化专刊

第二卷第五期

历史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成长

师雪峰

收录在首届EPD国际论坛论文集

2003年11月

开展课题型课程学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陈进

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4年6月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几点做法

李红江

《第一届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04、10

浅谈信息技术与知识形成过程教学的整合

付天杰

《第一届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04、10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合作意识

张国雁师雪峰

《第一届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04、10

浅谈如何发挥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张爱娣

《第一届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04、10

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快乐中,领悟EPD教育的内涵

张爱娣

全国EPD案例评比一等奖

EPD教育在中国2004年第5-6期

《我看东北发展》历史篇——《历史上的东北》

师雪峰

全国EPD案例评比三等奖

2004、9

《为传统中学体育课插上翅膀—浅析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课的整合》

潘建强张淑兰王国强

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三等奖

2004年8月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张国雁

区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4年3月

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师雪峰

区历史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设计一等奖

2004年3月

2、教学案例类(包括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案例类

实验/案例名称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我看东北发展

高三文科班教师

2003年12月

迈好青春第一步

韩鹰

2004年8月

成长、成人、成才

聂玉山

2004年11月

《我看东北文化》

潘瑞霞

2004年11月

HungerintheWorld

王琴音

2004年10月

计算工具的发展

付天杰

2004年10月

德日对待历史不同态度

师雪峰

2004年10月

联想与想象

韩鹰

2004年10月

由石景山交通问题看北京2008奥运

吕淑华

2005年6月

存款储蓄

利国利民

陈进

2005年6月

孙会玲

2005年6月

人类性别决定

樊红梅

2005年11月

《电子小报设计与制作》

曹立如

2005年11月

名词性从句

张国雁

2005年11月

北京市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王晓侠

2005年11月

可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举例教学设计

杨国梅

2005年11月

四、研究展望:

(一)存在问题:

1、学校的硬件条件还有待完善。

只有一个网络教室,还要上信息技术课,使很多与网络结合的课堂教学实验无法开展。

2、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如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Z+Z智能教学平台等技术制品只有少数课题组骨干教师能熟练使用,影响了课题的研究进程。

3、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较低。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结合,设计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例,大多数教师感觉比较困难。

很多教师缺乏科学严谨的教学研究方法。

4、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感到进行课题研究力不从心。

(二)研究展望:

1.学校投资,对每班教室将上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为教学和研究提供硬件条件。

结合“十五”继续教育,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理论的进一步培训。

2、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初步搭建学校信息技术发展平台。

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丰富成果如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主题资源网站、案例、论文、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